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素有冬天进补的习俗。万物蛰伏的冬天确实是养精蓄锐补益身体的最佳时期。中医学认为,自立冬开始,天地之间阳气由收变敛,由降变藏,机体阳气亦渐敛藏于肾水之中。“养藏”是冬天养生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民间素有冬天进补的习俗.中医学认为,自立冬开始,天气之间阳气由收变敛,由降变藏,机体阳气亦渐敛藏于肾水之中.因此,冬天确实是养精蓄锐、补益身体的最佳时期. 现代医学则认为,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  相似文献   

3.
陆一帆 《家庭健康》2014,(12):17-17
冬天养生讲究“养藏”。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会消耗阳气,因此,冬天除了注重保暖外,生活上可以适当慢一点,采取静养生、慢养生的方法来强身。  相似文献   

4.
绍军 《药物与人》2012,(4):71-71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时期,气候变化多端,时有风寒温湿交替侵袭人体。这一季节以肝气为令,冬天蓄积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  相似文献   

5.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生命活动靠阳气推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是说人体依靠阳气就像万物依靠天空中的太阳,缺乏阳气就折寿和不健康。唐代大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讲:“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可导致“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万事零落,饮食无味,寝处不安”,可见,中老年普遍存在阳虚问题,保养与补益阳气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十分重要。尤其冬天天气寒冷,最易伤人阳气,所以中老年人更要注意补益已经匮乏的阳气,纠正阳虚状态。  相似文献   

6.
正寒冷的冬天,人的阳气最易受损,尤其是阳气衰弱的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更是见寒生畏。这时,常食容易消化的羊肉、狗肉等温补性药粥,既可补益身体,又能增强抗寒能力。粥,稀饭也。粥,又称作糜,“糜,煮米使其糜烂”。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记述:“黄帝初教作糜”,也就是说轩辕皇帝,教其子民“煮谷为粥”。粥为民食,乃是原意,而粥为药用,则是发展。  相似文献   

7.
鄂璠 《健康生活》2010,(7):21-21
"冬病夏治"理论是中医"春夏养阳"理论的具体体现。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合而为一的,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一样,生于春天,收于秋丢,藏于冬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在冬天寒冷的日子里,就容易受到风寒袭击,导致哮喘频繁发作。  相似文献   

8.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时期,气候变化多端,时有风寒温湿交替侵袭人体。这一季节以肝气为令,冬天蓄积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如果遇到阳气骤升,内外两阳碰撞,易引动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多种疾病,此时需调养肝气。  相似文献   

9.
吕明忠 《长寿》2006,(11):7-7
与春和、夏暑、秋燥不同,冬天带给人的是寒。祖国医学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可见,数九严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冬天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宜早睡晚起。“肾主骨”,冬天经常叩齿,有益肾、坚肾之功。肾“在液为唾”,冬日以舌抵上腭  相似文献   

10.
枸杞子补肾益精有奇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子为茄科多年生灌木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宁夏、甘肃、青海及河北等地,尤以宁夏枸杞最为驰名。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肺经,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本草经集注》言其“补益精气,强盛阴道。”《本草纲目》说:“俗谚云:去家千里,勿食萝摩、枸杞。此言二物补益精气,强盛阴道也。”意即枸杞子和萝摩二药能提高性功能和增强性欲,如果外出离家很远而  相似文献   

11.
《自我保健》2014,(1):75-75
冬天养生讲究“养藏”,除了要注重保暖外,生活上可以适当慢一点,采取静养生、慢养生的方法来强身。慢下来,才能静得下来:静下来,心跳、呼吸才能缓下来:心跳、呼吸缓下来,生命活动才能节约能量。所以冬季慢养生,是为了减少消耗,达到保护阳气和阴精、延缓衰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与健康》2012,(3):10-13
春天气温上升、日照增加,就是阳气的“生”,有了春季的阳气之“生”,才有夏秋冬季的长、收、藏的变化,也就有了生命活动的生长、发育、成熟与结果。我们人体也是如此,要保证人体生命在四季的健康,就要顺应春季阳气这种“生”的特性,养生就要围绕促进人体阳气的“生”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春天,人们普遍容易上火,蓄积了一冬天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如果遇到阳气骤升,内外两阳碰撞,易引起内热而生肝火,继而口苦咽干,眩晕头胀,心烦易怒,口干口苦,便秘尿赤。对春燥最安全的方法是选择药膳  相似文献   

14.
朱欣佚 《大众健康》2016,(12):62-63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四季的特点,同时也是我们养生所要遵循的原则.如果“冬藏”不好,不仅冬季身体多病,还会进一步地影响“春生”、 “夏长”,使得来年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所以冬季养生一定要做好“藏”字. 为什么要“冬藏”呢?简单来讲,“冬藏”藏的就是阳气.冬季日照时间短,自然界中阳气减少;人体要对抗严寒,体内的阳气损失增加,所以必须设法把我们的阳气保存好.这就是冬藏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11月养生     
中医认为,冬天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此时应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第二年春天做准备.所以,"立冬"之日要进补阳气,到了酷寒的隆冬,才不会怕冷.这是民间的习俗,但却体现了增强体质,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献国 《药物与人》2014,(1):48-48
精神酒理:冬主蛰伏、闭藏.因此.冬季养生的核心是一个“藏”字。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控制情志活动。适当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睡眠。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  相似文献   

17.
春季人体肝气当令,冬天蓄积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人体的阳气遇到晚春自然界骤升的阳气,内外两阳碰撞,易引动内热而生肝火,诱发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以及头痛晕眩、目赤眼花等疾患。若平素肝阳过盛的人,此时还会引发春火,患上热感冒、热咳嗽、热哮喘等。此时需调养肝气。  相似文献   

18.
蔡金明 《健康生活》2009,(12):28-29
冬天来了,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以下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几个要点。精神调养防抑郁  相似文献   

19.
孟晓红 《健康向导》2011,17(1):52-52
问题1冬天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冬天到来,有的人手脚冰凉,晚上在被窝里老半天睡不着觉,从中医上来说,这主要是由气血不足或是肾阳虚阳气不达而造成的,阳气不能温煦四肢,就会导致手脚冰凉的症状。从内质上来看,人与生俱来的体质跟遗传、  相似文献   

20.
《健康必读》2004,(11):34-35
11月7日☆立冬☆“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但冬令进补时问也应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下面介绍一个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