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婴幼儿对流脑A群多糖菌苗的免疫应答,我们对213名婴幼儿进行了A群杀菌抗体的测定。对172名于接种(30μg)后不同时间作了反应观察。接种后一个月,169名婴幼儿A群杀菌抗体比接种前增长32.88倍,其中6~12个月婴儿增长10.81倍,1~3岁幼儿增长48.90倍;杀菌抗体四倍以上增长率为82.25%,其中6~12个月婴儿为66.67%,1~3岁幼儿为88.43%。有1/3婴儿接种后不产生免疫应答,说明婴儿应答性差。幼儿接种后能莸得较好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介绍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对照的流脑A群多糖菌苗的现场观察结果。总共观察1~15岁儿童274,725人,A4菌苗组发病率2.20/10万,安慰剂组发病率43.16/10万,菌苗保护率为94.91%,对1,091人观察了注射后的反应。注射后6小时的发热率为6.25%, 24小时降至正常儿童的发热水平,局部反应,24小时仅有红晕,其发生率5.14%, 48小时为0.55%,未见异常反应。菌苗免疫人体后的抗体应答,免后三周GMT达69.97,比免前增长14.14倍,四倍增长率87.71%与安慰剂组的自然增长率24.93%比较,P<0.001。其GMT:四倍增长率和保护率均比菌体、提纯菌苗高,而副反应更低。 相似文献
5.
从1985年到1994年我县对的45万人次进行接种观察,结果显示接种流脑多糖菌苗不仅打断了流脑流行环节,而且大大降低了流脑的发病率,现降至0.21/10万。1985年至今,每年只有1至2人患病,为未接种菌苗者,观察表明流脑多糖菌苗人群保护率为98.61%。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流脑菌苗三个不同程序组的免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16个月至1岁半的婴幼儿初种一针,次年复种一针,其免疫效果和工作实施的可行性均优于国内资料报道的初种后间隔三个月复种的结果此程序对处于流脑散发年或低发的地区控制流脑发生与流行有一定实用价值但是婴纪儿完成两针免疫后三年,其血清抗体已有明显下降趋势,为了保证大龄儿童免患流脑,根据对三针组和五针组免疫效果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对我省及其他一些流脑高发地区,在控制流脑流行当中,要达到既经济有效,又切实可行的目的,每年除对婴幼儿做好两针免疫外,另应对当年7岁儿童复种一针,并建议,在流脑高发地区,可将此程序纳入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7.
据预测1984年前后保定市为流脑大流行高峰年。为预防其出现,于1980~1984年对保定市区1~15岁儿童进行了两轮流脑多糖菌苗的按区划片免疫,接种率达80.01%。1985~1988年只对12~24月龄幼儿进行接种,接种率为97.15%。9年间免疫组观察833 333人发病4人,发病率为0.48/10万;对照组观察304 085人,发病25人,发病率为8.22/10万。菌苗保护率为94.16%,效果指数1:17.12。不仅有效地防止了保定市1984年大流行高峰年而且使1980~1988年连续9年流脑发病率维持在1/10万左右,是历史上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效果及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1990~1998年我省伤寒发病率为0.55/10万至4.39/10万,并在局部地区及特种人群中发生多起暴发或流行,因而控制及降低伤寒病的发病率,仍是一项重要任务.过去使用的伤寒老三联菌苗(TAB),免疫效果虽好,但注射局部及全身反应重,免疫接种时间较长(初次免疫程序为3次肌注),全程免疫要一个月完成,难以保证全程免疫,常常出现所谓“3、2、1现象”,故影响推广使用,更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我国于1990年已经成功地研制出“伤寒Vi多糖菌苗”,并进行了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国产伤寒Vi菌苗和法国菌苗的免疫持久性,于1995年在江苏省某中学12~16岁学生中进行血清学观察.结果表明,免后1个月血清Vi抗体滴度明显上升,国产菌苗和法国菌苗抗体的GMT分别为36.94和35.49,四倍增长率分别为91.80%和89.66%;免后6个月Vi抗体的GMT分别为15.38和15.80,四倍增长率分别为61.22%和59.09%;免后12个月Vi抗体的GMT分别为15.38和12.07,四倍增长率分别为55.10%和51.06%.二菌苗Vi抗体的GMT和四倍增长率非常相近.表明国产伤寒Vi多糖菌苗的质量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国产与法国Merieux产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持久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产伤寒Vi菌苗和法国菌苗的免疫持久性大于1995年在江苏省某中学12 ̄16岁学生中进行血清学观察。结果表明,免后1个月血清Vi抗体滴度明显上升,国产菌苗和法国菌苗抗体的GMT分别为36.94和35.49,四倍增长率分别为91.80%和89.66%,免后6个月Vi抗体的GMT分别为15.38和15.80,四倍增长率分别为61.22%和59.09%,免后12个月Vi抗体的GMT分别为15.38 相似文献
11.
保定市流脑呈每9年一次的规律性周期性大流行,按此规律分析预测, 1984年保定市将出现流脑大流行。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溧水县流脑菌苗免疫前后流脑流行特征分析溧水县卫生防疫站胡明生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流脑,现将1956~1995年流脑疫情资料及1971年以来登记完整的流脑病例资料,对接种流脑菌苗前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防治流脑的策略,以利防治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冷兴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0,(4)
根据我县38年来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疫情报告统计,我们发现每十年左右即出现一次流脑大流行的规律,而每一流行周期就有一个流行高峰年。我们将1951~1960年我县有疫情统计资料以来的第一个流脑流行周期作为50年代流行周期,此周期的发病高峰是1957年,发病率为101.53/10万;以此类推,60年代流行周期发病高峰年是1967年,发病率是540.27/10万;70年代流行周期发病高峰年是1978年,发病率为200.17/10万;80年代流 相似文献
17.
18.
<正> 为了对冻干提纯流脑 A 群多糖菌苗的预防效果和反应进一步的观察,一九八○以来,对十五岁以下的健康儿童进行了接种,并设立了未接种的对照观察分组,开展了特异性流脑抗体水平测定,我们观察的方法和结果是: 相似文献
19.
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 (TAB)因需免疫三次 ,且接种反应重 ,往往不能完成全程免疫而影响其效果。 90年代初期研制的伤寒Vi多糖菌苗只需注射一针 ,接种反应少 ,保护率达到71 3 5 %[1] ,是目前公认的理想疫苗。关于该疫苗免疫学效果 ,国内报道不多。 1998年 9月 ,本地区下陈镇伤寒暴发 ,我们对疫区易感人群应急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 ,并对免疫效果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伤寒接触者、饮食服务人员、水厂工作人员、幼儿和中小学生及企业职工 ,接种 65 2 5人。随机选择其中部分中学生和企业职工 194人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