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用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围手术期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淮安八十二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80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超声引导下对照组行腹横筋膜阻滞(TAPB),观察组行双侧QLB。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睡眠质量[主观睡眠质量评分、24 h内镇痛泵总消耗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和不良反应及术后止痛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0、T1、T2、T3的SBP、DBP、HR水平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SBP、D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22.396、15.403和7.676,均P =0.000);②观察组与对照组SBP、D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4.528、21.176和21.683,均P =0.000);③两组SBP、DBP、H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38.764、19.075和12.840,均P =0.000)。观察组主观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24 h内镇痛泵总消耗量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6、12、24 h的静息、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静息、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4.635和20.754,均P =0.000);②观察组与对照组静息、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8.432和51.267,均P =0.000);③两组静息、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8.416和22.763,均P =0.000)。观察组术后CD3+、CD4+、CD8+、CD4+/CD8+的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术后止痛药应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用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腰方肌阻滞组(QLB组)和常规镇痛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QLB组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阻滞完善后,在全麻下手术;C组患者在常规全麻后手术,术毕均使用舒芬太尼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维持术后48 h内咳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PCIA累计用量及术后补救镇痛发生率,术后4、8、12、24、48小时的咳嗽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相关并发症,包括瘙痒、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及QLB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QLB组和C组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在性别构成、身高、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QLB组手术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QLB组在瑞芬太尼用量、48 h内PCIA累计用量、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QLB组在瘙痒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可以提供有效镇痛,明显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降低明显镇痛相关并发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ACO)患者急性期与缓解期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的测量比较,探讨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招募健康人32例及收集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ACO患者急性期及缓解期各14例,采集肘部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术应用3种设门策略获得嗜碱性粒细胞,比较不同时期患者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3、CD203c、FcεRI)表达水平与健康组的差异,并对结果和疾病状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急性期嗜碱性粒细胞CD63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较健康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CD203c、FcεRI MFI较健康组无统计学差异;缓解期CD63、FcεRI MFI较健康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缓解期CD203c MFI较健康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与缓解期比较,嗜碱性粒细胞CD63、CD203c、FcεRI MFI没有统计学差异。急性期、缓解期CCR3+、CCR3+/CD123+HLA-DR-、CD123+HLA-DR- MFI较健康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ACO患者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3、FcεRI表达增强,这表明嗜碱性粒细胞参与了ACO的发病,通过检测其表面分子表达量对ACO病情的判断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19月1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RP组、LP组。两组均行全身麻醉,RP组全身麻醉前实施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LP组由手术医生在术毕行切口局部麻醉。记录RP组RISS阻滞20 min后在锁中线处的感觉阻滞范围;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术后舒芬太尼消耗总量、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比较入PACU时及术后2 h、6 h、12 h、24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及各时间点咳嗽能力评分;比较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RP组瑞芬太尼用量较LP组低(P <0.05)。RP组不同时间点的静息时或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或等于LP组(P <0.05)。RP组或LP组咳嗽时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较静息时高。两组患者咳嗽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P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较LP组少,补救性镇痛较LP组低(P <0.05),满意度较LP组高(P <0.05)。RP组术后PACU停留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LP组短(P <0.05)。RP组术后1例(3.3%)发生头晕,LP组为2例(6.7%)。RP组2例(6.7%)发生恶心呕吐,LP组为8例(26.7%),两组各发生低血压1例(3.3%),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皮肤瘙痒;RP组没有发生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术后镇痛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参斛汤对前列腺癌术后病灶进展及血清microRNA-301a-3p(miRNA-301a-3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95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8例)。患者均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癌根治术,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化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参斛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灶进展情况、血清学指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率(FPSAR)、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等。结果 研究组局部病灶进展时间、远处转移时间较对照组长(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SA、FPSAR、TAM、miR-301a-3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FPSAR高于对照组(P <0.05),PSA、TAM、miR-301a-3p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CD3+、CD4+、CD4+/CD8+较对照组高(P <0.05),CD8+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参斛汤用于前列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可有效抑制病灶进展,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抑制miR-301a-3p表达,但在减少术后化学治疗不良反应方面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某地区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与抗病毒治疗效果,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1月选择在笔者医院诊治的HIV/AID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笔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都给予HAART标准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对照组在入院时都进行CD4+T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表达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的CD4+CD45RA+、CD4+CD28+、CD4+CD45RO+的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25+的细胞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浆IL-10和TGF-β1含量都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45RA+、CD4+CD28+、CD4+CD45RO+的细胞比例都明显上升(P<0.05),而血浆IL-10和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在观察组中,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D4+CD45RA+、CD4+CD28+、CD4+CD45RO+的细胞比例与IL-10、TGF-β1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只有较低的免疫功能,具有较低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较高的IL-10和TGF-β1水平,HAART治疗能改善免疫功能,为此通过CD4+T淋巴细胞就能判断HIV/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就诊的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同期该院体检的27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CD3+CD8+和CD3+CD8-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CXCR3、CCR3、CCR4、CCR5、CCR7、CCR8的表达。比较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以及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者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差异。结果 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组、重度支气管哮喘组、对照组受试者CD3+CD8+T细胞上CXCR1、CCR7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支气管哮喘组CD3+CD8+T细胞上CXCR1阳性表达率低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组和对照组(P <0.05)。重度支气管哮喘组CD3+CD8+T细胞上CCR7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 <0.05)。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组、重度支气管哮喘组、对照组受试者CD3+CD8-T细胞上CXCR1、CXCR2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支气管哮喘组CD3+CD8-T细胞上CXCR1、CXCR2阳性表达率低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组和对照组(P <0.05)。3组吸入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患者CD3+CD8+和CD3+CD8-T细胞上CXCR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每天吸入>800 μg/g布地奈德组的患者CD3+CD8+和CD3+CD8-T细胞上CXCR1阳性表达率低于每天吸入< 400 μg/g布地奈德组的患者(P <0.05)。结论 重度支气管哮喘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部分趋化因子表达减少,轻、中度哮喘患者Th1和Th2相关的趋化因子受体参与免疫应答,而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应答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焦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AD患者32例和健康老年人30例。AD组给予三焦针法,取穴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和外关,健康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老年性痴呆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AD患者针刺前后的认知功能、非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数量、CD4+/CD8+比例、免疫球蛋白(IgG)、白介素(IL)-1β、IL-2、IL-6、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针刺后AD组MMSE评分升高,CDR、ADAS-cog、ADL评分降低(P<0.05)。与健康组比较,AD组CD3+、CD8+T细胞数量减少,CD4+T细胞数量增加(P<0.05),针刺后CD3+T细胞数量增加(P<0.05)。与健康组比较,AD组IL-1β、IL-2、IL-6、IFN-γ水平增加(P<0.05),IgG未见明显改变(P>0.05),针刺后以上细胞因子水平降低(P<0.05)。[结论]三焦针法可能通过调节AD患者的免疫功能而改善其痴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放射性碘125粒子(125I)植入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及对CD3+、CD4+、CD8+、CD4+/CD8+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78例(经皮125I植入联合化疗)和对照组42例(同步放化疗)。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并记录粒子植入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占比及CD4+/CD8+治疗前后的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前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91.03%(71/78)患者植入粒子的分布符合术前模拟剂量分布;术后气胸30.77%(24/78),肺内渗血28.21%(22/78),发热19.23%(15/78),粒子移位2.56%(2/78),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8+及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减少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125I植入联合化疗可有效治疗中晚期NSCLC,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王波  郭媛  刘峰  王丽 《安徽医学》2017,38(11):1444-1447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榆林第一医院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腋前线组及肋下缘组各37例,分别行腋前线TAPB和肋下缘TAPB。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6、12、24及48小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躁动-镇静评分(RASS),麻药用量、麻醉苏醒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VAS及RA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时间分别为(15.16±6.72) min和(16.08±6.11) 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均达到85%以上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前线与肋下缘两种入路TAPB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麻醉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1.
浦鹏飞 《海南医学》2012,23(4):129-131
椎管内麻醉是将药物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脊膜外腔阻滞.本文就椎管内麻醉方法的近期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研究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方法将132只SD大鼠分成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组(S组,n=77)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组(E组,n=55)。S组是将大鼠麻醉后,在背部L3-L4间隙处剪开椎间隙的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后将聚乙烯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E组是将大鼠麻醉后,分离T13-L1棘突旁肌肉,直视下通过椎间孔将聚乙烯导管通过椎间孔置入硬膜外腔。结果蛛网膜下腔模型组存活率100%,成功率80.5%;硬膜外腔模型组存活率100%,成功率70.9%。结论改进的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及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的制备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创伤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肺癌或食道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监测两组患者入室时(T0)、全麻诱导插管后(T1)、切皮时(T2)、手术探查时(T3)及术毕拔管时(T4)的MAP、HR,并记录各组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等全麻药用量及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结果:GEA组全麻诱导插管后、切皮时、手术探查时及术毕拔管时的MAP、HR明显低于GA组,GEA组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用药量均显著少于GA组,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比GA组短.结论:0.375%罗哌卡因复合全麻不仅能减少全麻药用量,清醒快及拔管早,而且使手术过程中血流动 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4~68岁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10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4例患者入室后先行L2~3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向上置管4cm。给予试验量后观察无不适再施行静脉全麻;B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两组病例术中均采用了靶控输注(TCI)的静脉给药方法,观察并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麻醉用药量,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终苏醒期一般情况。结果 A组整个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肌肉松弛,所用静脉全麻药、肌松药等明显比B组少(P<0.01),苏醒快、无痛,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利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开展。两组患者麻醉过程顺利,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术毕复苏后直接送回病房,术后均无明显的麻醉后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臂、肩部和锁骨手术部位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锁骨骨折、肩关节复位、肩部及肱骨上段手术61例,依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36例,B组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25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36例成功率97%,B组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25例成功率4%(P<0.01)。结论: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肩部和上臂手术中麻醉效果完善。前、中斜角肌上端交叉点体表标志明显,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易于成功,不会引起气胸,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B组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麻醉前,游离甲状腺时及术终测血糖浓度,并评价麻醉效果. 结果 B组在游离甲状腺时,MAP、HR均明显升高,A组患者麻醉后MAP、HR相对平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血糖水平与术前相比均增高(P<0.05),但A组升高幅度低于B组(P<0.05),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好于B组(优良率75%).结论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具有安全、麻醉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等优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anesthesia used in the subtotal thyroidectomy on the respiratory and circulatory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Methods Subtotal thyroidectomy patients 120 cases, ASA Ⅰ-Ⅱ,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of tracheal intubation using intravenous anesthesia; B group use cervic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Intraoperativ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MAP, HR, and SpO2 respectively, before anesthesia, free thyroid surgery during and final test blood glucose levels and to evaluate the anesthetic effect. Results Group B when the free thyroid, MAP, H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group A of patients after anesthesia MAP, HR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group B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blood glucos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but the increasing range of group A were lower than group B (P<0.0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narcotic effect of group A(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100%)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B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75%). Conclusions Tracheal intubation intravenous anesthesia for thyroid subtotal resection is safe, the effect of anesthesia is effective, intraoperative hemodynamic is stable, etc.  相似文献   

17.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择期剖宫产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于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别注射0.75%左旋布比卡因1ml(观察组)和0.75%布比卡因1ml(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范围、VAS评分、下肢运动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Bromage评分、腹肌松弛程度、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麻醉效果对照组优73例,良17例,观察组优74例,良16例,优良率均为100%;两组产妇给药后在血压和HR等方面均出现轻度下降;低血压发生率对照组为10.0%,观察组为6.7%;感觉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和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等方面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布比卡因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且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股神经阻滞、骶管阻滞联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肢前内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5例行下肢前内侧手术小儿随机分成3组:股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A组,n=25),骶管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B组,n=25),单纯静脉麻醉组(C组,n=25).结果 术中A、B组循环功能较C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食管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5例择期胸科食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17例)和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组(GEA组,18例)。分别测定术前、术毕及术后24、48 h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结果①毛细管血浆黏度及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在术毕时均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P〈0.01),术后48 h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组间比较无差异。②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GEA组除术毕比术前明显降低外(P〈0.05,P〈0.01),其余各时点无明显变化;GA组无明显变化。③2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电泳指数在48 h内无明显变化。结论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术后的血黏度都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其作用一般不超过48 h。  相似文献   

20.
林毅 《重庆医学》2005,34(4):538-539
目的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情况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分为全麻组(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A组采用氟芬合剂、依托咪脂和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诱导,芬太尼、氨氟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则先行T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观察无全脊髓麻醉征象和待阻滞平面出现后,采用与A组相同的方法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方法同A组,但术中每隔1h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1.5%利多卡因5ml.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用药情况、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24h随访情况.结果(1)与全麻相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手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平稳,差异非常显著(P<0.01);(2)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少于全麻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3)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术毕到疼痛开始时间比较长,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全麻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优越于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