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8):2503-2505
目的:为临床及时、准确地判断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的药物热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临床药师收集的30例由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医师处理方式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多发生在连续用药7~14 d,单位累积用量多在1.3~2.7 g/kg之间;30例患者中,73.3%在滴注期间开始发热,体温以≥38.5℃高热为主;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细胞沉降速率(ESR)轻度升高可作为药物热的判断指标,但白细胞计数降低并不适合作为判断指标;停用该药或改用其他抗菌药物后,患者体温均在24~48 h内降至正常。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与患者性别、年龄没有关联,也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标准,但与用药时间、累积天数、单位累积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合一些血液学检查指标可作为判断药物热的依据。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及时停用可疑药物。  相似文献   

2.
观察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清开灵注射液合用致过敏反应。分析1例患者联合应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清开灵注射液引发过敏反应发生情况,其引发过敏反应产生的机制与药物联合应用有关。针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应用产生的过敏反应,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潘銮昭  陈遥 《抗感染药学》2021,18(6):812-814
目的:分析医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住院药房2020年1月—12月含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用药医嘱,根据2020年度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相关指标,点评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2020年1月—6月医院住院患者医嘱中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7 630支,其DDDs值为44 072;经处方点评、临床宣教等举措后,2020年7月—12月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使用量减至7 057支,降幅达7.51%,而DDDs值为37 870,降幅均达14.07%;虽受疫情影响,2020年7月—12月出院患者数量增长31.91%.结论:下半年在患者数量增长的情况下,临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使用强度(DDDs)并未增加,趋势平稳,说明管理后的成效凸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用药的合理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8):1604-1606
目的:评价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抗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84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感染性疾病抗感染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为16.67%(P<0.05),治疗后的抗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为69.05%(P<0.05),症状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抗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疗效,安全性高,有效提高了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要求进行试验。结果 :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经 10倍稀释即可消除干扰。结论 :可用鲎试剂试验法取代家兔法对本品进行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治疗新生儿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新生儿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100~200mg/(kg·d),对照组给予青霉素G钠10~20万IU/(kg·d),疗程均为5d~10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43%、52.86%(P<0.05),细菌总清除率分别为91.6%、65.1%(P<0.05),表皮葡萄球菌清除率分别为81.2%、65.0%(P<0.05),革兰阴性杆菌清除率分别为86.9%、50.0%(P<0.05)。结论: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治疗新生儿感染的疗效明显优于青霉素钠,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陈锐  袁封文 《医药导报》2004,23(3):0157-0159
目的:评价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36例,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对照组32例,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1.0 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q 8 h,疗程均为7~14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4%,90.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1%,84.6%(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3.1%。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抗菌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治疗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新生儿感染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给对照组利用青霉素G钠进行治疗;给观察组采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3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8.28%和77.97%,观察组的细菌清除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和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时,可以采用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能提高治疗效率,清除患者体内的细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本临床试验选用两组药物,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试验药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剂量为3.8~5.0 g次-1,tid;对照药: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剂量为3.4~4.5 g次,tid;疗程均为7~14 d.结果:本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组疗效评价分别为35例和36例,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4%和94.4%,产酶( )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2.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0.6%和92.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和8.1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对敏感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疗效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4):883-885
目的:比较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和青霉素G钠治疗新生儿细菌性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新生儿细菌性感染患儿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青霉素G钠治疗)与观察组(给予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治疗),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78%和细菌清除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3.33%和52.94%(P<0.05)。结论:针对于新生儿细菌性感染患儿,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不仅效果确切,而且细菌学疗效较为理想,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临床使用进行评价,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照多黏菌素B相关专家共识等,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硫酸多黏菌素B药物利用评价细则,以此为依据,对中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77例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细则,利用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说明书为基础,参照相关资料,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细则,并以此为依据,对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2020年100例住院患者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二级指标中疾病诊断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相对权重排名前两位,医师处方权限及临床疗效监测排名后两位。评价的100份病历中,与理想解相对接近程度(Ci)等于100%的3例(占比3.0%),介于90%~100%的6例(占比6.0%),介于80%~90%的8例(占比8.0%),介于70%~80%的11例(占比11.0%),介于60%~70%的61例(占比61.0%),50%~60%的11例(占比11.0%)。主要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表现在疾病诊断、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后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四个方面。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方法可综合多个评价指标,操作性强,评价方法简便灵活。评价结果显示该药的使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加权TOPSIS法对血必净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中药临床药师科学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应用合理性建立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参考血必净注射液说明书、《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文献,制定血必净注射液合理应用评价细则,并采用加权TOPSIS法对某院2020年1-12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的266份归档病历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266份评价病历中评价得分最低的为"联合用药"(4.51%),评价得分最高的为"配伍禁忌"(100%)、"不良反应及处理"(100%);相对接近度大于90%的有3例(1.13%),介于80%~90%的有183例(68.79%),介于70%~80%的有60例(22.56%),介于60%~70%的有8例(3.01%),小于60%的有12例(4.51%)。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建立血必净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方法糅合了多个评价指标,操作性较强,评价结果科学、直观,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液临床合理用药质控水平与用药前置审核规则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乳酸钠林格氏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以HPLC法测定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的含量,并考察微粒数和pH值的变化。结果:在1.5h时哌拉西林钠含量90.13%。他唑巴坦钠含量99.8%,2.0h叶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钠的含量下降至83.34%,98.83%。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不宜与乳酸钠林格氏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通过加权逼近理想解的排序(TOPSIS)法对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结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颁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和相关文献,制定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合理性评价标准。据此标准细则采用加权的TOPSIS对2018年某院80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患者病历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的病历评价中,相对接近度≥60%的64例(80.0%),50%~<60%的12例(15.0%),40%~<50%的4例(5.0%)。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丹参多酚酸盐合理性评价方法能将多个评价指标进行结合,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直观可信。应加强丹参多酚酸盐应用的宣教与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拉氧头孢钠药物利用评价标准,为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拉氧头孢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拉氧头孢钠的药品说明书及应用指南等,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儿科药物利用评价细则,并通过加权TOPSIS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上半年120例应用拉氧头孢钠的出院病历进行评价.结果:120份病历中,相对接近度大于9...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将这两种注射用抗生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在8 h内,观察各配伍溶液的pH和外观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配伍溶液中主药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后,pH、外观无明显变化,相对含量分别在96%及99%/96%以上.结论: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室温下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液在8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基于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儿童患者注射用伏立康唑的药物利用评价,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方法:以注射用伏立康唑药品说明书、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相关指南为依据,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儿童患者注射用伏立康唑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依据建立的评价标准回顾性评价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伏立康唑使用情况。结果:208份评价病历加权TOPSIS法评价显示,与最优方案最高接近度为88.92%,最低接近度为35.27%;相对接近度小于60%的有21例(10.10%),相对接近度介于60%~70%的有22例(10.58%),相对接近度介于70%~80%的有148例(71.15%),相对接近度介于80%~90%的有17例(8.17%),没有相对接近度大于90%的病历。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儿童患者注射用伏立康唑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可以用于该药在儿童患者的用药合理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院注射用伏立康唑临床应用中基本合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管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2016-2018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中关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并对其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ADR 1 909例,关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7例(2.98%);其中一般不良反应33例(57.89%),新的一般不良反应11例(19.30%),严重不良反应有13例(22.8%),新的严重不良反应6例(10.53%);从发生的ADR的年龄段分析,主要发生在36~59岁患者(26.32%)和>60岁的患者(63.15%);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68.42%)、全身性损伤(28.07%)和免疫系统(17.54%),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皮疹、潮红、血小板减少;发生ADR患者停药后症状均减轻,痊愈和好转患者55例(96.5%);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很可能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不多,但存在新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应重视其所致的ADR,并加强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