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前牙回收对双颌前突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并得到二者之间精准的线性回归模型,为正畸医师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受试者选自2012年2月~2019年4月来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医的48例女性患者,均正畸治疗拔除4颗前磨牙。对矫治前后的头部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并建立坐标轴:一条过蝶鞍点(sella, S点)且比前颅底平面(SN平面)低7°的水平参考线(SN-7°)作为X轴,以S点为垂点作X轴的垂线作为Y轴,对相关软硬组织的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得出软硬组织变化之间的线性关系精准模型。结果:矫治结束后,上下唇以及鼻唇角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颏唇角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上切牙切缘回收量对上唇突点(Beta=0.509)和下唇突点(Beta=0.635)的回收均影响最大,上切牙切缘和上唇回收的比例为2.2∶1,上切牙切缘和下唇回收的比例为2∶1,下切牙切缘垂直向的变化对上唇(Beta=0.367)和下唇突点(Beta=0.567)的垂直向变化均影响最大。下颌平面角的减小会引起颏部软组织的前移。结论:拔牙矫治可以有效改善凸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侧貌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性分析,评估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美学效果,为更好地预测术后美学性数值提供研究支持。方法:选择32例严重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并在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通过CBCT获得精确的头影侧位片,选择头影测量标记点,测量侧貌相关的角度、厚度、距离。对侧貌相关的角度、软组织厚度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软硬组织的矢状面距离变化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鼻唇角、颏唇角、下颌平面与SN前下交角、下中切牙长轴与SN后下交角差异显著(P<0.05),上中切牙长轴与SN后下交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处软组织厚度、Bs处软组织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处软组织厚度、UL’处软组织厚度、Pos处软组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硬组织对应点:鼻下点/A点、上唇缘点/上中切牙点、下唇缘点/下中切牙点、颏唇沟点/B点、软组织颏前点/颏前点、软组织颏顶点/颏顶点的矢状向距离变化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59、0.73、0.85、0.90、0.97。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正颌手术治疗后,侧貌美观明显改善。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颏部位置预测性佳,唇位置预测性差,下颌比上颌更具有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量和评估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前后的唇部软组织形态. 方法 选择30例已经完成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年患者,术后模型及头影测量的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 对其正畸前后正面像和头颅侧位片唇红的矢状向厚度和垂直向厚度进行测量. 结果 正畸后上唇垂直向厚度有变小的趋势,下唇垂直向厚度有变大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上唇矢状向唇红部组织厚度术后有增大的趋势,下唇矢状向唇红部组织厚度矫正后有减少的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上颌上中切牙(U1C)矢状向内收量与上唇红(TUL)的内收呈显著正相关,下唇红(TLL)矢状向位置的变化与下颌切牙突点(L1C)位置变化存在正相关,下唇红(TLL)矢状向位置的变化与上颌切牙突点(U1C)位置变化存在正相关. 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可以通过切牙回收量较好地预测其唇部软组织正畸前后的矢状向厚度和垂直向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后唇部内收的因素.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7例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治疗前软组织、硬组织、牙体组织项目及治疗后软硬组织变化项目共27项,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后退法)筛选影响唇部变化的敏感因素.结果 治疗后上中切牙颈缘点矢状向变化,治疗前年龄,上唇缘点至E线距离和颏部厚度影响上唇缘点矢状向内收变化,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875;治疗后下中切牙切缘矢状向变化,治疗前下唇缘点至E线距离,下唇紧张度,颏唇角和颏部厚度影响下唇缘点矢状向变化,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887.结论 治疗前生长潜力、骨性、牙性、软组织特点,及治疗后牙性变化影响双颌前突患者唇部内收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后牙齿移动与唇组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女性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结果 治疗后上下唇的变化与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之间呈现相关性,上切牙的唇向移动和前牙正常覆盖的建立分别与上唇突点的前移和上唇倾角的变化相关(P<0.01;P<0.001);上下中切牙角的变化与下唇突点的后退和下唇倾角的减小呈相关性(P<0.01);同时上下唇厚度的变化与上下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亦有相关性,随着上切牙的前移,上唇厚度代偿性变薄,而下唇厚度则随着下切牙的舌倾而代偿性增厚.结论 软组织侧貌及厚度均与牙齿的位置密切相关;上下唇位置的变化与上下切牙的变化不是单纯的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矫治后牙齿移动与唇组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Ⅲ类错的生长发育期女性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结果治疗后上下唇的变化与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之间呈现相关性,上切牙的唇向移动和前牙正常覆盖的建立分别与上唇突点的前移和上唇倾角的变化相关(P<0.01;P<0.001);上下中切牙角的变化与下唇突点的后退和下唇倾角的减小呈相关性(P<0.01);同时上下唇厚度的变化与上下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亦有相关性,随着上切牙的前移,上唇厚度代偿性变薄,而下唇厚度则随着下切牙的舌倾而代偿性增厚。结论软组织侧貌及厚度均与牙齿的位置密切相关;上下唇位置的变化与上下切牙的变化不是单纯的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Twin-block与Headgear-activator两种功能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然生长和使用Twin-block、Headgear-activator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6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Twin-block组和Headgear-activator组,每组均为20例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软组织指标:上唇审美平面距、下唇审美平面距、上唇突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突角、颏沟倾角、上唇颏突角、软组织面角、鼻唇角、颏唇沟角、Z角、面突角、软组织面高、软组织下面高、上唇长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组织指标:SNB、ANB、U1-SN、U1-NA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治疗组间,上唇倾角、上唇长、软组织面高、软组织下面高、IMPA、FMIA、FMA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与Headgear-activator可明显改善上下颌骨矢状不调,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鼻、唇、颏之间的协调性,两者在下前牙唇倾度、下面高、唇部形态等方面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Twin-block与Headgear-activator两种功能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然生长和使用Twin-block、Headgear-activator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60例骨性Ⅱ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Twin-block组和Headgear-activator组,每组均为20例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软组织指标:上唇审美平面距、下唇审美平面距、上唇突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突角、颏沟倾角、上唇颏突角、软组织面角、鼻唇角、颏唇沟角、Z角、面突角、软组织面高、软组织下面高、上唇长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组织指标:SNB、ANB、U1-SN、U1-NA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间,上唇倾角、上唇长、软组织面高、软组织下面高、IMPA、FMIA、FMA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与Headgear-activator可明显改善上下颌骨矢状不调,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鼻、唇、颏之间的协调性,两者在下前牙唇倾度、下面高、唇部形态等方面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患者对鼻唇颏协调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自然生长和使用Headgear-activator矫治的38例骨性Ⅱ1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Headgear-activator组,每组均为19例患者。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所得角度和线距,采用SPSS 11.0软件包分别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上唇审美平面距、下唇审美平面距、上切牙露齿度、上唇突角、上下唇突角、上唇颏突角减小;上唇长、下唇长、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下唇突角、鼻唇角、颏唇沟角、软组织面角、Z角、面突角增大,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可显著减小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上下唇突度,改善开唇露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鼻、唇、颏之间的协调性,使侧貌轮廓变得自然舒缓,软组织侧貌趋于直面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合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患者,其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研究,探讨软组织侧貌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分为A组: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B组: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①A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角、上唇长度变大,上唇角和上唇突度变小.②B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基角、下唇角、面角、颏突角、下唇长、面下三分一高变大,上唇角和上唇突度、下唇突度、鼻颏角变小.A、B两组全面高均变大.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安氏Ⅱ类错牙合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患者,其软硬组织的变化是一致的,其牙型、骨骼型从Ⅱ类变为Ⅰ类,覆盖其上的软组织也发生一致的改变,使面突度明显减小,下颌后缩得到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更趋于协调美观.②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患者,其软硬组织的变化在上颌是一致的,而在下颌却不一致,软组织侧貌突度也减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云南省正常牙合青年唇颏软组织位置及相关关系 ,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通过对昆明市 80名侧貌美观的正常牙合青年 ,拍摄X线头颅定位片进行分析 ,采用修正FH平面 (CFH) ,通过S点作垂直于CFH的一条线为垂直参考面 (VRL)进行测量。结果 结果发现鼻唇角、唇颏角男女无差异 ,下切牙切缘到VRL的距离男女也无差异。鼻下点、上唇突点、下唇突点线距测量男女性别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颏唇沟、软组织颏前点及上中切牙切缘线距测量男女性别差异显著 (P <0 .0 5 )。无论男女性别 ,Sn、UL、LL、Si、Pos、UI、LI间线距测量不相关的概率几乎为 0 ,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而男性鼻唇角除与UL、LL、Pos存在负相关关系 (P <0 .0 5水平 )外 ,与其他指标无相关关系 ,唇颏角与其他指标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建立了云南省正常牙合唇颏软组织CFH法测量的标准值。云南省正常牙合人上下唇及颏部测量值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现出南方人较凸的面型。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正常(牙合)青年唇颏软组织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云南省正常(牙合)青年唇颏软组织位置及相关关系,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通过对昆明市80名侧貌美观的正常(牙合)青年,拍摄X线头颅定(牙合)片进行分析,采用修正FH平面(CFH),通过S点作垂直于CFH的一条线为垂直参考面(VRL)进行测量.结果结果发现鼻唇角、唇颏角男女无差异,下切牙切缘到VRL的距离男女也无差异.鼻下点、上唇突点、下唇突点线距测量男女性别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颏唇沟、软组织颏前点及上中切牙切缘线距测量男女性别差异显著(P<0.05).无论男女性别,Sn、UL、LL、Si、Pos、UI、LI间线距测量不相关的概率几乎为0,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而男性鼻唇角除与UL、LL、Pos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水平)外,与其他指标无相关关系,唇颏角与其他指标间无相关关系.结论建立了云南省正常(牙合)唇頦软组织CFH法测量的标准值.云南省正常(牙合)人上下唇及颏部测量值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表现出南方人较凸的面型.  相似文献   

13.
高角型双颌前突矫治前后软硬组织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锋 《口腔医学》2006,26(6):440-442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高角型双颌前突患者软硬组织矢状及垂直向的影响。方法对18例高角型双颌前突患者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侧貌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上下颌骨矢状及垂直向关系无明显变化;②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③上下磨牙垂直向及矢状向支抗得到较好控制,牙合平面角无明显改变;④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上唇长度加长,下唇长度减小。颏厚度增加1.70mm,颏唇沟加深1.13 mm。结论高角型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垂直向及矢状向支抗可得到较好控制,侧貌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哈尔滨地区正常(牙合)人群Amett头影测量分析法软组织形态的正常参考值。方法:对哈尔滨地区高校大学生普查,随机选取正常(牙合)48例(男22例,女26例),将选取的样本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定点测量后应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软组织结构中上唇厚、下唇厚、颏厚、鼻唇角、全面高、上唇长、下唇长、面下1/3高度、上颌高度、下颌高度、TVL到眶缘点、颧骨点、鼻翼点、上唇突点、上切牙点、下切牙点、软组织B点的距离、咽喉长度、软组织A点到软组织B点、上唇突点到下唇突点、眶缘点至软组织A点在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哈尔滨地区正常(牙合)人群Amett分析法部分软组织测量项目在性别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反(牙合)的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 选择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软组织侧貌形态异常患儿28人,年龄8-11岁,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软组织侧貌的头影测量分析.对测量项目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后下唇突角、鼻唇角、下唇突度明显减小,上下唇突角、上唇突度明显加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FRⅢ型功能矫治器治疗后鼻、上唇、下唇及颏部四者关系趋于协调,Ⅲ类面型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合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患者 ,其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研究 ,探讨软组织侧貌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 30例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 ,分为A组 :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 ;B组 :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 ;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①A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角、上唇长度变大 ,上唇角和上唇突度变小。②B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基角、下唇角、面角、颏突角、下唇长、面下三分一高变大 ,上唇角和上唇突度、下唇突度、鼻颏角变小。A、B两组全面高均变大。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安氏Ⅱ类错牙合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患者 ,其软硬组织的变化是一致的 ,其牙型、骨骼型从Ⅱ类变为Ⅰ类 ,覆盖其上的软组织也发生一致的改变 ,使面突度明显减小 ,下颌后缩得到改善 ,面部软组织侧貌更趋于协调美观。②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患者 ,其软硬组织的变化在上颌是一致的 ,而在下颌却不一致 ,软组织侧貌突度也减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Angle Ⅱ1错[牙合]畸形侧貌外形的变化.方法:选择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Angle Ⅱ'错[牙合]畸形病例11例.Ⅰ期治疗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Ⅱ期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应用X线头影测量进行软组织分析,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结束后,软组织面角增大,颏部软组织增厚,H角、颏唇沟深度减小.下唇突点-H线距离、鼻突度、上唇凹深、鼻下点-H线、上唇基部厚度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有助于改善Angle Ⅱ错[牙合]畸形的软组织面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期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后患者面部侧貌的改变。方法选择15例双期矫治的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11.2岁。Ⅰ期治疗均采用Twin-block矫治器,Ⅱ期采用MBT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Holdaway软组织分析及常规硬组织分析,并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双期治疗结束后,患者软组织颏部变厚,软组织面角增大,下唇突点H线距离、H角、颏唇沟深度和骨骼侧面凸度减小,SNB增大,ANB减小,以上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鼻突度、上唇凹深、鼻下点-H线、上唇基部厚、上唇张力测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NA、U1-SN、U1-NA、L1-MP、L1-NB、U1-L1、Y轴角和下颌平面角在正畸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变。结论下颌发育不足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在替牙期、恒牙早期采用双期矫治能改善其面部侧貌;Twinblock矫治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牙(牙合)矢状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 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选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 患者22 例,男7 例,女15 例,年龄20~30 岁。在术前及术后6~12 个月摄取X线头侧位片, 对16 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矢状、垂直向的分析。结果:在矢状向上,上唇沟点、上唇缘点、上唇下点后退均大于2 mm( P < 0101) ;与上切牙点后移量之比为0159∶1~0164∶1 ;颏唇沟软、硬组织点前移量之比为0183∶1 ,软组织颏前点与硬组织颏前点前移量之比为0195∶1。在垂直向上,鼻尖点、鼻底点、上唇缘点平均向上移动量均小于1 mm( P > 0105) ;但软组织颏前点、颏唇沟、下唇缘点、下唇上点向上移动量均大于2 mm( P < 0105) ,与相应的硬组织移动量之比为1107∶1~1134∶1。结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在矢状方向,上下颌软组织改变量均小于硬组织;但在垂直方向,下颌软组织的改变却比硬组织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弓矫治上颌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Ⅲ类错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收治的上颌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Ⅲ类错患者30例(均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均给予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测量并比较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侧貌变化。结果前方牵引后,鼻顶点至Y轴距离(Y-Prn)、上唇基角(S-Ns-Sn)、上唇凸距(UL-E)、上唇凸厚(UL-U1)、上唇凹点至Y轴的距离(Y-As)、上唇突点至Y轴的距离(Y-UL)、颏唇角(LL-Bs-Pos)、颏厚度(Pos-Po)、软组织下面高(Sn-Mes)、H角均增大(P<0.01);软组织面角(FH-NsPos)、下唇基角(S-Ns-Bs)、软组织颏前点至Y轴距离(Y-Pos)均减小(P<0.01),鼻唇角(Cm-Sn-UL)亦减小(P<0.05)。结论前方牵引后,上唇显著前移,颏部后下移位,颏唇关系改善,侧貌突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