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特殊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翀  仇德琪  张欣欣 《肝脏》2009,14(3):181-184
目的 了解近年来就诊我院各科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以及抗-HCV阳性者一般临床特征。方法对2007年1月至12月我院门诊、急诊、病房等就诊患者抗-HCV检测的结果和阳性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全部抗-HCV阳性者分析其临床及病毒学特征。结果在2007年22146例无重复检测人群中,498人(2.25%)抗-HCV阳性。其中,手术前筛查人群的阳性率为0.72%,感染科和肾脏疾病相关科室阳性率分别为8.80%和7.43%。0~20岁组及21~40岁组中男性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此外,抗-HCV阳性人群中近30%伴抗-HBc阳性,14%伴HBsAg阳性。HCV1b型是最主要的基因型(60.98%),其次是2a(19.51%)和3a型(9.76%)。结论近年来因非肝功能异常而就诊我院的患者HCV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现阶段通过输血传播HCV的概率已较低,可能存在其他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2.
国产某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试剂中吸光度/临界值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某国产抗-HCV试剂样本吸光度/临界值(S/Co)的意义,探讨国产试剂检测抗-HCV的初步程序和标准。方法采用某国产试剂通过ELISA法检测295000例无偿献血者的抗-HCV,对其阳性反应的样本采用Ortho抗-HCV试剂通过ELISA法进行检测。Ortho试剂阳性反应的样本进行HCV重组免疫印迹实验(RIBA),并对其中的106例Ortho试剂阳性反应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在295000例样本中,某国产试剂抗-HCV阳性反应为681例,阳性率为0.23%。某国产试剂阳性反应的样本经Ortho试剂检测后阳性反应为367例,符合率为53.8%,其中Ortho试剂S/Co值≥3.8为66.2%。在Ortho试剂S/Co值≥3.8的样本中,某国产试剂S/Co值≥8.0的占94.2%;而Ortho试剂S/Co值〈3.8的样本中,某国产试剂S/Co值〈8.0的占99.2%。367例Ortho阳性反应样本中,RIBAHCV阳性223例,阳性率为60.8%;在国产试剂S/Co值≥8.0的样本中,RIBA阳性率为95.7%;而同一种国产试剂S/Co值〈8.0的样本中,RIBA阳性率为2.2%。106例Ortho试剂阳性反应样本中核酸检测阳性为42例。结论国产抗-HCV试剂在检测无偿献血者样本中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血源和血液的浪费。某国产试剂S/Co值≥8.0和Ortho试剂S/Co值≥3.8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实验室检测抗-HCV上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手术及输血前患者肝炎感染情况,探讨医源性肝炎传染的风险,避免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方法:对6147例手术及输血前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抗-HCV;采用速率法测ALT。结果:患者血液异常的总阳性率为23.6%,其中HBsAg阳性867人(阳性率14.1%)、HBcAb阳性287人(阳性率4.52%)、抗-HCV阳性88人(阳性率1.43%)、ALT阳性573人(阳性率9.32%)。结论:对患者进行手术及输血前肝炎指标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还可减少或避免因手术及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及防止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偿献血员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特点,方法:71份HIV阳性献血员及89份HIV阴性献血员的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HCV/HBV感染情况,结果:HIV阳性献血员的抗-HCIV阳性率为70.49%,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HCV/HBV感染情况。结果:HIV阳性献血员的抗-HCV阳性率为70.49%,地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8.20%、29.51%、3.28%、44.26%,11.48%、47.54%、1.12%、47.19%、6.74%、47.1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人群的HCV、HCV/HBV感染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HIV阴性献血员相比,HIV阳性献血员的HCV感染率很高,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对献血员进行HBV检测而未检测HIV、HCV造成的选择偏倚,可能是中国中部一些省份HIV感染者HCV感染率高而HBV感染并不相应增高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群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的感染状况.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25 名HIV阳性的单采血浆献血员和受血者,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 结果 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HIV的人群中,HBV、HCV的感染率分别为3.76%、72.24%.其中单采血浆献血员中,HCV感染率(81.85%)高于输血人群(56.03%),而HBV感染率(1.54%)低于输血人群(7.49%)(P均<0.01). 结论 在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HIV的患者中,有很高的HCV感染率,而HBV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LISA试剂盒平衡时间对抗-HCV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抗-HCV灰区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变化试剂盒平衡时间,测定不同平衡时间的S/Co值。对部分灰区标本进行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灰区标本HCVRNA;应用速率法检测灰区和抗-HCV阴性血清ALT。结果:ELISA试剂盒平衡时间在30min内,1NCU/ml抗-HCV质控、抗-HCV灰区标本的S/CO值随着平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但30min后变化不明显(P〉0.05)。32份灰区标本经Murex试剂筛选后的5份标本进行了RIBA检测,结果为2份可疑,3份阴性。FQ-PCR定量检测均为阴性;速率法ALT检测抗-HCV灰区和抗-HCV阴性标本结果分别为(19.20±7.38)U/L、(16.58±7.08)U/L。2者结果均〈4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P〉0.05)。结论:抗-HCV试剂盒在检测前应先在室温下平衡30min以上,否则会降低标本的S/Co值,影响结果判断;抗-HCV灰区标本ALT检测结果正常;抗-HCV灰区的献血者在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前提下可考虑再次献血。  相似文献   

7.
近9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但抗-HCV阳性而肝生化指标(如ALT)持续正常人群血清HCV RNA的阳性率尚不知,本研究旨在查明此类人群有无HCV的持续感染。 研究对象分为4组。第1、2、3组均为抗-HCV阳性的供血员。其中第1组59例,抗-HCV阳性(ELISA法)、ALT持续异常,其中53例经RIBA法检测抗-HCV阳性,6例可疑;第2组50例,抗-HCV阳性  相似文献   

8.
疟疾感染与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永清县人群疟疾感染与供血的关系。在249例疟疾中,244例(98.0%)为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简称单采浆)供血者,5例(2.0%)为受血者。人群疟疾发病率与单采血浆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人群总供血率和供全血率无相关关系;不同年龄组人群疟疾发病率与该年龄组人群单采浆率呈显著正相关;病例对照调查结果表明,单采浆是疟疾发病的危险因素;单纯单采浆供血者疟疾发病率为33.7%,既单采血浆又供全血者为15.76%,无供血史者为0.0014%,单纯供全血者无人发病。对单采浆血站调查发现,在采血、离心分浆和血细胞还输过程中存在血液交叉污染环节,血站停业后疟疾疫情平息。认为永清县人群疟疾感染与单采浆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逆转录一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PCR)及ELISA(Abbott)对一组经第二代抗-HCVELISA(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华)试剂筛选的抗-HCV阳性血清及抗-HCV阴性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HCVRNA与抗-HCV检测。对两者检测结果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Abbott与科华ELISA试剂两者抗-HCV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为77.7%及79.8%。两者与HCVRNA检测阳性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49,7%及56.3%。208份血清中HCVRNA阳性109份,其中抗-HCV阳性组HCVRNA阳性率为60.2%,较之抗-HCV阴性之非甲非乙型肝炎HCVRNA阳性率(50.0%)为高,其在PCR试验中呈阳性与强阳性反应者的比率,前者亦显著高于后者(85.2%与25.o%,P<0.01)。  相似文献   

10.
HCV是一种RNA病毒,全球有超过1.8亿慢性HCV感染患者。北美地区人群中抗一HCV阳性率约为1%~1.5%,其中6~11岁抗-HCV阳性率为0.17%(31000人),12~19岁抗一HCV阳性率为0.39%(101000人)。基于儿童人口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慢性HCV感染可影响0.1%~2%的儿童,而6岁以上慢性HCV感染患病率略有下降。因此,在儿科胃肠病及肝病学专家看来,未成年人的HCV感染是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静脉毒瘾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庚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广东省江门市120例静脉毒瘾者血浆的HBV、HCV和HGV的标记物进行了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抗-HBc,抗-HBe,抗-HBs,抗-HC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GV RNA。结果 120例静脉毒瘾者中HBsAg阳性有13例(10.83%),抗-HBs阳性41例(34.71%),单项抗-HBc阳性7例(5.83%),抗-HCV阳性89例(74.17%),HGV RNA阳性28例(23.33%)。13例HBsAg阳性中9例抗-HCV阳性,3例HGV RNA阳性;7例单项抗-HBc阳性中5例抗-HCV阳性,2例HGV RNA阳性;28例HGV RNA阳性中20例抗-HCV阳性;2例HBsAg、抗-HCV、HGV RNA同时阳性。结论 静脉毒瘾者是HCV和HGV的高危感染人群;HBV,HCV和HGV三种病毒的感染之间在静脉毒瘾者中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第1代和第2代酶联免疫(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重型肝炎患者的抗-HCV阳性率。方法 1984~1990年期间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78例。治疗前留置血清使用美国Ortho公司的第1代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抗-HCV;1997~2003年期间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251例,于治疗前使用国产第2代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厦门新创)检测抗-HCV。结果 使用第1代ELISA检测的抗-HCV阳性率为51.9%,使用第2代ELISA试剂检测的抗HCV阳性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33.68,P≤0.001)。结论 使用第2代ELISA试剂检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第1代ELISA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偿献血员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特点。方法61份HIV阳性献血员及89份HIV阴性献血员的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HCV/HBV感染情况。结果HIV阳性献血员的抗-HCV阳性率为70.49%。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8.20%、29.51%、3.28%、44.26%、11.4896、47.54%;而HIV阴性献血员的抗-HCV阳性率为19.10%,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的阳性率分别为2.25%、38.20%、1.12%、47.19%、6.74%、47.1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人群的HCV、HCV/HBV感染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HIV阴性献血员相比。HIV阳性献血员的HCV感染率很高,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对献血员进行HBV检测而未检测HIV、HCV造成的选择偏倚,可能是中国中部一些省份HIV感染者HCV感染率高而HBV感染并不相应增高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宁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性病感染情况,促进南宁市MSM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方法2008年4—6月,对南宁市452名MSM进行调查,采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一HBs)、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采集口腔拭子做GON培养,尿道拭子做沙眼衣原体(CT)检测。结果抽血检查452人,HBsAg阳性率为14.60%,抗-HBs阳性率为0.66%,抗-HIV阳性率为1.99%,梅毒阳性率为8.85%;尿道CT检查110人,阳性率4.55%;口腔淋球菌检查144人,阳性率11.11%。结论男男性行为人群性传播疾病感染率较高,应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EIA法对辽宁省部分地区的105例抗-HCV阳性者(包括各种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抗-HCV型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血清学方法的分型率为72.9%(76/105),其中血清1型44人(57.9%),血清2型29人(38.2%),1/2混合型占3.9%(3/76)。提示在辽宁省部分地区的抗-HCV阳性人群中HCV血清1、2型均存在,但以血清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HCV-cAg检测在HC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照雷  王靖  李璀 《山东医药》2008,48(44):69-70
收集于我院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检查的320份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酶免疫分析方法(ELA)检测HCV总核心抗原(HCV-cAg)、抗-HCV,采用RT-PCR检测HCV-RNA,采用Kappa分析评价检测方法间的一致性。结果HCV-cAg检测结果与抗HCV、HCV-RNA检测结果一致性均较好(Kappa=0.546、0.801,P均〈0.05)。若以HCV-RNA为诊断HCV现症感染的金标准,则HCV-cAg总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81.8%和96.2%,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和91.0%。认为基于EIA的HCV-cAg检测方法与基于RT-PCR的HCV-RNA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前者可作为后者的补充实验而佐证HCV现症感染,是筛查“窗口期”感染、严重低免疫状态人群感染的简便、廉价方法,可用于血液筛查及指导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抗-HCV阳性人群ALT活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世界有1亿7千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占世界人口的3%~5%。大多数感染者临床为无症状的慢性感染,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已引起全球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迄今,在中国HCV感染者约4100万,达总人口的3.2%。近年来中国部分地区静脉吸毒和非法供血的一时猖獗和性开放,HCV感染呈增长趋势。为探究大陆和台湾地区抗-HCV阳性人群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是否存在差异性,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出入境人员抗-HCV和ALT两者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关节病中的阳性率,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和HCV相关关节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2例RA和38例HC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抗CCP抗体浓度,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RF浓度。结果血清抗CCP抗体在RA组阳性率为86%(36/42),而在HCV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同HCV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 VS 0,P〈0.01)。血清RF在RA组阳性率为79%(33/42):HCV感染组阳性率是42%(16/38),健康对照组阳性率是7%(2/30)。而在16例RF阳性HCV感染患者中,HCV相关关节病占81%(13/16),无关节受累者占19%(3/16);13例HCV相关关节病中,多关节痛者占85%(11/13),RA样多关节受累者占15%(2/13);RF在HCV相关关节病与R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 VS 79%,19〉0.05)。结论血清抗CCP抗体测定更有助于RA与HCV相关关节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院受血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爱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RPR)检测在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4-2006年我院4996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液HBSAg、抗-HCV、抗-HIV、PRP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检出HBSAg、抗-HCV、PRP阳性率分别为10.91%、0.96%及0.10%,未检测出抗-HIV阳性。结论: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能更好控制医院感染,对保证安全输血及保护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4375例输血前4项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病原体感染状况。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甲苯胺不加热血清试验法对4375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输血前4项”检测。结果:4375例患者检测总阳性率505例(11.54%),其中HBsAg阳性439例(10.03%)、抗-HCV58例(1.32%),抗HIV阳性2例(0.05%)、RPR6例(0.14%)。结论: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院感染的预防,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