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共使用8株麻风菌(6株是由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病人在小鼠中的传代菌株,2株是直接从病人接种于小鼠者)。感染菌量为5.0×10~3和1.0×10~4。治疗组每个菌株接种15只小鼠,并用20只小鼠作为不治疗的对照组。利福平在饲料中的含量分别为0.01、0.003、0.001、0.0003%。测定最小抑菌剂量时,除SBL_(16282)菌株在接种后75天给药外,均从感染之日起连续给药。当对照组小鼠每足垫菌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已发现了多种强效抗麻风菌药物,并观察到不同药物合用的协同效果。作者应用比例杀菌法,在正常小鼠中对抗麻风新药的不同组合(合并或不合并利福平)一次或多次给药时的杀菌作用进行了检测。 实验用麻风菌株取自未治瘤型麻风,并经裸鼠接种传代。该菌株对利福平(RFP)及氨苯砜(DDS)完全敏感。将620只雌性Swiss小鼠分成5组,头3组各为160只,第  相似文献   

3.
鉴于Matsuo等曾假定透明质酸是麻风杆菌的一种主要营养物质以及抗坏血酸(维生素C)能抑制麻风杆菌的β-葡萄糖醛酸甙酶。从而干扰对这种物质的利用,因此作者用鼠足垫感染模型研究了抗坏血酸对麻风杆菌繁殖的影响。麻风杆菌来自新近诊断的未经治疗的瘤型病人皮肤活体组织,以5×10~3菌量接种于当地繁殖的BALB/C小鼠足垫。抗坏血酸饲料每周新鲜制备。皮肤活体组织分离的麻风杆菌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置37℃或32℃无生长。实验小鼠除用抗坏血酸饲料喂饲外,部分实验小鼠分别用氨苯砜、B_(663)及利福平作治疗。  相似文献   

4.
国外文献报道[1,2]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MINO)有较强的抗麻风菌活性。为此我们于1994年开始对国产MINO进行了抗麻风菌活性研究和短期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动物实验(一)试验药物:MINO为四川省重庆制药七厂生产(批号940501)。(二)MINO抗麻风菌活性研究:选择4~5周龄,体重18~24g的CFW小鼠,于双后足垫皮内接种003ml菌悬液(含10×10条麻风菌),后将小鼠分成对照组(喂不含药饲料),MINO25mg/kg每周管饲1次和5次组,MINO50mg/kg每周管饲2次组和利福平(RFP)10mg/kg每周管饲…  相似文献   

5.
作者指出,目前关于麻风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或抗药性的认识都是用小鼠足垫试验方法获得的。有些研究者已证明氨苯砜在大鼠体内的情况比小鼠更近似于人,因此,作者认为大鼠的足垫试验可能比小鼠具更大的优越性。作者采用路易斯(Lewis)大鼠作麻风杆菌足垫接种感染,测定雌雄两性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与接受氨苯砜饲料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氨苯砜对麻风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助于确定利福平(RFP)对麻风杆菌的标准的最小有效剂量(MED)以及贮存时间和温度对饲料中所含RFP效力的影响,应用鼠足垫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将99只CBA小鼠分成三组,每组33只,用管饲法喂以含0.01%、0.003%和0.001%RFP的饲料。将792只小鼠分成数量相等的  相似文献   

7.
一、形态指数的概念麻风杆菌和其它微生物一样,与周围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病人体内的麻风杆菌在抗麻风药物及人体各种防御机能的作用下,逐步发生变化直到死亡。很久以来,许多麻风临床工作者就已观察到在使用有效的抗麻风药物以后,病人体内菌体完整染色均匀的麻风杆菌所占的比率迅速下降,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录这种情况。Davey(1959)采用二级百分率记录法,即分别算出涂片中完整菌的比率下降到治疗开始时数值的50%和100%  相似文献   

8.
试用环戊基哌嗪力复毒素(R-77-3)治疗5例多菌型麻风病人,並于治疗前后用鼠足垫技术测定药物的杀菌效果。2例一次监服R-77-3900mg,3例一次监服1200mg。实验表明服R-77-3以前取自5例病人的菌株均能使C57BL/6N小鼠感染成功,菌量增多11.3~80倍;在服药之后7天取得的菌株均不能使小鼠足垫感染成功,2例查不到抗酸菌,3例仅见繁殖的迹象。这证明R-77-3治疗麻风具有强力而快速的作用,不过一次剂量还不能完全杀灭麻风菌,仍有少量存活者。  相似文献   

9.
麻风化学治疗药物目前仅有4种,即氨苯砜、氯苯吩嗪、硫酰胺类药物(乙硫异烟胺和丙硫异烟胺)和利福平.然而、由于氨苯砜和利福平耐药菌株的出现,氯苯吩嗪的皮肤变色,以及硫酰胺类药物的肝脏毒性等问题,所以,寻找新的抗麻风药物则是迫切需要的.甲氟哌酸(Pefloxacin,PF)和环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CP)是具有抗多种分支杆菌活性的氟喹啉酮类似物.为了评价这两种药物抗麻风杆菌的活性,在小鼠中进行了药物  相似文献   

10.
自从异菸肼应用于抗结核以来,目前以利福平为最好的抗结核药物,但是利福平的应用出现耐药菌株较快,为其主要缺点。为观察鼠麻风应用利福平后,其麻风瘤的变化情况,经实验结果如下:第一组:用夏威夷菌株鼠麻风菌的10~3菌液0.2毫升,于小白鼠的下腹部皮下接种。从接种后第二天开始用0.5毫克的利福平喂小白鼠,每周喂6次,经喂14周可以完全抑制鼠麻风发病,而在停用利福平10周后,在原接种部位发生硬结,逐渐增大形成麻风瘤。  相似文献   

11.
在裸鼠双后足垫皮下各接种1×10~4条麻风菌,92天后各组分别给予0.05%的国产和进口氟嗪酸(OFLO)及0.01%的RFP饲料,喂88天。结果0.05%的国产OFLO在停药早期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与0.01%的RFP相似,也与进口OFLO的抗菌效价相似。用0.1%的国产OFLO组,在整个实验中足垫内始终未检出麻风菌,表明该浓度的药物有强大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人体在感染麻风菌后至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期,抗麻风菌抗体出现与感染的关系,以及体内荷菌量与抗体滴度的关系,都还不甚了解,作者用Shepard氏法,选26只BALB/c小鼠,每只后足垫接种6×10~3个麻风菌,自第六个月收集4只鼠足垫作细菌计数。自第一个月起每月为小鼠静脉采血一次。采集188例麻风患者的血清,其中包括未治和已治的病人。对照血清来自32例健康人。用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血清中的PGL-I抗体和抗W分枝菌抗体。结果显示:(1)在鼠足垫接种后第三个月,仅5只鼠血清中有抗W分枝菌抗体,一只鼠血清有抗PGL-I抗体,随着时间抗体滴度增高,抗体阳性鼠数增多,至第12个月有21只鼠(80.7%)有这两种循环抗体。(2)抗PGL-I和抗W分枝菌抗体滴度与鼠足垫AFB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6和0.628。(3)病人皮  相似文献   

13.
由于麻风病人的鼻部分泌物和开放性结核病人的痰在排泄和本质上的类似性,故作者考虑麻风病也有一个呼吸道感染的途径。本文报道了作者用小鼠研究麻风杆菌能否经呼吸道途径感染的结果。 48只雌性CBA小鼠均经胸腺切除并隔周照射放射线钴200R,5次,使之免疫抑制。用Henderson装置,制成麻风杆菌雾(悬浮于空气中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来源于未经治疗的瘤型病人的皮肤活体组织。小鼠暴露于菌雾中,通过呼吸道使每只小鼠肺部感染1.0×10~5麻风杆菌。有5只小鼠在暴露于麻风杆菌雾之后立即处死,小鼠的左右肺和鼻尖部分别制成匀浆计算抗酸杆菌(AFB)的数量,结果发  相似文献   

14.
作者曾报告Benzoxazinorifamycin(KRM-1648)在治疗小鼠麻风菌感染的疗效比利福平(RFP)强的多。本研究中对KRM-1648与氨苯砜(DDS)、氯苯吩嗪(B663)合用在裸鼠中抗麻风菌感染的活性进行了评价。 药物体外抗麻风菌活性以BACTEC 460TB系统检测。自裸鼠麻风菌感染足垫制取菌悬液,提纯麻风菌后,混悬于不含吐温80的7H9培养基中。KRM-1648,DDS和B663以乙  相似文献   

15.
砜类药物治疗麻风已有40年的历史,疗效是肯定的。但其疗程长,且由于氨苯砜单一疗法所引起的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持续残存活菌所致麻风病情的复发,不利于麻风控制规划的实现。随着对麻风杆菌有杀菌作用的其它抗麻风药物的应用,目前已分离出了对利福平(RFP)、乙硫异烟胺(ETH)和氯苯吩嗪(B663)耐药的麻风菌株。根据结核病的经验,联合化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  相似文献   

16.
麻风病     
950116 用CAMS-A做指示菌筛选抗麻风中药的初步研究/吴勤学…//中国麻风杂志。-1994,10(3).-155~157 从人麻风瘤中分离出23株抗酸菌称中国医科院抗酸菌株(CAMS-A),做为抗麻风药筛选指示菌,自行设计了初筛抗麻风药的双相培基试验(DMA),初筛200种中药,结果发现48种有抗M.CAMS-A活性(高度敏感7种,中度敏感15种,低度敏感26种)。在讨论中作者认为DMA简单、易行、廉价、实验周期短,且集中了固、液两相单用时全部的优点,加之不同时间用已  相似文献   

17.
选择39名临床显示有耐砜类药的门诊治疗病例。他们虽经相当长期的氨苯砜治疗但细菌指数高。对于有组织样麻风的特征或虽经充分治疗仍出现病情急性加剧者也予选入。39例中31例为瘤型,4例为界线类偏瘤型,4例为组织样麻风。方法:从细菌指数和形态指数高的活动皮疹取材制成麻风杆菌悬液,注入正常CBA鼠的足垫中,具体方法按照Job于1970年和1974年所报导者。每一标本的实验动物分4组,每组6只。第一组喂含0.01%氨苯砜(DDS)的饲料,第二组喂含0.001%DDS,第三组喂含0.0001%DDS,第四组喂无药物的正常饲料。各于6、8和10月末剖验每组中2只动物,取足垫判定麻风杆菌的繁殖情况。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用小鼠足垫麻风杆菌实验感染技术对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甲氟哌酸(Pefloxacin,PF)和环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CF)的抗麻风杆菌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 PF 对麻风杆菌可能有杀菌作用,而 CF 实际上无作用。近来有人报告另一种氟喹诺酮类药氟嗪酸(Ofloxacin,OF)的抗分支杆菌活性比 PF 强,而药动学特点颇相似。因此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往在小白鼠足垫感染模型中发现抗甲状腺药甲巯咪唑(他巴唑),丙硫氧嘧啶及另外2种有抗甲状腺作用的药物丁氨苯硫脲,5—正—庚—2—氧(代)—4—噻唑烷酮(5-n-heptyl-2-oxo-4-thiazolidinone简称噻唑烷酮)能抑制麻风菌繁殖单纯用~(131)碘治疗则无类似抑制作用。小白鼠同时给甲状腺制剂和甲巯咪唑能完全抵消后者的抗甲状腺作用而仍能抑制麻风菌的繁殖,但单纯投与甲状腺制剂也能抑制麻风菌繁殖,故尚不能确定甲巯咪唑抗微生物作用与抗甲状腺作用的相互关系。为此,进行以下研究。小白鼠足垫接种10~(3·7)条麻风菌,治疗组自当天起喂以含药饲料,试验者即前述4种药物,每种药物有2种浓度,相差10倍。对照组在接种144天后足垫平均菌数已达10~6条。治疗组在接种145~152天后自足垫回收菌计数,同时测定血浆中蛋白结合碘(PBI)和甲状腺素(T_4)含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索选择性掺入麻风杆菌的核苷,以便用于筛选抗麻风药物,测定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选择27例经联合化疗的多菌的瘤型病人为研究对象,常规切割或6mm钻孔取活检组织,无菌条件下匀浆化,制备麻风杆菌提取物并计数.所有麻风杆菌提取物均作了无污染检查.用腹腔灌洗法得到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96孔培养板上培养,以新鲜麻风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再以含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1μCi/m嘌呤和嘧啶核苷)的培养基培养.在测试药物对麻风杆菌的抑制作用时,用RPMll640将药物稀释成不同浓度,与放射性标记物一起加入.在特定的时间收集培养物,用β-闪烁计数器计数.作者还将无细胞的单纯培养基与含巨噬细胞的培养基进行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