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起源于气管、支气管壁黏膜下浆液及黏液腺的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在气管支气管原发肿瘤中少于0.1%~0.2%[1],具有缓慢生长、低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因此,术前准确的影像诊断及与良性、高度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必要。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可以三维立体显示气管支气管树及其病变,为ACC提供更  相似文献   

2.
CT是诊断中心型肺癌的最佳手段,但其横断面图象不能显示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叶支气管的立体形态而使其局限于定性诊断水平。螺旋CT(SCT)扫描因其获得的是容积数据而使能获得清晰的多平面重建图象及三维重建图象成为其优势之一。胸部SCT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可以较好地显示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叶支气管立体形态变化。笔者收集中心型肺癌病例100例,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CT(Spiral CT,SCT)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上有广泛的应用。SCT数据的快速采集使得在一次屏气下可完成整个胸部的扫描,从而避免了呼吸不均造成的层面遗漏,并能减少呼吸运动伪影。SCT可在任意层面重建图像,不必重复扫描,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s)和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影像。目前认为,SCT在肺内结节、气管/支气管树疾病、肺弥漫性病变及肺栓塞等的诊断方面有  相似文献   

4.
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腺样囊性癌(ACC)62例,其中有术前影像资料者40例,包括传统X线检查33例,CT扫描21例(增强扫描11例),黏液表皮样癌(MEC)27例,有术前影像资料者18例,包括传统X线检查17例,CT扫描6例(增强扫描5例)。结果:(1)病变部位:ACC:中央型37例,以原发气管最多(26例),周围型3例,MEC:中央型13例,以叶支气管起源为主(8例),周围型5例。除1例ACC外,周围型病变均位于肺中野内带,邻近肺门。(2)CT表现:ACC:18例中央型病变中腔内型3例,腔内外型14例(伴管壁浸润状增厚8例),单纯管壁浸润状增厚型1例,平扫密度均低于或近,等于肌肉,11例增强后密度仍低于或近,等于肌肉者8例,病变边缘呈浸润状,提示外侵8例,MEC:6例中央型病变中腔内型5例,腔内外型1例,无一例有管壁浸润状增厚;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高于肌肉4例;瘤内点状钙化3例,病变远端见低密度黏液栓1例;病变边缘清楚,未见明确局部侵犯。结论: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好发于大气道;ACC多见于气管,MEC多见于气管分叉下大气道,两者均可表现为腔内型,腔内外型及近肺门的周围型肿物。ACC以腔内外型为主,并常用现管壁浸润状增厚,与肿瘤局部侵袭性生长有关,病变密度低,增强后强化不明显,MEC以腔内型为主,无管壁浸润状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约半数病变内可见钙化,病变远端可有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树病变的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树的解剖结构较复杂,分支多且有一定变异,传统影像检查方法对其显示存在一定限度。近年来CT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和多层螺旋CT(MSCT)的出现,使得对气管的显示和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支气管树的分支逐级变细且走行各异,变异较多,因此熟练掌握支气管树的解剖结构,同时合理、有效地选择CT检查方法及成像参数显得至关重要,将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影像诊断,并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证据[1,2]。关于支气管树CT成像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力图结合断层解剖基础,对其作以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T对气管支气管树腺样囊腺癌的诊断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对2例气管支气管树腺样囊性癌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和CT征象观察,对该病CT特征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组织改变进行总结与讨论。结果 2例患者以咳嗽、咯血及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CT和后处理技术可准确显示癌肿环绕气管、主支气管和段支气管管壁纵向生长、管壁环形增厚、狭窄、闭塞和腔外重要结构侵犯。结论沿气道长轴生长伴管壁增厚是腺样囊腺癌特征性的CT表现,CT和后处理重建可清楚显示病变的生长类型和范围,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的CT及PET/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CT、PET/CT表现及病理资料,其中粘液样表皮癌(MEC)11例,腺样囊性癌(ACC) 10例及类癌7例.24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CT平扫,6例同时行PET/CT检查,1例仅行PET/CT扫描.结果:11例MEC,CT表现为宽基底腔内结节9例,腔内外肿块2例.10例ACC呈管壁弥漫管壁增厚5例,腔内结节4例,腔内外肿块1例.7例类癌为腔内外肿块4例,腔内结节3例.MEC与类癌均明显强化.8例ACC,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2例.7例SUV值范围约2.1~8.9.结论: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EC及类癌多为腔内或腔内外结节伴明显强化.ACC多为弥漫管壁浸润型伴轻度强化.SUV值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对73例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搜集自10月至2000年2月共73例伴气管,支气管病变或其邻近病变患者。所有对象均接受电子束CT(EBCT)扫描。扫描条件:130kV,630mA,层厚为1.5或3.0mm,扫描方式为连续容积扫描,其横断面图像转入INSIGHT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式为表现遮盖显示法(SSD),重建阈值为-500--300HU。结果:EB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可显示不同病变引起的气管。支气管树的异常形态改变,包括中央肺癌,炎症,支气管扩张,剑鞘气管,气管癌,先天性异常,肺癌术后等,以及气道邻近的良,恶性病变所引起的气道狭窄,可用于确定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35例中央型肺癌的SSD三维重建;6例表现为支气管杵状中断,15例为锥状中断,5例为截断且断端不规则,8例为不规则偏心性狭窄,1例为右主支气管的裂开和右上叶支气管的截断。结论:EB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其有特征的征象用于中央气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对胃肠道穿孔部位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spiral CT,SCT)术前诊断胃肠道穿孔部位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地对93例胃肠道穿孔住院患者行SCT扫描,在SCT扫描后12 h内手术,并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穿孔部位.术前就与胃肠道穿孔相关的8种SCT征象双盲软读片,阅片结论与手术病理对照,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就各种SCT征象与胃肠道穿孔部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综合运用主要SCT征象对胃肠道穿孔部位的正确诊断率达82%(76/93),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胃肠道壁外局限性气泡(P<0.001)、胃肠道壁破口(P<0.001)、胃肠道壁节段性增厚(P<0.001)对诊断胃肠道穿孔部位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依据SCT征象对胃肠道穿孔部位可在术前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成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CT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并与手术、纤维支气管镜(FOB)所见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VR能观察中央型肺癌癌肿累及气管、支气管腔的部位、形态、程度和狭窄的范围等形态改变,但不能充分显示病变本身;MPR能观察肿瘤的实质部分,肿瘤与气管、支气管的关系。结论MPR重建可显示病变本身以及病变与气管、支气管的关系;VR气管、支气管树图像直观显示气管、支气管与病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CT影像能清晰显示气道的轴位像,但不能显示气管、支气管树的整体形态。多层螺旋CT可对气道进行多平面、三维立体和仿真支气管内镜重组,从任意角度观察气管、支气管树的轮廓,弥补了传统CT的不足。就多层螺旋CT气管、支气管树的重组技术、临床应用及其限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109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经螺旋CT扫描后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和最小密度投影(MinP)4种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并根椐诊断行小儿支气管内窥镜异物摘取术.结果: 术中取出气管异物27例、右侧支气管异物53例、左侧支气管异物18例、双侧支气管异物1例、气管并左侧支气管异物2例、气管并双侧支气管异物2例;另有3例未见明确异物,1例异物位于Ⅲ级支气管无法取出,1例由于喉头水肿纤维支气管镜无法通过并手术,1例术前突然窒息死亡.螺旋CT 4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异物的显示率分别为MPR 97.2%、CTVE 94.4%、SSD 83.2%、MinP 70.1%.结论: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轴位像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迅速、准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传统CT影像能清晰显示气道的轴位像,但不能显示气管、支气管树的整体形态.多层螺旋CT可对气道进行多平面、三维立体和仿真支气管内镜重组,从任意角度观察气管、支气管树的轮廓,弥补了传统CT的不足.就多层螺旋CT气管、支气管树的重组技术、临床应用及其限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CTVE),明确诊断后即行内窥镜摘取术.结果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3例、右侧支气管13例、左侧支气管9例,内窥镜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多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大大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明确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MPR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首选后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树黏液表皮样癌(MEC)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气管支气管树MEC的CT、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24例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咯痰、发热、胸闷、气促、胸痛和咯血.19例为低度恶性型,5例为高度恶性型.病灶位于气管1例,主支气管6例,叶支气管12例,段及以下支气管5例.肿瘤呈无腔外浸润的边界清晰的腔内类圆形结节13例(位于叶支气管及以上气管)和条柱状3例(位于主支气管);呈非浸润性的边界清晰的腔内外类圆形结节、肿块6例,位于叶及以下支气管;呈浸润性的腔内外不规则肿块2例,均为高度恶性型.平扫12例,肿瘤均接近或等于肌肉组织密度,4例瘤内有钙化.增强扫描20例,1例因病灶小而观察不清,明显强化17例.20例有气管阻塞性改变.结论 气管支气管树MEC多为低度恶性,好发于主、叶支气管,CT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气管腔内或腔内外非浸润性占位,增强后明显强化,部分可有肿瘤钙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对中央型肺癌(CLC)气管、支气管树的肿瘤侵犯进行评价并与横断面图像对比,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CLC的患者行前瞻性CT检查,采用直接增强扫描,在工作站得到气管、支气管树MPR和VRT图像。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的诊断标准分为5级。盲法阅片,对比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建图像质量很好、好、差分别占50.0%(23/46),41.3%(19/46),8.7%(4/46)。横断面图像与MPR+VRT对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评价的敏感度分别为82%和93%(χ^2=5.531,P=0.019),特异度分别为83.9%和90.3%(χ^2=0.574,P=0.707),准确度分别为82.4%和92.4%(χ^2=5.859,P=0.015)。结论 MPR+VRT对CLC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横断面,特异度提高了6.4%。特别是对于显示气管、支气管交界部位,肿瘤与隆突的关系以及肿瘤沿支气管外膜侵犯方面MPR+VRT的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侵犯气管-支气管和下肺静脉的术前CT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判断食管癌外侵气管-支气管和下肺静脉的价值.方法 3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前的CT检查及分析.气管-支气管受侵判别标准气管-支气管有明显移位、受压并有管壁不规则变形或有肿物凸入气管、支气管腔内为受侵,否则为未受侵.肿瘤包绕下肺静脉或肿瘤与下肺静脉分界不清时,考虑为下肺静脉受侵.结果 30例食管癌患者气管-支气管受侵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00%、88.00%及90.00%;下肺静脉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00%、92.86%及93.33%.结论术前CT检查判断食管癌有否外侵气管-支气管及下肺静脉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气管支气管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8例气管支气管的影像特点,6例行平扫检查,2例行增强扫描,4例行平片检查.CT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URED)和三维重组(3D),重点对气管、主和段支气管的开口、分叉及行径采取追踪观察,并全面重建此种变异.结果:8例气管支气管中3例直接开口于气管,1例从隆突发出.4例起源于主支气管,并且5例为移位型气管支气管(移位的右上尖段支气管3例,移位的右肺上叶支气管2例),3例为额外型气管支气管(额外的右上叶尖段支气管),从CT冠状位重组图像中测得气管支气管与隆突平均间距约为1.52cm,与气管或主支气管的平均夹角约为62.,开口处的管腔径均值约为0.38cm.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37.6岁.仅有2例呼吸道症状与此直接有关.其中1例为气管支气管肺癌,1例合并右肺发育不良.同时,4例有胸片对照者中均无阳性表现.结论:MSCT扫描便捷、安全、准确,对其分型和观察明显优于其他检查手段,采用多平面重组是诊断气管支气管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使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仿真内窥镜技术(CT virtual endoscopy,CTVB)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儿经CTVB检查显示出Ⅰ~Ⅲ级气管、支气管100%,显示第Ⅳ级支气管50%;MPR显示出Ⅰ~Ⅲ级气管、支气管100%,显示第Ⅳ级支气管55%。CT显示的支气管异物的形态和位置与支气管镜手术结果相符合31例,其中异物位于气管2例,右支气管17例,左支气管8例,气管粗隆区4例,1例不符合。MPR和CTVB发现31例,表现为腔内椭圆形、不规则占位21例,管腔闭塞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能准确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阻塞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横断面及其 4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价中央型肺癌 (centrallungcancer ,CLC)对气管、支气管树侵犯中的价值。方法  3 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CLC者 ,全部在MX80 0 0MSCT扫描仪上进行扫描。扫描层厚 3 .2mm ,重建间隔 1.6mm ,螺距 1.0。全部病例均进行多平面重建法 (multiplanarreformation ,MPR)、表面遮盖显示法 (shadedsurfacedisplay ,SSD)、容积重建技术 (volumerendering ,VR)、仿真内窥镜 (virtualendoscopy ,VE)进行重建。由 2名医生共同评价CLC对气管、支气管树侵犯的情况。 12例手术者以手术结果为对照。结果  3 8例中 ,横断面CT评价 0~Ⅳ级分别为 0例、8例、14例、11例、5例 ,而MSCT图像后处理显示为 0例、10例、11例、12例、5例。 12例手术者 ,横断面CT的符合率为 75 % (n =9) ,MSCT图像后处理的符合率为 10 0 % (n =12 ) ,经检验 ,χ2 =6.0 ,Ρ <0 .0 1。结论 MSCT能更为准确评价CLC对气管、支气管树侵犯的范围和程度 ;MPR和VR技术应为首选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