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利钠肽家族包括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利钠肽(Brain atriuretic peptide,BNP)、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的特点及其对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91例AMI患者(心肌梗死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比较不同梗死范围和病变冠脉支数患者间BNP水平的差别。结果心肌梗死组较对照组BNP(ng/L)(155.03±113.45、71.03±37.01)和左心室舒张末径(cm)(5.11±0.51、4.56±0.43)明显增高(均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50.84±7.98、57.09±6.29)明显降低(P〈0.01);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较下、后壁心肌梗死组BNP、左心室舒张末径均明显增高(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AMI患者血浆BNP明显增高,尤以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者为甚,BNP能反映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和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川崎病患儿2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对照组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冠状动脉内径上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脑利钠肽(BNP)指标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急性期患者(P<0.05),但与恢复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脑利钠肽可为川崎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一步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浓度对诊断心力衰竭及判断心功能状态的意义.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160例,排除肾功能异常者(血肌酐值>176.8 μmol/L),用ELISA法分别测量其血浆NT-proBNP浓度.选择无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并同时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以LVEF40%为界分为心力衰竭(CHF)组和非CHF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CHF组与非CHF组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是CHF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的量化指标,且快速准确;与UCG相比,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有利于心衰的早期诊断,并对CHF具有排除诊断优势,并能较好的反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83例大面积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根据人院后15d内存活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37例,观察两组入院后第1天、第3天BNP水平的差异,并以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年龄、BNP水平与患者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入院第1天存活组BNP水平(611.5±110.0)ng/L,与死亡组的(1056.3±676.3)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2,P〈0.01);至入院第3天,存活组BNP水平降至(522.4±175.2)ng/L低于入院第1天(t=3.01,P〈0.01),死亡组BNP升高至(1448.4±891.1)ng/L高于入院第1天(t=-2.6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龄、性别、第1天和第3天BNP水平诸因素中,对死亡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第3天BNP水平,P值为0.002。结论绝大多数大面积脑卒中致脑心综合症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可成为预测脑心综合症患者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住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家长的治疗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儿采用大剂量氨溴索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治疗。分析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3%(2/60)低于对照组的5.0%(3/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检测对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共155例(其中心房颤动患者79例,非心房颤动患者76例),健康对照组61例.所有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留取静脉血检测BNP.房颤患者复律后再次测BNP.结果 心房颤动组复律前血浆BNP水平为(351.63±52.47) ng/L,非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为(212.05±35.28) ng/L,与对照组的(29.38±11.2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7、10.49,均P<0.01).心房颤动组复律前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P<0.05).房颤组患者复律后血浆BNP水平为(28.36±7.54) ng/L,较复律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31,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对房颤诊断的敏感性较高,且可反映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l月至2013年10月接受诊断和治疗的8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来我院时间(单日、双日)分为两组,每组共有40例。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并检测患者的血浆BNP、NYHA分级等指标。结果本次实验中,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实验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568.678±157.43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86.832±114.675)pg/mL(P<0.05)。两组患者随着NYHA分级的提高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指标均得到提高,且患者体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存在正相关关系(r1=0.75,r2=0.80),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负相关关系(r=-0.71)。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可以将BNP水平作为诊断和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指标之一。但是,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BNP水平升高的机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还需要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34.5%,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虽然心房颤动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但也有部分心房颤动患者不能检出任何心脏异常。心房颤动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致病率、病死率和医疗费用。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增高,且增高的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评价危重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139例危重症患者入ICU即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在24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记录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危重症患者的存活、ICU住院时间等主要的预后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存活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993.49±1082.38)pg/ml,低于死亡者的(2518.85±2106.4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A组(NT-proBNP水平>900pg/ml)APACHEⅡ评分低于B组(NT-proBNP水平≤900pg/ml),ICU住院天数短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NT-proBNP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ROCC为0.764,其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21,P=0.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ICU住院时间等预后指标具有预测价值,其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利钠肽(BNP)主要由心肌细胞分泌,在室壁张力升高时迅速刺激BNP基因高表达,大量合成BNP分泌入血。BNP可产生排钠利尿效应,参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减少血浆容量;同时可扩张血管,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由于BNP是在心室壁压力增加时直接由心室肌快速分泌,BNP的释放量似乎与心室容积扩大和压力超负荷的程度成正比,与心室功能状态有良好的负相关性,故其血中浓度能直接反映心功能损伤或衰竭的状态。最近国外研究证实,血浆BNP水平是评估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和危险分层的重要标志物,也是心功能恶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检测指标。目前已有10个研究报告了应用重组人类BNP(奈西利肽,nesiritide)治疗心力衰竭,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戴爱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76-77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浆脑利钠肽质量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2004年06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0例患儿和20例正常小儿的血清质量浓度,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清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t=81798,P〈0101)。结论 BNP的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脑利钠肽浓度在临床中应用于心衰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50例心衰患者为甲组,并从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为健康的志愿者中随机选取50例为乙组,比较两组人员的脑利钠肽前体(proBNPII)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的proBNPII浓度比较,P〈0.05,说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身体健康者比较,心衰患者的proBNPII浓度较高,且proBNPII浓度水平是评价患者患病程度、预后以及预后评估等,是临床上诊断患者为心衰的重要的参考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临床患者病例75例,以及同期健康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Triage诊断仪对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心衰组患者的BNP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心衰组Ⅱ、Ⅲ、Ⅳ级患者的BNP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BNP水平检测对于诊断、病情以及预后评估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C型利钠肤(CNP)与脑钠肤(BNP)在心力衰竭不同分级时浓度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不同心力衰竭分级间的关系.方法 各种病因导致心力衰竭患者30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并设体检正常对照组10例,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CNP和BNP浓度.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随心功能级别变化,BNP水平增高,纽间差异均显著(P<0.01).心力衰竭患者血浆CN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0.05),各组间血浆CNP浓度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是判断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而测定血浆CNP水平对判断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可能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压通气对慢性心衰脑利钠肽水平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水平(BNP)的影响,探讨NIPPV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 31例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予NIPPV,对照组予治疗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2h和48h后,分别测定血浆BNP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浆BNP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8h后治疗组血浆BNP含量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NIPPV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明显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NIPPV不仅影响CHF的血流动力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肽含量的影响在治疗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2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BNP-32浓度,并动态观察心功能分级(NYHA )Ⅲ级、Ⅳ级患者治疗 2 wk 后 BNP-32水平变化。比较不同NYHA分级与不同病因的BN P水平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1)心衰组BNP水平 8 58.7±326.9 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 109.3±37.6 ng*L-1 (P<0.01)。心衰组和对照组的BNP水平的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 781.9~935.5 ng*L-1和 95.3~123.3 ng*L-1,相互之间无交叉。(2)血清BNP 水平对慢性心衰的诊断界值为 120 ng*L-1时,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7%。(3)NYHA Ⅱ级、Ⅲ级和Ⅳ级的BNP水平分别为 638 .5±224.5、878.0±334.0 和 1045.8±585.1 ng*L-1([ WTBX〗P<0.01),BNP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818 ,P<0.01),与原发病无相关性(P>0.05)。(4)BNP水平较高的患者预后差,治疗后BNP水平下降者疗效较好,反之疗效差。结论BNP水平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治疗效果评估、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血浆脑钠肽水平,研究血浆脑钠肽水平与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本院的81例冠心病患者入选本研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1例。81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选取非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无任何1支病变超过50%)20例作对照组。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狭窄组分为一支病变组21例,2支病变31例,3支病变组29例。冠状动脉造影时经造影导管于主动脉根部采集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脑钠肽水平,比较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的BNP水平,并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BNP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平均血浆脑利钠肽明显高于UA组、SA组和对照组(P<0.05),UA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SA组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主动脉根部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在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别为(78±32)pg/ml,(155±83)pg/ml,(381±119)pg/ml。提示血浆BNP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而加重。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BNP水平越高。血浆BNP水平可用于冠心病患者危险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