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侠 《中外医疗》2008,27(18):123-124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及护理.结果 采用高压氧治疗及相应护理的患儿脑水肿及高颅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高压氧对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在围产期有某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和胎血流的减少二导致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并发症,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目的:提高新生儿缺血区缺氧性脑病的护理质量,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4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治愈42例占87.5%,好转5例占10.4%,死亡1例,占2.1%。48例病儿9例发生鹅口疮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共8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只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结果:对比2组患儿6个月和12个月的PDI和MDI指数,观察组患儿的PDI指数和MDI指数在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儿,2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能够帮助新生儿在智力和运动能力上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抚触按摩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寻找减少其并发症的方法 . 方法 将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入院的10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在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55例实施新生儿抚触、按摩,对照组按传统治疗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不仅缩短了治疗时间、疗程,而且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P< 0.005).结论 新生儿抚触按摩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具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惠娟 《吉林医学》2012,33(33):733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100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将100例患儿分别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均接受早期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DI评分以及MDI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辅助治疗手段控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情,值得在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昱 《吉林医学》2015,(5):972-973
目的:对于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分析。方法:选择80例新生儿,分为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试验组常规护理后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新生患儿的基础临床体征及疗效情况差异。结果:试验组新生儿常规护理下采用头部亚低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效率为96%;对照组新生患儿仅用常规护理治疗有效率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方法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比常规护理治疗方法更优。其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提高了新生儿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围产期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本文通过总结对17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措施,认为精心喂养,仔细观察,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恢复期加强智能锻炼是护理好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围绕出入舱过程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同时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敏感性高,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结论: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主要依靠临床,CT扫描对判断病情的轻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高压氧早期干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分为对照组(199例)和治疗组(182例)。采用运动发育量表PDMS-2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GMQ、TMQ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高压氧早期干预能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必须明确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以减小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压氧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治疗的3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治疗的3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作对照.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患儿脑水肿短时间内明显改善,神经系统后遗症明显降低.结论 高压氧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脑水肿症状,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上有效地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来我医院住院的诊断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54例,给予精心全面的临床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有基础护理、保暖、合理喂养、氧疗的护理、颅内高压护理等几方面.结果 54例患儿治愈47例,治愈率达87.04%,效果满意.结论 有效地临床护理措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治确诊的62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全方位治疗,包括五项支持疗法(供氧、纠正酸中毒、纠正低血糖、纠正低血压、补充体液)和三项对症处理手段(惊厥控制、降低颅内压、消除脑干症状)。结果:62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的减少了新生儿神经后遗症的发病率。结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修正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4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新生儿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新生儿。其中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新生儿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新生儿护理总有效率为60%;同时观察组家属对于护理工作总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家属对于护理工作总的满意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给予其综合性的护理方式,能够在根本上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李福珍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6):741-742
目的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58例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按程序进行抢救,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抢救成功率98.3%,治愈9例,好转38例,家属放弃治疗10例。结论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控制液体入量、严密监护病情、应用促进神经细胞代谢药物、保暖和喂养、基础护理、恢复期护理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加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46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加纳洛酮。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丙种球蛋白加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确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与分析循证护理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缺血缺氧性新生儿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及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新生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循证护理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实施循证护理有显著效果,家属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来探讨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2007年1~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30例作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组,其中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7例.对照组20例,均于入院后24h内抽取股静脉血2~3ml,3000r/min离心后采用ABC-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轻度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痛中,重度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比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重度与中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差异亦显著(P<0.01).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惠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是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便、可靠且快速的生化指标.此项研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降低了儿童致残率,提高了儿童生存质量,并对人类医学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丰富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治疗HIE患儿113例,以我院同期顺产新生儿为对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多种临床因素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1)纳入患儿113例,其中男要43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来探讨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07年1~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30例作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组,其中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7例。对照组20例,均于入院后24h内抽取股静脉血2~3ml,3000r/min离心后采用ABC—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轻度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重度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比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重度与中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差异亦显著(P〈0.01)。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是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便、可靠且快速的生化指标。此项研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降低了儿童致残率,提高了儿童生存质量,并对人类医学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