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陈明清 《河北医学》2013,19(1):45-48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经诊刮、手术联合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80例患者同时进行的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经诊刮、手术联合病理检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80例患者经诊刮、手术联合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3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炎18例,子宫内膜癌3例。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子宫内膜增生3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炎15例,子宫内膜癌3例。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3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6例,子宫内膜炎17例,子宫内膜癌3例。②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2.5%,误诊率为27.5%;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0.0%,误诊率为10.0%。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误诊率显著低于经腹部超声检查。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是具有简便、无创、准确率高的特点,是子宫内膜病变筛查和诊断的首选和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DS)技术能准确、有效地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的子宫内膜的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并与子宫内膜诊刮病理及宫腔镜检查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92%(60/65),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25例,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改变5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B超发现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对65例绝经后B超发现子宫内膜病变但无临床症状的妇女行宫腔镜检查,对其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并与同期112例绝经后有出血等症状的子宫内膜病变妇女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无症状组病理检查符合绝经后正常表现的32例(49.23%);良性病变31例(47.69%),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9例,占良性病变的61.29%;不典型增生2例(3.08%);无恶性病变。有症状组绝经后正常表现者35例(31.25%);良性病变49例(43.75%),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5例(13.39%);不典型增生11例(9.83%);恶性病变17例(15.17%)。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病理以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为主,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高,有潜在恶性;阴道超声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筛查手段;宫腔镜检查因其诊断的准确性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TVS)及诊断性刮宫,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对照经阴道超声和超声子宫造影在子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子宫腔内病变的患者51例,分别对其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超声子宫造影检查,同时以宫腔镜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对照,比较经阴道超声和超声子宫造影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经宫腔镜-病理检查可见,51例患者中,内膜正常4例,子宫内膜息肉22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5例,子宫内膜下肌瘤6例,宫内胎物残留2例,子宫内膜癌2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检出内膜正常1例,子宫内膜息17例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9例,子宫内膜下肌瘤11例,宫内胎物残留3例,子宫内膜癌0例。检查的特异性为25.0%,敏感性为77.3%,经超声子宫造影检查检出内膜正常3例,子宫内膜息肉2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4例,子宫内膜下肌瘤9例,宫内胎物残留2例,子宫内膜癌2例。检查的特异性为75.0%,敏感性为95.7%,经阴道超声和超声子宫造影的特异性、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腔内病变的诊断过程中,超声子宫造影检查方法比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敏感性高,诊断准确率高,且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无伤痛,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的优点,是十分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9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89例患者经宫腔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符合率为91%(81/89),误诊8例,误诊率为9%(8/89)。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有较高的价值,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冯志仪 《中外医疗》2013,32(17):182+184-182,18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比分析2008年7月—2011年9月期间该院56例绝经后患子宫内膜疾病的妇女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并与其病理对照。结果该组56例患者中,良性病变49例(包括萎缩型宫内膜、内膜增生、内膜炎、内膜息肉),内膜癌7例。子宫内膜厚度〈5mm的6例,子宫内膜厚度≥5mm的50例。经腹超声(TAS)诊断符合率为73.2%;经阴道超声(TVS)诊断符合率为94.6%。结论超声能初步鉴别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与经腹部超声比较有更高的准确性,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于惠泠  张兆英  边文华  刘辉 《吉林医学》2011,(19):3987-3988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阴道不规则流血的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子宫内膜情况。将超声表现与手术或刮宫后的病理结果相对照,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57例中52例与病理诊断符合,余者分别为内膜增生过长、囊腺性增生、内膜息肉、黏下小肌瘤。52例内膜癌的患者,绝经前8例(15.4%),绝经后44例(84.6%)。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表现为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部分病灶凸向宫腔伴积液。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应用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经阴道彩超诊断绝经前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并对子宫内膜息肉和黏膜下肌瘤术中进行超声监测,提高超声在此类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阴道彩超观察88例绝经前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内膜厚度、回声、形态及血流分布等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对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黏膜下肌瘤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其中10例术中运用彩超进行监测。结果经阴道彩超对绝经前内膜良性病变诊断:本组病例88例,内膜息肉55%(48/88),单发占46%(22/48),其中10例单发充满宫腔的内膜息肉误诊为单纯内膜增生;多发占54%(26/48);黏膜下肌瘤23%(20/88),内膜增生23%(20/88)。血流检出率:内膜息肉单发者血流检出率为85%(18/22),多发者为73%(19/26),黏膜下肌瘤为100%(20/20),内膜增生为80%(16/20)。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例术中应用彩超进行监护,手术切除干净,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经阴道彩超可对绝经前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作为此类患者随访的一种有价值、无创检查手段,为其下一步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彩超可对宫腔镜切割提供方便、安全地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血流信息.结果 53例患者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病变48例(90.5%),误诊4例(7.5%).其中48例病变中子宫内膜息肉1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癌7例,子宫内膜过度增生16例,宫腔内残留物机化3例.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符合率高,方法简单、实用,为临床提供了较大的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组织形态学改变,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临床初诊提示子宫内膜息肉、超声检查及病理资料完整的患者172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病变的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检测供养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以边界清楚伴有较粗大穿入血流信号为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标准。病理检查:观察病变组织结构及供养血管;对比分析其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172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单纯子宫内膜息肉者68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癌者3例,其中2例患者息肉癌变;诊断为子宫内膜局灶性增生过长者63例,分泌期子宫内膜者27例,增生期子宫内膜者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者3例,子宫内膜炎者1例。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为85.91%(61/71),排除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81.19%(82/101),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3.14%。结论宫腔内隆起样病变伴有较粗大穿入性血流信号是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指征,宫腔镜下的定位活检是判断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观察治疗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治,探讨适宜的诊疗方法,特别针对高危人群适宜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0年10月住院诊治的81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资料,经阴道B超提示宫内膜增厚(≥5mm)或有异常回声光团66例(81.4%,包括IUD3例);81例经宫腔镜检查及分段诊刮术,76例宫腔镜下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病变治疗,其中74例同时行子宫内膜去除术(高危患者48例)。结果子宫内膜息肉53例,子宫粘膜下肌瘤9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3例,单纯性增生伴非典型增生1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伴非典型增生1例,子宫内膜腺纤维瘤2例,内膜呈增殖状态或息肉样增生4例,内膜正常绝经后病理改变7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压病23例,乳癌术后口服三苯氧胺10例,同时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11例,肥胖者13例共计51例(62.9%);76例子宫内膜病变(包括癌前病变)经宫腔镜治疗后随访3个月-5年零5个月无复发,1例子宫内膜癌在外院手术治疗,2例随诊期间因其他疾病死亡。结论⑴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以良性病变为主,但应警惕癌前病变及癌的可能,特别是高危患者。明确诊断需宫腔镜联合病理组织学诊断。⑵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病变诊治是治疗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常规方法,提倡如合并高危因素患者应同时行子宫内膜去除术。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华容 《中外医疗》2010,29(29):17-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病因。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常患者98例,其中子宫内膜增生组(观察组)49例,非子宫内膜增生组(对照组)49例,对2组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2组怀孕次数、体质量指数、内膜息肉、卵巢良性肿物、子宫内膜异位症、肝症及肾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诊治及预防。  相似文献   

13.
王胜良  丁兰  潘美 《中国现代医生》2012,(31):87-88,90,F0003
目的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声像图进行回声强度定量分析,为超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提供组织定征的方法。方法利用Matlab7.0软件与B型超声进行图像定量分析,对72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进行定量测定,并同时行病理学检查。按病理结果分为内膜癌组、非典型增生组与良性增生组三组,比较各组间灰度均值(M)及灰度标准差(V)的差异。结果内膜癌组M值与V值均高于另两组,结果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典型增生组与良性增生组M值与V值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作为组织定征的一种手段,对无创性鉴别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邹翰琴  颜媛  刘慧  刘志辉  樊树华  叶江 《西部医学》2013,(4):582-583,58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与声像图表现及手术分期的相关性。方法本组78例患者,全部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癌,其中Ⅰ型内膜癌69例,Ⅱ型内膜癌9例,超声检查测量宫腔回声厚度,观察宫颈结构及盆腔淋巴结,将两组不同类型内膜癌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腔回声厚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与超声图像的对比分析和手术分期具有相关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循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轶琳  高双  崔满华 《黑龙江医学》2010,34(12):898-900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12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放置LNG-IUS。放置前,对门诊就诊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病理活检;放置后,每隔3个月随访1次,研究子宫内膜复原时间及复原率。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4例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无非典型性增生;7例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无非典型性增生;仅1例患者为子宫内膜复杂非典型性增生。所有患者子宫内膜在放置LNG-IUS后均得到治愈(100%,12/12)。3个月内,子宫内膜得到明显改善(66%,8/12),子宫内膜转归平均时间为4.5个月。12例患者转归时间为9个月。放置LNG-IUS后,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性增生患者子宫内膜转归时间为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3~27个月)。通过宫腔内放置LNG-IUS后,子宫内膜增生得到有效治疗。结论 LNG-IUS是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葡萄糖运转蛋白-1(Glut-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5例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lut-1和PCNA的表达。结果 Glut-1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二者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且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4,P〈0.05)。Glut-1在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分化与低中分化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ut-1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lut-1可能有利于鉴别子宫内膜单纯增生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高分化与低中分化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和雌激素受体E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吉敏  华平  简友丽 《西部医学》2009,21(11):1872-187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雌激素受体(ER)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0例、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20例、子宫内膜癌35例中PTEN及ER的表达,表达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PTEN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缺失率逐渐上升,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ER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罗军  李丽文  赵卫华 《河北医学》2010,16(9):1081-1084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Akt)在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7例非典型增生内膜、6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Akt蛋白的表达。结果:Akt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在良性子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及非典型增生组织中高表达,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0.86,P〈0.05)。结论:Ak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腺癌中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病理分级关系密切,提示Akt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谢红艳  吴文清  夏曦 《中外医疗》2011,30(13):102-104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断和治疗女性不孕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26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病例。结果原发不孕1265例,发现宫腔病变536例(42.37%),按发病率前3位分别是子宫内膜息肉221例(17.47%)、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151例(11.94%)、不全纵隔子宫62例(4.90%)。继发不孕1861例,发现宫腔病变552例(29.66%),按发病率前3位分别是子宫内膜息肉170例(9.13%)、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134例(7.20%)、宫腔粘连89例(4.78%)。原发不孕症与继发不孕症的宫腔情况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不全纵隔子宫、宫腔粘连、子宫发育不良、正常宫腔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组、不全纵隔子宫组、宫腔粘连组、正常宫腔组术后妊娠率分别是46.91%、24.83%、38.46%、65.22%、12.88%。结论不孕症患者中宫腔疾病发病率高,宫腔镜是检查及治疗宫腔因素引起不孕症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