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口腔科拔牙患者中,曾作过心血管手术者及一些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长期服用抗凝剂,使口腔科医生因担心拔牙引起出血不止而拒绝为患者拔牙,患者长期遭受病齿折磨,得不到有效治疗。我们为解决此问题,除对心血管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术前酌情减量抗凝剂或予以止血药外,主要强化术中止血,以顺利拔除病齿,现报告如下。1-长期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患者(每天40~50mg)为最常见。于拔牙后将牙槽窝中积血拭净,用明胶海绵填塞,若有根尖周炎、牙周病、口腔卫生差患者则用碘仿海绵填塞。然后用纱卷咬40min~1h都能…  相似文献   

2.
<正> 患者金×,男,31岁。主诉:左上牙痛1年。既往患有风湿病11年。近半年来,每日口服阿斯匹林1g。检查:5无龋坏,I°松动,叩痛(++,颊侧牙龈可见一龈瘘。6残根。处理经过:先抗风湿治疗3天,每日肌注青霉素2次,每次80万iu。查抗“0”试验200单位以下,血沉16mm。然后行拔牙术,手术顺利。术后按常规止血处理,并给予红霉素口服。术后1小时,病人吐掉止血棉球,拔牙处渗血明显.换用止血粉(血余炭)加棉球压迫,1小时后仍有渗血,血凝块形成不好。在去掉血凝块后,用明胶海绵加云南白药填入牙窝,于4小  相似文献   

3.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拔牙术后处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保健和医疗水平的进步,一部分老年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进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这也使得其凝血机制发生改变,凝血时间变长,这些患者是否能安全拔牙及拔牙后处理等,一直是齿槽外科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通过对15例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在不停药的情况下的拔牙术后处理临床效果评价,以资对类似患者的治疗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的拔牙操作,一直都被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医生视为禁忌。随着医疗保健水平提高和老龄化趋势,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出现了越来越多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然而在如何对该类患者进行处理的问题上,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以近几年相关研究为基础,从术前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术中和术后风险及处理三方面入手,简要阐述对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进行拔牙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朱××,女,36岁。 主诉:右后下牙痛二天,要求拔牙。 既往病史:患者患红斑狼疮已九年,服用糖皮质激素每日5~10mg已三年;右下后牙痛,反复发作已半年。 检查:6深龋残冠,叩痛(++),松动(-),牙周软组织稍红肿,右面颊部软组织轻度浮肿,右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治疗经过:术前给麦迪霉索200mg口服,一日四次;强的松20mg晨服,隔日一次;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药物。三天后,局部炎症被控制,上午十时,在常规局麻下拔牙,因残冠碎裂,经颊侧去骨少许,取出断根,手术约20分钟,正在上纱条止血时,患者突感全身不适,继而大汗淋漓,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厥冷。立即取平卧  相似文献   

6.
持续口服抗凝剂患者拔牙局部止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0例患者(男85,女65),年龄35~90岁。其中血管疾病70例,动脉纤维化26例,血管疾病和动脉纤维化20例,缺血性心脏病29例,静脉血栓栓塞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香豆素抗凝治疗,拔牙前不停用或减量治疗,共拔牙359颗,全部病例用3%卡波卡因局麻。 根据局部止血方法的种类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50例。第一组用明胶海绵加缝合,第二组用明胶海绵、纤维蛋白胶加缝合,第三组用明胶海绵加缝合,辅以止血环酸液漱口。拔牙后禁食2h,24h内不用漱口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缝合拔牙创对口服抗凝剂患者拔牙后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正在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且需要拔牙的患者43例,术前调整抗凝剂的抗凝强度即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值在2.0~3.0,随机分成两组,23例拔牙后水平褥式缝合两侧牙龈止血(缝合组),20例拔牙后不缝合(未缝合组)。31例未服用抗凝剂患者作为对照组,拔牙后不缝合创口。拔牙后均咬纱球压迫止血30 min。结果缝合组术后出血1例,出血发生率为4.35%(1/23);未缝合组术后出血6例,出血发生率为30.00%(6/20);对照组术后出血2例,出血发生率为6.45%(2/31)。3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18,P=0.016);对照组与缝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739);未缝合组与缝合组(χ2=5.165,P=0.023)、对照组(χ2=5.097,P=0.0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调整INR值在2.0~3.0,在不停止抗凝治疗情况下,采取缝合拔牙创口措施,可有效避免拔牙后出血。  相似文献   

8.
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伴有不同严重程度的、不同于其他疾病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干扰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加重患者因长期使用药物而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患者长期使用药物的药效造成影响。文章针对长期使用抗凝血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长期酗酒和吸毒、接受放疗的患者拔牙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残根拔除前不停用阿司匹林的可行性和合理的停药时间。方法 :选取90例年龄在50~80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间>2周,剂量100 mg/d),分为服药组(A组)、停药3 d组(B组)和停药5 d组(C组),实施单颗上颌牙残根拔除术(每组前牙、前磨牙、磨牙各10例),将拔牙创凝血情况从正常至较差分为Ⅰ~Ⅵ级,对病例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①各组未出现凝血Ⅴ、Ⅵ级病例。②前牙残根拔除后,各组病例均为凝血Ⅰ、Ⅱ级。③前磨牙残根拔除后,A组中凝血Ⅲ、Ⅳ级病例比例分别为20%和10%;B组和C组未出现凝血Ⅲ、Ⅳ级病例。④磨牙残根拔除后,A组中凝血Ⅲ、Ⅳ级病例比例分别为30%和10%;B组分别为10%和0;C组未出现凝血Ⅲ、Ⅳ级病例。结论:对服用阿司匹林患者(100 mg/d)实施单颗上颌牙残根拔除时,①前牙术前可不停药;②前磨牙﹑磨牙术前可停药3 d;如考虑患者停药后并发血管栓塞风险较高,术前可不停药,但必须完善拔牙创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0.
3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长期抗凝患者的拔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亚林  赵福云 《北京口腔医学》1996,4(4):139-141,143
本篇报道自1993年-1996年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令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在不中止抗凝治疗情况下,进行拔牙手术36例,拔除57颗牙,术前患者心功能1 ̄2有,凝血酶元时间在18 ̄25秒的抗凝治疗范围内,术后局部使用特效吸收性止血灵辅以局部缝合止血,除3例轻度出血外,其余病例均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本文提示换瓣术后,患者不停抗凝,进行拔牙手术,采用局部措施控制出血的方法是可行的,本文还介绍了目  相似文献   

11.
通常认为Ⅱ1错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面形会变平或凹陷,但有些研究不支持这种观点.本实验目的就是评价拔牙与非拔牙治疗后和长期保持期间的面部软组织变化. 材料和方法63名美国白人,23名拔牙者(男11,女12),平均年龄12.6岁,40名非拔牙者(男19,女21),平均年龄11.3岁,牙列完整,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开始时采用颈牵引抑制上颌生长,内收切牙.拍摄治疗前(T1)、治疗后(T2)和长期保持后(T3)13~14年期间的颅颌定位X线侧位片,进行有关测量比较各个时期治疗和生长的关系、切牙和唇的变化、拔牙与否的影响. 结果治疗前拔牙与非拔牙组LI-APg、LI-NB(mm)、LI-NB、NAPg有显著差异,显示拔牙组下切牙位置更靠前,颏部更突出.治疗期间以关节点位置变化表示的下颌生长,T1-T2期间6.24 mm,T2-T3期间4.62 mm. 矫治前后拔牙与非拔牙组比较,LI-APg、LI-NB(mm)、LI-NB、LL-E、LL-S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拔牙组治疗期间下唇及下切牙更向后移动,而上唇后移、下颌及鼻部生长、颏部向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矫治保持阶段,拔牙与非拔牙组均显示上下唇位置后移,软组织颏部更向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鼻部生长、下颌生长两组间测量也无差异. 结论经拔牙或不拔牙成功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治疗后及保持期间面形持续变平,面部软组织突度进一步减小,这是由于下颌和鼻部生长所致,而不是拔牙与否的影响.长期保持后,唇的位置比Ricketts等倡导的理想位更后移,但与未治疗的同年龄组成人相似,治疗前下唇位置和厚度及上下颌骨关系可作为预测治疗后及长期保持期间下唇位置的因素. [蔡留意摘 丁寅校]  相似文献   

12.
通常认为Ⅱ~1错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面形会变平或凹陷,但有些研究不支持这种观点。本实验目的就是评价拔牙与非拔牙治疗后和长期保持期间的面部软组织变化。 材料和方法 63名美国白人,23名拔牙者(男11,女12),平均年龄12.6岁,40名非拔牙者(男19,女21),平均年龄11.3岁,牙列完整,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开始时采用颈牵引抑制上颌生长,内收切牙。拍摄治疗前(T1)、治疗后(T2)和长期保持后(T3)13~14年期间的颅颌定位X线侧位片,进行有关测量比较各个时期治疗和生长的关系、切牙和  相似文献   

1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安全拔牙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拔牙措施,包括该类患者的特点;拔牙适应症的选择;禁忌症的确认;监护中出现心电变化时的处理,以及出现危重并发症时的急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科焦虑对持续服用抗凝药物的老年患者拔牙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牙科焦虑症调查量表分析持续服用抗凝药物的老年拔牙患者,根据评分分为无焦虑组和有焦虑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共73例,无焦虑组共48例,平均年龄69.5岁,焦虑组共25例,平均年龄6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术前患牙情况及部位,全身疾病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心血管症状。两组术后出血及疼痛病例数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感染3例均出现在焦虑组。结论:持续口服抗凝药物老年人在行口腔拔牙术后,心理状态对术后出血情况可能无影响,但是对高龄全身情况差的患者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者在上颌牙周炎患牙拔除后正常凝血所需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和术前合理的停药天数。方法:选取90例接受单颗上颌重度牙周炎患牙拔除的服药者(100 mg/d),分为前牙组(A组)、前磨牙组(B组)和磨牙组(C组),每组30例,包括术前不停药、停药3d 和5d者各10例。对其行以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的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检测(LTA)后实施拔牙,根据拔牙创凝血分级表(Ⅰ级为正常,Ⅱ、Ⅲ级出血量依次增加)评估病例,分析术前不停药、不同停药时间对创面凝血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SPSS11.6)探讨使用PAgT(AA诱导值)预判术后正常凝血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①Ⅱ级病例在A组中为3例不停药和1例停药3d者,在B组中为5例不停药、2例停药3d和1例停药5d者,在C组中为6例不停药、4例停药3d和1例停药5 d者;3组其余病例为Ⅰ级。②A、B、C组AA诱导值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0.15%、13.25%和16.5%。结论: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100 mg/d)在拔除单颗上颌前牙、前磨牙、磨牙重度牙周炎患牙前经LTA-AA检测,如PAgT≥10.15%、13.25%和16.5%,可预计拔牙创凝血正常,术前可不停药;反之出血量增加,前牙病例可停药3 d,前磨牙、磨牙病例可停药5 d,并完善创面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期口服避孕药影响拔牙创愈合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2岁,因双颌前突要求治疗,正畸矫治设计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常规局麻,消毒,牙钳顺利拔除左下第一双尖牙,无断根,创伤小。术后第3天患者因拔牙创疼痛复诊。检查见创口周围充血,压痛,拔牙创空虚,牙槽窝内壁可见黄白色的假膜。处理:局麻下,3%H2O2和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牙槽窝,搔刮牙槽窝,使鲜血充盈,置碘仿、甲硝唑粉、明胶海绵于牙槽窝内,并用林可霉素1.2g、  相似文献   

19.
心脏病患者拔牙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心脏病人拔牙是口腔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国外由于牙科教育体制不同,牙科医生缺少内科知识,为心脏病人拔牙常由患者的保健医生监护,而国内则须由口腔科医生负责。因此,口腔科医生应掌握较多有关心脏病人拔牙的知识、经验,才能为患者安全拔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长期单独应用抗凝药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患者不停药拔牙术后局部出血情况.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病例,观察组[216例(251例次)]为长期应用阿司匹林不停药拔牙患者,对照组[454例(495人次)]为无抗凝药使用史的拔牙患者,分别比较拔牙术后止血情况.结果 拔牙术中一次止血完善率:观察组为87.6%(220/251)(95% CI,83.6% ~91.6%),对照组为91.7% (454/495) (95% CI,87.8%~95.6%).局麻下应用明胶海绵或碘仿纱条填塞辅助止血的病例,观察组为1.6% (4/251) (95% CI,0.8%~2.4%),对照组为1.6% (8/495) (95% CI,1.0%~2.2%).拔牙术后一次止血效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长期应用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停药拔牙术后局部止血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