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芳  吴淑站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56-2157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病情严重或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而导致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护士在临床第一线工作,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前、后血糖的监护者。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病情了解降糖药物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观察,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护士处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 ,既是各种药物治疗的执行者 ,又是用药前后的监督者 ,在维护患者的利益 ,纠正医师或药师可能发生的不妥或者错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有文献报道护士在药物治疗中是执行者的重要性。但是对于监督者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 ,笔者对护士在药物治疗中的监督作用必须得到重视作进一步阐述。1 护士在药物治疗的监督作用中的优势1.1 护士较长时间地接触患者 临床医师对病情危急者查房时间较长外 ,对其余患者一般 1d查房 1次 ,和患者接触时间较短。而护士对所有患者 2 4h内轮班作护理工作 ,医院开展整体护理 ,护士更要以患者为中心 ,更直接了解药物对患者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情况。1.2 护士有较强的关心患者的职业习惯 护理工作要求护士首先必须具备爱心、细心、耐心。做好每个患者的思想工作 ,而护士多为女性 ,有其细腻、细心的特性 ,这更决定了护士比医生有较强的职业习惯 ,护士能将其给患者打针、发药、查房过程中发现的各种不适反应 ,提供给临床医生 ,作为调整治疗措施的依据。1.3 护士有较高的警觉性 护士对用药后 ,对病情的观察、患者的反应多采用直观的方法 ,如体温升高、胃肠不适、夜间失眠等 ,对患者...  相似文献   

3.
治疗药物监测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丽娟  王丽  罗小祥 《中国药房》2008,19(23):1827-1830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近代临床药物治疗学中的重大进展之一。通过测定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并利用药动学原理指导临床用药,从而获得药物的最大治疗效果、减小药物毒性而使临床工作更优化,这也是结核(Tuberculosis)化疗中一个新的发展方向^[1]。抗结核药物经吸收入血后,在病灶部位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起到抑制或杀灭结核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若病情严重或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导致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据报道,目前中国糖尿病人数已增到4000万。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药物治疗与护理至关重要。护士在临床第一线工作,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前、后血糖的监护者,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病情了解降糖药物的药理作用、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3):504-507
目的:分析门诊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护理及用药依从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50例,根据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过敏情况,给予其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并对ADR进行相应护理,观察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并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率,观察其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结果:50例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其中2例患者因发生剥脱性皮炎而住院治疗,故未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其余48例患者在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后有针对性的调整了药物治疗方案;患者均顺利完成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6.00%,出院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98.00%。结论:在医院门诊治疗肺结核患者过程中,如患者对抗结核药物出现ADR,应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减少药物ADR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临床药师在中医院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开展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y management,MTM)服务,探讨中医院住院患者对MTM的需求,以及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MTM服务的模式、关注点和风险点。临床药师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工作表格、药物监护标准化内容,为70例患者提供了MTM。本研究显示,中医院住院糖尿病患者通过中、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有其独有的用药特点,建立适用于中医院的药物治疗管理模式尤为重要,以推进中医院住院患者安全合理用药,并可提高临床药师在医药护治疗团队中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彭晓卉 《中国药事》2015,(2):201-203
目的:探讨护士在药物治疗中的护理监护作用,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监测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药物治疗的前、中、后各环节,分析加强护士对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及健康宣教的必要性。结果与结论:在整个用药流程中,严密的护理监护使患者得到安全合理用药,可避免和纠正用药错误,也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重整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合理性、依从性及多重用药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实施用药重整服务,收集并整理了82例糖尿病患者当前正在应用及入院后或转科后24 h内所有药物的医嘱。结果:82例患者中有64例(78%)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药物干预。共收集了514条药物医嘱,其中198条药物医嘱错误,医嘱干预条例率达38.5%。结论:药物重整服务对于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依从性有较好的改善,提高了患者就医满意度,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极大避免了重复用药,降低患者药品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饮食及药物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60例糖尿病患者分组。普通护理组用常规护理方法,强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饮食及药物护理。就两组患者糖尿病健康饮食认知、糖尿病口服用药认知、胰岛素注射治疗认知和满意度、药物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比较护理干预对血糖状况的影响。结果强化护理组患者糖尿病健康饮食认知、糖尿病口服用药认知、胰岛素注射治疗认知(94.51±1.44)分(、96.62±3.34)分(、95.24±3.67)分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85.39±2.19)分(、83.14±2.51)分、(82.02±2.21)分,P <0.05。强化护理组满意度96.67%(满意29例)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70.00%(满意21例),P <0.05。强化护理组药物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组26.67%,P <0.05。干预后强化护理组空腹、餐后血糖依次为(7.32±1.21)mmol/L、(9.17±5.41)mmol/L优于普通护理组(9.42±1.72)mmol/L、(13.56±2.11)mmol/L,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饮食及药物护理效果确切,对其血糖状况有良好控制作用,可提升患者糖尿病饮食和用药方面知识的认知,积极预防不良反应,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王心珉  秦玲 《齐鲁药事》2004,23(5):35-35
现代医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大量疗效可靠的药物。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根据药物作用机理与临床病理机制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后,注意掌握用药技巧,把所选定药物的剂量、浓度、给药顺序、给药途径、静滴速度等调整好,能够使治疗更精确严谨,更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相似文献   

11.
吴燕 《中国医药科学》2014,(19):112-113,119
目的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所致尿糖异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入院前未患糖尿病的住院精神病患者1124例,均采用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中尿糖异常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24例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32例出现尿糖异常,尿糖异常发生率为2.85%;引发尿糖异常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为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奋乃静、丙咪嗪等;患者症状较轻时将药物停用或减少给药剂量后可自愈,严重患者给予抗糖尿病药物与糖尿病饮食控制后恢复正常。结论在临床中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可能会引发尿糖异常现象,在用药期间应为患者展开尿糖监测,当出现尿糖异常时应及时停用药物或将药量减少,严重时给予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从而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王炳 《北方药学》2015,(10):110-111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社区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分析选择本社区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加强用药干预,分析用药干预半年后,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给予社区糖尿病患者用药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效果. 结论:给予社区糖尿病患者规范、系统的用药干预服务,可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患者输液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特点,为临床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78例小儿患者静脉滴注药物出现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缓解不良反应,提高护理质量。结果所有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均及时停药或更换药物,并做相应的对症护理及治疗,未发生因不良反应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对小儿患者输液后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护理时,做好针对性的处理和有关知识的宣教,有利于不良反应的早期发现和防治,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宋玮 《天津药学》2011,23(2):68-71
随着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上升及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世界各国在现有治疗糖尿病药物基础上加大科研力度,不断有新的药物投入生产和应用临床,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以国内相关文献为基础,将目前临床使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望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研制开发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一些不合理联合用药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用于临床的药品种类越来越多,随着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药物的联合应用已成为临床医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往往违背了利用药物间的协调作用或拮抗作用增加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初衷,反而导致药效降低,产生毒、副反应或引起药源性疾病,并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处方医师对药物间相互作用未充分了解或因不同科室诊治,未全面了解病人用药史而造成.本文结合实际临床工作对一些不合理的联合用药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医师参考,尽量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①临床药师通过对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②在医院药学工作从以药物保障供应为中心向以患者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转变中,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查房,发现1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并针对该患者追踪治疗过程,结合患者疾病特点、用药史、药物相互作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情况,建议医师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结果此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有效合理。通过临床药师提供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患者药物治疗的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了建议。开辟了药师参与临床的有效途径。结论①临床药师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协同临床医师优化用药方案,在合理用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合理。②药学监护是药师参与临床工作、建立药师与医师沟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精神病患者由于用药剂量大,服药时间长,药物配伍不得当,及易造成副反应,致使患者痛苦难耐,护士要掌握精神病药物开始剂量、增加幅度、治疗量、中毒量及药物作用等知识。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早报告医生,及时护理。  相似文献   

18.
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执行者,对患者的主客观反映和病情变化了解最清楚,因此护士如何做好临床药物治疗和监护工作,协同医生做好有效、合理、安全用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运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安全用药护理。患者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分别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自觉用药、血糖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死亡人数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血糖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用药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药物选择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典型焦虑症患者的用药方案制订和药学监护,分析该用药方案的合理性,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用药,以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经对该焦虑症患者实施个体化药学监护,根据病情选用抗焦虑药帕罗西汀,并联合普萘洛尔和劳拉西泮,使药物治疗更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