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拇外翻手术常见失败原因。方法:105例144足拇外翻,行手术矫正,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年~6年的随访发现,14例疗效不满意,其中1例病人出现拇趾仰趾畸形,使双足不能穿同号鞋,2例术后长时间疼痛,7例术后复发,3例术后疤痕形成,1例术后拇趾过短。结论:拇外翻治疗需根据疼痛的部位、畸形的程度、病人要求等选择手术方法,强调治疗的个体化,术中需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2.
临床表现:①L3~L4腰椎间盘脱出:骶臀区、大腿前侧、小腿前内侧疼痛或麻木。伸膝肌减弱,股四头肌压痛,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②L4~L5腰椎间盘突出:骶臀区大腿及小腿后外侧痛,小腿外侧上部及趾基底麻木,感觉改变,伸(拇)趾肌弱,胫前肌压痛。③腰骶L5~S1突出:引起骶臀部、大腿、小腿及跟部疼痛,  相似文献   

3.
病员王××,男性,37岁,湖南宁远人,务农,已婚,住院号5997。主诉:双足间歇性疼痛已13年余,并先后脫落足趾三个。患者自1952年冬,自觉两侧下肢常有麻木不适感,至第二年春天,麻木日益加剧,每当远行之后尤甚,且有疼痛。后经中西药治疗,症状稍减,但未及一年又告复发。右足大、次两趾渐见溃烂,终至脫落。至1960年左足中趾亦如是烂掉。以后每遇天气寒冷,两下肢总是麻木不适,并且逐年加剧,疼痛难忍。每次  相似文献   

4.
拇外翻是足部常见疾病,易并发滑囊炎、胼胝、锤状趾等,常感疼痛,且足外形差,影响美观。我院于1995年1月~1997年7月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第一、二跖骨颈捆绑治疗拇外翻畸形7例13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均为女性,年龄21~54岁,平均34.5岁;双足6例,右足1例,其中平足2例,伴有第二跖骨下胼胝9足,第二趾仰趾畸形1例2足,7例13足均有疼痛、拇囊炎表现,病程1~30年,手术前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拇趾外翻角(M1-P1角)最小35°,最大42°,平均38°…  相似文献   

5.
赵海生  秦志良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083-1083
1病例简介 患者,男,58岁,以双手麻木、疼痛1月,加重伴双足麻木、间歇跛行10d为主诉来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双手麻木、疼痛伴四肢无力和手脚发冷,并呈进行性加重,近10d出现刀割样夜间静息痛,常从睡眠中痛醒而不能入睡,伴双足麻木,行走困难,间歇跛行,手指和足趾青紫色。  相似文献   

6.
<正>拇外翻(hallux valgus)是指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一种前足畸形~([1]),俗称为大脚骨,是临床手足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多因拇囊炎急性发作,行走时第1跖趾关节内侧反复疼痛为症状来院就诊。自2015年1月我科针对前来就诊轻、中度拇外翻的患者,制定了微创截骨8字包扎固定,第2天即可出院的治疗方案,至2018年4月共手术27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拇外翻影像学表现为依据的Mnaa分型~([2]),根据严重程度对拇外翻进行分类:①轻度拇外翻:拇外翻角<30°,跖骨间  相似文献   

7.
<正> 患者男性,50岁,住院号8910。1981年11月3日入院。主诉四肢关节红肿疼痛反复发作23年。患者于1958年10月起双足踝、拇趾,蹠趾关节呈烧灼样疼痛伴红肿,不能行走。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半年后,关节疼痛反复急性发作且累及肘、腕、膝以及指间、指掌和趾间关节,其中以左足第四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患者女,60岁。因多关节肿痛3个月,双手、双足麻木伴双足下垂10 d于2010年10月5日人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3个月前开始出现双足跖趾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随后渐次累及双手近端指问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双肩、颞颌关节及双侧胸肋关节,晨僵时间持续半天不缓解。2010年9年24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门诊杏血清类风湿因子1.20×106 IU/L,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以及抗核周因子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0岁,住院号8910。1981年11月3日入院。主诉四肢关节红肿疼痛反复发作23年。患者于1958年10月起双足踝、拇趾,蹠趾关节呈烧灼样疼痛伴红肿,不能行走。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半年后,关节疼痛反复急性发作且累及肘、腕、膝以及指间、指掌和趾间关节,其中以左足第四蹠趾和右手第一掌指关节最重。症状逐年加剧,发作季节以冬春为多,每次发作半月至2个月自愈。病时,受累关节灼热肿胀,呈剧烈的钻痛,傍  相似文献   

10.
<正> 患女,40岁,以“右下肢麻木、困痛、无力4年余”之主诉就诊。有外伤史,1年来疼痛及无力加重,并出现跛行。以“腰腿痛待查”收住院。专科情况:前屈及右侧届运动轻度受限,并出现右下肢放射痛。直腿高胎试验:左90°(±),右70°(+),右小腿肌萎缩,肌力减退。胫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均为0级,胫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均为Ⅱ级,腓骨肌Ⅱ级,腓肠肌Ⅲ级。  相似文献   

11.
钱××,男性,60岁,住院号74612。反复发作手足多关节红肿疼痛40年伴关节活动障碍4年于1984年2月1日入院。初起手足多个小关节红肿热痛,疼痛难忍。1~2周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此后症状反复发作,每年数次,渐累及腕、踝、膝等关节。近4年来手足小关节周围出现胡桃或黄豆大小的结节样肿块,关节活动受限。近半年出现头昏、胸闷等症状。血压200/100mmHg,间断服用降压片,症状无好转而入院。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格检查:血压170/90mmHg,脉搏84次/分。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两下肢无凹陷性水肿。双手掌指、指间关节及双足蹠趾关节处均见大小不等瘤样结节,直径自3×3~1×1cm,质硬,与关节紧密相连。多数肿块表面皮肤  相似文献   

12.
路金山  徐力  张鑫 《吉林医学》2011,(20):4199-4199
<正>拇外翻(HAV)是足部一种常见畸形,容易并发滑囊炎、胼胝、锤状趾等。该病多双足出现,常因疼痛妨碍穿鞋及行走,影响工作与生活。近年我院收治双足HAV患者,在切除第1跖骨头内侧滑囊及增生骨赘的同时,采用第一跖骨基底改良截骨治疗,经随访,效果较好,现将手术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体外反搏治疗脉管炎1例阮萍(附属医院内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脉管炎;体外反搏,治疗患者,男,38岁,工人。于1989年3月16日来诊。患者头晕反复发作2年,伴双手指和双足冰冷,近半年右足疼痛,时而麻木,皮肤感觉差,诊为脉管炎。服用地巴唑、烟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出趾间神经瘤合并拇外翻在诊治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趾间神经瘤与拇外翻的相关性和解决方案;方法 我院从2000年4月2003年4月对40例趾间神经瘤患者(44足)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依据疼痛程度、功能恢复情况及病人主观满意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①趾间神经瘤患足(44足)中33足(75%)合并拇外翻。②B超检查在趾间神经瘤的诊断中灵敏度高达100%。③疗效优31足(70.5%),良7足(15.9%),可3足(6.8%),差3足(6.8%)。其中合并有拇外翻的33足中,优23足(69.7%),良6足(18.2%),可及差各2足(12.1%)。结论 ①手术治疗合并拇外翻的趾间神经瘤患者时应同时矫正外翻;②B超检查具有很高的灵敏性,阳性结果可支持诊断。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7岁,因进行性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5年,双手麻木、无力半年于2004年2月19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双下肢无力,以右侧臀部、股部为著,站立、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腰椎MRI示椎间盘突出,病后4个月曾行L4-5椎间盘切除,术后上述症状有所缓解,但出现双足底及足趾疼痛,双足、双小腿麻木感,  相似文献   

16.
儿童红斑性肢痛症一例樊越波患儿,男,8岁。因双足疼痛反复发作1年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阵发性疼痛,呈烧灼样,夜间发作频繁,发作时疼痛难忍,持续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需将双足浸泡冷水中方可缓解,冬季较其它季节发作频繁,劳累后和感冒时发作机会较...  相似文献   

17.
例1:女性,20岁.因反复出现双足底阵发性疼痛来院.病人于1994年1月双足底2、3、4趾关节处疼痛,呈阵发性、烧灼样或针刺样,夜间疼痛加重.将双足置于被子外边疼痛可缓解,口服止痛剂及血管扩张剂均无效.体检:营养状况好,四肢皮肤无苍白,双足底2、3、4趾关节处皮肤发红,轻度肿胀,皮温增高,轻压可使红色暂时消退,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相似文献   

18.
雷诺氏征象在结核病中甚为少见,国内仅报告一例。现将我院一例报告如下: 男,30岁,因双手双足发作性紫绀伴麻木感二年,于1986年12月27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双手指及双足趾反复出现发白,继而紫绀。先由指(趾)尖开始,渐波及双手(足)。常于晨起和晚上明显,冬季或接触冷水后双手(足)即依次出现苍白、紫绀、潮红样改变,且逐年加重,伴有麻木冰冷感,但无疼  相似文献   

19.
例1.患,男性,19岁。因四肢远端发作性红、热、痛7年入院。患自7年前始,每年的4~6月先感冒,发热37℃左右,后腹泻,出现双足趾烧灼样剧烈疼痛,两侧对称,局部皮肤紫红色、皮温高,疼痛重时不能下地,昼轻夜重,双足放在被子外,伴口唇青紫,汗多。未予特殊治疗,发作历时15~20天缓解,双足、手开始脱皮,自足趾向上发展至小腿、膝部,症状消失后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仅有双膝以下麻木、憋胀感。  相似文献   

20.
游离第2足趾或关节移植术是最主要的拇、手指再造方法之一。作者采用双足标准正位及负重侧位X线拍片,对27例术后病人平均随访5.66年,按手术截趾平面及随访时间不同行自身对照分层分析。结果:①第1跖骨和其近节趾骨长轴夹角比非手术测平均增大3.75°,原有足拇外翻畸形的病人,术后供足畸形加重。②跖骨截骨组41.67%随访病人供足外侧纵弓平均增大3°。③术后供足1~3趾间距平均比非手术侧小9.13mm。④术后供足最大宽度变小。⑤跖骨截骨组41.67%的病人出现残留跖骨密度降低,本组只有少数病人稍感供足不适,但均不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