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0年实施细节管理后的2 310例住院患儿为观察组,以实施细节管理前我院儿科2009年的2 134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减少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黄女使 《全科护理》2011,9(19):1761-1761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0年实施细节管理后的2 310例住院患儿为观察组,以实施细节管理前我院儿科2009年的2 134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减少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组长负责制在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基于输液流程将儿科输液室分为三个区域:治疗区、注射区、输液区,每区设组长1名,制定组长岗位职责,并对组长负责制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比较组长负责制实施前后儿科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组长负责制前输液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1例,护理纠纷投诉2例,实施后未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1件,较实施前下降50%,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前提高.结论 组长负责制能够保证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施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自2007年开始,我院加强了护理风险管理,包括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质量监控,重点是高危环节的监控等,比较2007年至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投诉情况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2007、2008、2009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36、12、4起,患者投诉分别是13、7、2起,患者满意度由2007年的87.6%上升至2009年的97.5%.结论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0例患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到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能有效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儿科内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运用风险寻源、归因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儿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意外伤害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果:持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儿安全,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60例患儿(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6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儿科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及其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7%,对照组为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儿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9月建立护理安全小组后与2006年10月~2008年9月未建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及排名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1%降低至0.1%;满意度由89.7%提高至97.8%;病人投诉次数为零,两年内季度检查多次获得院内前三名。结论急诊科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能有效防范急诊急救病人的护理风险,为病人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不仅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且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朱美春 《当代护士》2014,(12):168-169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措施在儿科留观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10856例门诊留观输液患儿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改善,并对干预前后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家长满意度及患儿穿刺部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家长满意度提高,患儿穿刺部位肿胀、渗漏出血情况减少。结论通过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措施有效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提高了家长满意度,改善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人安全管理在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笔者支医时的乡镇医院2011年收治的2567例住院病人作为安全管理对象,采用病人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降低,病人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结论:病人安全管理运用于乡镇医院的护理管理实践中,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在日常护理质量管理中增加病人追踪环节后对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上半年入住内科、外科、妇产科病区18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质量管理后进行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检查及病人满意度测评;随机选择2015年下半年入住内科、外科、妇产科病区18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在传统质量管理基础上增加病人追踪环节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结果]两组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满意度98.30%高于对照组95.56%(P0.01)。[结论]将追踪法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文化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应用效果。[方法]树立护理安全文化理念,识别和评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结果]2010年全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加,护士对待不良事件的心理状态有所改善。[结论]构建护理安全文化管理制度,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尹莉娜  李妍峰 《全科护理》2022,(34):4836-4839
目的:探讨指派模型在儿科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效果,优化护理人力配置,保障病房质量安全。方法:于2020年使用基于岗位胜任力指派数学模型计算我院儿科各病区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最优解并进行运用分析,同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与2019年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情况即岗位胜任力、适应时间、不良事件、护士满意度、患儿家属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基于岗位胜任力运用指派模型优化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后,护士的岗位胜任力、适应时间、不良事件、护士满意度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与模型运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指派模型进行人力资源调配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及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2008年提倡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上报与否未建立奖惩机制;2009年执行无惩罚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并对上报与否建立了奖惩机制.[结果]2009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较2008年度比较上报例数增加、上报时间较2008年及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明显减少.[结论]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护理部能够获得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真实数据及各科室工作管理状态的信息,有利于及时反馈、整改,以杜绝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对口帮扶对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加强仪器设备使用、护理技术操作、疾病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来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通过对口帮扶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护理质量体系、质量控制成绩平均94分,患者满意度达100%,仪器、药品管理规范,操作规范,操作考试平均92分,并在市级比赛获奖;不良事件上报率100%,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开展护理对口帮扶提升了基层医院护理服务水平及服务能力,确保了护理安全,显著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延迟报告和漏报护理不良事件情况,提高主动上报件率,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的网络化管理,内容包括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营造医院护理安全文化氛围、制定护理不良时件报告的范围及护理不良事件网络报告程序.2009年实施网络上报,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127件,实际知晓131件,主动上报率为96.9%,较2007年、2008年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不良事件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全院共40个普通病区收住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40个病区收治的109 623例住院病人,观察组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40个病区收治的123 020例住院病人。对照组按医院质量控制要求的相关制度进行不良事件管理,主要是鼓励主动上报;观察组则是运用国家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编制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相关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不良事件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漏报率、月度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住院病人跌倒、院内压力性损伤、非计划性拔管、危重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重病人导尿管相关性感染(CAUTI)、不良事件漏报率、病人满意度和月度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于不良事件管理中,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漏报率,有利于不良事件管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柔性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儿科患儿,20名护理人员,按照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各30例,护理人员各1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柔性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护理质量和业务知识考核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好于对照组,业务知识考核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柔性管理,可较好地提升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业务知识考核水平,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在护理工作应用中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108名进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名,采用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安全预警系统管理)和对照组(54名,采用常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评分以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综合质量评估中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的单项评分以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中病区管理、安全用药、护理安全、文件书写等单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中一般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内在满意度等单项评分亦高于对照组,给错药、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路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护理管理方法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中,可保证系统稳定性,并对护理安全评定有良好的界限控制,安全信息报告准确,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施淑玲  吕宝玉  孙秀芳 《全科护理》2011,(11):1002-1003
[目的]探讨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2008年提倡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上报与否未建立奖惩机制;2009年执行无惩罚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并对上报与否建立了奖惩机制。[结果]2009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较2008年度比较上报例数增加、上报时间较2008年及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明显减少。[结论]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护理部能够获得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真实数据及各科室工作管理状态的信息,有利于及时反馈、整改,以杜绝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