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是公认的研究人类多发性硬化(MS)的动物模型。MRI能提供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分辨率图像,在活体上动态监测EAE病变的演变过程。随着MR设备及MRI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及应用,EAE大鼠的MRI研究将更好的诠释EAE病灶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为探索MS病因、发病机制和评估疗效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血脑屏障破坏的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血脑屏障(BBB)的破坏在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MRI能显示BBB的破坏,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观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脑部MRI表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描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脑部MRI表现 ,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以及在评价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 9例 ,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9~ 47岁。 6例发病前有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史。全部 9例行头部MRI检查 ,7例行MRI复查。结果 病变多发且分布不对称 ,9例大脑白质受累 ,6例同时累及丘脑 ,4例可见“垂直征” ,病变呈大小不等的片状或点状异常信号 ,6例可见异常对比增强 ,7例复查见异常信号缩小且数目减少。结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MRI脑部表现颇具特征性 ,结合病史及单时相病程可作出早期诊断 ,MRI随访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手段。MRI显示丘脑受累是鉴别本病与多发性硬化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血脑屏障(BBB)的破坏在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MRI能显示BBB的破坏,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观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脑部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脑部MB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ADEM患者9例,在症状出现后1个月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自旋回波(SE)或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常规行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结果 (1)病变主要位于大脑白质内,其中累及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白质9例。(2)大脑半球内病灶特点为多发且分布不均匀,4例在侧脑室旁可见“垂直征”。(3)8例呈大小不等的片状合并部分点状分布,1例点状分布为主。(4)均表现为TlWI低信号,T2WI高信号。(5)9例注射Gd-DTPA后,7例可见显著异常强化,其中4例以环形强化为主,3例为点片状强化,另2例未强化。(6)4例急性期见灶周水肿,其中2例有占位效应。结论ADEM的脑部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MRI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ADEM)脑部MRI及临床表现、病程、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例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 ,按病灶大小、数目分组 ,分析病灶大小、数目与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颞、顶、枕白质区见多发、不对称长T1长T2 信号灶 ,部分T1WI为等信号。 18例见环形强化 ,3例轻度至中度占位效应。病灶大小与临床分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病灶大小与病程、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病灶数目与临床分级、病程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综合分析ADEM的脑部MRI表现 ,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监测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病理及CT和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是一种急性脱髓鞘性病变,常继发于感染和免疫接种后,主要累及脑白质,也可累及灰质,其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但均无特异性,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诊断标准,与其它病变如多发性硬化(MS)等鉴别困难,最后诊断有赖于临床表现、各种检查及一定时间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脑炎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MRI鉴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脑部MRI表现及鉴别两种疾病的可能性。 资料与方法 分析47例病毒性脑炎及43例ADEM病例的脑部MRI表现,按疾病分组,分析病灶的分布区域、大小、数目、强化的范围及形态的差别。 结果 病毒性脑炎脑内有多发或单发的对称或不对称大片状病灶,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及基底节 丘脑区,MRI呈长T1 长T2 信号,增强扫描22例,显示病灶强化者11例,其中呈大片状或脑回状强化者7例。ADEM中脑内有多发对称或不对称斑片状病灶,主要位于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颞顶枕叶白质区,MRI呈长T1 长T2 信号,增强扫描18例,显示病灶强化,呈环形或斑点状强化者13例。两种疾病在病灶的分布区域、大小、强化的范围及形态存在差异(P<0.05);病灶的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综合分析病毒性脑炎及ADEM病例的脑部MRI表现,MRI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治疗监测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是一种外周包裹右旋糖酐的氧化铁纳米颗粒,可以被多种细胞吞噬,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由于其含铁,在T2和T2*加权磁共振(MR)图像上产生低信号。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性疾病,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为其常用的动物模型,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病程的各个阶段。USPIO标记免疫细胞MRI可以在体监测MS、EAE病灶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对疾病的复发、发展、早期诊断以及疗效监测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非人类灵长类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磁共振波谱 (MRS)改变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9只恒河猴 ,用同源猴脑白质或纯牛髓鞘碱性蛋白 (MBP)与完全福氏佐剂(CFA)的混合剂皮下注射诱导EAE ,对其发病前后进行自身配对对照研究 ,定量分析N 乙酰天门冬氨酸 /肌酸 (NAA/Cr)、胆碱复合物 /肌酸 (Cho/Cr)的参数变化 ,通过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相对应组织的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急、慢性EAE的MRS测定均有NAA/Cr下降 (t值分别为 68 66和5 69,P值均 <0 0 5) ,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者超微结构均观察到了轴索的空泡样变性及脂褐素颗粒的增加 ;急性EAE组织学表现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严重区域髓鞘破坏和消失。慢性EAE炎性反应较轻 ,以脱髓鞘改变为主。慢性EAE同时伴有Cho/Cr的增高 (t=3 48,P <0 0 5) ,统计学上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脱髓鞘改变。结论 MRS定量分析可用于判定EAE脑部病变分期及预测组织病理学改变特征  相似文献   

11.
马慧静  邵剑波  涂燕君  姚红莉  陈欣林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221-1223
目的:探讨胎儿体蒂异常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超声诊断体蒂异常的胎儿于3天内行MRI检查,3例在我院引产后回顾分析其MRI表现并行病理对照,2例在外院引产.结果:5例胎儿MRI均显示有复杂畸形,5例均有较大的胸腹壁或腹壁缺损、内脏器官疝入羊膜腔、脊柱异常及脊柱侧后弯、脐带无或过短伴单脐动脉.5例分别并发其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MRI及病理学特征.结果: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岁.临床触及肿块18例,6例在短期内迅速增大.MRI检查共发现病灶25处,其中单发病灶13例,单侧多发病灶2例,双侧多发病灶3例.病灶在T1 WI上呈等或略低信号,T2 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呈肿块样强化19处(76.0%),其中形态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16处(84.2%),内部均匀强化14处(73.7%);非肿块样强化6处,其中内部不均匀强化3处(50.0%);10处病灶内可见“血管造影征”.伴有皮肤增厚7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0例.病理学镜下表现为肿瘤性淋巴样细胞较大或中等大小,弥漫性分布,部分呈单行索条状排列.结论: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了其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诊断胆管囊腺癌(BCA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CAC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 4例单发,1例多发。5例均为囊实性肿物,2例单房、3例多房,囊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壁结节及厚薄不均的间隔。液性部分呈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中度至明显强化。MRI表现与病理所见对应良好。术前4例诊断为囊腺瘤或囊腺癌,1例诊断为胆管癌。结论 MRI能显示BCAC的特征性表现,可以做到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星形胶质细胞瘤MRI与病理对照研究(附280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索不同分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的规律性,研究MRI对该肿瘤的诊断要点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瘤(AG)280例,其中应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成像84例;取50例肉眼全切标本,行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研究。结果发现Ⅰ级AG边界多较清楚,信号较均匀,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囊变、出血少见,分别为32%、1%;Ⅲ~Ⅳ级AG则边界多不清楚,信号不均,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囊变或坏死、出血多见,分别为57%、22%;Ⅱ级介于二者之间。众多MRI征象中,有分级价值的特征为多位、多发、出血及坏死。而肿瘤在增强前后的信号不均匀性随着恶性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P<0.01)。其病理基础主要与肿瘤内坏死、囊变、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等病理改变较多有关。另外,镜下尚发现瘤周水肿及邻近脑组织内有孤立肿瘤细胞浸润现象,而MRI上无法分辨。结论不同分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规律性,其MRI信号变化与瘤体内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脑星形胶质细胞瘤MRI和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星形前质细胞瘤病理分级和MRI影象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细胞瘤MRI资料。综合分析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Ⅰ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信号均匀、占闰效应较轻,无瘤内内血管及出血,增强程度较轻、也较均匀(77.7%);Ⅲ-Ⅳ级星形较质细胞瘤肿瘤信号不均匀、占位效应明显,瘤内血管(56.67%)及出血(33.33%)多见,呈不均匀明显强化;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实质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PXA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重点观察、分析11例实质型PXA的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瘤周水肿、恶变发生率及MRI信号特征.结果:11例实质型PXA患者中,发病平均年龄为(31.0±9.7)岁,9例(81.8%)病程≤1年;病变累及颞叶8例(72%),岛叶3例(27%),囊变发生率为72.7%(8/11);实质型PXA的瘤体体积中位数为7.2 cm3;无水肿或轻度水肿3例(27%),中度水肿7例(64%),实质型PXA恶变发生率为9%(1/11).实质型PXA MRI表现为实性肿块(伴或不伴囊变区),多数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实质部分T1 WI呈等、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瘤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呈明显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邻近脑膜一侧强化显著.结论:实质型PXA的病程较短,肿瘤体积较小,恶性程度较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动态增强乳腺MRI检查,且经病理确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患者78例.其中27例行DWI检查.观察MR图像上病灶的动态增强特点及DWI表现.病灶内部强化分为环形强化、不均匀强化(Ⅰ型和Ⅱ型)、均匀强化及集簇状强化.观察4种主要病理改变(脓肿、导管扩张、炎性囊肿和其他炎性表现)的出现情况.将MRI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78例中,环形强化55例,不均匀强化Ⅰ型10例,不均匀强化Ⅱ型9例,均匀强化2例,集簇状强化2例.27例行DWI的患者中,17例病灶内部强化为环形强化,在DWI上均呈中央高信号,其病理表现多为炎性囊肿(9例)和脓肿(8例);1例呈环形强化,在DWI上呈周边高信号,其病理表现为炎性囊肿;3例呈不均匀强化Ⅰ型,在DWI上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其病理表现均为其他炎性表现;6例呈不均匀强化Ⅱ型,在DWI上均呈类圆形或条状高信号,其病理表现为脓肿(5例)及导管扩张(3例).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在MRI上具有一定特征,其MRI表现和病理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