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麝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麝香组21例,采用麝香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动态观察患者入院时、病程第7天、14天时的血单核细胞CD54分子(MC-CD54)的表达、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临床治疗结果,并与21名健康人比较。结果 两组急性期患者MC-CD54表达率、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第7天呈现峰水平,第14天时显著回落,且两项指标在第14天以麝香组为低(P〈0.01);MC-CD54表达率与sVCAM-1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治疗后神经缺损程度评分以麝香组改善明显(P〈0.05);显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注射液对脑梗塞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并通过这种作用,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2.
SLE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3倒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结果:SLE中医各证型sICAM-1、sVCAM-1自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依次递减,3个证型组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热毒炽盛型与脾肾阳虚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sLE的中医辨证分型与sICAM-1、sVCAM-1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血清sICAM-1、sVCAM-1的水平高低亦可作为SLE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毒化浊方对慢性输卵管炎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解毒化浊方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患者5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结果:解毒化浊方能降低慢性输卵管炎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的含量(均P<0.01)。结论:解毒化浊方可阻断黏附分子促进白细胞浸润至炎症部位,起到"抗黏附治疗"作用,为治疗慢性输卵管炎的有效方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水平及瘀血状态,分析瘀血与尿中黏附分子及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HSP患儿80例分为无肾损(NO-HSPN)组、血尿组、血尿加蛋白尿组,正常组(健康儿童10名)。根据中医瘀血症候积分表进行瘀血评分。ELISA法测定sICAM-1、sV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NO-HSPN组比较,血尿加蛋白尿组瘀血积分明显升高(P0.01)。②血清sICAM-1在各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sICAM-1在血尿加蛋白尿组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和NO-HS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血清sVCAM-1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尿加蛋白尿组尿s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④血尿加蛋白尿组尿sICAM-1和sVCAM-1的表达与瘀血积分的评定呈正相关。结论:瘀血参与了HSP肾损害过程。血尿加蛋白尿组HSP患儿尿中sICAM-1、sVCAM-1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三维益心方对冠心病(CHD)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80例西医诊断CHD且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互结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筛选健康对照组40例。中药组服用三维益心方,西药组给予辛伐他汀片,疗程4周,比较治疗前后sICAM-1和sVCAM-1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浆sICAM-1和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sICAM-1和sVCAM-1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sICAM-1和sVCAM-1下降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三维益心方可有效调节ICAM-1和VCAM—1分泌水平,从而抑制病变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参照Zea—Longa评分标准;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和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及电针对其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CAM-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均增高(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1);电针治疗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M-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sICAM-1含量下调(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ICAM-1,对脑组织产生炎性损伤;电针治疗可减少ICAM-1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结果与结论头穴透刺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sICAM-1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糖眼明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影响,从而了解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机理。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糖眼明治疗组、糖尿病对照组及成模后3个月糖眼明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糖眼明治疗组、糖尿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取血测定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取眼球制备视网膜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10个高倍视野内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ICAM-1及VEGF的阳性细胞计数。同时成模后3个月糖眼明治疗组开始给予糖眼明灌胃,其余3组原方案继续灌服3个月,6个月后所有大鼠取血测定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取眼球制备视网膜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10个高倍视野内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ICAM-1及VEGF的阳性细胞计数。结果3个月时,糖尿病对照组及糖眼明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ICAM-1及VE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糖眼明组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6个月后,糖尿病对照组、糖眼明组及3个月糖眼明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ICAM-1及VEGF的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糖眼明组及3个月糖眼明组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糖眼明组较3个月糖眼明组明显减少(P〈0.05);6个月后与3个月时比较,除正常组无明显变化外,糖尿病对照组及糖眼明组均较3个月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糖眼明可以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ICAM-1及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大鼠主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的表达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银杏叶片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新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银杏叶片组。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血钙、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清道夫受体A在动脉壁表达的情况,并观察清道夫受体A表达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血钙明显升高(P0.05),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增厚,内膜增生百分比显著变大,管腔狭窄指数显著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sICAM-1、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片组血糖、血钙明显降低(P0.05),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主动脉管腔比银杏叶片组明显狭窄(P0.05)。清道夫受体A在动脉壁有表达,而银杏叶片组较模型组3项指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杏叶片组较模型组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CRP、sICAM-1、sVCAM-1水平(P0.01)。血清炎症因子(CRP、sICAM-1、sVCAM-1)水平与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1、0.604、0.581,均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增高、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表达增强,且清道夫受体A表达与炎症因子水平密切相关。银杏叶片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清道夫受体A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丹益肾降糖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苯那普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丹益肾降糖丸(院内制剂)治疗。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水平(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血脂、血清TGF—β1等指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芪丹益肾降糖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清TGF—β1,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8例活动性AS患者与2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结果68例患者血清中sICAM-1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各中医证型与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水平趋势为肾虚督寒证>邪及肝肺证>邪痹肢节证,但各证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VCAM-1表达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仅邪及肝肺证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肾虚督寒证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ICAM-1、sVCAM-1可能参与了AS病变过程,与中医的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它们的血清变化水平可作为AS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御脂冲剂对高血脂症 (HLP)患者气滞血瘀、痰浊内阻证的疗效和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ICAM - 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 1(sVCAM - 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5 8例HLP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给予御脂冲剂 ,对照组给予地奥脂必妥片 ,疗程均为 2周。 2组分别于疗前、疗中、疗后测症状积分、血脂 ,sICAM - 1和sVCAM - 1设正常组对照 ,于用药前后检测。结果 治疗 2个月后 ,治疗组症状积分较疗前显著降低 ,有强于对照组趋势 ;治疗组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分别降低了2 6 4 0 % ,19.73% ,33.79%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升高了 16 .4 7% ,且起效快于对照组 ;原发性HLP患者sICAM - 1及sVCAM - 1增高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 ,治疗组显著降低sICAM - 1,sVCAM - 1含量 ,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御脂冲剂治疗HLP安全有效 ,除调血脂外 ,还有血管保护和抗动脉粥样硬化 (AS)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栓心脉宁对高脂血症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栓心脉宁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高脂血症患者 32例使用血栓心脉宁治疗 12周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 (sELAM)、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水平 ,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Iβ(IL Iβ)、肿瘤坏死因子 (TNF)浓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 ,高脂血症患者血清sELAM、sICAM 1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1) ,sVCAM 1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sELAM、sICAM 1水平均与血清总胆固醇呈正相关 (P <0 0 0 5及P <0 0 1)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P <0 0 1) ,血清IL Iβ含量下降 (P <0 0 0 5及P <0 0 1)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P <0 0 1) ,血清IL Iβ含量下降 (P <0 0 5 ) ,血清TNF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血栓心脉宁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薇  刘智  娄必丹 《中国针灸》2005,25(3):214-216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RC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RCI患者82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RCI患者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sICAM-1、sVCAM-1均与IL-1呈正相关(r=0.743,P<0.001;r=0.862,P<0.001).两组对3项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张力平衡针法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降低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检测补肾温阳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的影响,观察补肾温阳化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并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观察细胞黏附分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内异症患者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于卵泡期相同时间分别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CA125,sICAM-1,sVCAM-1的含量变化.结果: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73.33%,补肾温阳化瘀法能降低内异症患者血清中CA125的水平(P<0.01),内异症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含量明显升高(P <0.05,P<0.01),经过中药治疗后降低(均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AM-1,V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补肾温阳化瘀法通过降低sICAM-1,sVCAM-1含量从而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 - 1,sVCAM - 1)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6 7例孕妇血清中sVCAM - 1水平 ,其中正常妊娠组 15例 ,妊高征组 5 2例。结果 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中sV CAM - 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 (P <0 .0 1) ;轻度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妊娠组相比 ,虽无统计学差异 ,但有升高趋势 ;妊高征组产后该指标下降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sVCAM - 1浓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r =0 .5 4 2 ,P <0 .0 1)。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中sVCAM - 1水平升高 ,表明内皮细胞损伤在妊高征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RC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RCI患者82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RCI患者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sICAM-1、sVCAM-1均与IL-1呈正相关(r=0.743,P<0.001;r=0.862,P<0.001)。两组对3项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张力平衡针法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降低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黄芪对大鼠酒精性肝病肝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酒精性肝病肝组织ICAM-1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酒精性肝病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酒精性肝病黄芪治疗组(简称治疗组)。观察各组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酒精性肝病模型组肝组织ICAM-1的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酒精性肝病黄芪治疗组与酒精性肝病模型组比较肝组织ICAM-1的表达明显减弱(P<0.01),肝组织损害减轻(P<0.01)。结论黄芪对酒精性肝病有防治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肝细胞中ICAM-1的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