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意义 在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实验方法与实验材料的要求也随之变得更广泛、更细致、更严格、更多样化。作为生命科学的实验材料的实验动物,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用所谓的一般动物做研究,发展到利用特殊动物,从用已驯化的动物发展到用野生动物。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计有各种兽类400余种,鸟类1,100余种,但现有的实验动物种类少,已不够应用或不适应某种疫病研究及生物制品原料的要求,必须从野生动物或其它动物中开发。  相似文献   

2.
1 实验前的准备 1.1 动物房的建设 科技部为加强实验动物管理,保障科研、教学工作需要,提高科研水平,特颁发《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科技部国科发财字[2001]545号)。该办法明确规定,凡涉及未取得动物许可证的实验动物的科研项目,其实验结果不予承认,科研管理部门不予立项和不鉴定其科研成果。因此,高职医药院校应建立标准动物房(分为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实验动物饲育环境及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动物饲料、饮用水、垫料、笼具应符合国家标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实验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人员喂养。注意控制室温、湿度、换气量、气流速度、氨浓度、照度、噪音等。每天定时、定量喂养。同时,应根据科研、实验项目要求进行喂养。  相似文献   

3.
与大学生探讨实验动物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文华  张灯成 《西北医学教育》2002,10(4):243-243,F004
实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难者 ,在科学实验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医科大学生在做动物实验时 ,对动物的生命价值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无论是纯动物保护主义的思想认识 ,还是人类至高无上的思想认识 ,都不利于动物实验的进行 ,更难达到动物实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实验是医学科学工作必须且最常见的手段,所以医学院校应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从现状看,与该课程教学有关的要素,无论是师资、教材,还是教学经验等都已有一定基础,只要大家取得共识,教育管理部门重视,该课程就能在大多数院校开设。  相似文献   

5.
医学科研中的样本含量估计周晓彬1张健2张东峰1汪求真1在医学科学研究中,无论是抽样调查、临床试验还是动物实验,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这次研究需要观察多少例病人才合适?或要用多少只动物?例如要了解某个地区的糖尿病的患病率,需要调查多少人?要...  相似文献   

6.
1.1 动物 Wistar健康雄性大鼠,二级,体重180~220g,8月龄,由辽宁中医学院实验动物繁育场提供,合格证号为20020407,适应性喂养1周。  相似文献   

7.
医学实验动物虽然是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及寄生虫、遗传背景明确应用医学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验的动物,但是,我们考察动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在人类传染病流行中的作用时候,不但要看到一般情况下的有害生物,还要看到特定情况下的“条件有害生物”,而成为“条件有害生物”的可能性对所有那些平时不是有害生物的动物种类来说都是普遍存在的,且一般是无法预测的。医学实验动物尽管不同于一般动物,但实验动物饲养与动物实验过程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肯定的。这个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实验动物与人类传染病相互污染;二是做动物试验污染、实验动物与实验动物、野生动物与实验动物问相互的污染;三是实验动物对饲养室内外环境的废气污染。如何控制好这三个方面的污染,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实验动物经过人们的定向培育后,已具有与野生动物不同的独有的特征即“三性”:个体动物遗传的均一性(即长期遗传的稳定性),对实验的敏感性和一致性。另一方面,实验动物由野生动物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家养与人工培育,但仍保持原来野生动物带菌、带病毒、带寄生虫的特点。例如,抽查100只小鼠的结果,粪便中有线虫卵和肠内有成虫的共72只,阳性率为72%。后将阳性鼠进行解剖检查,发现每只小鼠肠内都有线虫约50~250条  相似文献   

9.
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修侠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253-254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意义,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及体质量的变化。方法2004~2008年我院收治的38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营养组及在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观察两种不同方式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新生儿肝功能受损及黄疸的程度、新生儿体重的变化。结果(1)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微量喂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并不增加;(2)早期微量喂养可减轻黄疸;(3)早期微量喂养可减少生理性体质量的下降。结论危重新生儿都主张早期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并不增加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减轻黄疸,减少生理性体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野生动物疫病与公共卫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现代医学所认知的1145种人类传染性疾病中,有62%的疾病来源于动物。动物源性疫病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类公共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染性疾病中溯源研究的深入,发现野生动物疾病与人类的健康有着直接关系。如埃博拉病毒源于非洲东部的类人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源于野生灵长类动物。SAILS来源于蝙蝠。禽流感病毒来源于野生水禽,且通过家禽而传染给人类。另一方面,野生动物可能受到人类或家养动物疫病的威胁,例如,国家公园的狮子群体由于感染犬瘟热而即将面临着绝种,而该病是通过家养犬传染给狮子的;还有现在非洲的野狗正在受源于家养犬狂犬病的侵袭,因而对于许多濒危野生动物来说,野生动物疾病会加速其灭绝的速度。因此,人类必须加强对野生动物源性疫病的充分认识和重视,建立跨学科、国际间的整体合作和交流,实施疫病的监测、实验研究和防控工作,把野生动物源性疫病作为全球疾病预防、监测、监控和防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健康及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提示,骨髓源性或外周血源性祖细胞与梗死心肌再生有关,并能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确,无论是静脉内输注还是心肌内注射人成体祖细胞都能持续改善实验性心肌梗死动物的心功能。因此,我们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内输注自体祖细胞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初步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2.
慢性缺氧性小鼠肺血管结构重建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一种新缺氧动物模型,为保健品抗缺氧实验提供新筛选方法。方法:选用初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组。对照组动物在常压环境条件下喂养,缺氧组动物在常压缺氧舱中喂养。结果承缺氧时间延长,缺氧组MA、PMA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而NMA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
用大骨节病病区粮喂养的实验动物出现明显的氨基多糖代谢障碍。表现为实验动物尿硫酸软骨素排泄量升高,软骨硫酸软骨素含量下降,尿硫酸软骨素荷电量减少。这些硫酸软骨素的变化规律与大骨节病人所见完全相同。推测用病区粮喂养的实验动物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很可能是大骨节病人较早期的代谢受损表现。  相似文献   

14.
实验动物与人用药量的新换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问题的提出对于药物的研究,无论是药效、毒理实验还是临床试验,药物的剂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尤其是人与动物间的剂量换算,不同种动物间一般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进行换算.但是,药理实验方法学上的实验动物与人接体表面积比等效剂量换算表中,常标明人及动物体重,如70kg重的人的用药量换算成200g大鼠的倍数为0.018,这种表格本身不简炼,用起来繁琐,因此有必要改进。2原方法徐叔云等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第1535页表格中,12kg拘与200g大鼠相交处为17·8倍,如某药大鼠剂量为250mg/kg,200g大鼠给药为;250X0·2—50mg,…  相似文献   

15.
尽管糖皮质激素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期间的应用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是其确切的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明了。关于糖皮质激素是否常规应用于ECC的心脏手术一直存在着争论,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实验,其研究结果常互相矛盾。关于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类型、最佳给药时机及给药途径,目前仍缺乏标准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因其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喜马拉雅旱獭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要求,对其进行了实验动物化研究。本文综述近年来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动物化的研究进展,提高对喜马拉雅旱獭的认识,以期推动旱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实现喜马拉雅旱獭的实验动物化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验动物专业人才培养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 2 0年实验动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取得了辉煌业绩。现发达地区和部门的实验动物无论是硬件设施、软件管理还是实验动物质量 ,都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媲美。这些成绩除源于国家重视给予巨资投入外 ,主要是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实验动物人才队伍。在上个世纪 80年代初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刚刚得到重视 ,国家科委就把人员培训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开展了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人员培训和教育工作。时至今天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仍是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贯彻落实政策法规和推进实…  相似文献   

18.
一、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的意义随时代的发展,生命科学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对实验方法与实验材料的要求也随之变得更广泛、更细致、更严格、更多样化。作为生命科学的实验材料的实验动物,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仅以脊椎动物而论,  相似文献   

19.
浅谈野生壁虎的实验动物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培育出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是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生命科学,尤其是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研究的多样性、特殊性和国际性逐步提高,对实验动物质量和品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实验动物工作者去野生动物资源中筛选适合的物种并将其通过人工驯养、繁殖,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明确其遗传背景,使之成为标准的实验动物,这个过程即被称作为实验动物化[1].  相似文献   

20.
动物可分为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人们当作宠物来饲养.野生动物作为宠物的危害是巨大的.野生动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包括直接攻击人类,携带病原威胁人类以及对环境设施造成的破坏.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危害包括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疾病传播等方面.野生动物对家养动物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疾病危害.因此,野生动物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原本的生活习性,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更重要的是病原体可能跨越种间障碍而威胁人类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