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谢莹珊  沈宜  孙迪  隆霜  陈国庆  谷安柏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53-1454,1458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乡居民肿瘤预防健康教育近期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城乡常住人口共1 211人,其中城市677人,占55.9%,农村534人,占44.1%。开展肿瘤预防健康知识演讲、知识竞赛、发放肿瘤预防宣传册和现场咨询等健康干预,并将讲座前、后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城乡居民对肿瘤预防知识及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的知晓率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提高,肿瘤预防知识知晓率由47.4%上升到61.2%(χ2=44.43,P﹤0.01),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知晓率由40.5%上升到54.6%(χ2=47.53,P﹤0.01),干预后对肿瘤防治的态度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健康教育可帮助城乡居民掌握基本的肿瘤预防知识,在近期内提高了居民肿瘤防治知识的水平,是预防肿瘤发生的一项投入小、收益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施工工人及周边居民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评价健康教育这种干预方式的有效性,为以后对流动人口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襄阳市某地区施工基地的工人及周边居民开展有关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干预前及干预后半年对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比较调查对象在干预前后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态度变化情况,通过卡方检验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健康宣传教育,显著提高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特别是艾滋病的传染源(干预前66.87%,干预后的80.27%)、传播途径(干预前43.40%,干预后59.64%)等方面,同时改变了其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例如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同居的比率(干预前的49.69%,干预后68.22%)等,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健康宣传教育,显著提高了施工工人及周边居民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减少了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现状,为大学生结核病防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洛阳市某高校2015年新生共计852人进行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并用问卷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干预前总知晓率为55.57%,干预后总知晓率为79.30%,有了显著提高,干预前后所有知晓率中除了对待结核病患者的态度无统计学差异外,其它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大学生对于结核病防控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专业性问题存在很大的欠缺,相应的健康教育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有利于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相关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的改变,评价健康教育对公民健康素养的影响,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试点村居民进行健康素养相关内容健康教育1年,教育前后抽取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860人,其中试点村调查436人。效果评价调查干预村335人,对照组240人。试点村干预前后比较,对健康的正确认识态度由40.4%提升到92.5%;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由46.3%上升到67.9%;健康行为形成率由63.9%上升到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居民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四方面上升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素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技能掌握率,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实验研究设计。对被芜湖市看守所和拘留所抓获的两类人群开展免费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手册、现场咨询和同伴教育等健康教育干预 ,运用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前调查 15 2人 ,干预后调查 13 5人 ,干预后两类人群的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显著提高 ,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也有正向变化。 96.0 3 %的人愿意使用避孕套 ,98.41%的人认为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可感染艾滋病。 96.83 %的人认为在婚外性行为中应使用避孕套 (P <0 .0 1)。 结论 健康教育和干预是当前及今后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对江苏省南京市流动人口进行不同方式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并比较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干预组和1个对照组,干预组分别采用录像、讲座、手册及复合干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各组干预前后及组间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录像、讲座、手册组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知晓率分别为66.71%,67.35%,61.09%,讲座效果优于录像、手册;复合干预方式干预后知晓率为68.43%,优于单一方式.结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以讲座为主的多种方式结合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大学生恶性肿瘤防治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杭州师范大学学生339人,进行恶性肿瘤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一个月之后,通过问卷进行肿瘤防治知识调查,将结果与2007年大学生肿瘤健康教育基线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肿瘤健康教育干预后知-信-行的变化.结果 除了对吸烟这一行为改变效果不显著外,经干预后大学生对恶性肿瘤的知识、信念、行为掌握的正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能够全部正确答出恶性肿瘤发生原因、相关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的人数分别由原来的5.8%、5.3%、23.4%分别上升到75.5%、58.53%和97.69%,信念态度正确率由原来的58.15%上升到89.9%,健康行为形成率由原来的41.28%上升到83.1%.结论 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价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辖区内幼儿监护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以及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9个主要问题.完成基线调查后,立即用折页、挂画、展板、动漫小视频和宣传文具包等科普材料对调查对象进行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教育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手足口病知晓情况.结果 干预前后348名监护人手足口病知晓率分别为76.5%和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50~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外,不同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手足口病知识具备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多种形式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幼儿家长的手足口病知晓率,对幼儿手足口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参与式农村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后农村常住居民认知水平的变化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社会实验研究设计,于干预前后对干预组及对照组农村常住居民进行知识、态度问卷调查,干预前后分别调查2 142人和2 225人.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正确态度持有率显著提高: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一般知识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5.91%、19.04%、13.32%提高至76.51%、45.26%、40.02%;自我保护态度、对待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持有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5.49%、17.73%提高至80.04%和35.32%,与自身干预前和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参与式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是提高农村居民艾滋病认知水平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小学生恶性肿瘤防制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的长期效果,为肿瘤防制的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随机抽取的海安县598名中小学生进行肿瘤防治知识调查,将结果与1998年621名中小学生肿瘤健康教育基线调查中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肿瘤健康教育干预后知-信-行的变化。结果与基线资料相比,干预后的学生对预防恶性肿瘤的知识、信念、行为的正确率有显著改变,且中小学生肿瘤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小学生开展防制恶性肿瘤的健康教育,可增加其预防恶性肿瘤的知识,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以健康教育课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化对照实验研究方法对在山东省沂源县和寿光市中小学校随机抽取的600名干预组学生和399名对照组学生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分别为52.3%和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0.9%,高于对照组学生的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7道题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吸烟不是成熟的标志"外,其他6题干预组学生的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和对照组学生(P<0.01);干预后干预组学生主动向家人和朋友宣传健康知识的学生比例为90.0%,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以健康教育课为主的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其健康信念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阜阳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全市城乡 7~ 17岁在校学生 3795 5人。准确测量身高、体重 ,以百分位数法评价身高、体重发育等级 ;以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现时营养状况 ;本站学校卫生科 1993年~ 1995年连续监测三年。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为讲课、广播、宣传栏及发放自编宣传册。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干预 ,两年后 ,全市城乡中小学生身高发育上等的人数由原来的 15 .16 %上升到 2 1.5 9% ;体重发育上等的人数由 14.2 4%上升到 17.76 %。营养不良率由原来的 17.2 2 %下降到 12 .2 0 %。营养卫生知识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营养卫生知识、指导合理膳食、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是保证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蚌埠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素质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的蚌埠市第三十一中学七年级测查,有效样本306份。结果学生SCL-90平均分为158.87±45.21。总均分为1.76±0.51,阳性项目数39.20±1.73。306例学生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与常模组比较显示其总分及9个因子(不含"其他"因子)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的8个因子的分值均较全国常模分值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敌对分值亦较常模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蚌埠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在健康促进的理论指导下,对蚌埠市初中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全面了解学校学生伤害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张掖市青少年健康伤害相关行为现状和流行趋势,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此调查随机抽取张掖市9所学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观察、资料查阅和专题小组访谈等方法进行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结果 故意伤害行为发生率最高,多数伤害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男女生之间、不同类型学校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非故意伤害行为发生率男女生之间、不同类型学校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结论 张掖市青少年健康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率较高,今后应加强学生的步行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应该在继续做好教育干预的同时,加强技术干预和强制干预,减少伤害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制定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12所学校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并根据卫生部关于结核病防治宣传的8条核心信息设计问卷,干预前后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干预前后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结核病知识掌握均有显著提高,小学组与初中组知晓率提高了近40%;知识得分不及格比例均有显著下降,小学组、初中组下降幅度大;掌握知识较好的(80分以上)比例大幅增加。对肺结核病人歧视现象也明显减少。结论本次健康教育干预,对学生结核病知识的提高效果明显,应在学校继续加强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临沂市部分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0月,在临沂市兰山区城区抽取初中、高中各i所,对i098名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65.31%,干预后为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态度的正确率干预后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日常饮食行为习惯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6所小学和6所中学学生1909名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形式为专题培训、讲座、健康教育大课堂、发放宣传资料、版面巡展、知识竞赛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5个月后效果评估。结果营养知识知晓率方面,小学生干预前后分别为40.5%和66.1%(P=0.003),中学生分别为42.6%和71.6%(P=0.009)。不良饮食习惯方面,小学生干预前后分别为24.6%和21.6%(P=0.602),中学生分别为32.3%和33.8%(P=0.754)。不良健康状况方面,小学生干预前后分别为11.3%和6.5%(P=0.149),中学生分别为14.1%和7.6%(P=0.083)。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明显提高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是今后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信念的改变状况。方法选择相匹配的两所中学的高中一年级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其中一所为干预组,另一个为对照组。干预两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对中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和信念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信念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日常饮食行为习惯情况,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小学生1864人,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不良饮食行为习惯情况。结果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平均正确率仅为41.6%。中小学生边吃饭边看电视比例达到52.9%,有30.9%、23.6%和25.4%的中小学生经常吃零食或喝含糖饮料、挑食或偏食和经常喝生水。中学生不良饮食习惯比例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掌握不够,存在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应对中小学生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培养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