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黄疸对丙泊酚效应位靶控输注(TCI)的效应位消除速率常数(ke0)的影响.方法 24例普通胆道手术患者根据胆红素高低分为三组:轻度黄疸组(A组),中重度黄疸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8例.用Graseby3500泵从颈内静脉分别以1、2、3 μg/ml三个梯度行效应位TCI丙泊酚,每个梯度持续12 min,在TCI开始或改变浓度后的第6,8、10、12分钟共4个时点各取桡动脉血2 ml.ke0根据"S"最大效应曲线计算.结果 A、B、C三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的ke0分别为0.582±0.491、0.549±0.181、0.502±0.112,MAP的ke0分别为0.235±0.343、0.161±0.099和0.276±0.198,MAP的ke0三组均显著小于BIS的ke0(P<0.05).结论 黄疸不影响效应位TCI丙泊酚的ke0.以BIS为效应的ke0显著大于MAP的ke0,即BIS效应比MAP效应出现快.  相似文献   

2.
环孢素的药效动力学及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研究不同烧伤程度患者高代谢期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烧伤手术患者58例,男45例,女13例,年龄18~60岁,ASAⅡ或Ⅲ级,按照烧伤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n=20)为对照组,瘢痕患者,行瘢痕切除修复植皮术;B组(n=20)为中度烧伤患者,行切痂植皮术;C组(n=18)为重度烧伤患者,行切痂植皮术。B、C组患者无休克表现,处于高代谢期(患者均在烧伤后6~14d施行手术,心排血量增高)。丙泊酚以3.5μg/ml的靶浓度TCI诱导并维持,辅以瑞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维持BIS值40~60。于丙泊酚TCI前,TCI后1、2、5、10、15、20、30、40、50、60、90min,停止TCI时及停药后1、3、5、8、10、20、30min抽取动脉血3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测定丙泊酚血浆药物浓度(Cm),用DAS软件计算程序处理数据,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三组实测丙泊酚Cm均高于靶浓度,在TCI后2min升高达到稳态,20min后开始逐渐下降,C组Cm明显低于A、B组(P0.05);C组的分布容积(V1、V2、V3)、清除率(CL)、消除速率常数(K10)均明显高于A、B组(P0.05);三组其余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应用丙泊酚TCI需要设定更高的靶浓度及输注速率。中度烧伤患者高代谢期药代动力学参数与非烧伤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为一种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影响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凶素较多,如年龄、性别、体重、血液稀释、复合用药等,因此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他因素,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丙泊酚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bility ,HRV)的连续监测在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较多 ,但由于其所受影响因素较多 ,结果往往不一[1~ 3 ] 。本研究旨在排除其他麻醉药和手术伤害性刺激等对HRV的干扰 ,观察静注诱导剂量的依托咪酯、丙泊酚对HRV的影响 ,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0例择期手术病人 ,ASAⅠ级 ,年龄 2 3~ 5 7岁。病人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 (E组 ,n =15 )、丙泊酚组 (P组 ,n =15 )。不用阿托品、苯巴比妥钠等任何术前药。监测 病人入室后 ,开放静脉通路 ,监测BP、SpO2 、…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是外科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恰当的抗生素治疗是降低脓毒症病死率的主要措施,但由于脓毒症病人常伴有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体液重新分配和低蛋白血症等,使抗生素药代动力学(PK)参数(如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清除率)发生变化,常规剂量的抗生素难以达到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PK/PD)目标值,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因此,根据脓毒症状态下抗生素PK/PD特点适当调整抗生素剂量或改善药物输注方式,优化抗生素使用,以达到有效的PK/PD目标值,对降低脓毒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曲马多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曲马多为一种强效的中枢作用镇痛药,通过弱的阿片样作用和弱的单胺能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协同增效而发挥镇痛作用,由于这种复合的镇痛作用模式,曲马多具有了与其他典型可片类药物不同的独特特性,因而被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中度至次重度疼痛。  相似文献   

8.
背景 随着小儿外科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婴幼儿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治疗日益普遍.丙泊酚作为小儿临床麻醉常用药,其对发育期大脑的影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目的 综述丙泊酚对发育期大脑影响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有关研究及小儿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内容 以丙泊酚对发育期大脑影响及其机制予以综述,并进一步阐述其防治措施.趋向 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究丙泊酚对发育期大脑影响机制,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小儿麻醉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影响突触传递是全麻药物的重要作用机制 ,其中神经递质释放是引发突触后效应的前提。丙泊酚对于神经递质释放具有一定的影响 ,这可能是其全麻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不同丙泊酚复合用药方法对人流手术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在人流术中不同给药方式的丙泊酚用量及所产生的血药浓度、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ASAⅠ级早孕自愿无痛人流患者36例,随机分为单独丙泊酚(P)组,丙泊酚加芬太尼(PF)组和丙泊酚加表面麻醉(PS)组。静脉注射丙泊酚前和注射后1、3、5、7、10min在对侧肘静脉抽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该时点的血药浓度,同时连续无创监测仪记录该时点的血液动力学有关参数。采用ELISA法测术前、负压吸宫开始时、吸宫结束即刻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PEP/LVETP组、PF组3、5min与基础值比较增高(P<0.05)。PS组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组的SI、CI与基础值比较下降(P<0.05),CI在5min时下降(P<0.01)。PF、PS组中的CI、CO值在5min下降(P<0.05)。快速大剂量注射时血浆药物浓度1min即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与剂量、血浆药物浓度关系相关性良好,最显著改变为5min略滞后于血浆药物浓度。手术开始、手术结束血浆E、NE水平在PS组与P组和PF组间比较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P、PF组约为术前的1.5倍,PS组低于基础值。结论PF组芬太尼可增强镇静、镇痛作用,减少丙泊酚用量,但并不减少手术刺激应激反应。加用表麻手术,镇痛完善,减轻应激反应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相同剂量1%丙泊酚与2%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药物效应及达到相同药物效应时的药物用量.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输注1%丙泊酚组(Ⅰ组)、输注2%丙泊酚组(Ⅱ组).诱导剂量均为2 mg/kg,整个麻醉过程中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护仪监测麻醉深度,诱导完成后根据Narcotrend指数调整两组丙泊酚的泵速.观察患者Narcotrend指数下降到36的时间、意识消失时间、监测诱导开始15 min内MAP和HR下降百分比、丙泊酚第1小时用量及停药至Narcotrend指数恢复到65的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及Narcotrend指数下降到36的时间Ⅰ组分别为(115±45)s和(136±54)s,Ⅱ组分别为(156±60)s和(183±61)s,Ⅰ组短于Ⅱ组(P<0.05).丙?白酚使用总量和丙泊酚第1小时用量Ⅰ组分别为(41±15)ml和(36±10) ml,Ⅱ组的2倍用药量分别为(53±18) ml和(46±15)ml,Ⅱ组的2倍用药量大于Ⅰ组用药量(P<0.05).结论 2%丙泊酚麻醉药用量的2倍大于1%丙泊酚,而不是等量的,这说明1%丙泊酚的药效可能强于2%丙泊酚,2%丙泊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丙酚持续静脉输注对神经外科病人血脂、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5 1例 ASA分级 1级的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 A、B、C三组 ,于麻醉诱导后分别输注异丙酚 4、6、8m g· kg- 1 · h- 1 ,于给药前及给药后 1,2 ,3小时及术毕 ,分别检测血脂、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 输注 4 mg· kg- 1 · h- 1 异丙酚对血脂等各项指标影响很小 ,但 6mg· kg- 1 · h- 1 和 8mg· kg- 1· h- 1异丙酚会明显增加血甘油三酯的水平 ,同时伴有 HDL- C和 L DL- C的下降 ,大剂量长时间输注异丙酚虽然可以引起血小板分布体积和分布宽度的增加 ,但是不足以引起凝血功能的变化。结论 大剂量长时间输注异丙酚可以增加神经外科病人甘油三酯的水平 ,但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 ,一般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术前用药和年龄对50%患者意识消失所需要的靶控丙泊酚浓度(CP50)的影响。方法156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有术前用药组(n=72)和无术前用药组(n=84),每组再均分为18~39岁、40~59岁和60~85岁三个年龄亚组,患者随机接受预先设定的靶控丙泊酚浓度,以镇静/警觉评分(OAA/S)评估镇静程度,OAA/S≤3分认为意识消失。结果有术前用药组和无术前用药组CP50和95%患者意识消失的靶控浓度(CP95)分别为2·02、3·47和2·38、4·20μg/ml(P<0·05);术前用药轻度降低18~39岁组的CP50而CP95显著降低(P<0·05),40~59岁组CP50和CP95均显著降低(P<0·05),60~85岁组CP50显著降低(P<0·05)但CP95仅轻度降低。除无术前用药组18~39岁和40~59岁亚组间CP50差异无显著意义,年龄亚组间CP50和CP9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年龄和术前用药均是影响丙泊酚靶控输注药效学的显著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用于全麻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50例,男63例,女87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组(S组),每组5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五个亚组,每个亚组10例。在麻醉诱导前,P1组、P2组、P3组、P4组和P5组分别予丙泊酚0.80、1.00、1.25、1.56和1.95 mg/kg, E1组、E2组、E3组、E4组和E5组分别予艾司氯胺酮0.11、0.18、0.30、0.50和0.84 mg/kg, S1组、S2组、S3组、S4组和S5组按照4∶1剂量比分别予丙泊酚/艾司氯胺酮0.38/0.10、0.48/0.12、0.60/0.15、0.75/0.19和0.94/0.24 mg/kg。记录给药5 min内呼吸抑制、高血压、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点斜法测定两药及复合用药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可信区间(CI),并用等辐射分析法分析两药复合使用时镇静效应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术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患者酸碱平衡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拟行广泛全子宫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60例,年龄30~64岁,体重40~75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静脉输注异丙酚50、100、150μg·kg~(-1)·min~(-1).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开始静脉输注后1、2、3 h及术毕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总二氧化碳(TCO_2)、碱剩余(BE)、HCO_3~-及乳酸(LA)浓度;取颈内静脉血样2 ml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C)、载脂蛋白A_1(APOA_1)及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结果 3组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3组pH值、TC_2、BE、HCO_3~-及APOA_1浓度降低,LA及TG浓度升高,Ⅱ组及Ⅲ组LDL-C浓度降低,Ⅲ组APOB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Ⅱ组及Ⅲ组pH值、BE、LDL-C及APOB浓度降低,TG浓度升高,Ⅲ组TCO_2、HCO_3~、TC及APOA_1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Ⅲ组pH值、TCO_2、BE、TC及APOB浓度降低,TG浓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 短时静脉输注异丙酚时患者酸碱平衡及脂质代谢均在正常范围,但有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及脂质代谢异常的趋势,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异丙酚对体外循环病人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27例择期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小剂量异丙酚组(LP组)和大剂量异丙酚组(HP组),每组9例.LP组和HP组于麻醉诱导后分别输注异丙酚5、10mg·kg-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家兔肾上腹主动脉阻断后肾脏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家兔 2 4只 ,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 (A组 )、缺血再灌注组 (B组 )和丙泊酚组 (C组 )。肾上腹主动脉阻断 30分钟再灌注 180分钟制成双侧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ARIRI)动物模型。C组于阻断腹主动脉前静脉注射丙泊酚 5mg/kg ,继以微量泵持续输注 2 0mg·kg-1·h-1丙泊酚 15分钟 ,A、B组则以同样方法静注等容积生理盐水作对照。动态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以及肾皮质中SOD、MDA的变化 ,并在电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C组在再灌注期血和肾皮质中MDA浓度明显低于B组 (P <0 0 1) ,SOD活性显著高于B组 (P <0 0 1)。B组电镜见明显急性肾小管损伤及坏死 ,而C组肾小管损伤轻微。结论 丙泊酚对家兔ARIRI有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临床常用浓度范围内评估丙泊酚、舒芬太尼抑制意识和麻醉刺激如喉镜置入及气管插管的药效学参数,并借助反应曲面模型评价两药药效学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强度。方法 36例ASAⅠ或Ⅱ级、无术前用药、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进入本研究,每个患者使用靶控输注(TCI)技术分三个阶段给药:第一阶段随机给予三个浓度梯度的丙泊酚或舒芬太尼,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均同时给予随机浓度组合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稳态后评价意识状态和对麻醉刺激的反应,浓度-效应数据用于拟合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相互作用的反应曲面,评价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单药/联合应用的镇静效应和抑制麻醉刺激的药效学相互作用类型。结果反应曲面分析结果提示,加入相互作用指数α,模型的拟合优度并无明显改善。结论在临床常用浓度范围内,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对镇静效应以及抑制麻醉刺激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过氧化脂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方法:20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异丙酚组和依托咪酯组。分别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取血做过氧化脂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同时记录心电图和平均动脉压。结果:过氧化脂质在异丙酚组主动脉插管时下降,主动脉开放后升高,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依托咪酯组主动脉开放后明显升高,亦高于异丙酚组同时值,差异均显著(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主动脉开放后两组均下降(P<0.05,P<0.01),两组间无差异。主动脉开放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电击复跳例数异丙酚组少于依托咪酯组。结论:异丙酚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过氧化脂质含量,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现象。  相似文献   

20.
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2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A组,n=10)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B组,n=10)。测定术中和术后病人异丙酚血清浓度。记录意识消失,术后睁眼和定向时间及术后行为评分。结果 A组消除相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βMRT,AUC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A组CL显著低于B组(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