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带隐神经足底内侧动脉蒂联合皮瓣修复对侧足底前跖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采用带隐神经足底内侧动脉蒂联合皮瓣修复对侧足底前跖区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交腿皮瓣转移5例,游离皮瓣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40岁。成人(11例)联合皮瓣切取范围12cm×7cm~13cm×10cm,儿童(1例)联合皮瓣切取范围8.5cm×6cm,供区游离植皮。交腿皮瓣3~4周断蒂。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全部成活,12例均获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再造前跖区两点辨别觉6~9mm。患肢活动自如,皮瓣无溃疡发生。结论带隐神经足底内侧动脉蒂联合皮瓣可修复对侧足底前跖区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面积大,皮瓣质地外观好,可恢复有效两点辨别觉,操作较复杂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3.
足跟踝部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各种致伤因素常导致足跟部肌腱、骨组织暴露,用传统的清创植皮方法难以修复创面,且不耐磨、耐压,不能适应足部负重要求,临床修复较为棘手.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在对跖内侧皮瓣进行解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逆行解剖法设计跖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8例,成功率10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报告3例应用足底内侧血管神经束岛状皮瓣即期转位修复足跟底部溃疡和肿瘤切除及创伤致足跟软组织缺损。提出了手术要点,讨论供区要求条件,手术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等。技术要求不高,一般基层医院均能做到,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5年12月-2009年8月应用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外伤15例,跟骨骨髓炎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cm×2cm~10cm×7cm,17例患者均有跟腱和(或)跟骨外露,4例伴有跟骨开放性骨折,2例因骨髓炎扩创后跟骨部分缺损.根据清(扩)创后皮肤缺损面积,设计皮瓣面积为5cm×3cm~11cm×8cm.其中2例皮瓣内包含部分足拇展肌肌腹,填塞跟骨缺损.皮瓣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17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19.5个月,皮瓣外形满意,可重建足跟部感觉,患足行走功能良好,未见磨损、溃疡发生. 结论 应用足底非负重区组织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不仅外形美观、功能良好,而且具有较好的感觉.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修复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方法:足内侧皮瓣顺行转移。结果:修复成功,功能满意。结论:足底内侧顺行转移皮瓣是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疗效 ;方法 :1 986~ 1 997年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8例 ,其中外伤 5例 ,跟骨骨髓炎 2例 ,冻伤 1例。切取皮瓣面积 3 0cm× 3 0cm~ 5 0cm× 7 0cm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治愈率 1 0 0 % ;结论 :足底非负重区组织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缺损不仅功能良好而且外形美观。除具有“同源性”外 ,更具有耐磨 ,耐压 ,承重 ,不滚动的特点 ,较其它转移组织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4种皮瓣对25例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结果随访0、5~5年,除1例术后皮瓣坏死外,其余24例皮瓣质地良好,功能改善。结论血运丰富及有神经支配的皮瓣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其中足底内侧皮瓣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11.
对9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血管蒂跖内侧皮瓣移位移植修复,其中3例采用常规方法,6例采用皮瓣不切取跖筋膜的改进术式修复。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改进的术式不切取跖筋膜,对供区损伤小,皮瓣较薄,修复后的外形较好。说明带蒂移位移植适宜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应用吻合血管腓肠内侧动脉肌瓣移植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7例(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19~46岁(平均33岁)。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7个月-5.5年(平均2.5年),肌瓣和其上植皮全部成活。无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该肌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以及血管蒂长等优点,游离移植适于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分析上颌骨缺损的类型及修复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07例上颌骨缺损病例的Brown分类及其修复方法。结果:1107例中可按Brown分类的1104例缺损中,最常见的为2a类缺损(559例,50.6%)。1107例患者中,自体组织移植修复349例,修复体修复443例,未修复107例,失访208例。应用游离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比例呈增长趋势,修复体的应用呈下降趋势。上颌骨缺损重建最常用的游离皮瓣为腓骨瓣和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腹直肌皮瓣较多应用于大型缺损。结论:上颌骨缺损的类型中,最多见的为Brown 2a类缺损;游离组织瓣已成为上颌骨缺损重建的最常用方法,可根据上颌骨缺损类型选择相应的游离组织瓣。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改进的桥式吻合血管背阔肌穿支皮瓣移植方法,修复5例小腿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连带肩胛下与旋肩胛血管,与健侧小腿胫后动脉行端端吻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8个月~3.5年(平均2.7年),无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健侧小腿经临床观察与Doppler检查,胫后动脉通畅。此术式适宜修复伤肢软组织缺损仅有1条主要动脉者,行桥式游离皮瓣移植保存了对侧肢体胫后动脉通畅。 相似文献
17.
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岛状皮瓣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45例(45指)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等5种岛状皮瓣修复。通过术后随访,比较各种皮瓣的治疗效果、治疗优缺点和最佳适应损伤类型。结果45例皮瓣全部成活,植皮区I期愈合。术后1例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和1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后,均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5.7±2.1)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恢复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拇指活动、对掌功能及皮肤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各有优点,临床可根据拇指皮肤缺损特点,选择最佳皮瓣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对侧游离腓动脉骨皮瓣移植治疗大段胫骨及胫前软组织坏死缺损的疗效。方法对因创伤所致大段胫骨及胫前软组织坏死的11例患者,清除坏死骨质及软组织后,行吻合血管的腓动脉骨皮瓣移植重建,包括一例非全周径(外侧2/3周径)的腓动脉骨皮瓣移植。结果结果经6-24个月随访,移植腓骨及皮瓣全部成活,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截肢,无一例出现慢性骨髓炎,下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胫骨大段骨缺损,同时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病人,给予对侧带血管蒂的腓骨骨皮瓣移植,仍不失为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