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1和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变化和作用机制。方法: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SD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和Th2细胞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鼻黏膜组织匀浆中的INFγ,IL-4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变应性鼻炎模型的Th1数量有下降趋势,但P〉0.05。Th2细胞却明显升高。P〈0.05。Th1/Th2显著偏离正常比值。P〈0.01。血清和组织匀浆中INF-γ下降,P〉0.05,IL-4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外周血中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在其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Th2细胞的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的失衡,尤其是Th2细胞因子异常高表达在变应性鼻炎等呼吸道炎症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了解诱导Th2细胞极化的因素,多信号参与的复杂过程,局部微环境、转录因子和生活环境等的重要作用及了解Th2细胞极化的机制,对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减轻Th2细胞优势的炎症反应,对变应性鼻炎等呼吸道变应性疾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D30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苏木精 伊红染色对 3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 (变应性鼻炎组 )和 2 6例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 (对照组 )标本中CD30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CD30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组织中存在着Th2细胞主导的黏膜反应 ,通过研究CD30的表达水平可了解变应性鼻炎中Th2反应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及释放的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与变态反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20例慢性鼻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HA诱导培养后上清液中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的水平及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并分别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sIL-2R与IFN-γ、IL-4、IL-5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变应性鼻炎组的IL-4和IL-5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鼻炎组和正常组(P<0.01);而IFN-γ水平却显著低于后两组(P<0.01).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清的sIL-2R变应性鼻炎组均显著高于后两组(P<0.01)且与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IL-4和IL-5的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5和0.595,P<0.01).与IFN-γ浓度呈负相关(r=-0.580,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激活的T淋巴细胞是Th2细胞,并释放Th2细胞因子,Th1细胞和Th1细胞因子分泌则受到抑制;Th2细胞因子在调节变应性鼻炎IgE合成及嗜酸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生理机制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AR是IgE介导的鼻黏膜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既往对AR的认识已由Th1/Th2型细胞因子的不平衡扩展为Th1/Th2/Th17/Treg细胞模式。而近年发现的Th9细胞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U.1是Ets(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家族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机体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PU.1的激活则直接影响Th9细胞的发育分化调节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总结转录因子PU.1和Th9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变应性鼻炎小鼠与正常小鼠、抗IL-17抗体治疗后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的行为学、组织病理学,Th1、Th2、Th17细胞因子的数量以及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评价Th17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卵清蛋白致敏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建立BALB/c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予IL-17抗体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对照.采集外周血ELISA法测IL-17、IL-4和IFN-γ.并取黏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RT-PCR法测孤儿核受体(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卵清蛋白造模成功,治疗后症状及炎症病理缓解.模型组IL-17、IL-4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IFN-γ降低;治疗后前三者降低而后者升高(P<0.05).结论:Th17细胞与Th2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大量表达,说明两者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本实验从IL-17抗体局部治疗有效方面提出治疗依据,通过调控Th17细胞可能成为有效阻止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是以频繁的发作性喷嚏、清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临床症状的一种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Th2反应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了一组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的B细胞亚群,被称为调节性B细胞,除了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抑制免疫反应,还可以与靶细胞膜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探索调节性B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将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为变应性鼻炎的预防和诊治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是特异性体制患者在接触变应原刺激后引起的发生在鼻黏膜的,以体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介导为特点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随着对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研究发现CD4+T细胞的活化并使Th细胞分化偏移向Th2反应进行是变应性免疫反应发展的关键。本文就白细胞介素13对变应性鼻炎发病的作用和其通过STAT6的信号转导通路介导Th细胞的分化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及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变应性鼻炎患者(18例,实验组)症状的严重程度。用RT-PCR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1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FOXP3、RORC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2组细胞因子TGF-β与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VAS评分为8.5±0.8,全体变应性鼻炎为6.2±1.6;②实验组FOXP3mRNA、TGF-β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RORC mRNA、IL-17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Treg/Th17细胞失衡可能在其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研究者认为Th1/Th2型免疫应答失衡,Th2细胞过度极化和Th2细胞因子优势表达,Th1细胞及其相关产物被抑制,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在未成熟T细胞极化为Th1和Th2的过程中,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起着重要作用。GATA-3即为其中之一,它是Th2分化所必需的转录因子。染色质的结构和组成直接影响转录因子与基因启动子的结合,并最终导致基因的活化或沉默,故染色质重塑对GATA-3与其相关基因的结合有直接作用,并将影响到T细胞的极化。本文就GATA-3在T细胞的分化中所起的作用与染色质重塑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是由于Thl/Th2失衡引起的。近年来研究表明Thl7与调节性T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时Th2反应占优势。研究还表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是降低的,且在进行免疫治疗后,其外周血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细胞表达较之前增多。  相似文献   

12.
变应性鼻炎是由变应原诱发机体产生的众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炎性细胞和炎性分子构成的复杂的网络体系 ,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h2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的地位尤其突出。本实验利用动物模型来研究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6 (IL 6 )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 ,同时对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作一综合评价。1 材料和方法选取体重 2 5 0~ 3 0 0 g杂色豚鼠 1 5只 ,随机分为 3组 ,实验 1、2组及正常对照组各 5只。致敏方法参照文献〔1 ,2〕。用微量加样器将 1 0 %甲苯 2 .4二…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一):发病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分别从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鼻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理作用机制三个方面介绍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结果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存在相关性。分子免疫学的研究进展,揭示了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对基本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表明变应性鼻炎是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异常免疫反应,造成Th1和Th2免疫反应失衡而引发的以鼻腔粘膜Th2免疫反 应为主的变应性炎症反应。变应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的地理分布特征和过去三十年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Th1和Th2免疫反应间的平衡机制受多因素影响。结论发育期的儿童接受适当的环境因素刺激,可能通过激发Th1细胞介导的保护性免疫反应,调节Th1和Th2免疫平衡状态,有助于拮抗变应原激发的Th2免疫反应,据此提出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卫生假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分别从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鼻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理作用机制三个方面介绍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结果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存在相关性。分子免疫学的研究进展,揭示了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对基本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表明变应性鼻炎是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异常免疫反应,造成Th1和Th2免疫反应失衡而引发的以鼻腔粘膜Th2免疫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炎症反应。变应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的地理分布特征和过去三十年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Th2和Th2免疫反应问的平衡机制受多因素影响。结论 发育期的儿童接受适当的环境因素刺激,可能通过激发Th1细胞介导的保护性免疫反应,调节Th1和Th2免疫平衡状态,有助于拮抗变应原激发的Th2免疫反应,据此提出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卫生假说。  相似文献   

15.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到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炎症递质释放为开端的、有许多免疫活性细胞、促炎细胞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网络结构。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异性个体导致机体Th1和Th2细胞间免疫反应失衡是AR的免疫学基础,尤其是Th2型细胞因子的异常高表达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鼻炎发病与Th1/Th2免疫失衡有密切关系,主要以Th2免疫反应为主.近来研究表明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介导Th2为主的反应.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TSLP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Th1/Th2平衡和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学说是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较新的观点。虽然IL4被认为是生成Th2型细胞的主要介质之一,但IL-13也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IL4缺陷的转基因小鼠也能产生IgE反应,而IL-4/IL-13都缺陷的转基因小鼠不能产生IgE反应。IL—13缺陷小鼠的T细胞不能产生Th2型细胞因子。阻断IL-13可显著抑制抗原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本研究通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细胞内IL4、IL-13、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13含量,以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暴露于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鼻变应性疾病。在探讨其发病机制时,仅单纯研究Th1/Th2细胞模式已不适用,而Th1/Th2及Thl7/Treg细胞模式近来受到广泛关注。芳香烃受体(AhR)属于螺旋-环-螺旋蛋白家族的成员,其在激活后能够通过调控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分化进而发挥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这种潜能可以在某些自身免疫和过敏性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综述AhR激活与AR患者Th17免疫应答相关性的研究,为AR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一致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10只,鼻炎对照组10只,哮喘组10只和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哮喘模型鼻粘膜及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中IL-13、IL-5和VCAM-1的表达。结果 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变应性哮喘模型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数、VCAM-1和IL-13阳性血管数以及IL-13和IL-5阳性炎症细胞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结论 Th2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共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