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连续硬膜外麻醉(CEA,二点法)用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应。方法:择期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50~70岁,ASA评级Ⅱ~Ⅲ级.分为CSEA组和CEA组,每组30例。CSEA组向蛛网膜下腔注入O.5%布比卡因3ml,必要时硬膜外腔追加2%利多卡因3~5ml维持麻醉;CEA组硬膜外腔注入1.6%利多卡因15—20ml。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用药后镇痛效果满意,阻滞平面均未超过T6。CSEA组在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优于CEA组(P〈0.05)。CSEA组硬膜外用药量也明显少于CEA组。结论:CSEA、CEA均可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但CSEA术中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用药量小,肌松良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2.
1资料与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拟行急症剖腹产孕妇400例,年龄24—38岁,体重65-86kg,随机分为盐酸利多卡因组(Ⅰ组)和碳酸利多卡因组(Ⅱ组),每组200例。麻醉前30分钟肌注安定10mg。经L2-3。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头向置管。Ⅰ组产妇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5ml,观察3分钟无腰麻症状后再注入7-8ml。Ⅱ组产妇应用1.73%碳酸利多卡因,容量与方法同工组。测定麻醉完善时间、麻醉阻滞平面及婴儿娩出时间。  相似文献   

3.
患者1,女,22岁,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正常,查体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症。因难产行剖宫产手术,上午6时硬膜外穿刺一次成功。回抽无回流、沾血。确认硬膜外腔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无异常反应。平卧后注入1.3%利多卡因和0.43%罗哌卡因混合液5mL,测平面T8-S5,两下肢活动自主。5min后,分2次各注入5mL的混合液。麻醉效果好,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装镇痛泵(0.2%罗哌卡因200mL+芬太尼针0.4mg),术后麻醉效果正常消退。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9岁。拟在硬膜外腔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检查术。术前无遗传病史,无癫痫史及药物过敏史。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麻醉前BP145/85mmHg,HR83次/分、Sp02100%。经L1~2棘间隙穿刺。导管置人硬膜外腔顺利,硬膜外脚向留置导管3cm。回抽无脑脊液无血液。注入2%利多卡因3ml,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硬膜外两间隙麻醉对兰尾炎手术脐部牵涉痛的抑制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兰尾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间隙麻醉(A组)和-间隙麻醉(B组)两组,每组30例。A组与T12~L1和T9~T10分别给予1.8%的利多卡因18ml和1%的利多卡因8ml。B组与T12~L1给予1.8%的利多卡因20ml,麻药中加入1:20万的肾上腺素。术中吸氧,监测MAP、HR、RR、SPO2;观察脐部牵涉痛(VAS)程度,麻醉范围(T~L)以及辅助镇痛药等情况。结果两组MAP、HR、RR、SPO2无显著变化;A组脐部牵涉痛(VAS)评分(2.8±0.8)与B组(6.6±1.6)比较,P〈0.05。麻醉范围A组(T5~L2)与B组(T8~L2)比较,P〈0.05。辅用镇痛药A组【4例(13.3%)】与B组【14例(46.6%)】比较,P〈0.05。结论硬膜外两间隙麻醉使麻醉阻滞范围扩大,从而有效减轻了阑尾炎手术时脐部牵涉痛的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注药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剖宫产术2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针尖斜面向尾端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然后针尖斜面转向头端,观察3~5 min无全脊髓麻醉等异常情况再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之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改平卧位后继续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对照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按传统教学方法给药。记录两组产妇阻滞平面、术中疼痛强度及胎儿娩出时间,观察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和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平面为(14.43±1.21)、术中疼痛评分(1.61±0.92)分、胎儿娩出时间(1.8±0.6) min,均优于对照组( t=12.76、13.07、12.86,均P<0.05);两组间MAP、HR、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4.32、2.73、3.54、3.06,均P>0.05);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向硬膜外腔两端注药方法用于剖宫产术比传统给药方法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用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Ⅰ组(CSEA组)和Ⅱ组(CEA组),每组40例。Ⅰ组组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3ml,必要时硬膜外腔追加1%罗哌卡因,Ⅱ组硬膜外腔注入1%利多卡因10-15 ml。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Ⅰ组的麻醉效果优于Ⅱ组,Ⅰ组优良率97.5%,Ⅱ组优良率82.5%。Ⅰ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明显,有12例收缩压下降〉30%,7例经加快输液速度后回升,5例应用麻黄素后回升。Ⅰ组患者HR变化在用药后5~10min明显快于Ⅱ组。结论CSEA、CEA均可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CSEA术中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优于CEA,不良反应小,肌松良好,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气管内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上腹部手术中,硬膜外用药的时间不同、全麻诱导及维持的药物不同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术前经T8-9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和0.25%丁卡因混合液8ml,再经硬膜外腔注入曲马多1mg/kg,全麻诱导药物为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mg/kg,咪唑安定0.02—0.04mg/kg,维库溴胺0.1mg/kg。B组:全麻诱导及维持药物中均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mg/kg代替,其余同A组。C组:在T8-9间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行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药物同A组,切皮后90min,经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和0.25%丁卡因混合液8ml,再经硬膜外腔注入曲马多1mg/kg。分别观察各组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于术毕4、8、24、48h观察VAS评分、镇痛药的用量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瘙痒等指标。结果A组术后镇痛药用量最少,镇痛效果最好;B组和C组在VAS评分、镇痛药的用量及毒副作用方面无明显区别。结论气管内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时,硬膜外麻醉与芬太尼同时使用术后镇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例1女,47岁,体重60kg。因“经量增多7月,腰腹痛1周”入院。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手术麻醉史。在右侧卧下行L1-2,L3-4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硬膜外导管,操作顺利,回抽无血、脑脊液。仰卧位行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分别在L3-4间隙注入0.67%利多卡因+0.33%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10ml,L1-2间隙注入0.1%利多卡因+0.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5ml,约5min颈部胸部出现红斑,红白相间,声音嘶哑,逐渐呼之不应,烦躁,压眶反应消失,迅速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杜冷丁50mg、氟哌啶2.5mg,约15min后红斑逐渐消失,患者安静,生命体征平稳,给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继续手术,未出现相应症状。术后利多卡因皮试阴性。  相似文献   

10.
张庆  李文硕 《天津医药》1997,25(11):646-648
为观察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及血药浓度变化,选择择期剖宫产患者14例,ASA1-2级,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例。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试验组注入2.2%碳酸利多卡因(pH6.63),对照组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pH4.81),两组药液中增加入1/2-万肾上腺素。观察给药后不同的时期母体及新生儿脐动静脉血的药物浓度,同时记录硬膜外注药后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阻滞节段与新生儿  相似文献   

11.
张付成  夏海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78-3779
剖宫产手术对麻醉效果要求较高,肌松效果要好,而硬膜外麻醉往往有一部分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硬膜外腔加入一定量的芬太尼可以使其得到改善.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89例ASA Ⅰ~Ⅱ级足月妊娠的单胎孕妇,年龄22~30岁.随机分为A,B,C3组.A、B两组各30例,C组29例.1.2方法:所有产妇术前常规禁食6~8 h.入室后取左侧卧位,L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3 cm.给氧,建立静脉通道和安全监护后,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 ml,5 min确认无异常后.3组均在硬膜外腔匀速注入0.9%的罗派卡因6~8 ml,把麻醉平面调节到T1o到T8即可,一般10 min左右.针刺不痛即可开始手术.开始手术的同时B组在硬膜外加入100 μg芬太尼和生理盐水混合液6ml,C组在硬膜外加入100 μg芬太尼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6ml.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对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及麻醉效能影响,选择一种最适宜浓度利多卡因应用于临床。方法:120例ASA I-Ⅱ级择期乳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1%、1.33%、1.5%利多卡因三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术中呼吸、循环功能改变及麻醉镇痛效能评估。结果:1.5%浓度的利多卡因组的术中麻醉效能最好(P<0.01),同时呼吸、循环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以1.5%浓度的利多卡因组最为适宜,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克峰  张美心 《贵州医药》1999,23(3):235-235
硬膜外麻醉并发硬膜外血肿致截瘫的开发症极为罕见,现将近期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6岁,90kg。因停经40+1W于1998年5月6日入院。入院后查血生化及凝血机制无异常。诊断为(1)C2Po,孕40+1W,LOA;(2)ABO血型不合;(3)巨大儿;(4)丰水过多。入院后第2天上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L1-2。椎间隙进针,向上留管2.5cm)行剖宫产术。硬膜外穿刺时病人有“触电感”,置管后回抽有血而在同一间隙重新穿刺。固定导管平卧待静脉通畅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以2%利多卡因4ml为试量,观察10分钟有麻醉平面而无腰麻征后再追加2%利多…  相似文献   

14.
杨静  刘景和 《海峡药学》2003,15(2):57-58
目的 探讨碳酸利多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50例ASAⅠ—Ⅱ级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手术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5例。硬膜外穿刺置管后A组注入1.73%碳酸利多卡因;B组注入2%盐酸利多利因,对比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阻滞神经节段数以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 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缩短,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而麻醉持续时间和脊神经阻滞范围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二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碳酸利多卡因具有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善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相比较的优缺点。方法剖宫产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L1~2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芬太尼0.05mg,观察5min,确认无腰麻征象后在硬膜外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至无痛平面达T8。对照组0.75%罗哌卡因2mL注入蛛网膜下腔,随后置入硬脊膜外导管备用。分别记录麻醉阻滞时间,及最高阻滞平面。于麻醉穿刺、切皮和娩出胎儿时记录VAS评分和血压,计算低血压发生率。记录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术后头痛发生例数。记录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效果相当,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阻滞对照组较快,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有16%,对照组有60%。最高阻滞平面观察组为T(7±2),对照组为T(5±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可靠、可控、产妇生命体征平稳,胎儿安全,最适合用于产科麻醉。  相似文献   

16.
王开晖  王隽华 《海峡药学》2001,13(4):100-101
目的:观察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剖宫产病人100例,随机为两组,每组50例,A组(碳组组)用1.73%碳酸利多卡因,B组(盐酸组)用1.6%盐酸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麻醉时效,阻滞平面,SBP,DBP,HR,SPO2。结果:碳酸组起效快,阻滞完全时间短,感觉神经阻滞节段多,SBP,DBP,SPO2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安全可靠,麻醉效果优于盐酸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在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剖宫产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局麻药2%利多卡因5ml硬膜外腔匀速注入,观察组在注入局麻药的同时注入芬太尼50μg.观察2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平面达到T8、T10所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利多卡因用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应用硬膜外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效果明显,起效快,安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单独使用以及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时,对牵涉痛的干预效果及母婴的安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无胎儿窘迫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人。选择L1~2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3~4cm成功后,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mL,确认无腰麻后以5mL/次的速度,每隔5分向硬膜外腔缓慢注入15mL配置好的药液,Ⅰ组:单纯罗哌卡因20mL;Ⅱ组:罗哌卡因20mL复合0.1mg/2mL芬太尼,记录患者入室至手术结束患者的主观反应及多参数心电监测、出胎时胎儿的Apgar评分。结果二组母体生命体征平稳、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牵涉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一样安全有效,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组对牵涉痛的干预效果有明显优势,对母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腔持续注入利多卡因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IL-1、IL-4、IL-6变化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加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组(Ⅰ组,n=12),全麻加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组(Ⅱ组,n=12)和全麻加术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组(Ⅲ组,n=12)。分别于术前0、5h、术后0h、24h和48h抽取血样测定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TNF-α、IL-1、IL-4、IL-6浓度。同时记录体温(T)、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①各组患者体温、心率变化均不明显(P〉0.05);平均动脉压变化:Ⅱ组术后0h及Ⅲ组术后0h、24h较术前明显增高;白细胞计数变化:3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术后0h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Ⅱ、Ⅲ组较Ⅰ组亦明显升高(P〈0、01),随后均下降,术后24hⅢ组明显高于Ⅱ组。②3组TNF-α、IL-1在各时点均逐渐上升,术后0hⅡ组TNF-α明显高于Ⅰ组,术后24h、48hIll组TNF-α、IL-1均明显高于Ⅰ组,术后48hⅢ组IL-1明显高于Ⅱ组;3组IL-6水平术后0h均为最高,其中Ⅰ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明显高于术前;3组IL-4水平术后0h均为最低,在术后的上升过程中,Ⅲ组较慢,术后48h明显低于Ⅰ组。结论 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腔持续注入利多卡因可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尚可促进术后抑类细胞因子的上升。  相似文献   

20.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64例,18~8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R(罗哌卡因)组,n=32,用1%罗哌卡因2 mL(20 mg)与脑积液1 mL,配成3 mL溶液;RF(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n=32,用1%罗哌卡因2 mL(20 mg)与芬太尼1 mL(50μg)配成3 mL溶液。用南昌贝欧特公司联合阻滞配套针于L2~L3间隙穿刺,以0.1 mL.s-1的速率蛛网膜下腔给药2.5~3 mL,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与1%罗哌卡因1∶1混合液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异同,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RF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显著高于R组(P〈0.05),RF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R组(P〈0.05),RF组感觉平面消失时间、患肢运动恢复时间显著长于R组(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压下降。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是安全的,并能达到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