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法修补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的关节镜下全内修补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4月~2005年4月间在本院进行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治疗的患者89例。对其中85例患者应用全内缝合方法手术,经两个后内入路配合髁间窝入路,利用缝合钩修补损伤半月板;同时选择绳肌腱、自体或异体骨-腱-骨移植物重建受损前交叉韧带。结果:可随访者75例(84·3%),随访5~41个月,平均20·2个月。随访采用主观症状检查、临床查体、2次关节镜手术复查(25例)及MRI复查(21例)等。随访到的75例患者的主观症状及临床查体结果均正常,其中25例患者经2次关节镜手术复查结果均为全部愈合;经MRI复查的21例患者中,18例完全愈合,3例部分愈合。结论: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方法是修补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的理想方法,术后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切除联合缝合修补治疗外侧半月板多房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作者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外侧半月板多房囊肿患者53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1例,左膝30例、右膝23例,年龄30.4±6.3岁.术前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多房囊肿的范围和半月板损伤情况,术中采用前外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4)
目的:探讨边对边H形缝合治疗外侧半月板后根部Forke&PetersenⅡ型损伤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对28例外侧半月板后根部Forke&PetersenⅡ型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边对边H形全内缝合进行修补,同时处理其他损伤。以末次随访MRI检查及二次关节镜检评估其愈合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其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膝关节活动度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59±5.3分提高到94.4±2.8分(t=35.07,P=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末次随访MRI提示外侧半月板根部断裂部位愈合,连续性完整;13例患者在术后6~10个月(平均8个月)进行了二次关节镜检,提示均完全愈合,未见明显损伤,半月板张力良好。结论:边对边H形全内缝合技术可用于治疗外侧半月板后根部Forke&Peters-enⅡ型损伤,具有创伤小、二次镜检愈合率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修补术在半月板桶柄样撕裂(bucket-handle tear,BHT)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2014年4月—2017年4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90例BH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关节镜下修补组、部分切除组各45例。部分切除组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18~56岁,平均32. 91岁;左膝25例,右膝20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9例、运动伤21例、其他5例。关节镜下修补组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修补术,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18~59岁,平均34. 29岁;左膝28例,右膝17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7例、运动伤21例、其他7例。两组均上门随访12个月,在末次随访时评估愈合情况。利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变化,并经MRI检查分析术前、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活动度,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关节镜下修补组治愈率为97. 78%,较部分切除组的95. 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关节镜下修补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高于部分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关节镜下修补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6个月(133. 92±3. 65)°、末次随访时(142. 56±5. 46)°大于部分切除组(124. 63±3. 27)°、(135. 38±5. 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关节镜下修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 44%,较部分切除组的13. 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关节镜下行半月板缝合修补术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自内向外缝合技术联合全内缝合技术修补半月板的手术方式(联合修补技术),探讨修补半月板大桶柄样撕裂的安全、可靠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联合修补技术修补93例患者的96个半月板大桶柄样撕裂,均累及半月板后角至前角与体部交界处(前体部)区域。手术适应症:红-红区及红-白区损伤、具备可复位性、半月板组织无复合撕裂及明显变性、前十字韧带(ACL)完整或同时重建。手术技术:撕裂的后角与体部交界处(后体部)至中、前1/3区域采用标准的自内向外缝合技术:在半月板上、下表面交错进行垂直褥式缝合,膝后内侧或后外侧作辅助安全切口保护血管神经,伸膝位将缝线在关节囊浅层打结固定;撕裂的后部区域采用全关节内缝合技术:经两个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在关节内完成垂直褥式缝合、打结及剪线。单纯的红-白区撕裂修补后局部植入血凝块促进愈合,合并前十字韧带损伤者同时行韧带重建手术。术后对93例患者中的49例共51个半月板进行了平均20·1个月(9·2个月~54·2个月)的随访。随访时均进行了临床评估,包括交锁、积液、关节间隙压痛、McMurray试验。随访结果显示:49例患者中,无症状者46例(93·9%),关节间隙压痛者2例(4·1%),交锁复发1例(2%)。51个半月板中的44个(86·3%)经MRI复查,结果为:30个(68·2%)完全愈合,13个(29·5%)部分愈合,1个(2·3%)不愈合。38例患者共40个半月板(78·4%)经过二次手术探查,完全愈合者36个(90%),部分愈合者2个(5%),不愈合行半月板切除者2个(5%)。膝关节活动度检查显示3例伸膝受限>10°。结论:对于发生在红-红区或红-白区的大型半月板撕裂,采用自内向外与全关节内两种缝合技术可以保证撕裂的全长区域获得有效、稳定的修补,并且与ACL重建同期进行,可以获得很好的主、客观临床疗效。联合修补技术是安全、可靠的半月板大桶柄样撕裂的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技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总结 3 0 8例膝关节半月板缝合的技巧和经验。方法 :根据 3 0 8例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的临床实践 ,归纳半月板修复的基本操作程序和该项技术的操作技巧。根据缝合修复的特点进行半月板损伤部位的分区。结果 :3 0 8例半月板缝合全部在镜下完成 ,无 1例改用切开操作 ,其中缝合 2针 1 96例 ,4针 96例 ,6针 1 2例 ,8针 3例 ,1 2针 1例。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有 :缝线打结断裂 8例 ,缝线拽脱 4例 ,缝合针弯曲 5例。缝合时间 3 0~ 90分钟 ,平均 60分钟 ,其中以Ⅱ区缝合时间最短 ,平均 40分钟 ;Ⅰ区 (前角区 )、Ⅳ区 (后角区 )最长 ,平均 65分钟。全部病例经 6个月~76个月随访 (平均 2 6个月) ,膝关节无症状率达 92 %。Lysholm评分 :术前 5 2±1 1 ,术后 92± 8(P <0 0 1 )。结论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是治疗半月板损伤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半月板缝合系统(Fast-fix)微创治疗内半月板纵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5年12月笔者科室应用半月板缝合系统治疗内侧半月板纵裂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18~29岁,平均20岁。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8例均获随访2~7个月,平均4.5个月。全部病例疼痛、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半月板缝合系统微创治疗内侧半月板纵裂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疼痛、关节活动度,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将收治的67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成形组32例采用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切除组35例采用关节镜下全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活动度、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认为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与成形缝合术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成形缝合术疗效优于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儿童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1996年3月-2008年3月共对229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儿进行关节镜检查以及关节镜下微创手术.男133例,女96例;年龄4~14岁[(9.2±3.5)岁].219例进行盘状半月板修整成形术(包括2例术后复发患儿),8例进行盘状半月板修整成形缝合术,2例进行盘状半月板次全切除术.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21例得到随访,8例失访,随访时间5~144个月[(65±48.9)个月].所有患儿术后6个月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活动度恢复正常.术后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活动受限等手术并发症.术前Lysholm评分为45~73分[(61.85±7.65)分],术后6个月提高至87~100分[(95.30±3.50)分](t=26.778,P<0.01).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儿章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创伤小、疗效佳,能很好地保留半月板形态,维持其生理功能,减少膝关节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周边缘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49例(52膝),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及复查MR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49例(52膝)术后随访14个月至30个月,平均20.8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为43±7.3分,术后90±5.3分(P<0.01),术前HSS评分为40±8.6分,术后89±7.3分(P<0.01),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6.5%和87.9%。24膝得到MRI复查,21膝完全愈合,3膝部分愈合。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创伤小,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0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总结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损伤半月板的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象与方法:采用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复位固定法,对106例患者的108个损伤半月板进行修复。通过症状、体征、Tegner和Lysholm评分对半月板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对术后有明显症状、体征的患者进行了关节镜探查。结果:术后随访106例、1~9·5年(平均26±12·3个月)。Tegner评分术后(7·65±2·54)较术前(3·55±1·59)有显著性差异(P<0·001)。Lysholm评分术后(88·55±25·64)较术前(35·46±14·62)有显著性差异(P<0·001)。疗效优61只半月板,占56·5%;良35只半月板,占32·4%;可8只半月板,占7·4%;差4只半月板,占3·7%。总优良率为88·9%。对术后有症状和体征的14例患者进行关节镜再探查,发现4例未愈合,5例部分愈合。术后并发症包括半月板箭固定处的后关节囊刺痛5例。无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10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72%。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半月板损伤手术成功率较高,术中和术后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3.
局麻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射频汽化成型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局麻关节镜下射频汽化盘状半月板成型术的疗效。方法 :2 0 0 0年 8月~2 0 0 2年 8月在局麻关节镜下射频汽化外侧盘状半月板成型术 2 3例 (2 6膝 )。男 1 2例 ,女 1 1例 ,年龄 1 3~34岁 ,平均 2 5岁。左膝 9例 ,右膝 1 1例 ,双膝 3例。水平状撕裂切除不稳定部分 ,保留并修整稳定部分 ,半月板边缘撕裂行由内向外缝合 6例。结果 :术后随访 2 1例 ,平均 1 1个月 ,按Ikeuch评定标准优 1 6例 ,良 3例 ,可 2例。结论 :局麻射频汽化盘状半月板成型术可以保留半月板 ,创伤小 ,操作方便 ,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MeniscalFastener 缝合修复半月板体部纵行撕裂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42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关节镜下MeniscalFastener缝合修复半月板体部纵行撕裂。结果半月板体部纵行撕裂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和Tegner运动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MeniscalFastener缝合修复半月板体部纵行撕裂临床效果明显,预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无移位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诊断与可修复性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手术修补的半月板桶柄样撕裂(BHT)的病例,探讨无移位的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诊断方法及可修补性判断。方法:2002年9月~2006年10月,对实施修补手术的126例129个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术前核磁共振(MRI)表现(是否存在Ⅲ度信号及其形态、发生区域、累计层面等)以及相关因素(临床表现、是否合并陈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发生侧别以及可修复性判断等)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结果:在进行BHT修补手术的129个半月板中,术前MRI无移位表现的共38例39个半月板(30.2%),其中外侧半月板7个(17.9%),内侧半月板32个(82.1%)。在上述39个半月板中,19个冠状面或矢状面出现Ⅲ度信号(垂直或斜形)的层数≥3(层厚0.4mm,间距4.0mm),术前存在特异性的交锁-解锁症状26例(68.4%),合并陈旧性ACL损伤35例(92.1%),均为完全性ACL损伤。结论:无移位的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建议诊断方法如下:(1)冠状面或矢状面出现Ⅲ度信号的层数≥3(层厚0.4mm,间距4.0mm);(2)交锁和伸膝受限;(3)合并陈旧性ACL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大于6周)。可修复性MRI判断标准如下:(1)Ⅲ度信号距离滑膜缘小于4mm;(2)Ⅲ度信号距离滑膜缘小于4mm的MRI冠状位层数≥3(层厚0.4mm,间距4.0mm);(3)半月板无明显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下膝关节腘肌腱重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研究膝关节后外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与腘肌复合体的解剖特点,设计关节镜下重建腘肌腱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10例成人膝关节尸体标本进行两部分研究,每部分各取5例标本:第一部分进行大体解剖研究,对腘肌复合体(包括腘肌腱、肌腹、股骨附着点、肌腱-肌腹交界区)的解剖特点以及周围相邻解剖结构(包括胫骨平台、外侧半月板后角、后交叉韧带、胭腓韧带、血管)进行观察和测量.第二部分进行关节镜下手术重建技术的流程设计.设计显露腘肌腱的股骨附着点和肌腱-肌腹交界点的关节镜入路以及股骨和胫骨隧道的定位与制备方法,引入移植物并固定,完成腘肌腱的重建.结果:第一部分:腘肌腱的股骨附着点位于滑膜反折区,属滑膜外结构;止于股骨的腘肌腱沟的最近端,与关节软骨边缘紧邻,与外侧副韧带股骨附着点中心相距1.5~1.6cm.腘肌腱走行于腘肌腱浅沟内、肌腱-肌腹交界点位于胫骨后外侧平台的内、外中线与关节软骨面远侧1.0cm线的交点上,内侧距离后交叉韧带外侧边缘1.2~2.0cm、外侧与上胫腓关节的内侧缘紧邻.第二部分:进行膝关节镜下手术操作.采用前外入路及外侧辅助关节镜入路切除腘肌腱近端附着点周围滑膜反折,显露整个附着区,并利用克氏针确定中心点,自外向内制备股骨隧道.通过后外、后内及穿后间隔关节镜入路,沿腘肌腱走行局部切开与后关节囊的结合部,显露肌腱-肌腹交界点,并利用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导向器定位,自Gerdy结节向该交界点制备前后方向胫骨骨隧道.将移植物引入两隧道,并用挤压螺钉固定.5例标本手术均获成功,移植物可有效控制外旋稳定性.结论:根据解剖研究确定腘肌腱远近端的定位标志,通过关节镜技术进行显露及定位,在关节镜下完成腘肌腱的重建手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Operative Techniques in Sports Medicine》2018,26(2):114-116
In active patients, acute ruptures of the distal biceps tendon are best treated by primary repair due to a loss of strength with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Various techniques have been reported with good clinical outcomes. The single-incision suture anchor repair technique demonstrates clinical results comparable with other fixation methods and low complication rates. The surgical technique is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chapt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