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中风病进行系统研究及对血管性痴呆(VD)中医证候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对痰瘀在VD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冀为VD从痰瘀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毒损脑髓的病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并归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果:肾气虚衰为VD病因,五脏失调、痰瘀互阻为VD发病关键,痰瘀互阻、蕴结成毒是VD核心病机,补肾祛瘀为治疗VD的精髓。结论:痰瘀互阻脑络、蕴裹致毒、毒邪侵蚀脑络、败坏脑髓是VD的核心病机,补肾逐瘀攻邪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3.
以中医传统的阴阳辨证为基础,结合现代人因生活习惯等因素多为"阳虚"体质,探讨阳虚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痰和瘀,阳虚是痰瘀化生的基础,痰瘀又使阳虚更甚,同时影响病情的发展,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祛瘀化痰法在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光明中医》2008,23(11):1677-1679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通过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的研究,认识到“痰”、“瘀”的形成是血管性痴呆病理演变的必然,从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阐释了祛瘀化痰法在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血管性痴呆与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肝的生理、病理与血管性痴呆 (VD)的关系 ,认为肝之疏泄条达是正常思维情志活动的保障 ,肝主宰着情志活动 ,又影响水谷精气化生。肝失疏泄不仅使他脏功能失调 ,导致VD病理因素 ,痰瘀的产生 ,同时决定着VD病情的演变。进而从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 ,从肝论治 ,可以防止痰瘀产生 ,阻断VD病情加重 ,不失为一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cmentia,VD)中医病机理论及证治规律。方法:总结、归纳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结果: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应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源,标实即痰热瘀浊等毒邪,毒损脑络为发病之机。血管性痴呆病情演变规律上呈现出平台、波动、下滑三期交替更迭的过程中以阶梯样进展,每期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VD的优势在于能改善痴呆的症状及缓解病程进展。结论: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应扬长避短,树立预防第一的观念,将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康复护理融为一体,进而形成综合防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从痰瘀论治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医痰瘀理论提出血管性痴呆的一个主要病机是痰瘀阻络,并从痰浊阻络,神机失用、瘀阻髓窍,清窍失灵两方面阐述其致病机理,提出通窍、涤痰、化瘀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主要治则,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中医学认为,VD本虚标实,肾虚是痴呆的病理基础,肾精不足,脑髓失养,神机失主而发为痴呆,肾虚贯穿于痴呆发病的始终,痰浊、瘀血为标,虚、痰、瘀相互影响转化而成,痰瘀互结是VD的病机关键[1]。现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以客观评价从益肾活血化  相似文献   

9.
化痰逐瘀法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病因病机与治疗两方面探讨痰瘀互结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血管性痴呆多继发于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病情复杂,乃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痰瘀为标,痰瘀互结为其基本病机,贯穿该病始终,故补肾活血、化瘀逐瘀是治疗该病的根本大法.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强 《福建中医药》2011,42(5):63-6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发生在心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语言、视空间及人格等方面缺损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征。西医常予脑代谢活化剂、改善脑循环类和抗抑郁药等治疗,效果欠佳。而配合中医药,运用中医辨证理论,从痰瘀同病认识VD的复杂性,合理组方.常可获良效。同时立足于中医学整体观,综合控制危险因素,中医药治疗VD有其独特的防治优势。  相似文献   

11.
张国雄  连新福  韩凡 《新中医》2008,40(6):64-6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血管性痴呆(VD)(痰瘀互阻型)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痰瘀互阻型VD患者进行TCD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例VD患者的TCD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频谱波形改变,为高阻型、动脉硬化表现.结论:TCD检测是诊断VD的重要方法,对指导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探究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为痰瘀互阻于脑窍,髓海不足,痰瘀互阻证,以补肾益髓、化痰通络为法;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证,以豁痰祛瘀、通络开窍为法;脾肾阳虚,痰瘀阻窍证,以温补脾肾、开窍豁痰通络为法,并配合针灸、康复、心理、护理等治疗。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该病患者有明显的记忆、计算、思维、定向、判断等能力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尚无满意手段,临床上常用脑血管扩张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益智药以及与神经递质有关的药物进行治疗。针灸疗法作为一种简便价廉、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将近年来针灸对本病的治疗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为瘀血、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王永炎[1]院士经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证候的系统观察发现,肾精气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基础,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是导致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了“浊毒损伤脑络”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机。刘兴山[2]等亦认为,肾精亏虚、心肾不交、痰浊瘀血浊毒痹阻脑络、脑髓失养、神明失用是VD的病机关键。赵南刚[3]等认为,肝阳亢盛致VD,精、气、血的亏虚及髓海失养是发病的根本,肝阳亢盛是发病的重要环节,风、火、痰、瘀等邪内阻,扰动清窍,清窍受蒙,神明失用而成痴呆。2临床治疗2.1...  相似文献   

14.
肾精亏虚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根本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宫洪涛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1):470-472
从生理、病理两方面论述了肾精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认为肾精是人体正常精神意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五脏六腑赖以濡养的源泉.肾精亏虚不仅可导致五脏所主的情志失常,而且是痴呆病理因素痰瘀产生的关键,并因此决定着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复脑灵口服液对痰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40例以复脑灵口服液治疗 ,对照组20例用脑复康治疗 ,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改善智能(BSSD评分)、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脑灵口服液能提高痰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对血管性痴呆防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泰通颗粒治疗痰瘀交结型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血管性痴呆(痰瘀交结型)动物模型,以脑复康为阳性对照药物,从大鼠机体状态、大脑海马中SS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脑泰通颗粒可以改善模型大鼠机体状态,提高脑组织中SS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泰通颗粒具有改善模型大鼠机体状态的功能,提高脑组织中SS含量,对控制和延缓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绍周教授系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脑病会诊中心主任,从事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学验俱丰,善治疑难杂病,特别是对脑血管病有深入的研究。现将管窥导师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择一二简介,以示同道。 1 不泥养阴重补气 血管性痴呆(Vasculer dementia,VD)系中风痴呆病,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每于中风后发生。目前多认为VD是中风的发展,其病理特点为肝肾阴虚、痰瘀阻滞脉络。病本为肝肾阴虚,应重用补肝肾、填真阴之品。导师认为,体虚邪实是VD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人之生长壮老与肾精盛衰有密切关系,年…  相似文献   

18.
对益气升阳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早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VD早期的病因病机是"脾气亏虚,清阳不升,虚阳上浮,脑络瘀阻,脑髓失养",治疗宜以"益气升阳活血"为基本方法。并对体现该治则的脑通复方治疗早期血管性痴呆的现代机制进行了系统阐释。  相似文献   

19.
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加重社会经济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代医家对痰瘀互结致病作为慢性病基本病机已形成普遍共识,临床上从痰瘀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然而论述对痰瘀的认识多零散而重复,鲜有创新观点,尚缺乏对痰瘀互结病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笔者认为"痰瘀"可作为一种内生的有别于痰饮和/或瘀血的致病力更强的新的致病因素。痰和瘀共存是痰瘀互结致病的前提。痰瘀互结互生,滞络损脉,胶结不解,渐成窠囊,日久蕴毒是其病理演变过程。痰瘀致病,易滞络脉,固着难除,持续进展,可酿化为毒为其致病特点。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结合临床经验,试图对痰瘀致病进行新思考,提出痰瘀致病的假说,为丰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亮 《光明中医》2016,(14):2105-2106
血管性痴呆(VD)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伴有语言、视空间、技能及情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目前国内外对控制本病病程进展尚无有效方法和药物。中医认为髓海不足、肾精亏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为VD发生的病理基础,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为VD发生发展的主要机理。中医通过辨证、特色治疗,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