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蒙医儿科临床应用小儿食指Jirugadasu(意译:络脉,也可称脉络,指纹)诊察法诊病历史悠久,但记载不详尽〔1〕。20世纪70年代,蒙古族医生旦森道尔吉在其著作《小儿疾病治法》中详述了“小儿手指络脉诊病之方法”〔2〕。根据《景岳全书》记载,小儿指纹诊法最早见于唐代王超的《水镜图诀》及《全幼儿鉴》等书〔3〕。追溯蒙医该诊法之起源,笔者认为,很有可能与中医望指纹诊法同源。但蒙医小儿食指络脉诊察法具有其自身特点,故简述如下,不妥之处请同行赐教。1 小儿食指络脉诊察法分别诊察初生~3岁男女幼儿左、右手食指桡侧脉络(静脉),男…  相似文献   

2.
1指纹的起源及意义 小儿指纹望诊始见于唐代王超的<水镜诀>,发扬并完善于宋元时期.它的出现弥补了"四诊"在儿科诊断方面的不足.中医学认为"小儿多未能言,言而未足取信,脏腑柔弱、易虚易实"等,自古儿科被认为是难上之难,其最突出的就是诊断难.小儿指纹望诊法的应用正是对"四诊"不足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一、指纹源流探索《灵枢经》说:“经脉者,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从气口知之。脉之见也,皆络脉也”。又说:“凡诊络脉,色青则寒,且痛,赤者有热;胃中寒,鱼际络多青;胃中热,鱼际络多红。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这对指纹的描述已粗具刍型,其论点到现在还基本正确。唐人《水镜图诀》以次指上中下三节创立风、气、命三关,有了进一步的发挥。《小儿药证直诀》虽没  相似文献   

4.
一、囟门诊法祖国医学很早就把小儿囟门的望诊和切诊作为诊断的重要手段。这方面较为全面的描述始见于《诸病源候论》,其后《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小儿药证直诀》、《幼幼新书》等许多医籍,对此均有论述,但悉以《诸病源候论》为准。 1.解颅《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中专立  相似文献   

5.
《小儿药证直诀》为北宋著名儿科医家钱乙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学著作。《四库全书》称其谓:“小儿经方,千古罕见,自乙始别为专门,而其书亦为幼科之鼻祖。”因此,对《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一书进行深入地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小儿舌诊历来受到古代医家的重视,《千金要方》卷五《辟结胀满第七》“小儿胎寒喔哼,腹中痛,舌上黑,青涎下。”是对小儿舌象的较早记载,《小儿药证直诀》提出“舒舌”、“弄舌”之名,并叙述其病机及治疗和预后,《临证验舌法》云“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唯有舌可验。”更具体地说明了舌诊在小儿诊法中的地位。诚然,此语亦有偏颇之处,但相对指纹、山根等小儿望诊内容而言,舌诊确有更为客观和特异的意义,它对判断疾病性质,病情轻重、病变转归都极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四诊研究的深入开展,小儿舌诊已成为受到普遍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证候的色诊象(非色彩)角度,探讨和比较《直诀》诊法与现代《中医儿科学》诊法的特点,从侧面反映《直诀》作为中医诊法学说发展的历史阶段意义。结果:①有“其它色诊特性”的色诊象频数比较:体表类有“其它色诊特性”的色诊象占所有体表类色诊象的比例,《中医儿科学》明显高于《直诀》;小便有“其它色诊特性”的色诊象占所有小便色诊象的比例,《中医儿科学》明显高于《直诀》;②体表类“其它色诊特性”分类频数比较:《中医儿科学》比例较大的类别有:“色泽类特性”、“无血色类特性”、“枯萎类特性”;《直诀》比例较大的类别有“发亮类特性”。从上述结果看,似乎《中医儿科学》的色诊象比《直诀》更“细”,表现在重视非色彩的其它色诊特性,其类别也多样化。《直诀》与《中医儿科学》色诊象上述差异的原因和意义,还有待结合更多的资料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钱乙,字仲阳,北宋著名儿科医家,著《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钱氏临证证五十余年,诊察小儿之疾,主张四诊合参,尤擅长目诊,经验十分丰富。因小儿方术,号为哑科;“医为持脉,又多惊啼,而不得其审”;且“其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故目诊在儿科诊法中更为重要。《直诀》论目达五十余处,内容广泛,颇具特色。而有关钱乙目诊的研究尚未见专题报道,因此笔者对钱氏目诊作以探讨,冀对临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311-1311
编者按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起的中医“读经典、学名著”大型读书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本刊被确定为首批读书活动辅导期刊,承担对儿科卷(含《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幼幼集成》)的独家专题辅导任务。为配合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0.
明·张景岳在引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后指出:“此论虽通言诊法之要,然尤于小儿为最切也。”点明望诊在儿科临床更为首要。然在这里就包含着面  相似文献   

11.
指纹诊法是祖国医学中特有的诊法之一,南宋以来的临床医书多有论及.近年来,指纹诊法的科学研究逐渐增多,但对其起源,却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清、周学海《脉义简摩》称:指纹诊法肇源于《内经》,它征引《素问》皮部论、经络论、平人气象论,以及《灵枢》经脉、论疾诊尺、邪气脏府病形等篇为说.周氏之前,清、张登《诊宗三昧》已征引《素问·经络论》语,以解释指纹诊法,但没有明确指明这是指纹诊法的起源.梁翰芬先生在《婴儿病诊指纹之研究》一文中,也曾引《灵枢·经脉篇》语,以为指纹诊法缘起之据.但  相似文献   

12.
在儿科诊断方法中,3岁以下小儿常用观察指纹的方法,并且是儿科独特而重要的诊法。自宋代后历代医家对小儿指纹诊法均有阐发,并且认识也不尽一致,归纳前人的认识,这集中体现在小儿指纹诊法三关定位的阐释、指纹形态以及实用价值的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咨询信箱     
问:《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有“初生小儿诊虎口,男从左手女右看”句,这种男左女右的规定是否有道理?在临床上如何运用?  相似文献   

14.
“足诊三脉”是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法中的“切诊”范畴,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它是祖国医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的《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按压足部的经络穴位来诊断疾病,与“足诊法”(即按压患者足部反射区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足诊三脉”是我国古代“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中的足部诊法,盛行于西晋以前。自从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药证直决》色诊象的色彩特点。方法从证候的色诊象(色彩)角度,比较《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诊法与《中医儿科学》诊法的特点。结果 (1)色相频数:体表类色相频数,《中医儿科学》比例较大的有"赤"+"红","深紫"+"紫";《直诀》比例较大的有"黄""黑"。大便色相频数,《中医儿科学》比例较大的有"深黄"+"黄","果酱色"。小便色相频数,《直诀》,比例较大的有"深黄"+"黄"。(2)色相组合频数:体表类色相方面,组合色相的比例《中医儿科学》较高。大便色相方面,组合色相的比例《直诀》较高。小便色相方面,组合色相的比例《直诀》较高。(3)明度:《中医儿科学》描述明度的色诊象比例明显大于《直诀》,这些色诊象主要属于体表类,其明度以"暗"为主。(4)纯度:《中医儿科学》描述纯度的色诊象比例呈大于《直诀》的趋势,这些色诊象主要属于体表类。结论《直诀》与《中医儿科学》色诊象(色彩)存在差异,其原因和意义有待结合更多的资料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小儿纯阳,无须益火”,历来认为是钱乙的学术观点而流传至今,但从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一书来看,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下面就此谈一些肤浅看法。一、“小儿纯阳,无须益火”并非来源钱乙“小儿纯阳,无须益火”之论,被认为是钱乙学术观点而诸书引用。如《简明中医儿科学》提到钱乙时说:“……更说小儿纯阳,无须益火……”(1)《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儿科学》中谈道:“钱仲阳更把‘纯阳’引伸运用于临床,《直诀》云:‘小儿纯阳,无须益  相似文献   

17.
儿科门诊人流量大,患儿年龄较小,配合度低,家长迫切度高,这便需要儿科医生诊疗迅速、处方准确。因此,如何提高诊脉的效率是儿科临床诊疗上的一大难点,小儿指纹诊法的应用便能相对弥补其不足。小儿指纹诊法属于儿科望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古代各种学说、理论、思想集大成者,临床上多应用于3岁以下儿童。笔者认为古时多言小儿指纹诊法应用于3岁以下,皆因3岁以下小儿皮肤嫩薄,表皮透亮而薄,食指桡侧浅表静脉易于显现,且小儿血气旺盛,元气蓬勃,加之食指桡侧皮下络脉为人体上最易于观测的手指浅表静脉。而研究明确表明,7岁以下小儿指纹临床意义相同,差别在于年龄越小,患儿指纹越易于观测。文章结合成功案例,探讨3岁以上患病儿童用小儿指纹诊法的临床应用,以期拓展小儿指纹诊法的临床应用范围,更好地将经典中医方法应用于现代临床。  相似文献   

18.
宋代中医儿科学初步建立。《小儿药证直诀》系中医儿科学建立的纲领性文献,《幼幼新书》集南宋中医儿科之大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仁斋小儿方论》、《陈氏小儿病源方论》均以儿科方药论述为主,所收方药至今为临床常用。笔者对这几部儿科学术著作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宋代中医儿科专著之学术成就及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芳 《北京中医》2003,22(3):20-23
宋代中医儿科学初步建立。《小儿药证直诀》系中医儿科学建立的纲领性文献,《幼幼新书》集南宋中医儿科之大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仁斋小儿方论》、《陈氏小儿病源方论》均以儿科方药论述为主,所收方药至今为临床常用。笔者对这几部儿科学术著作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指纹"系指小儿食指掌侧面的浅静脉.观察这部的"指纹"变化,可以辅助诊断推测疾病的预后,是古代"络脉诊法"的发展,乃祖国医学儿科学中诊查疾病的独特方法之一.此法宋、钱乙氏(公元1023-1104年)《小儿药证直诀》中亦有记载.后经元、滑伯仁,明、王肯堂,清、陈飞霞氏等沿用并加发挥,内容逐渐充实.但亦有以为临床价值不大,如张景岳、夏禹铸等氏,主张废而不用的.看法各有不同,莫衷一是.我们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实际意义,开展了指纹调查工作,先后共观察了病儿838名和健康儿160名,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