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 (AMI)溶栓后血管再通和未通者与未溶栓者血清肌钙蛋白的动态变化。方法 定量测定 94例AMI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 ,以 >10 0ng/L作为阳性判定值。 结果 溶栓再通者cTnI峰值较未通组与未溶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峰值增大 ,峰值时间提前 8小时 ,再通组cTnI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 (130± 38)小时 ,较未通者提前 6 0小时。结论 溶栓后动态测定血清cTnI浓度、峰值时间 ,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血清蛋白-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其评价溶栓后冠脉再通的价值。方法 66例AMI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应用ELISA法测定cTnI值。结果溶栓再通组52例,溶栓未通组14例,两组的cTnI释放大部分存在双峰,溶栓再通组第一峰时(11.34±3.2)h、第二峰时(23.80±12.42)h,比未通组相对应的时间明显提前(P<0.05),cTnI第一峰时比CK-MB峰时提前。以cTnI第一峰值到达时间≤14h判定溶栓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31%、64.29%及66.5%。结论在大多数AMI患者血清cTnI释放呈双峰,其第一、二峰值到达时间在溶栓再通组前移,血清cTnI≤14h作为评价溶栓再通与否,有一定的判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 T)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cy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AMI患者(AMI溶栓再通组44例、溶栓未通组42例)进行血清cTnt、cTnl、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不同时间点,血清cTnT、cTnⅠ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同时期CK和CK-MB的阳性检出率;溶栓再通组cTnⅠ、cTnT峰值较未通组显著增高,且峰值时间提前(P<0.05).再通组cTn Ⅰ、cTn T 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提前于未通组(P<0.05,P<0.05).结论:cTn Ⅰ、cTn T检测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CK、CK-MB;溶栓后动态监测血清cTn Ⅰ、cTn T浓度、峰值时间,对于正确判断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是否再通及进一步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冠脉再通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Mb、cTnI、CK-MB浓度的变化,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组(73例)和溶栓未通组(33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组Mb、cTnI和CK-MB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较未通组明显提前(P<0.05),其中Mb较cTnI、CK-MB峰值出现更早,分别为(5.9±2.5)h、(14.5±3.2)h和(14.8±3.9)h(P<0.01);Mb、cTnI和CK-MB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Mb、cTnI和CK-MB可以较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其中Mb较cTnI、CK-MB能更早的判定冠状动脉是否再灌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比较研究,探讨各指标对于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3例AMI患者分成未溶栓组和溶栓再通组,采用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TnI、CK、CK-MB的检出时间、达到高峰时间及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比较.结果 cTnI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灵敏度高于CK、CK-MB;在心肌梗死后cTnI的增高和峰值出现时间均先于CK和CK-MB,且增高持续时间长.结论 cTnI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AMI,对延迟入院的AMI患者检测cTnI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冠脉再通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Mb、cTnⅠ、CK-MB浓度的变化,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组(73例)和溶栓未通组(33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组Mb、cTnⅠ和CK-MB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较未通组明显提前(P<0.05),其中Mb较cTnⅠ、CK-MB峰值出现更早,分别为(5.9±2.5)h、(14.5±3.2)h和(14.8±3.9)h(P<0.01);Mb、cTnⅠ和CK-MB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Mb、cTnⅠ和CK-MB可以较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其中Mb较cTnⅠ、CK-MB能更早的判定冠状动脉是否再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AM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K-MB。对符合溶栓条件的36例患者行溶栓治疗。结果 cTnI升高时间在溶栓组患者中与CK-MB相当(P>0.05),在未溶栓组则迟于CK-MB出现(P<0.05);溶栓再通组患者的cTnI与CK-MB达到高峰的时间均早于溶栓未通组和未溶栓组(P<0.05),而每组患者的cTnI和CK-MB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cTnI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K-MB(P<0.05)。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结论血清cTnI和CK-MB的联合检测对诊断AMI有重要意义,cTnI是一种优于CK-MB的辅助诊断AMI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心肌酶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庆义  郭宝铃 《天津医药》1992,20(10):588-590
本文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MB同功酶和MM_3亚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根据,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组(5例)较未通组(5例)三种血清酶峰值升高,且达峰时间提前,但重叠分布很大。静脉溶栓组(13例)与对照组(7例)比较也出现类似改变,从而提示AMI再灌注后血清酶释放加速,检测这些指标可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再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效果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检测临床诊断为AMO患者血清cTnT值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isoenzyme,CK-MB)值,分为溶栓治疗组和非溶栓治疗组.溶栓治疗后再通组和未通组.观察二个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溶拴治疗组cTnT值明显低于非溶栓治疗组,而CK-MB值二者无显著性差异;溶栓再通组cTnT值变化呈双峰型释放曲线,溶栓后血管未通患者只有一个峰值;溶栓再通组和未通组CK-MB值的变化均只有一个峰值.结论: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血cTnT水平明显降低;血cTnT值的变化可以反映AMI病人溶栓再通情况.  相似文献   

10.
连芳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8):30-3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中血清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了3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成功、溶栓失败及未溶栓者cTnT峰值变化.结果 溶栓成cTnT呈双峰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溶栓失败及未溶栓者;溶栓成功者cTnT首峰时间较未溶栓组(包括溶栓失败着)提前;AMI后溶栓组与未溶栓组(包括溶栓失败者)14/38h、12/72h的cTnT比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溶栓成功者cTnT成双峰,其首峰提前至16h,峰值高于未溶栓或溶栓失败者,系列血清cTnT测定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测定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GRP)、内皮素 ( ET- 1)和血清一氧化氮 ( NO)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 ,研究重组葡萄球菌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及比色分析法对再通组 3 5例 ,未通组 2 5例及正常组 3 0例的 CGRP,ET- 1和 NO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再通组溶栓后 1h血浆 CGRP浓度 ( 2 2 0 .87± 3 5 .98) ng/ L达峰值 ,是溶栓前的 4倍以上 ;未通组各时间点 CGRP含量均低于再通组 ,溶栓后 1,3 h与再通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 P均 <0 .0 1) ;2处梗死者的 CGRP浓度峰值 ( 10 2 .3 3± 3 4 .89) ng/ L 较 1处梗死者 ( 14 5 .79± 4 5 .69) ng/ L 明显降低 ( P<0 .0 5 ) ;再通组 ET浓度较未通组明显升高 ( P<0 .0 5 )。结论 :AMI溶栓早期 CGRP和 ET浓度明显升高可能与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有关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廷方 《淮海医药》2007,25(3):241-242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AMI患者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再通组42例,未通组24例和对照组78例.比较分析溶栓再通与未通及非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结果 显示溶栓再通组在住院期间2~3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及未通组(P<0.05),且心绞痛、心力衰竭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溶栓再通组低于未通组及非溶栓组.临床判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为64%(42/66),0~6 h梗死相关血管溶栓再通率为67%(37/56),6~12 h为50%(5/10).溶栓组无1例过敏反应.结论 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AMI患者急性期预后,即使临床间接指征判断未通者,其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陆相省 《北方药学》2018,15(6):80-81
目的:探究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复方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月我院86例AMI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复方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统计两组血管再通、并发症及病死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PO、cTnI水平.结果: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管再通率74.42%(32/43)高于对照组的37.21%(16/43),并发症发生率18.60%(8/43)低于对照组的48.84%(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血清MPO、cTnI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I联合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复方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MPO、cTnI水平,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14.
占伟海  毛建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19-29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为AMI早期诊断提供较合理的临床依据和检测指标.方法 选择AMI患者66例,以开始发作胸痛到就诊时间为分组依据,将胸痛0~4h作为E组(39例),胸痛4~8h作为F组(27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即时采集血清样本.进行IMA、cTnI以及hs-CRP的浓度水平检测.结果 E组血清IMA、cTnI以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但除IMA浓度高于正常参考值外,cTnI和hs-CRP的浓度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F组血清IMA、cTnI以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均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 IMA、cTnI以及hs-CRP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AMI早期确诊,为病情治疗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后QT间期离散度 (QTd)在溶栓前后的对比测定。结果 :心肌梗塞急性期QTd最大 ,溶栓再通者QTd明显减少 ,溶栓未通者无明显变化 ,再通组与未通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ATd为一种无创、简便易行之方法 ,可作为AMI心电图的常规观察项目 ,评价病情进展 ,对AMI早期溶栓治疗再灌注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T波早期倒置是指T波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的24 h内倒置,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是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流分级(TIMI)血流达Ⅱ级以上者.AMI溶栓治疗后抬高的ST段迅速下降及酶峰提前已被公认是溶栓后冠脉再通的主要指标,且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但T波早期变化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未作为冠脉再通的参考指标,本文观察AMI患者溶栓治疗90 min后行冠脉造影,冠脉血流达TIMI Ⅱ级以上为A组,溶栓未通或未溶栓为B组,然后观察心电图演变及有无T波倒置,探讨T波早期倒置与冠脉再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 (QTd)及JT间期离散度 (JTd)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我们将64例施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分为2组 :再通组42例 ,未通组22例。测定和计算溶栓前及溶栓后2、8、24、48小时和1周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d及JTd并比较它们的变化。结果 :溶栓前再通组与未通组QTd、JTd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5)。溶栓后 ,再通组与未通组各对应时间相比 ,有显著差异 (P<0 01)。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QTd、JTd明显缩短 ,QTd、JTd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2h内T波倒置对心肌再灌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溶栓开始后2hT波倒置组和T波未倒置组,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临床判断标准观察心肌再灌注情况。结果溶栓开始后2h内T波倒置组与T波未倒置组比较,ST段迅速回降≥50%出现率高于T波未倒置(P<0.01),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发生率高于T波未倒置组(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T波未倒置组(P<0.01),再通率T波倒置组高于T波未倒置组(P<0.01)。结论 AMT溶栓治疗后2h内T波倒置可作为心肌再灌注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方法AMI患者35例.经静脉溶栓治疗17例为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18例为未溶栓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结果。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为70.6%。病死率溶栓组为11.8%,其中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为4.2%,未通者为30%;未溶栓组为25%。心力衰竭发生率在溶栓组为38%,其中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为29.2%,未通者中为60%,未溶栓组为50%。结论早期规范的溶栓治疗是治疗AMI的关键,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可降低病死率,静脉溶栓治疗是恢复血管灌注的有效手段,可使血栓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率变异性(HRV)的近日节律变化。方法将我院AMI患者按照是否溶栓及溶栓再通与否分为再通组、溶栓未通组、未溶栓组各4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评估HRV的变化规律。结果再通组患者TF、LF、HF明显高于未通组及未溶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通组患者LF/HF明显低于未通组及未溶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通组患者TF、LF、HF及LF/HF与未溶栓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肌梗死溶栓再通能明显改善HRV的近日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