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糊数学在中药口服液矫味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模糊数学法筛选中药口服液最佳矫味配方.方法:以金复康口服液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添加不同矫味配方的金复康口服液口感进行评价.结果:三氯蔗糖与赤藓糖醇组成的复合甜味剂为中药金复康口服液最佳矫味配方.结论: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可以用于中药制剂的感官评价,克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获得比较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益智口服液由人参、酸枣仁、远志、龙眼肉等中药制成的口服液,具有养心补脑,益智安神的作用。本试验用水迷路法观察益智口服液对小鼠记忆障碍模型的影响及其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从而探讨益智口服液对学习记忆及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为该中药口服液的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速离心法等制备中药口服液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奉建芳  罗杰英 《中成药》1996,18(12):7-8
以多糖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对高速离心法、多级过滤法、水醇法用于制备中药口服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离心法用于制备中药口服液在保留多糖等成分及保证成品澄明度上要优于水醇法。  相似文献   

4.
澄明度是中药口服液制备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中药口服液的重要质控指标。历版中国药典对中药口服液澄清的规定只是定性的检查;而文献报道对其表征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在查阅近年国内文献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中药口服液澄明度表征的不同方法;介绍了浊度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可借鉴啤酒的浊度测量技术,定量、准确、快速地表征中药口服液的澄明度,从而提高中药口服液澄明度与稳定性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超滤法在脑神宁胶囊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陈友鸿  代羽 《中药材》1997,20(6):311-312
超滤法作为一种新技术,近年来在中药制剂中逐步得到了应用,如用于中药注射剂及口服液的制备。我们应用超滤法制备复方中药制剂脑神宁胶囊,与水醇法相比,可以大大减少中药提取物的量,减少服用粒数,且具有工艺  相似文献   

6.
中药口服液制备工艺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煎煮、浓缩、精制三方面对中药口服液制备工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用水提醇沉法进行分析比较。在制备过程中,中药口服液的质量重点在于提取和精制。认为在制备过程中要重视提取及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017~2019年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中药口服液的应用情况,为临床中成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医院从2017~2019年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中药口服液使用情况,评价中药口服液的主要药品名称、数量及销售金额等,统计中药口服液的用药频度。结果:2017~2019年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使用率较高的中药口服液主要为双黄连口服液、肺力咳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复方甘草口服液、强力枇杷露;从2017~2019年,中药口服液的销售总额中双黄连口服液略有下降,而其余药物均呈现出升高趋势;中药口服液在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使用方面基本合理。结论:医院中药口服液在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中的应用基本合理,且用药需求及销售金额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8.
不同制备工艺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及药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十中  陈炜  李振花 《中草药》2000,31(9):668-669
对用醇沉法,渗漉法和超滤法生产的中药口服液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超滤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保留远远优于醇沉法和渗漉法。色谱-质谱联用进行中药液的成分分析,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超滤法在中药制剂纯化工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淑莉  刘振丽  宋志前 《中药材》2003,26(12):898-902
本文综述了超滤法在中药制剂工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列举了超滤法应用于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制备中药注射液、口服液以及其它剂型的实例。评述了该方法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药口服液与澄清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口服液是以中药汤剂为基础,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加入一些附加剂,基本上按注射剂的工艺制成的一种口服液体制剂.它具有中药汤剂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因此中药口服液的研制与生产在整个制剂发展过程中占有比例逐年上升.质量标准是中药口服液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澄清度项目检查与中药口服液质量、疗效密切相关. 1 口服液澄清度的评价及指标 对中药口服液澄清度项目的评价不能象中药注射剂的澄明度要求得那样高,允许小量轻摇即散的沉淀存在,这样可避免因片面追求中药口服液的澄清度而使有效成分的流失.中药口服液的pH值和相对密度与澄清度密切相关,也是反映口服液外观质量的两个参数.一般口服液pH值在4.5左右时,成品的外观质量和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种中药复方减肥口服液对大鼠胃肠道吸收脂肪的影响,初步筛选出能抑制胃肠道脂肪吸收的中药复方制刑。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给予一致量的脂肪乳,再灌胃给予中药复方减肥口服液。收集48h内粪便,通过重量法测粪便中的总脂含量来评价3种中药制刑对大鼠胃肠道吸收脂肪的影响。结果:给1号中药复方减肥口服液的大鼠,其粪便中的总脂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1号中药复方减肥口服液具有抑制胃肠道脂肪吸收的作用,对大鼠有一定的减肥消脂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中药口服液是以中药汤剂为基础,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加入一些附加剂,基本上按注射剂的工艺制成的一种口服液体制剂.它具有中药汤剂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因此中药口服液的研制与生产在整个制剂发展过程中占有比例逐年上升.质量标准是中药口服液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澄清项目检查与中药口服液质量、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改善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琴  徐德生  冯怡 《中成药》2006,28(10):1502-1505
澄明度是口服液的重要质控指标,它反映了产品稳定性,是口服液制备中的关键问题。中药口服液澄明度除了受pH值、矫味剂、杂质、药物配伍、包装材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更为重要的是中药口服液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的体系。为了改善中药口服液澄明度,我们可以采用各种精制手段,在保留有效成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除去杂质:或是采用各种方法使中药口服液体系保持相对稳定。1如何除杂和保留有效成分杂质是口服液产生混浊、沉淀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药口服液常含有一些高分子杂质,如:淀粉、树胶、果胶、色素、鞣质、粘液质等,它们在药液中常呈胶体分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叙述消炎利胆汤经剂型改革制成利胆口服液的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利胆口服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合剂项下规定及运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中药的方法,控制利胆口服液的质量。结果利胆口服液制备工艺设计合理,质量可控。结论利胆口服液质量稳定,携带方便,避免了汤剂煎药麻烦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复方平肺口服液成药及其含药血清在体外的抗肿瘤作用,探讨中药直接添加法和血清药理学方法的一致性。方法:中药复方直接添加法及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平肺口服液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平肺口服液5 mg/mL和10 mg/mL在作用24、48和72 h均对A549细胞增殖存在影响,表现为生长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培养体系中添加20%含药大鼠血清培养至48 h时即对A549细胞增殖存在生长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抑制作用随时间增长而增强。结论:中药复方平肺口服液成药及含药血清均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对新的中药口服液用正交设计法对工艺进行考察,提出切实可行的的工艺标准,并制定了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找出不易做成中药口服液的方药 ,并总结口服液的精制方法。方法 :利用文献资料及药剂学基础知识。结果 :提高中药口服液的稳定性。结论 :中药口服液制剂成分复杂 ,必须对其方药组成和精制工艺进行综合考察 ,才能保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交设计法研究川红明脉口服液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红明脉口服液是以葛根、川芎、黄芪、草决明等中药组成,其主药为葛根、川芎,用于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为了保证制剂质量及临床疗效,特用正交设计法进行了川红明脉口服液生产工艺的研究。1实验材料1.1葛根、川芎、黄芪、草决明等中药:均符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中药口服液使用情况,为规范化中药口服液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6~2019年医院呼吸内科含中药口服液的3000张处方,分析其疾病构成和中药口服液使用情况。结果:疾病构成排前3位的是急性呼吸道感染893例,占29.8%;急性气管支气管炎661例,占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89例,占19.6%。用药量排前10位的中药口服液为蓝芩口服液、川贝枇杷糖浆、双黄连口服液、复方鱼腥草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复方鱼腥草合剂、强力枇杷露、天一止咳糖浆、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其中有506张存在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排在前3位的原因依次是用法用量使用不规范(34.8%)、用药疗程不规范(24.3%)和超适应证使用(16.6%)。结论:呼吸内科中药口服液使用频率高,多具有抗病毒、止咳、祛痰等功效,但仍有部分中药口服液处方使用不规范,需加强管理,提高中药口服液的安全使用率。  相似文献   

20.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口服液澄清过程中对芍药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采用天然澄清剂澄清法代替原来的醇沉法制备中药口服液。方法:比较了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ZTCⅢ型澄清剂与乙醇澄清的效果,并用HPLC法测定比较了芍药甙的含量。结果:3种天然澄清剂均可达到与乙醇同样澄清效果,且对芍药甙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天然澄清剂特别是单用壳聚糖可代替乙醇作澄清剂制备中药口服液,既经济又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