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草豆蔻散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方,功效补气健脾,疏肝行气,本次研究根据腹泻患儿脾虚证的病症特点对草豆蔻散进行加减应用。蒙脱石散的主要组分为蒙脱石,是一种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矿物药,保护肠细胞正常的吸收、分泌,可改善腹泻患儿的症状、体征,且安全性好。基于此,本研究对脾虚型腹泻患儿采取草豆蔻散加减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砂仁、豆蔻、草果、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各药挥发油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普通变形杆菌等菌标准株及耐药株的MIC值;对各药挥发油成分结果和MIC值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砂仁主要含樟脑、乙酸龙脑酯等,豆蔻、草果主要含1,8桉叶油醇等,草豆蔻主要含法呢醇等;砂仁挥发油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及其耐药菌的MIC值在1.25~5 mg/mL之间;豆蔻仅对白色念珠菌标准株及其耐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标准株有效,MIC值为4~10 mg/mL;草果挥发油对绝大多数受试菌株的MIC值在0.625~5 mg/mL之间;草豆蔻对绝大多数受试菌株的MIC值在0.3125~1.25 mg/mL之间;对于大多数细菌而言,挥发油MIC值草豆蔻草果砂仁豆蔻;聚类结果显示,化学成分白豆蔻和草果较为类似,砂仁和草豆蔻较为类似,抗菌活性草豆蔻和草果较为类似,砂仁和豆蔻较为类似。结论: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抗菌物质基础可能差异较大;草豆蔻、草果体外抗菌活性较砂仁、豆蔻佳,可能与其化湿程度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草豆蔻在历代本草典籍中均有记载,药用历史悠久,功效显著。该文通过系统查阅草豆蔻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名称、基原、产地分布、道地产区、采收时间、炮制方法、性味和功效主治进行全面考证和整理,以期为草豆蔻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草豆蔻别名有豆蔻、漏寇、草寇等,通过分析各类本草书籍中对草豆蔻的形态描述及附图,得出古人记载的草豆蔻可能出现与艳山姜、草果等出现使用混乱的情况,古今品种在部分地区发生了变化,今考证草豆蔻基原植物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主产于岭南等热带地区,以海南产质量较佳,采收时间一般为夏秋果实成熟季节。草豆蔻炮制方法多样,古有面裹煨制、吴茱萸制、炒制等,现代一般采用净制(去皮生用),具有健脾暖胃、下气开郁、燥湿驱寒等功效。现代研究应加强草豆蔻基础研究,制定炮制的量化标准和道地药材数字化标准,深入挖掘草豆蔻在古代方剂中的配伍规律及应用,使草豆蔻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草豆蔻中山姜素和小豆蔻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草豆蔻中山姜素和小豆蔻明的方法。方法使用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水(5∶5∶7∶3)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体积流量2.0 mL/min,转速800 r/min,温度25℃,固定相的保留率为50%,检测波长300 nm,对草豆蔻粗提物进行分离。结果从100 mg草豆蔻粗提物中一步分离纯化得到17.2 mg山姜素和25.1 mg小豆蔻明。经HPLC分析,质量分数分别为98.1%、99.2%,其化学结构由1H-NMR和13C-NMR鉴定。结论与传统的、存在不可逆吸附现象的柱色谱法相比,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草豆蔻中山姜素和小豆蔻明的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回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姜科药用植物的化学、药理和经济用途——(五)草豆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豆蔻,亦称草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 Hayata)的种子团,具有燥湿健脾,温胃止津的功能,用于寒温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原植物产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为热带、亚热带低海拔地区林下较常见之多年生草本。此外,云南草蔻(Alpinia blepharocalyx KSchum.)的种子团亦可作草豆蔻用。成药“再造丸”、“洁白丸”、“散风活络丸”等均含草豆蔻。草豆蔻宜在夏秋间果实转黄时采收,晒干后,除去果壳。以圆球形、个大、饱满、保持团状、无杂质者为佳。1914—1943年海南岛年产量为2500—3000公斤。草豆蔻之鉴别通常藉种子形态及解剖学特征以  相似文献   

6.
正宋人谢逸《蝶恋花》词:"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词中所称"豆蔻",是一种姜科植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本草药物。古今文献对豆蔻的植物来源说法不一,殊多混淆。草豆蔻与白豆蔻据考,古本草中凡言豆蔻者,多指草豆蔻。及至近世,豆蔻之名多指白豆蔻。草豆蔻与白豆蔻虽然都是姜科植物,但同科不同属。草豆蔻为山姜属植物,白豆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药食同源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进行基因组调研分析,完善草豆蔻基因组遗传信息。方法研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K-mer分析手段来研究草豆蔻基因组的大小及杂合度,利用MISA方法分析可能的SSR分子标记。结果草豆蔻的基因组大小为1.60 Gb,基因组杂合度为0.44%,重复序列比例为72.72%;在基因组序列中,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共鉴定出了364 395个SSR,其中,单、双、三核苷酸重复模体的比例较高,分别占比64.25%、24.05%、10.31%;从测序得到的350 bp文库中,随机取10 000条单端reads,与NT库进行BLAST比对,发现草豆蔻的近缘物种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和小豆蔻Elettaria cardamomum上的reads数分别占比对上NT库reads数的12.89%和12.36%。结论通过对草豆蔻植物的基因组大小、杂合度调查及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草豆蔻物种基因组属于高重复、大基因组的复杂基因组,这为草豆蔻的资源保护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选育提供了遗传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 草豆蔻(别名:草蔻、大红扣、大果砂仁、偶子)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Hay 的干燥近成熟种子。主产广东、广西。性味辛温。用于治疗心腹冷痛、嗳气呃逆、寒湿吐泻诸症。近年来,在我区发现有个别医药单位将长柄山姜Alpiniakwangsiensis T.L.Wu et Senjen 植物的种子团误作草豆蔻收购。长柄山姜的形状和性味与草豆蔻不同,我区从未有将其当草豆蔻药用的习惯,纯属伪品。为澄清混乱品种,现分别将两者的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主要特征列表比较于下,以供有关部门在采集、收购、销售、使用时注意区别。(本文承程志立、陈世文同志审定,谨此致谢。)  相似文献   

9.
中药草豆蔻、白豆蔻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本草考证认为: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的成熟果实在我国古代曾为草豆蔻的主流品;《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玉桃原植物为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katsumadai。我国古代使用的白豆蔻一是产于我国南部的草豆蔻A.katsumadai;另一是由国外进口的豆蔻属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及爪哇白豆蔻Am.compactum的成熟果实。  相似文献   

10.
<正> 草豆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的干燥近成熟的种子。我区近发现将姜科植物长柄山姜(A.kwangsiensis)的干燥种子作草豆蔻收购。二者形状相似,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澄清混乱品种,今将二者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的主要鉴别特征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迷迭香、薰衣草、降香和草豆蔻4种芳香植物精油的抗氧化能力。方法:测定4种植物精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采用FRAP法测定4种精油的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草豆蔻、迷迭香和薰衣草3种植物精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8.53、12.28和17.07g/L;迷迭香、薰衣草、草豆蔻和降香4种植物精油的FRAP值分别为333.1、197.1、161.5和77.9μmolFe2+/L。结论:4种芳香植物精油均具有抗氧化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依次为迷迭香>薰衣草>草豆蔻>降香,且迷迭香的总抗氧化能力强于BH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草豆蔻中小豆蔻明含量测定进行方法学研究。方法:用HPLC法对草豆蔻中小豆蔻明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风湿塞隆胶囊中每粒含草豆蔻以小豆蔻明(C·H·O)计,不得少于45μg。结论:采用HPLC法精密度高,重现性良好,加样回收试验回收率较好。  相似文献   

13.
草豆蔻为常用的芳香化湿药 ,具有燥湿、温中、行气之功 ,早在《别录》中就有详细记载。其“燥湿、温中作用类似砂仁 ,而其温燥之性尤过之 ,故脾胃寒湿偏盛者宜之”[1 ] ,可见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但近几年来 ,草豆蔻的混淆品和伪品经常出现 ,且没有引起医院中药从业人员的普遍重视 ,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为了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现将市场上近年来常出现的混淆品及伪品的鉴别特征介绍如下。1 正品草豆蔻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 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的种子。种子团呈圆球形 ,直径 1.5~ 2 .7cm ,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水提醇沉法、液液萃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的联合应用,建立茯苓化学组分的拆分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茯苓化学拆分组分进行不交叉的定性分析;采用夹角余弦、平方欧式距离和生药峰面积交叉分析法对茯苓化学拆分组分进行不交叉的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将茯苓化学成分拆分为多糖组分、石油醚萃取组分、乙酸乙酯萃取组分、树脂醇洗组分和树脂水洗组分,且各化学拆分组分差异度在80%以上,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标识。该实验建立茯苓化学组分的拆分方法,工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能够对茯苓全部化学成分进行拆分,并且首次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组分之间的不交叉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草豆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Hayata的干燥种子团[1]。为中医临床用之芳香化湿药。具有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等功效。最近,地区由药材部门购进的草豆蔻药材内掺有约20%的伪品,经鉴定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mazedoaria(Berg.)Rosc的干燥种子团。为确保中医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将其简易鉴别方法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 性状鉴别1.1 草豆蔻:种子团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5~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中间有白色隔膜分成3瓣,每瓣有多数种子密集成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桃叶珊瑚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组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桃叶珊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桃叶珊瑚叶的横切面和粉末图,采用化学组分系统预试和薄层色谱方法对其药材性状特征和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显微鉴别、化学组分系统预试和薄层色谱法,较全面地分析了桃叶珊瑚的药材性状特征和化学组分。结论桃叶珊瑚药用组分复杂多样,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合剂组及对照组,分别给大鼠灌服复方草豆蔻合剂或蒸馏水,以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动力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胃窦及空肠组织胃动素(MTL)、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变化。研究发现,灌服复方草豆蔻合剂后,大鼠胃肠动力显著增强。血浆、胃窦及空肠组织中MTL、SP的含量明显增加,上述变化均以灌服复方草豆蔻合剂1h后最显著(P<0.01),6h后有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8.
窦忠健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69-769
对草果及草豆蔻的来源、性状、组织显微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川牛膝化学拆分组分,并研究川牛膝水煎液及其各化学拆分组分对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煎煮、醇沉、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技术的联合应用,将川牛膝水煎液的化学成分拆分为成分之间互不交叉的以下几部分:多糖组分,20%乙醇洗脱组分,甾酮组分和脂肪油组分,对其进行化学特征研究并运用HPLC对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互不交叉性研究。考察川牛膝水煎液及其各化学拆分组分对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免疫器官的影响及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结果:建立的川牛膝化学成分拆分方法可行、稳定且重复性好,能够实现全成分拆分,各拆分组分间化学成分基本无交叉;川牛膝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结论:发挥免疫增强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为多糖组分和甾酮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南葶苈子的化学组分拆分方法,并对拆分组分进行稳定性和互不交叉性考察。方法:采用煎煮、蒸馏、萃取、醇沉、大孔吸附树脂等技术获得南葶苈子拆分组分,采用HPLC及化学计量学软件进行稳定性和互不交叉性评价。结果:将南葶苈子拆分为6个组分,HPLC色谱数据及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拆分工艺稳定,各拆分组分互不交叉,符合可拆分可组合的研究模式。结论:建立了南葶苈子化学组分拆分方法,各拆分组分互不交叉,工艺稳定性、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