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已成为麻醉科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但阿片类镇痛药进行PCA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增加了术后镇痛的不适和风险.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具有镇痛作用,本文旨在观察TEAS用于上腹部手术后PCA是否有止吐作用,是否减少PCA止痛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酒石酸布托啡诺混合液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A)的效果。方法:择期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200例,年龄55~7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诺扬组(A组),对照组(B组)。观察术后第1次需PCA的时间和术后24小时需PCA的次数,术后24小时内的疼痛强度(VAS评分),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比较A组术后第1次需PCA的时间较C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24小时需PCA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4小时内的疼痛强度(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酒石酸布托啡诺混合液可安全地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罗哌卡因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心脏外科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外科行开胸心脏手术的40例患者,年龄39~71岁,体质量指数(BMI)18.63~24.8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A组),每组20例。EA组在麻醉诱导后于双侧内关、合谷穴行经皮穴位电刺激直至术毕,C组仅在相同时间、相同穴位粘贴电极片但无电刺激操作。比较两组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4、8、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拔除气管导管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例数,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EA组静息时VAS评分在气管导管拔除后4、8、12、24、48 h均低于C组(P均<0.05)。活动时气管导管拔除后8、12、24、48h EA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P均<0.05)。拔除气管导管后48 h内EA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总按压次数均较C组下降(P均&...  相似文献   

4.
布托啡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剂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技术,对不同剂量布托啡诺术后镇痛效应进行研究.方法 90例ASA Ⅰ级或Ⅱ级的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例,随机分成3组,Ⅰ组用0.004%布托啡诺,Ⅱ组用0.006%布托啡诺,Ⅲ组用0.008%布托啡诺,3组均混入0.125%布比卡因,采取双盲时比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8 h 3组病人的VAS评分,Ⅰ组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与Ⅲ组相当(P0.05).Ramsay评分Ⅲ组高于Ⅱ组和Ⅰ组(P<0.05).尿潴留、头晕发生率Ⅲ组高于Ⅱ组和Ⅰ组(P<0.05),Ⅱ组和Ⅰ组相当(P0.05).结论 选择布托啡诺PCEA以0.006%剂量(浓度)为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和酒石酸布托啡诺混合液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2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评估分级Ⅰ~Ⅱ级,分为观察组(141例)和对照组(139例)。对照组用药:罗哌卡因30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70 mL;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酒石酸布托啡诺3 mg。观察2组术后第1次需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时间和术后24 h需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次数,术后24 h内的疼痛强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次需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需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和酒石酸布托啡诺混合液可安全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混合痔术后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白环俞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曲马多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的止痛作用与对照组口服曲马多缓释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避免口服止痛药的副作用,且操作方便安全,有推广运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剖宫产的7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舒芬太尼镇痛;实验组38例,采用布托啡诺+舒芬太尼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1、4、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0~〈1、1~〈4、4~〈12、12~〈24、24~48 h的自控镇痛泵总按压次数(PCA)均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布托啡诺组)、B组(吗啡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40例。镇痛药为:A组0.125%罗派卡因+0.005%布托啡诺,B组0.125%罗派卡因+0.0001%吗啡,C组0.125%罗派卡因,均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结果镇痛效应:VAS评分A组、B组均取得满意效果,C组满意度明显低于A、B组(P〈0.01);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的镇静镇痛效能。方法 骨科择期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ASAI-II级,年龄18-62岁,行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I组(20例):单纯腰硬联合麻醉;咪达唑仑组II组(20例):给予咪达唑仑0.04mg/kg;TEAS组III组:取双侧“内关”和“合谷”术中持续刺激,刺激强度为4-8mA,频率为2/100Hz。监测3组患者术中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手术30min时,咪达唑仑组与TEAS组BIS值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手术开始时咪达唑仑组下降最低(p<0.05),手术结束时TEAS组BIS值较对照组和咪达唑仑组低(p<0.05)。VAS评分TEAS组在术后8h和24h均较对照组和咪达唑仑组低,在8h时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且对术后早期疼痛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硫酸镁对布托啡诺患者自控静脉术后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0.15 g/L布托啡诺)和硫酸镁复合布托啡诺组(BM组:0.15 g/L布托啡诺和25 g/L硫酸镁混合液)。手术结束时接镇痛泵,参数设置:负荷量1 ml,背景输注2 ml/h,指定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PCIA后1、4、8、16、24 h患者疼痛评分、镇静程度和镇痛药消耗量,记录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术后2天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BM组24 h的镇痛药量减少(P〈0.05),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降低(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增强布托啡诺患者自控静脉术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布托啡诺联合吗啡用于术后皮下自控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联合吗啡用于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PCSA)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ASAⅠ或Ⅱ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吗啡组、布托啡诺+吗啡组,术后实施PCS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Ramsay法评价PCSA开始后4、8、16、24、36、48 h镇痛、镇静程度、给药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吗啡镇痛效果好,镇痛满意率高(P<0.01或P<0.05),但不良反应多;布托啡诺+吗啡镇痛、镇静效果满意,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布托啡诺联合吗啡用于PCSA术后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上肢手术后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上肢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即B组(布托啡诺10 mg+氟哌利多5 mg)和BK组(布托啡诺10 mg+氟哌利多5 mg+氯胺酮200 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于术毕前1 h静注布托啡诺1mg作为负荷剂量后连接PCIA泵,背景输注速率2 ml/h,按压单次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观察和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生命体征、SpO2。VAS评分>5时静注哌替啶25 mg。记录术后48 h自控镇痛的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药液消耗量及哌替啶的用量。同时观察和记录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5分,Ramsay镇静评分均为2,镇静满意。与B组相比,BK组VAS评分降低,并在术后4 h、8 h、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K组在术后48 h内使用自控镇痛的有效次数及镇痛泵药液消耗量更少(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增强上肢手术后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布托啡诺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和舒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Ⅲ级开胸手术且接受PCIA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B组:布托啡诺300μg/kg+胃复安400μg·kg-1100 ml-1;S组:舒芬太尼1.5μg/kg+胃复安400μg·kg-1100 ml-1;BS组:布托啡诺150μg/kg+舒芬太尼0.75μg/kg+胃复安400μg·kg-1100 ml-1。3组PCIA泵参数设置为背景剂量2 m1/h,单次剂量2 ml/h,锁定时间15 min。观察3组患者术后8、24、48 h的BP、HR、SpO2、镇痛和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S、S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均P〈0.05);BS组术后追加哌替啶比例明显低于B组、S组(均P〈0.05);BS组镇静评分大于B和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联合用于PCIA,效果更确切,优于单独应用布托啡诺或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上肢手术后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上肢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即B组(布托啡诺10 mg+氟哌利多5 mg)和BK组(布托啡诺10 mg+氟哌利多5 mg+氯胺酮200 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于术毕前1 h静注布托啡诺1mg作为负荷剂量后连接PCIA泵,背景输注速率2 ml/h,按压单次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观察和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生命体征、SpO2。VAS评分〉5时静注哌替啶25 mg。记录术后48 h自控镇痛的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药液消耗量及哌替啶的用量。同时观察和记录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5分,Ramsay镇静评分均为2,镇静满意。与B组相比,BK组VAS评分降低,并在术后4 h、8 h、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K组在术后48 h内使用自控镇痛的有效次数及镇痛泵药液消耗量更少(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增强上肢手术后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布托啡诺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行术后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子宫全切手术患者120例,ASA Ⅰ级或Ⅱ级,根据术后镇痛药物的不同,所有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药物配置为:B1组:采用0.2%左旋布比卡因+0.04%布托啡诺;B2组:0.2%左旋布比卡因+0.06%布托啡诺;B3组:0.2%左旋布比卡因+0.08%布托啡诺;M组(对照组)0.2%左旋布比卡因+0.01%吗啡.取T11-12与L3-4椎间隙穿刺留置硬膜外导管,2%利多卡因3~5 mL试验剂量后阻滞平面达T6,术毕留置T11-12行术后PCA.4组麻醉方法相同,即其PCA采用持续输注+PCA模式(LP)持续输注1 mL/h,Blous 1 mL/次,锁定时间为10 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分别记录术后4,8,12,16,24 h VAS评分,并同时记录患者自控镇痛泵的按压次数D1/D2比值以及恶心呕吐、瘙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4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P>0.05);术后4,8,12,16,24 h 4组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8,12,16 h B2组、B3组与M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B.组(P<0.01);而B2组、B1组与M组各时间段VAS记分相似.各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是3.33%,6.67%,20%,26%;瘙痒发生率则为0%,3.33%,6.67%,10%;无低血压和呼吸抑制情况.结论 经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硬膜外PCA以LP模式给药时0.2%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06%布托啡诺效果最佳,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6.
穴位体表电刺激对术后PCEA的强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辉  佘守章  肖建斌 《广东医学》2001,22(6):482-484
目的 观察穴位体表电刺激对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效果、镇痛药用量、血清皮质醇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腹全宫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二组,每组20例。A组:于术后第4,8小时 Han's各刺激30 min,术后行PCEA。B组:单纯行术后PCEA(对照组)。术后随访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布氏舒适评分(BCS),分段记录24 h镇痛药用量及总按压次数/实进次数(D1/D2)比值,血清皮质醇含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满意,A组BCS评分高于B组(P<0.05)。A组镇痛药用量为(31.7±1.9)ml,与对照组(34.2±2.1)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皮质醇浓度两组均较术前下降,但A组术后8 h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A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快于B组,而且恶心、呕吐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减少。结论 术后患者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复合应用穴位体表电刺激,可增强镇痛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复合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布托啡诺在术后镇痛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用于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 80例开腹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n=60)和吗啡组(M组,n=20),分别接受PCA治疗。B组又进一步随机分为B1、B2和B3组,每组20例,分别用6mg、8mg和10mg布托啡诺加生理盐水至100ml,M组吗啡4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每组均以2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结果除B1组镇痛优良率为60.7%外,其余各组镇痛的优良率都在85%以上,但各组不良反应依药物剂量不同而不同。结论布托啡诺用于PCA安全有效,8mg布托啡诺镇痛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吗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舒芬太尼(S组).B组用布托啡诺0.15mg/kg+生理盐水至100ml;S组选用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至100ml.均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3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观察术后1、4、8、24、48h患者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与S组综合镇痛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等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P<0.01).结论 布托啡诺、舒芬太尼PCIA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镇痛均可获满意效果,但布托啡诺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16-119+125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全麻下对乳腺癌根治术中镇痛效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 年7 月~2020 年2 月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TEAS 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TEAS 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 行TEAS(取穴为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予相同位置贴电极片,不予电刺激处理。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诱导后置入喉罩全麻。记录两组术中各时间点的MAP、HR 和脑电双频谱值(BIS)、拔管时间、术中麻醉用药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无差异。TEAS 组的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TEAS 组在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5 min(T2)、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3 min(T7)的MA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EAS 组在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5 min(T2)、拔管后即刻(T6)的HR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EAS 组的T1 时刻BIS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麻可以增强乳腺癌根治术中镇痛效应,减轻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穴位体表电刺激对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效果、镇痛药用量、血清皮质醇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腹全宫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二组,每组20例。A组:于术后第4,8小时 Han's各刺激30 min,术后行PCEA。B组:单纯行术后PCEA(对照组)。术后随访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布氏舒适评分(BCS),分段记录24 h镇痛药用量及总按压次数/实进次数(D1/D2)比值,血清皮质醇含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满意,A组BCS评分高于B组(P<0.05)。A组镇痛药用量为(31.7±1.9)ml,与对照组(34.2±2.1)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皮质醇浓度两组均较术前下降,但A组术后8 h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A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快于B组,而且恶心、呕吐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减少。结论 术后患者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复合应用穴位体表电刺激,可增强镇痛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复合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