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无复流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经PCI术且出现无复流现象(NRP)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取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采取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治疗。对比两组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TIMI)分级、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血清炎症介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8(IL-18)]、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H-FABP)]、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NRP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6,P<0.05)。给药后1月,观察组NT-proBNP水平及LVEDD值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TIMI0-1级占比0%,大量出血占比3.33%,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20.00%、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血液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STEMI患者,可明显降低术后复流,减少出血量,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替罗非班与维拉帕米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经冠状动脉给药后48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及心电图变化;术后2周,观察并记录心源性猝死、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0级、1级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TIMI血流2级、3级发生率显著高于维拉帕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替罗非班组心电图改善明显,与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替罗非班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P0.01)。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14-4215
研究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的影响。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予以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硝普钠治疗。对比两组无复流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状况。治疗后,观察组无复流率为7.69%(3/39)低于对照组的30.77%(1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较低,LVEF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无复流率,并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AMI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法能迅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有效灌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 术中无复流现象(NRP)的影响。方法将94例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 术中出现NRP的STEMI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2组行直接PCI术前均采用氯吡格雷片300 mg、拜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顿服。在此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80 mg口服。2组术中出现NRP时,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1,5 min注射完毕。观察2组患者PCI术中出现NRP前(D0)、PCI术结束前末次(D1)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 0级、1-2级、3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0级、1-2级和3级),校正TIMI 帧数(cTFC)、ST 段回落幅度(STR)及术前,术后12、24和48 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水平的情况。结果2组D0、D1时TIMI 0级,D0时TIMI 1-2级、TIMI 3级、TMPG 3级,D1时TMPG 1-2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D1时TIMI 1-2级、TIMI 3级、TMPG 0级、TMPG 1-2级、TMPG 3级与D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D1时TIMI 1-2级,D0、D1时TMPG 0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 D1时TIMI 3级、D0时TMPG 1-2级、D1时TMPG3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STR<30%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2、24和48 h 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阿托伐他汀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CI术前预先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未能减少术中NRP的发生。术前预先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NRP 出现后心肌灌注,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单纯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改善NRP方面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PCI+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62例和对照组(直接PCI)56例。观察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发生率、球囊使用率、支架置入率、ST段回落率、肌钙蛋白T(TnT)峰值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球囊使用率明显降低(P〈0.01),两组支架植入率相当(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TnT及CK-MB峰值显著降低(P均〈0.01),心电图的ST段回落率、LVEF值明显增加(P〈0.01,P〈0.05),6个月内的心衰发生率、再次AMI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急性STEMI患者冠脉内血栓负荷,改善冠脉血流,减小梗死面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STEMI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再灌注指标[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一氧化氮(NO)水平]、心功能指标、致炎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K-MB、2 h NO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更优(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水平更低,IL-10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STEMI患者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肌再灌注指标,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出现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行急诊造影术后提示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及对照组(n=33)。对照组在急诊PCI时单纯给予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在PCI时行血栓抽吸并通过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比较2组术后血流TIMI改善率、ST段回落率、肌钙蛋白(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峰值,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心绞痛发作、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负荷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0级、1级、2级、3级)分别为6.1%、33.3%、48.5%、12.1%及45.5%、42.4%、9.1%、3.0%(P<0.05)。观察组CKMB、cTnT峰值、6个月后LVEDD及MACE分别为(112.06±14.06)U·L-1、(57.82±15.81)ng·mL-1、(54.24±4.46)mm及15.2%,对照组分别为(140.67±27.4)U·L-1、(71.42±13.55)ng·mL-1、(57.94±2.90)mm及84.8%,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ST段回落率,1周后LVEDD、LVEF及6个月后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造影术后提示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患者,在PCI时行血栓抽吸并通过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TIMI血流,降低CKMB、cTnT峰值及MACE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西安市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27例STEMI患者资料,将其中采用氯吡格雷抗凝的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抗凝的64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mg,口服,术后继续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中静脉推注替罗非班,维持用药36h,术后继续口服氯吡格雷维持。观察两组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前血小板黏附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血小板黏附率及血小板聚集率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所有患者出院1个月后均定期门诊随访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内心脑血管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术后可以明显抑制血小板功能,改善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减少严重心脑血管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抽吸导管与经指引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的疗效。方法选择因STE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的患者34例作为抽吸管组,以基础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影像特征相似并直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指引管冠状动脉内注射上述药物的33例患者作为指引管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抽吸管组在注药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指引管组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肌钙蛋白、血BNP值、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TIMI3级血流及梗死相关血管(IRA)慢血流发生率均优于指引管组(t值分别为3.92、4.70、3.39、7.17,P均〈0.01;X2值分别为3.877、3.876,P均〈0.05)。两组术后l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1个月抽吸管组LVEF、LVEDd、LVESd均优于指引管组(t值分别为5.99、4.53、8.12,尸均〈0.01),而术后2hST回落率、1个月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TEMI患者行直接PCI过程中与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药相比,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可减少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关系。方法入选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检测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依据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将患者分为中性粒细胞未升高组(≤6.4×109/L)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组(>6.4×109/L),根据PCI后冠脉造影血流速度分级,将患者分为冠脉血流正常组(TIMI分级=3)和无复流组(TIMI分级≤2),进一步比较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无复流发生关系,以ROC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无复流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中性粒细胞升高组患者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未升高组(33.3%vs.17.2%,P<0.05)。无复流组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7.9±4.3)×109/L vs.(6.2±3.0)×109/L,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2.40,95%CI为1.18~5.15,P=0.023),但是ROC曲线分析表明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不能作为诊断无复流的单项检验指标。结论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不能作为单一生物标记物用于预测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诊疗(PCI)术中发生无复流风险的评分方法。方法收集接受介入治疗的 AMI 患者的无复流相关因素的临床资料,分为评分模型组和验证组,采用二项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研究的方法,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无复流风险评分系统,对发生风险进行分层,并对评分系统真实性及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模型组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0.587,P =0.019)、心功能 Killip 分级≥2级(OR =3.656, P <0.01)、TIMI 血流分级≤2(OR =0.774,P =0.013)、PCI 术前血栓负荷>4分(OR =2.629,P<0.01)、发病至球囊扩张病变时间>6 h (OR =1.485,P =0.083)为 AMI 患者 PCI 中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分层:评分<2分为低危,2~5分为中危,>5分为高危。模型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716(95%CI:0.671~0.761)。采用 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得出:χ2=1.027,P =0.994,提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验证组二项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 AUC =0.891(95%CI:0.822~0.959)。分别比较验证组 killip 分级、血栓负荷、评分、危险分层的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无复流评分的 AUC 最大(AUC =0.851,95% CI:0.776~0.927)。结论根据基于 AMI 患者临床和造影特征建立的简单无复流风险评分系统,可用于对 PCI中无复流发生风险进行分层,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预测无复流发生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发病12 h内,或12 h至24 h内仍有持续缺血性胸痛,成功接受PCI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冠脉痉挛或罪犯病变直径狭窄程度≤50%、冠脉血流正常行保守治疗,严重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需急诊冠脉搭桥术.根据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及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3%的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了无复流.单变量分析:年龄、再灌注时间(症状至PCI的时间)、入院时收缩压、心梗Killip分级、急诊PCI术前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闭塞病变类型、血栓负荷、靶病变长度、参考血管直径、再灌注方法与无复流现象相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65岁(OR=1.470,95% CI 1.460~1.490,P=0.007)、再灌注时间>6h(OR=1.270,95% CI 1.160~1.400,P=0.001)、入院时低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 (OR=1.910,95%CI 1.018~3.896,P=0.004)、PCI术前应用IABP(OR=1.949,95% CI 1.168 ~3.253,P=0.011)、PCI术前低(≤1)TIMI血流(OR=1.100,95% CI 1.080 ~1.250,P<0.01)、高血栓负荷(OR=1.600,95% CI 1.470~2.760,P=0.030)、长靶病变(OR=1.948,95% CI 1.908~1.990,P=0.019)是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可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造影及手术时的发现来预测急诊PCI术后是否发生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ZEEK血栓抽吸导管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选择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复流现象者43例.所有病例均给予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其中21例患者入选硝普钠组,经ZEEK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后超选择性IRA内注射硝普钠100μg,2秒内"弹丸式"快速注射完毕,22例患者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生理盐水5 ml,10分钟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FC).结果 两组均可明显改善急诊PCI后的无复流现象,硝普钠组所有患者IRA血流恢复TIMI 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3.7±7.0)帧降至(26.5±5.8)帧,而对照组从(84.5士6.5)帧降至(39.8±10.7)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EK血栓抽吸导管联合超选择性IRA内快速注射硝普钠100 μg能更有效地改善AMI急诊PCI中无复流现象,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狄红彦  陈欣  卢成志  徐建强 《新医学》2012,43(10):722-725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对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支架植入前行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A组,53例)与常规PCI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B组,36例)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UCG及心电图结果.结果:两组PCI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TIMI 3级血流、UCG所示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LVEF、术前及术后1h心电图所示的总ST段回落≥50%比率、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STEMI明显血栓负荷的患者,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后PCI术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围手术期强化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靶血管开通后即刻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22例,根据术前是否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术前30 min内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20 mg,连续服用7天,20 mg/d,后以10 mg/d长期维持;对照组术前不服用任何他汀类药物,PCI后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长期维持。观察PPCI靶血管开通后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住院期间心肌酶学、心电图以及出院后30天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靶血管开通后,研究组CTFC及CTFC大于100帧者(相当于TIMI 0级)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B型利钠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梗死相关导联ST段抬高总和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的改善冠脉即刻血流,增加心肌组织灌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直接支架植入在血栓高负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行PCI治疗的298例血栓高负荷STE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支架前对靶病变处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2组,即球囊预扩张+PCI组(对照组,49例)和未行球囊预扩张直接PCI组(试验组,249例),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无回流发生率、术后2 h内相关梗死动脉ST段回落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发生无回流的危险因素。 结果2组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回流者31例(10.4%,31/298),其中试验组为3例(1.2%,3/249),低于对照组的28例(57.1%,28/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53,P<0.001);试验组术后2 h内相关梗死动脉ST段回落<50%者2例(0.8%,2/249),对照组为18例(36.7%,18/4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213,P<0.001);术后30 d内试验组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者21例(8.4%,21/249),冠心病死亡8例(16.3%,8/49),对照组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者18例(36.7%,18/49),冠心病死亡0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830,42.216,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球囊预扩张是无回流发生的危险因素(OR=47.594,P<0.001)。 结论血栓高负荷STEMI患者行PCI时,术中尽量减少对靶病变球囊预扩张处理,直接植入支架,可有效减少术后无回流的发生,从而降低术后30 d内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常规开展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年总结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分析5年间常规开展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即刻和随访结果。方法1999年3月至2004年2月对连续311例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男250例,女61例,平均60.4岁(26~85岁)。其中33例(10.6%)≥75岁。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99%(308/311),无复流发生率10.6%(25/235),13.5%(42/311)应用主动脉气囊反搏术,10例应用远端保护装置。2.6%(8/308)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住院病死率5.5%(17/311),6月病死率6.8%(17/250)。结论直接PCI扩大了治疗STEMI适应证,迅速恢复梗死相关动脉正常血流,高危患者存活率高,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