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小腿复合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2010年8月胫骨骨折、骨缺损同时伴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感染、坏死的35例,采用游离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或小腿局部转移皮瓣加外固定架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愈合。按照Edwards评价系统功能评定:优22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1.4%。本组32例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愈合,其中3例3个月后骨痂生长缓慢,予调整外固定架加压固定,并嘱患者适当负重锻炼,18个月时骨折愈合好。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皮瓣移植是治疗小腿骨损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采用VSD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结果 20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创面愈合良好,肢体功能良好.结论 VSD使创面引流充分,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配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螺钉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急诊清创,螺钉内固定合并外固定支架固定术,视伤口情况分别行一期或二期皮瓣移植、植皮手术修复创面。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10个月,住院时间15~45d,伤口甲级愈合13例,乙级愈合2例,1例发生骨不连,1例出现螺钉松动。患者术后功能评定:优9例,良5例,优良率93.3%。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螺钉内固定术,既有利于骨折愈合、软组织修复、减少伤口深部感染率,又有利于功能的恢复,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应用单臂外固定架、胫骨植骨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6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腓骨内固定,胫骨单壁外固定,13例行I期植骨,3例行Ⅱ期植骨。结果 伤口Ⅰ期愈合12例,Ⅱ期愈合4例,骨折愈合时间16-40周,平均22周,发生骨髓炎1例。结论 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植骨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骨折愈合率,结合腓骨内固定,增加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经清创、外固定支架术后进行传统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术联合VSD治疗。所有患者均于创面新鲜后行植皮术。对2组患者术后组织缺损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缺损组织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0±2.2)d、(5.5±1.3)个月;对照组缺损组织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0.0±5.8)d、(8.0±2.5)个月,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0个月,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比66.7%,P<0.05)。2组均无感染、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术联合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可充分引流,保持创面新鲜,促进创面愈合,有效地降低了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邓盼  徐云钦 《浙江临床医学》2022,(4):566-568+571
目的 探讨Masquelet技术联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Gustilo ⅢC型胫骨开放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Gustilo ⅢC型胫骨开放骨缺损患者18例。实施分阶段治疗方案,第一阶段常规行骨与软组织清创、血管神经及肌腱组织修复术,骨折断端行外固定架固定,骨缺损处使用骨水泥spacer填充,局部VSD创面覆盖引流,病情稳定后二期行皮瓣手术修复创面。第二阶段行骨水泥spacer取出、自体骨取骨植骨术,第二阶段距第一阶段皮瓣修复术后时间约为7~12(8.3±1.5)周。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以上。记录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并使用踝关节功能Iowa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获得20~28(24.2±2.0)个月,皮瓣均完全成活。18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约为5~8(6.0±0.9)个月。仅有3例出现>1 cm的肢体短缩。在最后的随访中,踝关节功能Iowa评分为83(71,88)分,优良率为88.9%。结论 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治疗Gustilo ⅢC开放性胫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部分伴骨缺损行植骨以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方法。结果48例患者均获6~18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周,其中优38例,良10例,无断钉,无感染,未出现小腿筋膜室综合征、骨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架联合真空辅助闭合(VAC)负压辅助愈合治疗儿童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2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行单侧外固定架联合VAC负压辅助愈合治疗的患儿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结果]20例单侧外固定架联合VAC负压辅助愈合治疗的患儿经护理后软组织损伤轻,骨折端血运破坏少,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刺激创面肉芽组织新生,改善微循环,减少局部水肿,骨折临床愈合快。[结论]对行单臂外固定架联合VAC治疗的开放性胫腓骨儿童进行系统的围术期护理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对医患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Hoffmann Ⅱ金属外固定架在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钢板内固定在伴有软组织损伤的粉碎性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外固定架适合粉碎开放的胫腓骨骨折,早期的外固定架可治疗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复杂骨折,但穿针复杂,耗时长,操作难度较大,或者价格较贵,不宜在国内普及.目的:探讨应用Hoffmann Ⅱ金属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并观察其近期疗效.方法:于2008-10/2009-10采用Hoffmann Ⅱ金属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25例.Hoffmann Ⅱ外固定架为Stryker公司产品,其中Apex钛针采用钛合金Ti6AI-4V制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上肢固定后次日进行功能锻炼,下肢固定后3周嘱患者扶拐下地患肢部分负重.出院后复查时拍摄X射线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决定拆架时间.结果与结论:病例随访3~15个月,其中18例骨折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2个月,外固定支架使用时间平均4.5个月;2例行二期植骨;5例正在随访中.1例发生骨感染,4例发生针道局部感染.结果提示组合式外固定架在治疗复杂粉碎骨折中可以充分发挥出螺钉具有的自攻性以及夹具和连接架万向调节、任意组装的特点,创伤小,操作便捷,固定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郑群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7):1331-133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方法 17例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后骨折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或创腔用VSD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7~10 d后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 17例患者创面均愈合;骨折一期临床愈合14例(82.4%)、延迟愈合3例(17.6%),平均愈合时间为(6.5±2.8)个月。无一例针道感染。结论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外固定器针道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性观察与护理、营养支持及功能锻炼,是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我科2010-03-2011-02对13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0岁.其中胫腓骨开放骨折并软组织缺损3例,其余均为肢体软组织缺损,感染伴骨外露.入院后均行清创术,骨折外固定架术,均运用VSD技术对感染创面进行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自体皮质骨灭菌后回植治疗股骨缺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开放性骨折并大段骨缺损4例,经过骨折固定+体外游离骨折片灭菌后回植,其中1例骨缺损较大给予腓骨游离移植.3例行内固定,术后第2天行功能训练,1例行外固定,术后12周行功能训练.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12~29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术后患者伤肢无明显短缩,患者均恢复负重行走,3例膝关节活动正常,1例出现膝关节粘连、屈伸活动受限.结论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大段的污染体外游离皮质骨作为骨移植材料治疗股骨开放性骨折导致的大段骨缺损后,患者的伤肢无明显短缩,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在抗感染的基础上,行病灶清除原内固定物取除,应用多功能单边外固定架结合局部冲洗引流、皮瓣或肌皮瓣转位、植骨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结果:本组19例全部感染控制,骨折骨性愈合。结论:多功能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安全、疗程短、方法简单、效果好、相邻关节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林谦  王劲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25-1227
【目的】探讨载抗生素同种异体骨条植骨结合支架外固定在治疗伴严重软组织挫伤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伴严重软组织挫伤的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患者(GustiloⅢB型、ⅢC型)采取急诊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同时一期局部植入载万古霉素同种异体骨条,术后抗感染,对症、局部换药处理,术后1周开始膝、踝关节保护性功能锻炼。术后6~8周复查,骨折临床愈合开始扶拐下地负重。每隔4~6周复查一次X线片,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结果】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35例患者中29例患者皮肤软组织44面愈合良好,无术后感染,无局部不良反应,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患肢功能基本恢复。3例患者创口皮肤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3例患者出现感染及骨髓炎、骨不连,后经抗感染、置管冲洗、感染控制后植骨等措施亦予以修复。【结论】载抗生素同种异体骨条局部植入,结合支架外固定治疗伴皮肤软组织挫伤之胫腓骨开放骨折,可以有效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不连及骨髓炎的发生,有效缩短治疗周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治疗复杂性上肢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9年12月~2002年12月,对6例不稳定上肢骨折合并严重全身疾患不宜行切开手术或骨固定术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轻便型外固定架固定。对5例骨折术后出现慢性感染、骨髓炎的上肢骨折采用内固定物取出,彻底清创加游离或吻合血管的骨移植,用轻便型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骨钉无松动,1例出现钉眼感染,应用抗生素及外敷75%酒精后得以控制;所有骨折均愈合,无植骨者7~9个月份拆除外固定架,有植骨者10~1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无出现再骨折、再感染。结论 轻便型外固定架是临床上治疗复杂性上肢骨折的一种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坚强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22例,分析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介绍再手术的方法,供临床医师参考。方法 咬除骨折断端硬化骨,再通髓腔,应用AO内外固定技术行坚强固定,辅以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愈合。结果 本组22例,经术后8~24个月随访,20例愈合良好,2例迟缓愈合,优良率91%。结论 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多是由于首次手术方法选择和操作不当,导致内固定失效,血供受损,影响愈合。再手术,须应用AO技术行坚强的固定加植骨,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钢板内固定在伴有软组织损伤的粉碎性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外固定架适合粉碎开放的胫腓骨骨折,早期的外固定架可治疗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复杂骨折,但穿针复杂,耗时长,操作难度较大,或者价格较贵,不宜在国内普及。目的:探讨应用HoffmannⅡ金属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并观察其近期疗效。方法:于2008-10/2009-10采用HoffmannⅡ金属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25例。HoffmannⅡ外固定架为Stryker公司产品,其中Apex钛针采用钛合金Ti6AI-4V制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上肢固定后次日进行功能锻炼,下肢固定后3周嘱患者扶拐下地患肢部分负重。出院后复查时拍摄X射线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决定拆架时间。结果与结论:病例随访3~15个月,其中18例骨折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2个月,外固定支架使用时间平均4.5个月;2例行二期植骨;5例正在随访中。1例发生骨感染,4例发生针道局部感染。结果提示组合式外固定架在治疗复杂粉碎骨折中可以充分发挥出螺钉具有的自攻性以及夹具和连接架万向调节、任意组装的特点,创伤小,操作便捷,固定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林谦  毛坤祥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3):461-462,465
【目的】探讨支架外固定结合局部转移皮瓣在修复伴皮肤缺损胫腓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胫骨或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缺损无法直接修复的患者(Gustilo ⅢB型、ⅢC型)采取急诊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一期或二期局部转移皮瓣修复皮肤缺损,术后常规抗感染,对症处理,术后1周开始膝、踝关节保护性功能锻炼,术后4周开始扶拐下地负重。每隔4~6周复查一次X线片,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结果】按照Johne-Wruhs评分标准,38例患者中34例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良好,患肢功能基本恢复,2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2例患者出现感染及骨髓炎、骨不连,后经抗感染、置管冲洗、感染控制后植骨等措施亦予以修复。【结论】支架外固定结合局部转移皮瓣手术修复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减少骨折局部损伤,保护并改善局部血运,有效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不连及骨髓炎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单、不需借助特殊设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在骨科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等所致难愈性创面应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病人使用VSD技术进行治疗.[结果]18例创面Ⅰ期愈合,11例植皮后愈合,3例慢性骨髓炎创面经再次手术植骨后愈合,创面平均愈合时间39 d.[结论]负压吸引技术在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很好的保护创面,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直径300—500μm微米结构的微小颗粒骨比直径4.0-5.0mm的经典颗粒骨更容易在非感染骨缺损中成活。目的:评价采用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8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或骨不连患者,其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35.2岁;胫骨上段19例,胫骨中段2例,胫骨下段7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病例17例,骨折术后感染合并骨不连11例。随访6—30个月观察创面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平均6周移植微小颗粒骨表面被肉芽组织覆盖,平均8周创面完全闭合,经植骨后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2例骨折愈合差,经二次植骨后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药敏反应。表明白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治疗感染性胫骨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