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7 226名行健康体检女性的血尿酸水平及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和血压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组血尿酸水平(273±99)μmol/L,其中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患病率为11.8%(853/7 226).HUA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HUA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P<0.01),提示女性HUA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HUA患者更容易伴发高脂血症、高血糖和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人群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06-2007年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2型糖尿病人群为9396例为观察队列,将研究对象按年龄<40岁、40~60岁、60~80岁、≥80岁进行分组,以eGFR< 60 ml/(min·1.73 m2)定义为肾功能不全事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的eGFR在年龄<40岁、40~60岁、60~80岁、≥80岁组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F=136.682,P<0.001);各年龄组共发生肾功能不全者为1841例,年龄<40岁、40~60岁、60~80岁、≥80岁组分别为50、749、9125、130例,发生率分别为14.4%、13.8%、27.0%和54.6%(x2=423.43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发生肾功能不全事件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血尿酸、血肌酐及尿素氮(P均<0.05);年龄60~80岁组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为年龄<40岁组的5.50倍,年龄≥80岁组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为年龄<40岁组的82.51倍(P均<0.05).结论 男性人群、高龄、高收缩压水平、高甘油三酯、高尿酸、高血肌酐及高尿素氮是糖尿病人群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年龄60~80岁及≥80岁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老年健康人群血尿酸升高的机制.方法 对1073例健康体检的中老年高尿酸患者的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等各项生化指标与同期1235例血尿酸正常的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尿酸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t值或t′值分别为7.508、9.484、6.208、7.055、5.097,P均<0.05;女性:t值或t′值分别为11.221、8.314、5.641、8.328、7.227,P均<0.05).年龄分组后显示,男性正常对照组和高尿酸组各年龄组之间在尿素氮、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值分别为3.500、5.607、3.378,P均<0.05;高尿酸组:F值分别为15.400、5.111、11.143,P均<0.05),而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的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有差异(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7.112、7.807、17.829、8.433,P均<0.05;高尿酸组:χ2值分别为35.587、83.005、41.639、31.466,P均<0.05),同年龄组间,高尿酸组尿素氮、血肌酐的平均值和阳性率都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甘油三酯的平均值各年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阳性率在≥7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和总胆固醇在低年龄组平均值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高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正常对照组各统计指标在各年龄组间平均值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氮:F=13.759,χ2=19.491,P均<0.05;空腹血糖:F=13.554,χ2=33.438,P均<0.05;甘油三酯:F=18.160,χ2=16.978,P均<o.05;总胆固醇:F=37.647,χ2=60.547,P均<0.05),而高尿酸组只有尿素氮、血肌酐、总胆固醇的平均值和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有差异(尿素氮:F=5.830,χ2=11.941,P均<0.05;血肌酐:F=4.057,χ2=20.097,P均<0.05;总胆固醇:F=7.934,χ2=16.405,P均<0.05),而同年龄组比较结果与男性相似.结论 中老年人群引起高尿酸的机制有差异,中年时期主要由于代谢紊乱引起,而老年时期主要由于肾功能减退引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珠海海岛渔民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100例渔民测定血尿酸、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对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人群的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海岛渔民的血尿酸、血糖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在性别、及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岛渔民患高尿酸血症高于其他地区,而且高尿酸血症患者比尿酸正常人群更易发生血糖及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10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相关因素.方法 检测10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观察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组)的生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B超进行综合诊断.结果 观察组的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体重指数、血糖、尿酸、血清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转肽酶、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要做到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与银行退休老年人血糖血脂和尿酸的分布趋势,对比职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8年进行健康体检的年龄60岁及以上的的教师和银行人群,测定人群静脉血的血浆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uA)水平,分析人群中血糖、血脂及尿酸变化趋势。结果中学退休教师与银行退休职员之间血脂水平显示出不同特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学退休教师男女之间均有明显差异,而银行退休职员男女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中学退休教师总胆固醇男性低于女性,而银行退休职员则是男性高于女性,中学退休教师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银行退休职员,中学教师退休女性总胆同醇明显高于银行退休女性。两职业人群血糖及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教师与银行职业对人群血脂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血糖及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以杨浦区中心医院及杨浦区1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的老年人为对象,选取年龄>160岁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2358人,记录入选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史,血压、心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病史.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根据脉压将入选者分为脉压<60 mm Hg组和≥60 mm Hg组.分析2组脉压与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清除率、冠心痛、缺血性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关系.结果 脉压≥60 mm Hg组与脉压<60 mm Hg组比较,血糖[(6.3±2.6)mmol/L与(5.6±1.7)mmol/L]、总胆固醇[(4.8±1.2)mmol/L与(4.3±1.3)mmol/L]、甘油三酯[(1.9±1.1)mmol/L与(1.5±1.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1.2)mmoL/L与(2.5±1.1)mmol/L]、尿酸[(291.4±133.6)μmol/L与(246.8±131.2)μmoL/L]均明显升高(P均<0.01).脉压≥60mm Hg组与脉压<60 mm Hg组比较,冠心病(17.8%与10.8%)、缺血性脑卒中(31.7%与26.0%)、慢性肾脏病(16.9%与12.4%)、糖尿病(23.8%与17.6%)患病率均明显升高(P均<0.01).Logostic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脉压与血糖、体重指数、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密切相关(β分别为0.103、0.093、0.097、0.089、0.076、-0.057,P均<0.05).结论 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的老年人,脉压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促进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自发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大鼠)在高脂血症阶段肾小管上皮细胞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URAT1)的表达。 方法 选择雄性四周龄OLETF大鼠10只为实验组,同系四周龄LETO大鼠(非糖尿病)10只为正常对照组,基础饮食至11周龄,记录7周龄和11周龄大鼠体重、体长,检测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UA(尿酸)、CRE(肌酐)、BUN(尿素氮)、HDL(高密度脂蛋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URAT1在肾皮质中的表达量。 结果 大鼠11周龄时, 实验组TG、TC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值均<0.05。尿酸较对照组升高,但P值>0.05。URAT1mRNA 的表达水平为(2.17) ,较对照组(1.00)明显升高, P <0.05。结论 OLETF大鼠在高脂血症阶段,随着尿酸的升高,URAT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通过上调URAT1的表达,来调节体内尿酸的排泄。脂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可能通过该纽带密切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糖、体质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且无其他相关疾病的体检人员988名,对其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及体质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988名体检者脂肪肝的总检出率为26.8%(265/988)。其中高脂血症组其脂肪肝的检出率为44.7%(198/988),无高脂血症组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2.3%(67/988),高脂血症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高脂血症组(x2=12.2.P〈0.05)。高三酰甘油血症组脂肪肝的检出率为44.9%,明显高于高胆固醇血症组的22.8%(P〈.05);混合型高脂血症组脂肪肝检出率为56.6%.均高于高三酰甘油血症组及高胆固醇血症组(均P〈0.05)。高血糖组脂肪肝的检出率为48.1%,非高血糖组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64.64,P〈0.05)。随着BMI的增加,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脂肪肝检出率随着BMI、血脂水平及血糖水平的增高而增加:脂肪肝的发生与BMI、血脂、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夜间间歇性低血氧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多导睡眠监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8例,并根据肝脏超声影像学的诊断结果分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实验室资料及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中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分析脂肪肝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 脂肪肝组(101例)较非脂肪肝组(67例)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酰转肽酶明显增高(P<0.05),但LSaO2水平明显降低[(79.37±9.19)% vs.(83.12±6.4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LSaO2可能是高血压患者脂肪肝的形成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94(95% CI:1.678 ~8.578),3.378(95% CI:1.464 ~7.796).结论 高血压患者脂肪肝形成可能与夜间间歇性低血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北京市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随机多级分层整群抽样对2007~ 2008年北京市东城区和通州区各4个居委会2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随机配对的原则,排除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的患者.入选NAFLD组435例,平均年龄(45.0±11.4)岁,对照组442例,平均年龄(44.7±11.6)岁,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腰围及臀围;抽空腹血测定肝肾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空腹血糖(FBG)、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和脂联素;计算体重指数(BMI)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脂联素相关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FLD的危险因素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NAFLD组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MA-IR、尿酸较非NAFLD组高(P均<0.05),而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较对照组低(P均<0.05).(2)血清脂联素与BMI、HOMA-IR、腰臀比、血糖、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5,-0.13,-0.185,-0.49,-0.137,-0.008,-0.041,-0.133,P均<0.05).(3)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变量包括:腰臀比、BMI、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LDL-C、HDL-C、尿酸、ALT、血糖、FINS、HOMA-IR、脂联素.结果显示BMI、HOMA-IR、脂联素是NAFLD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回归方程P=1/[1+e-(-8.734+0 281BMI+0.409HOMA-IR-0.19脂联素)].结论 NAFLD患者的特征是体重增加,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含量减少.其中血清脂联素水平的下降与NAFLD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71 例肝气郁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35 例和观察组 36 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 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44% ( 34/36 ),高于对照组的 74.29% ( 26/35 ),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高( P <0.05 )。 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效 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脂肪肝与血清脂质及脂蛋白的关系。方法37例年龄〉60岁的脂肪肝患者空腹插血,查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及空腹血糖(FBS),并与无脂肪肝的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组合并高TG血症70.27%,高TC血症40.54%,TC、TG、FBS与无脂肪肝组无统计学意义(P〈0.01),LDL—C、VLDL—C高于无脂肪肝组,两组HDL-C相似。结论老年人脂肪肝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尤其是高TG血症,同时脂肪肝与血糖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区中小学教师脂肪肝的患病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体检的某区3 247例中小学教师中脂肪肝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尿酸等检测结果,并与其中非脂肪肝人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脂肪肝检出率为10.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患病率增加。脂肪肝组的血压、血脂、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及尿酸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中并发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是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脂肪肝可表现为肝功能轻、中度异常。减轻体质量,控制高血脂、高尿酸和维持正常的血糖及血压水平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驻昆部队老干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 年龄、病程、并发症、降糖药物及血糖监测的情况,留取血标本检测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等指标,并对HbA1c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根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A1c <7%)和未达标组(HbA1c≥7%);根据降糖治疗情况分为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治疗组、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HbA1c达标率(HbA1c< 7%)为44.9% (97/216),HbA1c达标和未达标的患者空腹血糖[(6.1±1.2)、(7.8±1.6) mmol/L,t=11.6、P<0.01]、餐后血糖[(9.4±1.8)、(11.5±2.2)mmol/L,t=9.1、P<0.01]和甘油三酯[(1.9±1.3)、(2.4±1.3) mmol/L,t=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血管病变(69.8%与86.4%,x2=5.8,P=0.02)、脑血管病变(34.5%与52.4%,x2=6.9,P<0.05)、蛋白尿(20.5%与42.8%,x2=15.3,P<0.01)、周围神经病变(20.5%与39.9%,x2=11.6,P<0.01)和视网膜病变(29.6%与46.5%,x2=7.1,P<0.01)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A1c与FBG(r=0.76,P<0.01)、2hPBG(r=0.61,P<0.01)、TG(r =0.24,P<0.05)和血糖监测频率(r=-0.55,P<0.01)呈线性相关.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依次是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及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3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餐后血糖及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16.
健康体检中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蔚 《临床医学》2008,28(5):15-16
目的 调查健康人群脂肪肝的发病率,探讨脂肪肝与血脂、体重、血糖、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984例进行健康体检,采用B超诊断脂肪肝,分轻度与中度以上两组,并测定血脂、血糖及体质指数(BMI),分组比较脂肪肝的发病率及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①脂肪肝的发生与甘油三酯升高、肥胖、血糖升高有明显关系,在中度以上尤为明显(P<0.01),与胆固醇的升高无明显关系(P>0.05).②脂肪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且中度以上尤为明显(P<0.01).③脂肪肝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61~70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结论 健康人群中脂肪肝发病率相当高,与甘油三酯升高、肥胖、高血糖、性别、年龄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高血糖症相关因素的发生情况及其在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1802例医务人员血清生化检查和超声波等资料及外周血细胞形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血糖组(n=74)血清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水平高于非高血糖组(n=1008)(P均<0.05);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和脂肪肝的比例也高于非高血糖组,且具显著性意义(P均<0.05).高血糖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PDW-SD均高于非高血糖组(P均<0.05),MCHC则低于非高血糖组(P<0.01).本组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和RDW-SD和PDW-SD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r=0.062~0.240,P均<0.05);还与身长、体重、血红蛋白及HCT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r=0.062~0.172,P均<0.05).结论医务人员中高血糖症患者常伴有代谢指标的异常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改变,这提示在健康教育中应重视高血糖相关因素的预防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员不同尿酸水平及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9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34 57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尿酸血症9771人,尿酸正常24 799人。收集体检人员基础资料,观察高尿酸组与正常对照组年龄、血糖、血脂水平及动脉脉粥样硬化(AS)发生率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男、女体检人群中高尿酸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及A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肌酐及尿素氮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AS发生率影响体检人员尿酸水平的因素(P 0.05)。结论尿酸水平升高与血糖、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尿酸水平升高是AS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对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133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的类型和UA水平分为出血性脑卒中低UA组(A组)124例,出血性高UA组(B组)28例,梗死性低UA组(C组)1039例和梗死性高UA组(D组)14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血压、年龄、血清UA、血脂、血糖、WBC、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和住院天数等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使用Ka-plan-Meier法,并用对数秩和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临床资料分析中,A组和B组患者的年龄、痛风、蛋白尿、肌酐、UA、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组和D组患者的舒张压、糖尿病、痛风、卒中史、蛋白尿、肌酐、UA、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和WBC经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回归分析中,高尿酸血症与发生终点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1.004 (P=0.000).梗死性脑卒中患者中,低UA发生终点事件的概率为20.3%,高UA为3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UA水平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关系,而与梗死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血清UA可作为梗死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护士食疗理论构建的家庭护士食疗方案在超重或肥胖的高尿酸血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2年10月在山西省某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0例超重或肥胖的高尿酸血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茶饮组和食疗组,各30例。茶饮组给予代用茶结合常规饮食;食疗组给予家庭护士食疗方案,即以代用茶结合非营养素为主的综合膳食进行干预,6周后比较两组尿酸、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1)尿酸。两组干预后尿酸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且食疗组尿酸含量[(419.07±40.38)μmol/L]低于茶饮组[(457.53±53.07)μmol/L](P<0.05);干预42 d后,食疗组降尿酸的总有效率(80.00%)高于茶饮组(30.00%)(P<0.05)。2)体重。与干预前比较,干预42 d后食疗组体重下降(P<0.05),茶饮组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且食疗组体重低于茶饮组(P<0.05)。3)血糖血脂代谢指标。与干预前比较,食疗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均有所改善(P<0.05),茶饮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42 d后,食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低于茶饮组(P<0.05)。4)肝肾功能。食疗组干预42 d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均有所下降(P<0.05),茶饮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尿素氮均有所下降(P<0.05);干预后,食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均低于茶饮组(P<0.05)。结论:基于家庭护士食疗理论构建的家庭护士食疗方案对于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病人在减重和改善相关代谢指标方面效果良好,证实了该理论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