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抑郁剂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2例,应用抗抑郁剂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70例,应用心内科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观察6 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 w、2 w、4 w、6 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1 w末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2 w末起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4 w末、6 w末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治疗6 w末研究组抗焦虑显效率为82.26%、抗抑郁显效率为79.03%,对照组分别为41.43%、42.86%;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抗抑郁剂联合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或缓解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心血管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干预组加以抗抑郁药物和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加以安慰剂,观察4w。于治疗前后采取测定心脏超声多普勒及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来评定临床疗效。干预组比对照组心脏超声多普勒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研究表明心理药物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情绪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169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中103例并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抑郁情绪严重者服用适量抗抑郁药物,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应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评估,并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评价,并应用双夹心抗体法测定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浆脑型利钠肽(BNP)浓度的变化.结果:3个月后,心理干预组SDS及HRS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血浆BNP的降低幅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道家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抑郁症的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抑郁剂治疗,研究组联合道家认知疗法.观察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的心理行为状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3个月末,研究组除偏执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6个月末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抗抑郁剂联合道家认知疗法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各种心理行为症状以及焦虑抑郁症状效果更显著,更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流程介绍及注意事项讲解等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状况自评量表评分及疼痛程度.结果 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状况自评量表的总分(129.96±38.76)分高于对照组的(145.24±6.72)分,阳性项目数干预组(24.90±18.41)个低于对照组的(28.02±18.79),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1,1.51,27.35,15.56,25.85,21.90;P <0.05);敌意、偏执、恐怖及精神病性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轻度疼痛患者占58.5%,对照组占3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P<0.05).结论 对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及焦虑情绪,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组、药物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32例,穴位埋线配合心理干预治疗护理,7d1次,4次为1个疗程,药物对照组口服甲钴胺0.5mg/次,3次/d;一月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埋线治疗配合心理干预组总有效率93.7%,药物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组总有效率69.7%,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53.1%,三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穴位埋线配合心理干预组在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的改善上都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隔物灸、TDP照射配合护理干预对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隔物灸、TDP照射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钠)治疗,2周后观察2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8%,明显优于对照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物灸、TDP照射配合护理干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重复人工流产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重复人工流产患者5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专科护士分别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疼痛程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焦虑心理测试评分、疼痛程度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重复人工流产的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9.
朱继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825-482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 对观察组44例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对对照组42例仅以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和焦虑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改善率达90.91%,对照组为66.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提高心律失常并焦虑向健康方向转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伊班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晚期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50例住院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干预组26例在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的同时加心理干预;对照组24例单纯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效果评定采用抑部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统计学分析.均给予3个周期的用药后评价疗效.结果 干预组的抑郁及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止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显著缓解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明显提高了伊班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患者焦虑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和手术前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手术后观察记录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鼻窦炎手术患者焦虑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面部护理联合药物治疗痤疮中的疗效.方法 将137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1例和对照组66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根据痤疮的不同分级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药物治疗,并进行面部皮肤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依据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GAGS,进行皮损评分判定疗效,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显效者的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于2组显效者随访半年,实验组复发率为2.8%,对照组为18.1%,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面部护理与药物治疗能有效提高痤疮的治疗效果,且对减少痤疮复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依巴斯汀片(1次/日,每次10 mg,连续服用4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总评分(TSS)对2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症状总积分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120例患者中SAS评分达到或超过异常界值(≥50分)44例,SDS评分达到或超过异常界值(≥53分)25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AS评分分别为(45.51±7.34)分和(46.27±5.92)分,SDS评分分别为(48.09±8.38)分和(49.56±4.99)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5.68±3.23)分和(40.29±7.15)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3.66±5.17)分和(46.57± 6.01)分]均下降不明显(P>0.05),但治疗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TSS评分分别为(7.07±3.19)分和(6.86±4.22)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2周后,2组T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组[(3.91±2.02)分]下降较对照组[(4.14±2.41)分]更为明显(P<0.05);治疗4周后,2组TSS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下降(P<0.05), 而治疗组TSS评分[(1.15±2.09)分]下降更为明显(P<0.01),且与对照组的TSS评分[(3.48± 2.13)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25%和66.1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5.38%和43.59%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缓解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肠内营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并予以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结果置管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置管前显著升高(P<0.01),置管7 d末研究组较置管3 d末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对其予以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康复干预组和单纯康复干预组(对照组),每组 30 例。治疗2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干预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家属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 SDS 及 SAS评分分别为(39.81±5.34),(34.67±4.6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1,8.9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1,2.8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行为干预,观察干预全程。于干预前后采用阴性症状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并统计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5.2%,对照组为71.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种精神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当归五物散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将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72 例慢 性盆腔疼痛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6 例。 对照组给予替硝唑 + 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当归五物散 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 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当归五物散可有效 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84例患有焦虑抑郁综合征的脑震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治疗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总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92.86%(3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0%(2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震荡并发焦虑抑郁综合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潜在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加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儿童病毒性肝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秀荣  陈积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52-3552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儿童病毒性肝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1例病毒性肝炎儿童患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于就诊第1天和1月后复诊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两组患儿的焦虑值和抑郁值,并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胃纳好转时间,乏力改善时间,转氨酶下降和乙肝病毒标志物阴转情况等。结果 干预组的焦虑值和抑郁值在采取措施后匀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及采取措施前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0.01),干预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胃纳好转时间及乏力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可减缓病毒性肝炎患儿的不良心理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