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肢体损伤综合征指数(mangled extremity syndrome index,MESI)、肢体严重损伤严重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MESS)、截肢指数(limb salvage index,LSI)三种评分方法在判断严重肢体损伤截肢与保肢中的价值.方法 对两所医院近8年来收治的353例严重肢体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包括95例截肢,258例保肢.应用三种评分方法评分,通过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找到截断点检验其判别能力.结果 三种评分均值在截肢和保肢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SI、MESS、LSI三种评分方法的截断点分别为≥20分、≥7分、≥6分,灵敏度为89.47%、85.26%、83.15%,特异度为100%、96.89%、96.12%,符合率为97.16%、93.76%、92.63%,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0.905,0.861.结论 三种评分方法对严重肢体损伤早期截肢与否均有较好预测能力,但MESI的预测能力最好.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alues of the mangled extremity syndrome index (MESI), the 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 (MESS) and the limb salvage index (LSI) in deciding amputation or salvag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mangled extremity syndrome (ME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53 MES patients including 95 with amputation and 258 with salvage admitted in recent eight years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by using MESI, MESS and LSI, the value of which in deciding amputation or salvage was assessed with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 ROC ). 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spect of mean scores of three grading system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mputation or salvage (P<0. 01). For MESI, MESS and LSI, the sensitivities was 89.47%, 85.26% and 83.15% respectively, the specificities was 100%, 96.89% and 96.12% respectively, the coincidence was 97.16%,93.76% and 92.63% respectively, the areas under ROC curves was 0. 924, 0905 and 0. 861 respectively and the cut-off points were equal or over 20, 7 and 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ree scoring systems are all highly capable of predicting early amputation or not in MES management. The MESI is recommended as a quantitative criterion for determining amputation or salvage. 相似文献
2.
濒临截肢伤应根据濒临截肢伤的特点进行伤情评估,本文总结7种不同类型的濒临截肢伤,各有其不同的修复措施,但其救治原则或救治策略是相近或统一的,离不开先救命后保肢、有效进行损害控制、运用与时俱进的骨科内、外固定原则和理念,特别是要借助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最大程度地修复患肢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下肢截肢手术适应证选择、并发症的发生及最终的结局. 方法 追踪5.12汶川大地震中现场截肢和在后方医院急诊F肢截肢手术的15例地震伤员的病例资料,分析下肢损伤的严重程度、截肢地点、截肢后是否开放及切口完全愈合拆线时间. 结果 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11~51岁[(32±12)岁].截肢部位16处,GustiloⅢb 2例,GustiloⅢc 9例,Tschernen Ⅲ 5例.4例现场或帐篷截肢伤员术后均发生感染,行二次、高位、开放截肢手术.10例后方截肢伤员行一次性、高位、开放截肢,其中2例发生感染.1例后方截肢伤员进行的是高位截肢I期闭合切口,结果术后感染、切口流脓,出现菌血症. 结论 地震伤中现场和战地帐篷截肢术后发生感染概率非常高,后送后应尽早安排二次、开放截肢.地震伤员在后方医院采用一次性、高位、开放截肢对下肢毁损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评价损伤肢体严重程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 MESS)系统在GustiloⅢ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保肢决策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75例单侧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且MESS≥7分的患者资料,男性54例,女性21例;年龄15~74岁,平均44.3岁;道路交通伤51例,高处坠落伤3例,机器挤压伤11例,重物压砸伤10例。根据Ⅰ期治疗选择,将患者分为保肢组(44例)和截肢组(31例),分别统计其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次数、休克指数、既往史、MESS及MESS四个亚组评分(致伤暴力评分、伤肢缺血评分、休克评分、年龄评分)、GustiloⅢ分型亚型;并统计保肢组Ⅱ期截肢患者的MESS及MESS四个亚组评分等信息,分析各个变量因素对保肢成功的影响。结果 75例患者MESS7~14分,平均8.5分,Ⅰ期截肢率41.3%(31/75),保肢组保肢成功率75.0%(33/4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因素、GustiloⅢ分型亚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震伤员严重下肢挤压伤保肢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严重肢体挤压伤的保肢治疗.方法 在不干扰批量伤员救治的前提下,通过严格掌握纳入指征,合理配置医疗人员,按照分级救治程序,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和早期处理,特别重视监护调整脏器功能,一旦出现无法控制的生命体征紊乱即行截肢,病情稳定后及时后送.结果 1例肾功能损害加重再次手术截肢,9例均成功存活.至后送时,8例保肢伤员肢端血管搏动有力,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初期保肢成功率达88.9%.结论 依托良好的人员配置、ICU监护下脏器功能调整和科学的分级救治程序,部分严重挤压伤患者可以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6.
7.
8.
156例伤员修正创伤指数与损伤严重度评分值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将修正创伤指数(RTI)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值进行比较,探讨其规律以及严重多发伤ISS值的界定.方法:复习1990~1993年我科救治的多发伤伤员156例,RTI为15.46±2.88,ISS为20.13±5.69.ISS≥20组段死亡率为23.61%,ISS在16~19组段死亡率为3.51%.对两种评分分值进行相关回归分析,两组段死亡率进行χ2检验.结果:两种评分分值之间存在中度直线相关关系(r=0.4,P<0.01).两组段死亡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81,P<0.005).结论:本组多发伤伤员RTI与ISS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建议院前评分选用RTI,并将严重多发伤的ISS值界定在≥20.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创伤严重度评分法原则救治多发骨折病人。方法 215例严重创伤骨折病人,按创伤严重度评分法评定伤情,15分以下40例,16~30分86例,31~45分57例,46~60分26例,61分6例,每例平均30.1分。合并有颅脑、胸部神经血管损伤及休克者195例。对主要部分骨折施行早期手术内固定。结果 死亡6例,其中3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另3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创伤严重度评分均在60以上。达到解剖复位的187例(87%),功能复位28例(13%)。术后伤口感染11例(5%)。未发生骨髓炎。结论 用创伤严重度评分法基本原则救治可加快创伤的恢复,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利于评定判断伤员的预后,考核估价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0年国际简明创伤定级标准,采用损伤严重度评分法(ISS)[1],对我院1970年1月~1994年8月收治的351例泌尿生殖系损伤患者进行损伤类型及严重等级划分。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51例,男254例,女97例,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和积极/正压液体复苏救治地震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TUHS)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62例地震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Ⅰ组,30例)和积极/正压液体复苏组(Ⅱ组,32例),均用平衡液和贺斯为复苏液(2∶1),分别按限制性液体复苏和积极/正压液体复苏方案进行液体复苏,随后进行手术止血.动态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在复苏的4个时相点检测剩余碱、乳酸和肌酐.结果 两组MAP在充分液体复苏前各自稳定在50~70 mm Hg和70~90 mm Hg,心率在早期复苏后明显下降,CVP升高(组内P<0.01,组间T1P<0.01),且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总输液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1).两组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复苏后剩余碱值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乳酸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Ⅰ组变化更为显著,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肌酐在复苏后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于积极/正压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减少输液量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组织氧供,改善微循环,保护肾功能,用于TUHS的液体复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的损伤严重度评分(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NISS)和ISS在评估伴严重胸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并发症与救治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简明损伤评分-2005(AIS-2005)对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05年1月-2011年1月救治的1377例伴严重胸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资料(胸部AIS≥3分)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NISS和ISS,并分析其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治愈率为93.2%,死亡率为6.8%,并发症发生率为28.5%.NISS值(r=0.569,P<0.01)、ISS值(r=0.442,P<0.01)分别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NISS值(r=0.693,P<0.01)、ISS值分别与死亡率呈正相关(r=0.774,P<0.01),其中NISS值与并发症发生率、ISS值与死亡率有更强的相关性.在并发症发生预测方面,NISS敏感性优于ISS,特异性不及ISS(P<0.01),在死亡预测方面,ISS与NISS相当(P>0.05).结论 NISS和ISS均能较好评价伴严重胸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并发症与救治结局.利用NISS值预测并发症的发生,ISS值预测救治结局以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地震伤员转运救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伤员转运医疗救援中的影响因素. 方法 借助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院前急救预案配置协调指挥人员、受过心理专业培训的急救专科医护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进行转运伤员以及途中早期施行全程心理疏导. 结果 汶川地震伤员转运救援中,我院救援队员借助院前急救预案、专用器材库支持、整体救援模式和对伤员施行心理疏导,成功转运162例伤员. 结论 本次转运救援模式运行与途中心理救援实践提示,后方医院应建立应对特大灾害伤员心理应激的救援体制,建立健全应对特大灾害远程前接转运救援预案,完善与稳定应对特人灾害批苗伤员远程救援的专业医疗队伍以及建立和完善远程转运的专用医疗物资器材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创伤严重程度评分(trauma and injury severity score,TRISS)计算创伤患者的生存概率,评价创伤救治效果以及TRISS评分对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5所医院2009年急诊科首诊的创伤患者(研究组).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创伤类型、致伤原因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患者进入急诊室时的ISS评分、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评分得到TRISS评分.以严重创伤结局研究(major trauma outcome study,MTOS)为对照组,通过计算M值、Ws值以及其95%可信区间(CI)比较实际生存率和期望生存率. 结果 共纳入2193例创伤患者,平均年龄44.39岁,其中男1661例(75.74%).最常见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伤,其次为高处坠落伤.TRISS预测死亡率为13.22%,实际死亡率为9.75%.对于总体患者,M=0.80,提示与对照组伤情差异显著.Ws =2.15,95%CI (Ws):1.54 ~ 2.77,说明本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附属医院和三甲医院的创伤患者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三乙医院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TRISS高估了本次研究中创伤群体的多亡率,这可能与近年来创伤医学的发展以及TRISS系数较为陈旧有关.建立本地的创伤数据库,更新TRISS系数有助于提高TRISS对死亡率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为基础的ISS与胸部创伤救治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AIS-98最新修订本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6月救治的3057例胸部创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治愈率93.8%(2866/3057),病死率6.2%(191/3057)。死亡组ISS、GCS、修正创伤评分(RTS)、国人创伤严重度特征评分[ASCOT_CHINA]_生存概率(Ps)、创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_Ps、ASCOT_Ps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透伤病死率11.4%(75/655),显著高于钝性伤4.8%(116/2402)(P〈0.01),穿透伤组ISS值显著高于钝性伤组,但穿透伤组TRISS_Ps、ASCOT_Ps和ASCOT_CHINA_Ps明显低于钝性伤组。ISS值越高,RTS值越低,ASCOT_CHINA_Ps越低,病死率越高。ISSt〉20,病死率高达7.2%-28.8%;RTS≤6,病死率高达52.7%以上。TRISS和ASCOT准确性、特异性高,生存误判低,而ASCOT-CHINA灵敏度高,死亡误判低。结论以AIS-98为基础的ISS、TRISS、ASCOT、ASCOT_CHINA_Ps等方法评价胸部创伤或胸伤合并多发伤的严重度及其结局预测是可行的,TRISS、ASCOT和ASCOT_CHINA_Ps的各项预测性指标以及误判性指标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6.
826例汶川地震住院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住院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救治,为类似自然灾害所致伤员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创伤数据库系统>V3.0收集录入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德阳市第一和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地震伤员资料,对伤员一般情况、伤情特点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收集资料较为完整、符合要求的伤员826例,其中男410例,女416例;年龄1~102岁,平均45.8岁.其中31~60岁伤员占总数的50.2%.有职业记录的477例中,农民占43.8%(209/477),工人占15.7%(75/477),在校学生占14.1%(67/477).钝器伤(53.2%)、挤压/掩埋(22.5%)和跌倒/坠落(15.0%)为前3位致伤原因.德阳市两家医院收治的伤员入院时间主要集中在地震后4 d内,占92.1%;华西医院收治的伤员入院时间主要集中在震后3~9 d(81.7%).骨科伤员占伤员总数的59.2%.伤员的AIS主要集中在1~3分的区域.严重多发伤(ISS>16分)发生率为8.2%.入院后接受内固定术120例(34.1%),清创缝合术103例(29.3%)及外固定术55例(15.6%).肢体离断术22例(6.3%),颅内手术仅2例(0.6%).结论 地震导致的建筑物倒塌是主要致伤机制,伤员以骨伤较多.损伤多在AIS 1~3分范围,严重多发伤较少.伤员接受专业救治时间普遍较晚,伤员后送分流较迟,提示对特大自然灾害所致伤员的早期救治和及时高效后送救治的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损伤严重度和脓毒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和损伤严重度的关系. 方法 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按ISS评分排序后分为严重组(30例),危重组(30例);按是否伴发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22例)和非脓毒症组(38例).于伤后1,3,5,8 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率. 结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5 dTreg细胞比率开始升高,与伤后3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8 d仍持续升高(P<0.05).伤后8 d,危重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显著高于严重组(P<0.01),脓毒症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reg细胞比率与ISS评分呈正相关(rs=0.654,P<0.01). 结论 Treg细胞在严重创伤后的免疫抑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Treg细胞比率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判断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中8例气性坏疽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8例确诊为气性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给予多次外科清创、敏感抗生素、高压氧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本组多数患者具有无肢体捻发音,而X线、CT或B超等发现组织间有气体的特点.全部患者渗出液涂片发现梭状芽孢杆菌,细菌培养主要为产气荚膜杆菌.大多数患者为混合感染.另外,伤肢有大量坏死组织与渗出液,患者红细胞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等特点.经过积极综合治疗,无一例患者死亡或因为气性坏疽而截肢.结论 地震所致开放性损伤多发,且多为混合感染,气性坏疽为其主要的特殊感染之一.彻底外科清创、敏感抗生素治疗是气性坏疽的主要治疗方法.正规高压氧及营养支持治疗是重要且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综合创伤评分方法研究及其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简易综合创伤评分方法,并评价其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借鉴国外成熟评分方法思路构建评分模型。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方法评价新评分方法预测355例颅脑外伤患者结局的效果,并与专家的改良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进行比较。结果新评分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4,95%可信区间0.8634-0.9875,与0.5比较P〈0.01;与两位专家的NISS评分之AUC比较P:0.4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ICD编码的综合创伤严重度评分(CISS)方法对创伤患者的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其操作成本低,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简易创伤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