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在葡萄胎的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敏感性核酸内切酶HpaⅡ酶切-PCR法,分析正常早孕人流绒毛、部分性葡萄胎(PM)、完全性葡萄胎(CM)和侵蚀性葡萄胎(IM)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hMLH1和hMSH2原位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早孕绒毛、PM、CM和IM组织中,hMLH1和hMSH2均表达于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大多表达阴性,极少数为弱阳性.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均未发现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而hMLH1和hMSH2表达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与PM、CM组织相比,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M中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0.0%(12/15)和73.3%(11/15),与PM、CM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IM hML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5%(6/11),与PM、CM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4%(4/11),明显弱于C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4).CM和IM组织中hMSH2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间存在相关性(P值分别=0.001和0.039).结论hMLH1和hMSH2的高表达对正常细胞滋养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和蛋白表达的缺失参与了葡萄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疾病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单位(R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绒毛、38例葡萄胎、42例侵蚀性葡萄胎和18例绒毛膜癌组织中R2蛋白的表达.结果: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R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绒毛(P=0.000);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之间的表达无差异;8例葡萄胎恶变患者R2水平显著高于自然恢复者(P=0.02).术前未化疗与术前化疗的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患者R2蛋白表达均无差异.WHO Ⅲ期及Ⅱ期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R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Ⅰ期者(分别P=0.023,P=0.038),WHO预后评分为中危和高危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R2表达显著高于低危者(分别P=0.018, P=0.006).结论:R2在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增加,可能与滋养细胞的增生、葡萄胎恶变和滋养细胞肿瘤的高危耐药等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E—cad和VEGF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滋养细胞疾病标本50例,其中葡萄胎10例(均为完全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20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正常早孕绒毛标本1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cad和VEGF在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中的表达逐渐降低,分别为3.521,3.1045,0.9655,0.7682,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中的表达逐渐升高,分别为0.4219,0.7521,0.9611,1.1420,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E-cad在滋养细胞肿瘤和葡萄胎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绒毛组织,E-cad表达减弱与GTT恶性进展有关,对于良、恶性葡萄胎鉴别有重要意义。②E—cad和VEGF的表达变化,使滋养细胞粘附异常,侵蚀性增强,是滋养细胞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m23基因表达产物(NDPK)在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正常绒毛(25例)、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25例)、绒毛膜癌(26例)组织中NDPK/nm23的表达状况。结果:①51例滋养细胞肿瘤中NDPK/nm23的阳性表达率为15.7%(8/15),远低于正常绒毛组织76.0%(19/2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②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中NDPK/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28.0%、3.9%,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伴有转移的14例滋养细胞肿瘤中,无1例NDPK/nm23阳性表达。④NDPK/nm23在葡萄胎中阳性表达率稍低于正常绒毛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DPK/nm23的低表达或不表达与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转移、恶性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MMP-2/TIMP-2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明胶酶A(MMP-2)及其抑制剂(TIMP-2)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从mRNA、蛋白质水平检测MMP-2/TIMP-2在正常早孕绒毛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结果 未恶性转化葡萄胎MMP-2低表达,TIMP-2高表达,恶性转化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MMP-2表达逐渐增强,TIMP-2表达相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与正常绒毛、葡萄胎组相比,MMP-2、TIMP-2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结论 金属基质蛋白酶的激活与抑制比例失衡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早孕绒毛、20例葡萄胎、10例侵蚀性葡萄胎及8例绒毛膜癌组织EGFR的蛋白表达量,利用单因素确切概率法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结果分析。结果:EGFR在正常早孕绒毛及滋养细胞肿瘤组织均有表达。在正常早孕绒毛及未恶变的葡萄胎组织表达量明显高于发生恶变的葡萄胎及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组织(P<0.05)。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恶性糍养细胞肿瘤临床期别与EGFR蛋白表达水平关系最密切(P=0.026及OR=9.874)。结论:EGFR蛋白表达量可作为葡萄胎转归、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一项辅助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病变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表达,阐明其在不同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意义。方法:收集葡萄胎组织40例(葡萄胎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26例(GTN组,包括侵蚀性葡萄胎22例和绒毛膜癌4例)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40例(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GF-β1和PLGF的阳性表达率,分析TGF-β1和PLGF在正常对照组、葡萄胎组和GTN组患者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其与患者临床高危因素(年龄>40岁、子宫体积>孕周和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6 cm)的关联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87.5%)比较,葡萄胎组(62.5%)和GTN组(30.8%)TGF-β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且葡萄胎组TGF-β1阳性表达率高于GTN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22.5%)比较,葡萄胎组(50.0%)和GTN组(80.8%)PLGF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且葡萄胎组PLGF阳性表达率低于GTN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葡萄胎组患者中年龄>40岁、子宫体积>孕周、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6 cm者TGF-β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而PLGF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在GTN组中并发高危因素者较无高危因素者TGF-β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而PLGF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葡萄胎组和GTN组患者TGF-β1与PLGF阳性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585,P<0.05;r=-0.479,P<0.05)。结论:TGF-β1在葡萄胎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逐渐降低,PLGF表达率逐渐升高,可能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不同类型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亚基(CGB)mRNA 和人类促性腺 激素释放激素1 型(GnRH1)mRNA 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肿瘤转移的相互关系,寻找诊断妊娠滋养细 胞肿瘤患者早期血行转移的可能标志物。方法 选取门诊治疗的52 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和21 例葡萄胎 患者,选取体检门诊的20 例正常妊娠妇女和20 例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采集临床资料和外周血,采用逆转 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 组患者血清CGB 和GnRH1 mRNA 表达水平,分析与肿瘤早期转移临 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血清CGB 和GnRH1 mRNA 表达升高,高于其余3 组;CGB mRNA 表达与患者年龄、最大肿瘤大小、前次妊娠无关,与远处转移、转移灶数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血清GnRH1 mRNA 表达与患者年龄、最大肿瘤大小、转移灶 数目、前次妊娠无关,与远处转移、临床FIGO 分期及预后相关。结论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血清CGB 和 GnRH1 mRNA 表达升高,并与转移相关临床指标相关,因此CGB 和GnRH1 可能成为评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早期血行转移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滋养叶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及间质细胞凋亡检测在水泡状胎块(HM)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技术,检测100 例HM(其中完全性HM 61 例,部分性HM 39 例)及40 例绒毛水肿的病理组织标本滋养叶细胞的Ki67、Livin与Bcl-2 的表达,并应用TUNEL法对绒毛间质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结果Ki67 阳性表达在绒毛水肿组、部分性HM 组、完全性HM 组趋势呈逐渐增强,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绒毛水肿组及HM 组绒毛间质内A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ivin 及Bcl-2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Ki67 表达与AI 指数呈正相关(P <0.05)。结论间质细胞凋亡联合滋养叶细胞中Ki67 表达检测可用于HM的诊断与分型,也可用于鉴别HM 与绒毛水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Fas及FasL蛋白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Fas及FasL蛋白在40例正常滋养细胞、36例完全性葡萄胎和15例侵蚀性葡萄胎中的表达. 结果 Fas在侵蚀性葡萄胎组、完全性葡萄胎组和正常滋养细胞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88.9%和95.0%.在侵蚀性葡萄胎组的Fas阳性表达率与完全性葡萄胎组、正常滋养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在侵蚀性葡萄胎组、完全性葡萄胎组和正常滋养细胞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44.4%和17.5%.在完全性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的FasL阳性表达率与正常滋养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与FasL表达在各组之间均呈负相关. 结论 Fas蛋白的低表达及FasL的高表达降低了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凋亡,可能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两者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进展中可能相互影响,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分子交联体家族成员9在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四分子交联体家族成员9(TM4SF9)蛋白在滋养细胞巾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M4SF9蛋白在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在早孕绒毛,TM4SF9蛋白仅表达于细胞滋养层细胞,而在合体滋养层细胞则未见表达;(2)TM4SF9蛋白在早孕绒毛、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的表达依次增强,强阳性率分别为0,10%,36.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M4SF9蛋白的表达可能与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有关,TM4SF9在滋养细胞肿瘤的侵袭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相关蛋白--细胞角蛋白18(CK-18)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39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33例葡萄胎组织和32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侵袭性葡萄胎27例、绒毛膜癌5例)中CK-18、vimentin的定位及表达情况。结果 CK-18在各种类型滋养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正常绒毛组的CK-18表达水平高于葡萄胎组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葡萄胎组CK-18表达高于滋养细胞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imentin于各组滋养细胞中呈弱阳性表达,各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葡萄胎滋养细胞轻度增生组,CK-1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滋养细胞中或重度增生组(P<0.01)。在滋养细胞肿瘤解剖学Ⅰ期组CK-1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解剖学Ⅱ期及以上组(P<0.001)。结论 伴随着滋养细胞恶性度的升高CK-18的表达逐渐降低,提示EMT可能与滋养细胞的恶性转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中PCNA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10例正常早期绒毛(NP)、10例完全性葡萄胎(CM)、20例侵袭性葡萄胎(IM)、19例绒癌(CCA)中PC—NA的表达。结果:PCNA在NP、CM、IM和CCA中表达率分别为10.40%、20.76%、53.60%、51.9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GTT、中细胞增殖活性增高,PCNA的检测有助于良恶性GTT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中的细胞凋亡情况.方法:采用核酸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10例正常早期绒毛(NP)、10例完全性葡萄胎(CM)、20例侵袭性葡萄胎(IM)、19例绒癌(CCA)中的细胞凋亡.结果:在NP、CM、IM和CCA中,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1.88%、2.59%、6.45%、1.2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0,P=0.000).其中,在IM与CC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GTT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监控能力减弱或消失、增殖与凋亡调节系统失调所致.  相似文献   

15.
王利娟  杨筱凤  宗璐  高积勇 《医学争鸣》2006,27(17):1588-1590
目的:研究滋养细胞肿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2, MMP-9)的表达,探讨MMP-2,MMP-9与滋养细胞肿瘤间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侵蚀性葡萄胎、16例绒毛膜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特征相比较. 结果:绒毛膜癌低危组强表达率40%,高危组100%. 绒毛膜癌低危组强表达率明显低于高危组(P<0.05);侵蚀性葡萄胎中化疗组MMP-2阳性表达率46%,未化疗组91%. 侵蚀性葡萄胎中化疗组MMP-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未化疗组(P<0.05);MMP-9强表达率在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MMP-2高表达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MMP-2可能作为判断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应用抗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和角蛋白(cytokeratin,CK)等单克隆抗体对正常胎盘、葡萄胎、浸润性葡萄胎、胎盘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PSTT)和绒癌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 EMA和 CK在正常滋养细胞及其肿瘤中皆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和 91%,并且在合体滋养细胞(ST)、细胞滋养细胞(CT)和中间型滋养细胞(IT)中皆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EMA的阳性表达在ST中94%,IT中89·6%,CT中92.5%; CK的表达在ST中91%、IT中53.7%和CT中85.1%,EMA在IT的表达明显优于CK(P<0.01),提示EMA是IT的优良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的表达在葡萄胎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1例葡萄胎组织(经随访13例发生恶变)和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LN及LN-R进行检测.结果:LN在正常绒毛、葡萄胎未恶变组和恶变组中的强表达率分别为,90.0%(18/20)、71.4%(20/28)、38.5%(5/13);LN-R分别为70.0%(14/20)、71.4%(20/28)、84.6%(11/13).LN表达葡萄胎预后恶变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LN和LN-R在葡萄胎中的表达可能在葡萄胎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判断葡萄胎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LIP凋亡抑制蛋白、c—kit原癌基因蛋白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早孕绒毛、30例葡萄胎、15例侵袭性葡萄胎和15例绒毛膜癌中FLIP、c—kit的表达。结果从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到绒毛膜癌,随着疾病恶性程度的增加,滋养细胞的FLIP、c-kit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LIP、c—kit的表达可能参与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葡萄胎发病新基因F10与滋养细胞肿瘤侵袭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s of the novel gene F10 associated with hydatidiform mole in different trophoblastic tumor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F10 expression with the invasiveness of malignant trophoblastic tumor. METHODS: In situ hybridization was used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F10 in 12 cases of hydatidiform mole, 6 cases of invasive mole, and 8 cases of choriocarcinoma. RESULTS: F10 mRNA was positive in all cases of hydatidiform mole, invasive mole, and choriocarcinoma, and the expression intens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order of hydatidiform mole, invasive mole and choriocarcinoma (P<0.001).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F10 gene may relate to the occurrence and invasiveness of trophoblastic tumor, with possible involvement in the invasion or malignant changes of trophoblastic cells.  相似文献   

20.
A 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coexisting with a fetus follow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 is a rare event. The diagnosis is often not easy because of the morphological similarity to a partial mole, but important to the treatment. We present a recent case in which STR polymorphism analysis clearly revealed a different genetic origin for the fetal and molar parts. STR polymorphisms on 15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loci and a gender-determination locus, which were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cord/placenta and molar tissue were parental and androgenous, respectively. During follow-up, the patient developed persistent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tumor (GTT) which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In this case, STR polymorphism analysis exactly diagnosed a twin pregnancy consisting of a 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and a fe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