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认知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芳 《华夏医学》2003,16(5):611-612
目的:探讨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掌握程度。方法:通过对25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影响临床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护士掌握用药知识的深度不够,对ADR监测知识缺乏,未充分认识到ADR监测的重要性。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ADR监测各环节的要求,加强护理队伍的自身建设,激发护士更好地投入到ADR监测工作当中,自觉地向患者介绍用药知识,指导患者正确反映用药后的不良感受,及时发现新的、特殊的、重大的药品不良反应,以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88年在卫生部领导下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试点工作以来,ADR报告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这些有价值的药物安全信息,为改进用药措施和指导药物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就我院ADR小组(鞍山市ADR监测中心)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收到的12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推进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信息反馈。1临床资料以124例ADR报告为资料,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2结果2.1ADR患者的性别、年龄情况124例…  相似文献   

3.
药品不良反应136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临床用药品种的日益增多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ADR监测,对提高药品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就引起ADR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对本院所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承德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减少和避免ADR重复发生。方法通过"全国ADR监测网络"报告系统下载2011年承德市上报的ADR病例报告2 293例。利用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的方法对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293例ADR报告中,共涉及药品品种466种,1 056例ADR(46.05%)由抗感染药物引起,496例(21.63%)由中药制剂引起。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发ADR 1 469例(64.0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829例(34.93%);严重ADR 93例(4.06%)。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协同药师做好ADR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共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知识现状,为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本院150名护士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院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知识有待提高,高年资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年轻护士。结论:应加强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监测和报告水平。充分发挥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最终实施者和监护者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562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雷  杨志信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569-157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陕西省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562份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物;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症状。结论:应继续加强对老年人、中药制剂ADR的监测和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门诊、病房患者药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为开展药物监测,指导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从门诊、病房药物不良反应(ADR)报表的诱发药物、严重程度、损害类型、主要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生素、中药制剂是引起ADR的主要药物,主要表现为皮疹,新药的不断增多也是引起ADR的原因之一.结论 要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从医生、护士到患者应普及ADR的预防知识,使医患双方对ADR的发生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的有效措施.我院自2004年8月建立了ADR监测体系,对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用药安全进行监测,本文就所收集的218例ADR报告进行同顾性分析,以便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探讨专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与防治对策。方法对该院2005年141例ADR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就如何减少专科医院ADR的发生和减轻ADR进行探讨。结果ADR与药物剂型的关系密切,141例中使用注射剂的109例,占77.3%,其他32例,占22.7%。怀疑为抗菌药物所致发的ADR为114例,占80.9%;怀疑为非抗菌药物所致的ADR为27例,占19.1%。结论发生ADR药物的种类及ADR的临床表现与专科医院用药特点有关。减少专科医院ADR的发生和减轻ADR应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基本状况,为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ADR中涉及的药品46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在引起ADR药物的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为124例,占总例数的86.7%.结论: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周俊  杨赟 《浙江医学》2007,29(10):1132-1133
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共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R)694例,笔者拟对该不良反应报告作一统计、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ADR的重视,进一步推进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并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2011年收集到的326例ADR报告,分别按照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326例ADR涉及97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110例,33.7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6例,78.53%);男女比例为1.08 1,男女比例接近。且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107例,32.8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18例,36.20%)。结论应高度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药物不良反应 (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60年代初 ,ADR监测体制相继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立 ,它虽不能阻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但却能及早的监测出来 ,可最大程度的减少 ADR对人类的影响 ,并为药品的安全性提供证据。我院建立 ADR监测中心以来 ,将重点放在新药的 ADR或老药少见的 ADR上 ,共收到呈报的各类 ADR共 5 6例 ,将其作一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ADR来源 由门诊住院部医生呈报 ,或由临时药师随医生查房、查看病例、与病人直接接触发现ADR后呈报。1 .2  ADR报告内容 包…  相似文献   

14.
韩玉涛  郑超 《安徽医学》2017,38(1):48-51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妇幼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该院ADR上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进一步改进、完善ADR监测和上报工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某三甲妇幼专科医院2013~2015年上报的3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ADR发生以0~3岁儿童最多(54.80%);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占95.76%;引发ADR的药品最多的是抗菌药物(73.60%),其中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所占比例最高(66.29%);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在354例ADR的报告中,报告者以护士为主,上报ADR 275例(77.68%);几乎所有ADR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或恢复正常。 ADR监测和上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DR报表填写不完整;部分ADR上报不及时;ADR报告质量不高。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临床药师参与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市5家三级、二级医院,开展有临床药师按拟定的工作模式参与的临床ADR监测工作,比较临床药师参与ADR监测工作前后临床医护人员ADR监测工作知识认知度、上报ADR报告数量、严重的和新的ADR例数变化等,分析临床药师在ADR监测工作中的作用及效果,同时与常规开展ADR监测的医疗机构进行对比.结果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ADR工作后,医护人员对ADR监测工作知识的认知水平、ADR报告数量和质量等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监测ADR工作中的作用,是提高医院ADR监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3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警戒信号,为ADR监测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报告的38份严重ADR报告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起严重ADR最多的药品是抗感染药;涉及器官前三位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最多的给药途径;多见于并用3种或以上药品的病例;<14岁患者的严重ADR占44.74%,>60岁的占28.95%。结论重视儿童和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性监控,加强抗感染药和注射剂的ADR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药物不良反应32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世敬  王蒙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01-1302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类型、药物类别及临床表现.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10月上报的321份ADR报告,回顾性分析发生ADR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方式、药物类别、反应类型、涉及的药物等资料.结果 321例发生ADR者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61.68%)高于男性(38.32%);发生ADR的患者中,20~39岁者所占比例最高,为41.75%;经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6.95%;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首位,为64.48%;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疹、丘疹、风团、荨麻疹等)最多(42.68%),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29.91%)和神经系统反应(17.76%).结论 我院ADR主要由抗感染药物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以及消化、神经系统的反应等.  相似文献   

18.
张晔 《北京医学》2010,32(8):654-654,659
回顾调查我院2006年至2008年各科室上报的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并整理、统计和分析年龄性别差异、用药情况、发生部位等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总结ADR监测经验.以提高ADR监测水平.初步评估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资料与方法638例抗生素ADR监测资料通过科室呈报的方法,由门诊或住院医师、护士、药师或由临床药师随医生查房、查看病例,发现ADR后直接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科别、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年龄、体重和简要病史、诊断、用药情况(药名、生产厂家、用法用量、剂型、起止日期、合并用药等)及ADR叙述处理情况等。药品ADR因果关系评价方法采用WHO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中心建议使用的方法(Karch和Lasagna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368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友红 《吉林医学》2010,31(2):211-212
目的:评价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为护士合理使用药物及对用药后观察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8年我院发生的368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药物种类分布以抗生素类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共258例,占70.11%;给药途径以静脉途径为主,有318例在静脉输液时发生,占86.41%;ARD报告人员以护士居多,护士报告的ADR有277例,占75.27%。结论: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执行者,又是患者用药前后的监督者,在ADR监测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到的10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男性患者ADR比例较大,ADR多发生在26—35岁组。抗感染药物、中成药、解热镇痛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等ADR发生比率较大;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涉及皮肤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心血管损害等。结论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建立和健全ADR监测报告制度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