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常常伴有血液系统细胞不同程度的贫血而需要输血。国内外均有报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的血型抗原可能减弱或丢失或抗体效价降低的情况[1,2],故血型的正确鉴定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的前提。1材料与方法1.1样本收集2009年2月~2011年3月在本院住院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28例,其中男性17人,女性11人,年龄35~62岁。患者住院  相似文献   

2.
ABO血型鉴定是临床患者输血前的一项重要检查。在某些疾病的影响下,可以导致ABO血型中的抗原或抗体减弱,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而鉴定困难的情况,从而影响输血配型。广西贵港市中心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1月收治的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正反定型不符,采用PCR-SSP基因分型方法正确定型后输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输血治疗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鉴定ABO血型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临床上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会导致患者ABO抗原减弱或ABO抗体效价降低,造成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一致,给临床  相似文献   

4.
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临床上某些疾病如白血病及肿瘤等可以造成ABO抗原减弱或缺乏,影响血型的准确鉴定。现将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型B抗原减弱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及其输血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与疾病的关系,以制定相应的输血措施。方法查阅1993-2005年所有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的病历,记录诊断及输血情况,随机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年间共查出57例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其中AML41例、CML3例、MDS10例、MF3例。均予同型血输注,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BO血型抗原减弱在血液病患者中较常见,最多见于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随疾病缓解,减弱的血型抗原可恢复正常。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不必输“O”型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与配血输血相关性研究,制订相应的输血对策,以便提醒临床能够予以重视,指导临床合理安全输血。方法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ABO血型抗原减弱的血液病患者40例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抗原减弱的原因,并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记录诊断及输血情况。同一年间血型抗原正常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增加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共计40例,其中2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占70.0%,7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占17.5%,3例骨髓纤维化,占7.5%,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占5.0%。与对照组患者40例进行对照发现两组患者输血反应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血液疾病主要集中在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给每位患者输入同型血可有效恢复抗原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ABO血型抗原的正确鉴定是关系到临床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安全配型的关键和基础。一些疾病发生后尤其在疾病加重时往往出现血型抗原减弱而导致正反定型不符,造成配型困难。目前国内外均有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或消失的报道[1],我们总结7例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白血病患者正确定型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汉族。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无输血史,2003、2006年曾2次需输血,但因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而未输血,故送本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9.
疾病导致ABO血型抗原及抗体减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0血型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血型系统,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来说,正确的AB0定型是输血成功有效的基础,而由于疾病或生理因素造成的ABO抗原或抗体减弱的现象,常常干扰AB0血型的正确鉴定。为此笔者整理了本科室2000-2008年进行ABO血型定型的患者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ABO疑难血型鉴定的处理对策,正确鉴定血型,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应用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对本站2011-2014年接收的226例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在226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中,人为原因造成的38例(16.81%);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因素造成的188例(83.19%)。其中因老年人、新生儿、先天性抗体缺陷、ABO亚型等生理因素导致的血液标本43例(22.87%);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淋巴瘤等疾病原因出现自身抗体,从而导致的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55例(29.26%);因输血史、妊娠史出现不规则抗体而导致的标本36例(19.15%);因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出现血浆蛋白异常而导致的30例(15.96%);因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白血病等出现抗原减弱而导致的标本24例(12.77%)。结论应用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能快速有效的解决疑难血型的鉴定,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值得我们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致A抗原丢失的原因。方法本例血型鉴定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A型,正反定型不符。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筛选用微柱凝胶法,唾液血型物质分析、吸收放散等。结果血型鉴定及抗体筛选试验示红细胞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A型,无不规则抗体和自身抗体,正定型改用人源抗血清并增加血清量、延长反应时间,结果无变化,提示正反定型不符可能与血型抗原丢失或抗体缺乏有关。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红细胞上没有A抗原和B抗原表达,含有高浓度的H抗原。采用同样的方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血清中不含抗-A抗体。唾液血型物质检测示患者为分泌型,从唾液中检测到A和H物质。患者血型基因型为AO杂合型。判定该患者血型为A型,A抗原丢失,输A型悬浮红细胞4 U、机采血小板1人份,无不良反应。结论血液病患者出现抗原丢失的情况十分罕见,故ABO定型时必须进行正反定型,怀疑抗原丢失的可进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以此间接确定ABO血型。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先后发现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型抗原减弱,并对血型抗原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疾病的有效方法。由于ABO抗原不依赖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 antigen,HLA)基因复合体而遗传,ABO血型不合可以进行骨髓移植,但是异基因骨髓移植在供受者双方ABO血型不合时有发生溶血反应的可能,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血型转变过程中,应加强输血前检测,根据受者血型改变的情况及时调整输血方案。现对1例ABO血型不合的异体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45岁,汉族。2003年因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贫血须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既往只输过血小板,未输过全血或其它血液成分。因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遂送其血液标本到本站检测。2006年该患者须再次输血,又送血液标本到本站检测。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ABO血型的抗原减弱及抗体丢失2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液中往往出现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可能导致配血困难[1]。但笔者在临床配血时发现2例多发性骨髓瘤引起患者红细胞表面B抗原减弱及ABO血型抗体的丢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肿瘤患者ABO血型鉴定不符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12月肿瘤患者ABO血型鉴定不符的28例标本运用ABO正反定型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等血型血清学试验辅助确认ABO血型。结果 28例ABO血型鉴定正反不符的肿瘤患者中,肿瘤疾病产生冷凝集素致正反不符20例(71.4%),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球蛋白紊乱引起血型抗原减弱或抗体丢失4例(14.3%),急性白血病引起血型抗原减弱3例(10.7%),肿瘤输血史出现不规则抗体致正反不符1例(3.6%)。结论肿瘤患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情况必须足够重视,应结合疾病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来准确鉴定型,从而确保肿瘤患者的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血型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ABO血型是人类血型系统中抗原免疫性最强的一个血型系统,正确鉴定ABO血型是输血成功有效的基础。疾病或生理因素导致的ABO抗原减弱,对ABO血型的鉴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常常需要检验者运用多种检验方法并结合患者病史做出正确判定。本文对2015-2016年在我院发现的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进行了血清学分析并对患者ABO抗原减弱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18.
1病历简介患者,男,20y,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输血史,无放疗和化疗史,2005年1月10日需输血治疗,检查血型时,正反定型不一致,查原因后发现是Am亚型引起。2方法及结果2.1材料单克隆抗A、抗B标准血清为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抗A 1、抗A B、抗H、A细胞、B细胞、O细胞为上海市血液中心所制品;人源血清抗A、抗B为本室自制。2.2血型血清学结果2.2.1血清学血型结果:Am亚型、R hD阳性。2.2.2正反定型及抗H抗原测定实验:取患者血清3 m l及3%(v/v)三洗红细胞悬液3 m l备用,实验方法参考文献[1],实验结果见表1。2.2.3吸收放散实验:取三洗后…  相似文献   

19.
1案例 患者,男,56岁,2001年5月患者不明原因出现纳差、乏力、低热、面色苍白、双下肢皮肤有出血点半月有余,来院求诊,经体检、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等检查,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期(RAS),住院治疗.期间Hb53g/L临床申请输血,血型鉴定为AB型Rh(D)阳性,输同型血球8U,无不良反应.三个月后,患者再次入院治疗,Hb46g/L,临床申请输血,血型鉴定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AB型,RH(D)阴性,因正反定型不符孙(D)与三个月前不同,故作进一步检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A2型M2白血病患者进行ABO血型鉴定,探讨适合此类亚型患者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策略,提高输血疗效。方法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本院2017年4月收治的1例M2型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白血病患者的血型进行血型参比试验,同时对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并用血型血清学方法为该患者筛选适宜输注的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结果根据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结果确定该患者为A2亚型,基因型A02/O01;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阴性,血浆中存在抗-A1。在病程期间共进行输血治疗32次,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16次(34 U)和A型血小板16次(16 U),输血后试验数据及临床表现提示输血治疗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输血后无畏寒、寒颤及发热等不良输血反应。在后期治疗中,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与输血前比较,抗-A1并未检出。该患者ABO正反定型不一致与疾病无相关性,化疗会降低血液中抗体的含量;A2型患者输注A型血小板和O型洗涤红细胞可以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结论 ABO血型鉴定时,应该坚持正、反定型结果一致的判定原则,对于不符合此原则的标本应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对于可能因血液疾病造成抗原减弱而影响ABO血型定型的患者,在ABO血型确定以前有输血治疗需求的,应采用最严格的输血标准,以保证输血疗效,避免意外抗体的产生而影响后续的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