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患者,40岁。因阴茎持续勃起伴剧痛50小时,在当地治疗无效转来本院。体检:一般情况好。脾于肋下10cm触及,阴茎坚挺,表面呈暗红色,触疼明显,长14cm,周径12cm。血常规:白细胞335.6×10~9/L,血小板470×10~9/L。  相似文献   

2.
随着血管疾病诊断技术的进展,临床上对脾动脉瘤的认识已不再是罕见疾病。但有人报告本病仍有25%并发破裂出血死亡,所以,仍应引起临床重视。本文针对2例脾动脉瘤临床诊治过程,结合复习文献讨论如下。病历摘要例1.女性,45岁。因血吸虫病普查发现肝脾肿大,于1972年5月12日入院。妊娠8次,足月产6次,流产2次。体查:肝肿大2cm,脾肿大10cm。X线检查食道静脉轻度曲张。Hb80g/L,RBC2.8×10~(12)/L,WBC4×10~9/L,Pts95×10~9/L。入院诊断:门静脉高压。术中见肝硬化,门静脉压274.68Pa。脾动脉曲张,于距脾门5cm处有一个乒乓球大搏动性肿块且与脾静脉及胰腺尾粘连甚紧,将肿块、胰尾及脾一并切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10岁,因肝脾肿大8年。贫血、血小板减少2年入院。体重20.5kg,身高110cm,腰围78cm,发育矮小畸形,表情淡漠,面色萎黄,躯干四肢可见散在的暗红色出血点,胸廓短小狭窄,肋间变形,双肺呼吸音增粗,右下肺少量湿啰音,心律齐,130bpm,胸骨左缘第4肋间和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P_2亢进,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肝脏于肋下12.5cm,脾肋下 AB 线24cm,AC 线25cm,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化验报告:Hb70g/L,血小板65×10~9/L,白血球3.6×10~9/L,红血  相似文献   

4.
睾丸恶性淋巴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非生殖细胞性肿瘤。我院近年来收治2例,均为双侧性肿瘤,现报告如下。例1男,46岁。左侧睾丸肿大6个月,右侧睾丸肿大1个月,于1983年7月18日入院。体检:全身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左侧睾丸约8×7×6cm,右侧睾丸约6×5×4cm。两侧包块质地均较硬,表面光滑,轻度触痛。睾丸附睾界限不清,两侧精索增粗。实验室检查:Hb14.9g/dl,RBC5.16×10~(12)/L,WBC4.7×10~9/L,N50%,L20%,E30%,血小板11×10~9/L,ESR22mm/h。胸透(一)。术前诊断:双侧睾丸肿瘤。1983年7月21日行左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病理报告:睾丸附睾弥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8岁.1989年7月10日因左上腹钝痛、脾肿大2年入院.2年来左上腹间歇性疼痛,多在劳累时出现。但无低热、盗汗。患者无结核病、肝炎和上消化道出血史.体检:T36.7℃,轻度贫血貌。腹部平坦,肝脏未触及,脾脏肿大肋下5cm,边界钝、光滑、质硬,无压痛。血红蛋白76g/L,白细胞7×10~9/L,血小板134×10~9/L。肝功能正常.胸片示心、肺正常。B超:肝未见异常,脾脏明显肿大,形态不规则,表面高低不平,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可见一4×4.3cm近似液性暗区。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肝脏正常,回盲部无异常,肠系膜淋巴结不肿大。脾脏明显肿大,约45×  相似文献   

6.
一、病例患者,男,33岁。因头昏、乏力1年余,牙痛、发热4天入院。检查:Hb28g/L,R1.05×10~(12)/L,W1.0×10~9/L,血片见少数原始细胞。网织红0.1%。血小板16×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8%,幼红细胞呈类巨幼变与核畸形,小巨核细胞易见。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并牙龈炎。经用抗菌素治疗后炎症消退。入院5月后复出现高热,相继并发右膝化脓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9岁,因低热、左季肋部疼痛,消瘦4个月,于1991年3月入院。腹痛为持续性隐痛,不向肩部放射,无盗汗呕吐,外院CT、B超示脾脏占位性病变,脾脓肿,经间断抗生素及抗痨治疗无明显疗效,既往无结核病史。体检:体温37.6℃,肝脏无肿大,脾肋下一横指,脾区叩击痛。白细胞5.2×10~9/L,淋巴0.76,血沉22mm/小时,PPD试验~(++),胸片无异常,B超:脾厚4.7cm,长11.6cm,脾下极可探及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4岁。以上腹部隐痛3月,伴低热、纳差、消瘦、乏力1月入院。体检:T37.4℃,P72次/分,BP16/9.3kPa。消瘦面容,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检查除左上腹压痛外,无阳性体征。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化验:Hb110g/L,WBC 8.4×10~9/L,N 0.76,L0.24;ESR 23mm/h ;肝功正常;空腹血糖6.0mmol/L。胸片提示左上肺陈旧性钙化斑。B超肝胆脾未见异常,但于胰体部见-5.5cm×4.0cm稍强回声光团。CT提示胰腺占位性病变。因疑胰腺癌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胰腺形态不规则,大小10cm×4.0cm,胰体部见5cm×4cm大小肿块,质硬,胃后壁及大网膜等处见众多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48岁。因双侧季肋部阵发性刺痛不适8月入院。腹痛从左季肋部开始,后出现双侧疼痛,疼痛以夜间明显,深吸气时加重,1月内体重下降4kg。当地曾行B型超声、CT检查,诊断为“脾血管瘤,肝多发囊肿”。3月后复查CT显示脾、肝肿瘤增多、变大。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未见浅表淋巴结肿大。腹平软,肝肋下2cm,边缘钝,质地中等,无压痛、结节。脾肋下4cm,边缘钝,质地中等,无结节与压痛。血常规:WBC6.3×10~9/L,N0.718,RBC3.42×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5岁,农民。纳差、乏力逐渐加重1年,左上腹肿块伴隐痛4个月。病后有低热、畏寒,体重下降。曾长期在外院以“肝硬化”治疗。15岁时患“肝炎”治愈。查体:T 37.5℃,面色灰暗黝黑,皮肤及双侧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肋缘下未触及;脾肋缘下6cm,质硬,有触痛。B超检查:肝大小正常,肝闪光点增粗,回声增强,门静脉增粗。脾厚11.2cm,长径18.5cm,内部回声不均,脾上下极各见一实性肿块声影,大小分别为10.2cm×9.6cm,9.6cm×8.5cm;脾静脉增粗。胸透见左侧膈肌抬高,运动受限。化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正常;白细胞8.2×10~9/L,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分类:淋巴0.37,中性多核细胞0.63。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0岁,因腹痛、发热、右上腹包块7天于1983年4月26日第1次入院。体检:T38.3℃皮肤巩膜未见黄染,右上腹轻度肌紧张,可扪及10×6cm包块,压痛显著,肝脾扪不清。白细胞14.2×10~9/L,包块处抽吸的脓液镜检为脓球(++++)。拟诊为腹壁脓肿?肝脓肿?入院当日急  相似文献   

12.
我科于1986年开展脾—左精索内静脉吻合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1例,经1年的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因乏力、厌食4年,左上腹肿块1年就诊,2年前在当地医院诊为“肝硬化并腹水”,经治疗好转。无呕血及肝炎病史。查体:营养一般,巩膜无黄染,肝脏不大(?)脾下缘距左锁骨中线肋缘下3cm,少量腹水。血红蛋白119g/L(11.9g%),白细胞5.6×10~9/L(5600/mm~3),中性75%,淋巴25%,血小板80×10~9/L(8万/mm~3)。肝功正常。血浆蛋白65g/L(6.5g%),白蛋白35g/L(3.5g%),球蛋白30g/L(3.0g%)。双肾图正常。食道钡餐点片示中下段中度静脉曲张。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入院后,进行术前准备,腹水消退。拟行脾切除加脾(?)肾静脉分流术。解剖分离肾蒂发现左精索内  相似文献   

13.
患者相某,男性,28岁,因乏力面色苍白、间断发热3个月于1999年10月入院.患者于7月出现乏力、头晕、发热、皮肤及粘膜出血.于外院查血常规:WBC 2.1×10 9/L,HB53 g/L,PLT 17×10 9/L,骨髓三系病态造血.诊断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曾用维甲酸、罗钙全、促红素及G-CSF治疗,并予间断输血,症状及外周血象无好转,遂转我院治疗.入院时查: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有散在出血点,肝脾肋下可及.血象:WBC 2.1×10 9/L,HB 55 g/L,PLT11×10 9/L.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原早粒细胞占20.5%,三系病态造血均可见.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型).给予小剂量阿糖胞苷和三尖杉酯碱化疗,两周后查骨髓增生受抑,WBC 0.9×10 9/L,HB 50g/L,PLT 10×10 9/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收治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分成 2组 ,即切脾组 (11例 )和保脾组 (15例 ) ,比较 2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与血象改变。结果切脾组术后 14d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 (8 9± 1 6 )× 10 9/L、(310±32 )× 10 9/L ,明显高于保脾组 (3 7± 1 4 )× 10 9/L和 (10 4± 4 1)× 10 9/L(P <0 0 1)。术后第 7天切脾组血清总胆红素为 (2 4± 7) μmol/L ,低于不切脾组 (37± 13) μmol/L ,P <0 0 5。 2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提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减轻术后肝脏胆红素代谢负担 ,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56岁。因突然腹痛30小时入院。痛自上腹蔓延全腹,持续性,伴恶心呕吐,畏寒低热,心慌,无外伤史,体检:T36.2℃、P100次/分、BP13.3/10.7KPa。腹平软,全腹肌紧,压痛,反跳痛,有移动性浊音,肠鸣吾低。腹腔穿刺有不凝血。实验室检杏:Hb70g/1,RBC2×10~(12)/L,WBC12×10~9/L,N0.81,L0.19。术中见腹内积血1200ml,脾大12×12×10cm~3,膈而不规则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手术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77min,术中平均出血125ml,切除脾重量平均为667g,平均住院7.5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血小板从平均38×109/L[(26~67)×109/L]上升至201×109/L[(102~662)×109/L]。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2岁。1年前自觉右腰部持续性隐痛,时而加重,有时向上腹部放散。自感乏力,多汗,体重明显下降,于1992年6月18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16/9kPa、心率72次/分,律齐。右上腹轻度压痛,可扪及包块下缘。右肾区叩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13×10~(12)/L;血红蛋白133g/L;白细胞7.1×10~9/L,分叶细胞0.56,淋巴细胞0.42,嗜酸细胞0.02;血糖5.2 mmol/L;Na~+、K~+、Cl~-分别为135.0、3.7、101.1mmol/L;皮质醇276/μmol/L8h,160μmol/L16h;游离皮质醇0/24h;血沉5 mm/1h,17mm/2h。B超:肝、胆、脾及双肾未见异常,右肾上腺区见9.5 cm×5.5 cm的低回声分叶状肿块,内回声不均匀,左肾上腺无异常;双肾  相似文献   

18.
例1:男,25岁。高空坠下臀部着地。腹痛、腹胀、大便秘结3天。外院治疗无好转,来我院求治。体检:T37.8℃,P96次/分,Bp12/8kPa。腹部稍膨隆,腹肌稍紧张,上腹轻压痛,反跳痛不甚,无移动性浊音,肠音减弱。B超示腹腔少量液体。红细胞3.25×10~(12)/L,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8.5×10~9/L,N 0.72。入院后行补液,腹腔穿刺吸出不凝固血液2ml。初诊:腹腔实质性脏器破裂。行剖腹手术,探查肝脾完整无裂伤,清除腹腔积血约250m;双肾无异常发现,上腹部后腹膜色泽紫暗,血肿约12cm×7cm大小,空肠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5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ITP)伴全身多部位出血(其中合并脑出血8例)的脾切除治疗,除1例脑出血深昏迷于手术后7小时死亡外,其他14例术后一月内临床出血等症状消失、偏瘫恢复,血小板(BPC)计数从平均7×10~9/L上升至398×10~9/L,取得了明显疗效,因此,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急性ITP应抓紧时机立即行脾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10个月,出生后2个月接种卡介苗(BCG)。接种后10 d,体温38.5℃~39.2℃,心律不齐,双肺呼吸音粗,肝肿大在剑突下5.5cm,脾在肋下8cm,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红蛋白52g/L,白细胞19.8×109/L,中性粒细胞6.7×109/L,血小板81×109/L,肝肾功能正常。骨髓检查:粒系细胞反应增多。外院诊断为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服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VCP),从而可能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加重骨髓炎的发展。三角肌接种BCG处红肿,直径1.1cm,结痂,周边溃烂、流脓。左腋下有3cm×3cm肿大淋巴结,质硬,局部微热、压痛(+),后破溃流脓。在破溃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