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姑息减黄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3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需姑息减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式(经典内引流组),12例行改良胆肠襻式吻合术(改良内引流组),11例行体外胆汁转流术(外引流组)。比较3组的减黄疗效、术中与术后指标及生存情况。 结果:3组术后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但3种术式的减黄效果相近(P>0.05)。改良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较经典内引流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外引流组的住院费用少于经典内引流组与改良内引流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较改良内引流组更加减少(均P<0.05)。经典内引流组术后2例(14.2%)发生反流性胆管炎,而改良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无反流性胆管炎发生。3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胆肠襻式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术后器官功能恢复快,可以作为姑息减黄的首选术式,而体外胆汁转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胆道恶性梗阻需行胆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21例(改良组),同期行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15例(经典组)。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在传统袢式吻合的基础上作了两项改进:①不切断空肠,输入袢和输出袢之间行侧侧吻合;②近段输入袢空肠结扎,阻断肠内容物进入肠道。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返流性胆管炎减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胆肠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返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减黄效果均明显,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高龄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恶性胆道肿瘤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的预防方法。
方法:2004年4月—2009年7月对30例PD术行胰肠吻合时,先用4-0 Prolene线往返缝合胰腺断面,然后用单层连续缝合加荷包捆绑套入式胰肠吻合,主胰管外引流。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结果:全组吻合时间平均(15.0±1.7)min,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瘘,无胰腺残端及空肠袢出血。
结论:以Prolene线单层连续缝合行胰肠吻合,并采用荷包捆绑套入式的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液体复苏联合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治疗的意义。
方法:将收治的符合标准的3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即晶胶联合组(A组)和晶胶联合大黄组(B组)。观察不同复苏方案对红细胞压积(HCT),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胃黏膜pH值(pHi),血乳酸,液体滞留总量,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D1),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治疗后B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A组(均P<005)。B组治疗后的HCT为(30.5±6.9)%,ScvO2为(81.0±15.8)%,pHi为(7.9±1.5),血乳酸为(1.3±0.7)mmol/L,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70.0±16.8)h,液体滞留总量(425.5±90.5)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6±0.8)d,病死率为6.7%,MODS发生率为20%(P<0.05)。
结论:SAP早期,以晶、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同时联合应用大黄,可有效恢复循环血容量,缩短正平衡持续时间,增加组织灌注和氧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维护重要脏器功能,从而显著改善SAP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将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操作流程应用于开腹脾切除术的借鉴价值。
方法:总结以往的腹腔镜脾切除术, 设计新的开腹脾切除术的流程(改进开腹脾切除术)。选择61例脾切除术病例, 分为传统开腹组和改进手术组, 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比较两组之间差异。
结果: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97.3±23.6)min,术中出血量(264.4±46.6)mL, 24 h引流量(285.5±76.5)mL。改进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52±13.7)min,术中出血量(105.0±31.0)mL, 24 h引流量(110.3±39.5)mL;上述指标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手术组无术中大出血和胰瘘发生,改进手术组的术中治疗费用较传统开腹组高(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进后的开腹脾切除术在控制手术时间和出血风险上具有优势。合理地应用先进手术器械可以更好地实现微创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21例70岁以上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比较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减黄疗效、返流性胆管等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采用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肠功能恢复时间较传统治疗明显缩短,返流性胆管炎发生率亦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种术式的减黄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有利于患者术后器官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闭合空肠输入段改良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胆肠吻合术80例,其中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传统胆肠吻合术组)38例,闭合空肠输入段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改良胆肠吻合术组)42例,比较两组术中完成胆肠吻合的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第3天胆红素水平及术后3月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等方面指标。结果:改良胆肠吻合术组完成胆肠吻合时间40.2±9.3 min,较传统胆肠吻合术组完成胆吻合时间60.2±6.2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3个月上消化道造影胆汁反流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79例,失访1例,随访率为98.7%,随访时间为3个月~2.5年,随访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右上腹部不适、轻度胀痛等症状,余无异常。结论:改良胆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操作简单,胆肠吻合时间短,胆汁反流发生率低,术后疗效确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胆道梗阻性疾病胆肠吻合应用改良胆肠襻式吻合术式和Roux-en-Y吻合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行胆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改良胆肠襻式吻合36例(改良组),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3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手术时间、肠鸣音出现、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观察胆汁漏发生、总胆红素下降指标、胆肠吻合口狭窄、胆汁反流情况。结果:改良组吻合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0.9±0.4 h vs 1.4±0.6 h,P<0.05);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早(2.3±4.0h vs 60.2±5.2 h,P<0.05),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70.2±5.3 h vs 88.1±6.5 h,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10.0±1.9 d vs 12.0±3.0 d,P<0.05)。术后对照组发生1例胆汁漏(5.6%);术后2周总胆红素下降指标>50%比率,改良组优于对照组(91.7%vs 83.3%);胆肠吻合口狭窄情况改良组优于对照组(2.8%vs 5.6%);术后胆汁反流情况改良组优于对照组(2.8%vs 8.3%)。结论:改良胆肠襻式吻合术较传统胆肠Roux-en-Y吻合术,能缩短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快、改善术后肝功能,术后胆汁反流发生率低、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尤其适用于基层县级医院,但仍存在捆扎肠襻再通可能,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随访结果。
结果:18例平均年龄64.3岁,男女比例为1∶5。术前诊断率为77.8%。18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一期肠切开取石手术,8例行一期行肠切开取石及二期胆囊切除加胆肠内瘘修补术,6例行一期手术解决肠道梗阻同时处理病变胆囊及胆肠内瘘,1例既往有胆肠内引流手术史患者一期行肠切开取石、胆肠吻合口切开取石、原胆肠吻合口整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9%,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死亡1例(5.5%),为术后第4天死于心肌梗塞。
结论:胆石性肠梗阻以老年女性患者为主,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可及时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胆石性肠梗阻应尽早外科干预,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9例行胆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130例(改良组),行Roux-en-Y吻合术12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肝功能的变化.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改良组ALT、ALP分别为(63±42)U/L、(147±147)U/L,对照组分别为(84±52)U/L、(256±201)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4,1.655,P>0.05);改良组GGT为(116±91)U/L,低于对照组的(169±96)U/L(t=2.461,P<0.05).两组共有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胆管炎,其中改良组有3例(2.3%),对照组有9例(7.0%),改良组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胆管炎的患者中,改良组有1例需住院治疗,对照组有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与Roux-en-Y吻合术后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术后急性胆管炎的发作频率更低、症状更轻,且操作简单,可作为常规胆肠吻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