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Halo-骨盆架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0年5月治疗50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龄4~16岁,平均10.8岁;先天性脊柱侧凸24例(分节不良11例,形成障碍7例,混合型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6例。采用改良Halo-骨盆架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Ⅰ期术前牵引,Ⅱ期松解牵引,Ⅲ期牵引矫形内固定。对治疗前后患者身高、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进行观察。结果:患者身高由治疗前平均(152.1±11.1)cm矫正至(158.5±10.5)cm,侧凸Cobb角由平均(91.8±14.5)°矫正至(30.8±7.9)°,后凸Cobb角由平均(69.5±14.0)°矫正至(31.6±10.1)°。Ⅰ期术前牵引后侧凸、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30.4±6.6)%、(22.3±5.2)%;Ⅱ期松解牵引后侧凸、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26.7±5.1)%、(21.2±6.0)%;Ⅲ期牵引矫形内固定后侧凸、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33.7±7.2)%、(27.1±5.3)%(矫正率参照的基准Cobb角是上一期治疗的Cobb角);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的侧凸、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66.5±7.2)%、(55.1±6.4)%。各期治疗前后患者身高、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Halo-骨盆架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良好的畸形矫正和躯干平衡,并能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Halo-股骨髁上牵引对重度脊柱侧凸后路矫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u Y  Liu Z  Zhu F  Wang B  Yu Y  Zhu ZZ  Qian BP  Ma WW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8):513-516
目的探讨Halo-股骨髁上牵引对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组及特发性脊柱侧凸组,每组30例。CS组术前平均冠状面Cobb角、胸椎后凸分别为95.7°及70.2°。IS患者术前平均冠状面Cobb角、胸椎后凸为91.6°及50.6°。平均随访38个月。结果60例患者平均牵引23d,平均牵引重量16kg。IS组患者Halo牵引及后路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分别达39.3%、57.5%,胸椎后凸平均矫正33.7%。CS组Halo牵引及后路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分别达35.3%、45.2%,胸椎后凸平均矫正43.5%。两组患者后路矫形术后侧凸及后凸矫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并发臂丛神经麻痹,神经功能均在2个月内获得完全恢复。结论Halo-股骨髁上牵引可大幅提高脊柱侧凸尤其是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正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快速大质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在治疗僵硬型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3年7月至2006年5月行术前快速大质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6例僵硬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例,女性12例;年龄12~20岁,平均16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111°,胸椎后凸(T_(5~12))平均64°.术前行Halo-双侧股骨髁上牵引,最大质量(可达体质量的1/2)牵引2~3周后,行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对术前Bending像、牵引后和术后侧凸纠正率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12~60个月(平均36个月).最大牵引质量平均19 kg,为体质量的35%~56%.1例患者在牵引12 d后出现右侧臂丛神经麻痹,减轻牵引质量后逐渐恢复.矫形术后无瘫痪、死亡等并发症,无呼吸衰竭的发生.术前平卧位Bending像X线片的侧凸纠正率平均18.7%,Halo-股骨髁上牵引后侧凸纠正率平均达31.9%.与Bending像相比,牵引后侧凸纠正率提高了1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平均为48.6%,胸椎后凸矫正率平均为51.9%.末次随访时冠状面矫正丢失率平均为2.0%,矢状面矫正丢失率平均为5.8%.结论 术前短时间大质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结合后路广泛松解可改善僵硬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形率,但应注意与牵引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9):1729-1734
[目的]分析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在治疗重度僵硬性非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矫形贡献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8月在本科住院并采用湘雅阶梯渐进式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的26例重度僵硬性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术前均行Halo-双侧股骨髁上牵引,牵引2~4周后,术中维持牵引下行一期后路松解内固定矫形植骨融合术。通过测量术前全长站立正位、仰卧位Bending像,支点加压位、牵引后、术后侧凸Cobb角,对各矫形要素(Bending、支点加压、牵引、手术)绝对和相对贡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牵引过程中未出现钉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术中及术后均无瘫痪、呼吸衰竭及死亡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为(42~70)个月,平均为54.00个月;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等现象发生。术前站立位主弯侧凸Cobb角平均93.00°±18.90°(71.00°~121.00°),仰卧位Bending像平均为74.70°±20.04°(52.50°~106.00°),支点加压位平均为68.90°±18.21°(48.00°~96.60°),牵引后平均为59.80°±15.82°(42.00°~79.80°),术后平均为40.60°±12.09°(23.00°~58.10°);各矫形要素(Bending、支点加压、牵引、手术)的绝对贡献率为20.50%±6.02%、6.22%±3.29%、9.63%±5.42%、20.58%±8.61%,总贡献率为56.83%±6.87%(51.50%~67.61%)。2例患者牵引过程中出现背部后凸处皮肤压红,5例出现不同程度膝、髋关节僵硬。[结论]在重度僵硬性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采用湘雅阶梯渐进式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矫形贡献率相对突出,可有效地使矫形风险分散,降低手术风险,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悬吊牵引像在脊柱侧凸矫形中预测上、下固定椎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11~21岁,平均15.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植骨融合、钉钩混合固定,随访6~36个月,平均14.7个月。采用标准方法测量术前脊柱正侧位悬吊牵引像,术后及随访正位像的Cobb角、顶椎偏距、悬吊稳定椎等,测量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术后胸弯平均Cobb角为43.8°,术后随访平均Cobb角为51.1°,较术前(平均Cobb角84.6°)明显改善(P〈0.01),平均矫正率为48.2%;(2)悬吊像胸弯Cobb角与术后胸弯Cobb角呈正相关(P〈0.01);(3)悬吊像顶椎偏距、术后胸弯顶椎偏距与术前顶椎偏距有显著差异(P〈0.01);(4)悬吊像下平分椎倾斜度与术前站立位下固定椎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后及随访的下固定椎倾斜度有显著差异(P〈0.01);(5)悬吊像上平分椎倾斜度与术前站立位上固定椎、术后及随访的上固定椎倾斜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选择悬吊牵引像的稳定椎作为脊柱侧凸矫形中上、下固定椎,术后平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分期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方法。方法:对30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88°~135°,平均105°),采用侧凸凹侧松解、改良颅盆环装置缓慢牵引和哈鲁氏棒固定分期外科治疗。结果:松解期,僵硬性脊柱侧凸转为非僵硬性;牵引期,在脊髓最大可耐受情况下使畸形矫正达到最佳效果;最后通过内固定以维持矫正效果。本组病例平均矫正率45.3%。经9~40个月(平均23个月)的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采用分期外科治疗,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3):2139-2143
[目的]探讨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2月本院实施587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对其中行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5例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42012年2月本院实施587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对其中行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5例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472个月(平均42个月)。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结束后侧凸Cobb角平均(49±11)°,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侧凸纠正率达平均(40.9±9.3)%。后路矫形术后侧凸Cobb角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侧凸矫正率为平均(52.6±8.2)%。术后矢状面后凸Cobb角为(34±10)°,与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后凸矫正率平均(51.9±9.3)%。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平均达(37.6±12)°,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矢状面后凸Cobb角平均(33±10)°,与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躯干移位经牵引后从平均(12.5±3.8)mm矫形至(6.94±4.6)mm,平均改善65.7%。1例患者牵引过程中Halo松动,予以更换,无其他明显牵引并发症发生。矫形术后无瘫痪、死亡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Halo-股骨髁上牵引在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结合单纯一期后路矫形手术,可大幅度提高重度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正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后路杠杆力矫正法(cantilever bending technique)治疗重度(Cobb角≥70°)及僵硬(柔韧性≤30%)的脊柱侧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杠杆力矫正法治疗的包括各种病因导致(包括先天性、特发性或神经肌肉性)的重度且僵硬的脊柱侧凸畸形患者41例。依据患者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改良式脊柱侧凸研究学会(Modified SRS Outcomes Instrument)病患满意度问卷(SRS-24)评估临床效果及价值。结果脊柱侧凸的主弯(majorcurve)平均Cobb角为98°(75°~133°),柔韧性为18%(2%~27%),术后矫正率为67.1%(51%~74%),手术前的冠状面失衡约2.5cm,术后为0.8cm,手术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除了1例需要做前路松解术外,其余患者均采用后路杠杆力矫正法矫治即可达到满意的矫正结果。无论脊柱侧凸畸形的病因是哪一种类型,均获得了满意的手术疗效。结论杠杆力矫正法用以治疗矫正任何病因的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省略了前路脊柱松解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外科矫治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采用后路凸凹侧双棒同步矫形技术治疗AIS 4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年龄11~24岁,平均17.1岁.Lenke分型:Ⅰ型17例、Ⅱ型9例、Ⅲ型14例、Ⅳ型8例.行选择性胸弯融合27例,非选择性融合21例.观测手术前后冠状Cobb角、顶椎偏距、顶椎旋转、躯干偏移、尾端融合椎旋转、倾斜角、椎间角、矢状面平衡变化,评价侧凸矫正效果及脊柱平衡状况.结果 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15.1个月.选择性融合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6±11)%、(72±9)%.非选择性融合术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4±15)%、(69±9)%.所有病例尾侧保留脊柱活动节段平均4.4个.1例因术中定位错误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行翻修术.其余病例末次随访无脊柱失代偿,无假关节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治疗AIS,有助于提高矫形效果,重建和维持脊柱平衡,减少尾侧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Ponte截骨置钉二期后路矫形在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接受一期后路Ponte截骨二期后路矫形治疗的Cobb角大于100°的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14~30岁,平均(21.4±4.1)岁。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106°~156°,平均125.8°;后凸角59°~141°,平均100.1°。一期后路Ponte截骨松解、置钉,术后Halo-股骨髁上牵引,再行二期后路置棒矫形融合术。比较术前站立位、后路松解牵引后仰卧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冠状面主弯Cobb角。结果 术前仰卧Bending位主弯侧凸柔韧性为14.8%±7.5%;后路松解牵引后主弯侧凸柔韧性为29.1%±9.9%;较术前平均提高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路矫形术后主弯Cobb角平均74.4°±14.5°,矫正率平均41.0%±8.1%;与术前仰卧Bending位和松解牵引后比较矫正率分别提高了26.2%和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4.0±5.9)个月。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平均丢失1.4°。术后后凸角平均53.0°±13.7°,较术前(100.1°±23.7°)明显改善,矫正率平均46.1%±11.9%,末次随访时无矫正丢失。牵引中1例发生左侧股骨髁上钉道感染,2例发生左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后路Ponte截骨松解+Halo-股骨髁上牵引能够使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获得满意的矫正率,但应注意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脊柱侧凸术前牵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6~1996年间,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凸165例,应用自行研制的脊柱牵引矫形床改善病人的侧凸角度,并对手术矫正度进行预测,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侧凸类型,累及节段,病人年龄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得出了不同情况下牵引和手术矫正的具体参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矫正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0例,术前侧凸主弯平均Cobb角82°(75°~92°),平均柔韧性30%(20%~40%),平均双肩高度差为15mm(5~35 mm),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 h(3.2~4.3 h),平均失血量865ml (660~1070 ml),平均融合节段为11节椎体(9节~12节),术后侧凸主弯平均Cobb角31°(22°~37°),平均矫正率62%(50%~76%),平均双肩高度差为7.5 mm(0~11 mm),患者平均住院日为9 d(8~11d)。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年(1.1~6.3年),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侧凸主弯矫正角度未发生丢失,固定节段全部融合。结论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能有效治疗主弯在75°-92°度之间,柔韧性不<20%的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相似文献   

14.
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7年7月~2003年1月应用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凸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13~39岁,平均17.2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33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3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85°~116°,平均96.2°;矢状面异常20例。前路行凸侧松解、椎间植骨后,同次麻醉下再行后路CD(4例)、CD-Horizon(5例)、TSRH(10例)或Isola(17例)脊柱内固定器械三维矫形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其中31例行胸廓成形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冠状面Cobb角30°~65°,平均47.6°,平均矫正率48.5%;80.6%的患者术后维持或达到矢状面平衡。未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脱钩、断棒及深部感染。术后气胸2例,创伤性胸膜炎1例,术后2年假关节形成1例,术后11个月躯干失平衡1例。随访1年后矫正度丢失大于10°者2例,平均丢失5.2°。结论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应用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的方法矫形满意。正确选择病例、术前仔细评估、术中应用SEP及唤醒试验可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脊柱侧凸矫形预测方法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比较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预测作用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1998年7月~2000年7月间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27例;年龄11~35岁,平均16.4岁。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植骨融合术,第三代节段性内固定系统固定。采用标准方法测量术前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以及术后正位像的Cobb角,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平均Cobb角为31°,较术前胸弯(平均Cobb角61°)改善明显(t=1.706,P<0.01),平均矫正率为51.6%;(2)三种检查方法都与术后胸弯Cobb角呈正相关(P<0.01);(3)支点弯曲像与术后Cobb角无差异(P>0.05),其它两种方法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支点弯曲像可以用于评价胸弯的柔韧度,其效果优于站立位侧方弯曲像和悬吊牵引像;(2)分析脊柱侧凸畸形需联合应用三种方法,并预测脊柱侧凸的矫形。  相似文献   

16.
内固定矫形治疗为治疗脊柱侧凸的重要方法。随着生物力学和材料学的发展,各种新型的内固定系统不断涌现,这些内固定系统各具优点但又都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特点。方法:本研究纳入79名正常志愿者(正常组)、83例轻中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60°)以及69例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80°),再根据主弯部位分为胸弯组及胸腰弯/腰弯组,测量各组冠状面参数包括主弯Cobb角、冠状面偏移(CB)以及顶椎偏移(AVT),矢状面参数包括矢状面偏移(SVA)、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骨盆厚度(PTH)、骶骨股骨距离(SFD)、骶骨骨盆角(PRS1)、PI与LL差值(PI-LL)、PT与PI比值(PT/PI)以及C7铅垂线与骶骨中心距离(HA-C7PL)。比较各组间冠状面及矢状面参数的特点及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疾病组同一参数间的对比研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q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LL、TLK、TK及PRS1显著增大,PI、PT、PTH、SFD及PI-LL显著减小,重度胸腰弯/腰弯组的SVA显著增大而SS显著减小,但SVA在平衡范围内。正常组与轻中度胸弯组,冠状面及矢状面参数间无相关性。在轻中度胸腰弯/腰弯组、重度胸弯组及重度胸腰弯/腰弯组,Cobb角与TK、TLK具有相关性。在所有组中,LL与TK、LL与TLK、PI与PT及PI与SS均具有相关性。在正常组、重度胸弯组及重度胸腰弯/腰弯组中,TK与TLK具有相关性。轻中度胸腰弯/腰弯组CB与PT具有相关性;重度胸弯组中,CB与TLK、SS具有相关性;重度胸腰弯/腰弯组,冠状面Cobb角与LL及CB与PT、SS具有相关性。在重度胸腰弯/腰弯组中,LL与SVA具有相关性。在重度脊柱侧凸组中,TK与SVA具有相关性。结论: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矢状面排列具有自身特点,表现为TK、TLK、LL的显著增大与PI、PT的显著减小;冠状面参数中冠状面主弯Cobb角与TK、TLK及CB与SS均具有相关性,矢状面参数中TK、TLK与LL三者之间及TK与SVA之间均具有相关性;骨盆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狭长水平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牵引结合后路手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alo-股骨髁上牵引结合后路矫形对柔韧性30%~40%的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6月治疗的41例柔韧性30%~40%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按照是否行牵引治疗分为两组.牵引组A组 22例,主侧凸平均Cobb' s角91.2°;对照组B组 19例,主侧凸平均Cobb' s角87.5°.[结果]两组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A组平均牵引18 d(14~22 d)后主侧凸平均矫正46%,14例肺功能减退患者均改善.两组均行一期后路松解三维矫形术,术后C7~S1偏移值、顶椎偏移矫正A组优于B组.A组主侧凸平均矫正55.2°,B组45.7°,A组优于B组 (P<0.05). A组平均随访40个月, B组平均随访42个月,末次随访两组平均冠状面矫正丢失分别为3°、2.4°,矢状面无丢失,两组均获骨性融合.[结论]对于柔韧性30%~40%的重度脊柱侧凸,术前Halo-股骨髁上牵引可改善肺功能,结合牵引下后路松解矫形术可以获得更好的畸形矫正和躯干平衡,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后主侧凸平均矫正46%,14例肺功能减退患者均改善.两组均行一期后路松解三维矫形术,术后C_7~S_1偏移值、顶椎偏 矫正A组优于B组.A组主侧凸平均矫正55.2°,B组45.7°,A组优于B组 (P<0.05). A组平均随访40个月, B组平均随访42个月,末次随访两组平均冠状面矫正丢失分别为3°、2.4°,矢状面无丢失,两组均获骨性融合.[结论]对于柔韧性30%~40%的重度脊柱侧凸,术前Halo-股骨髁上牵引可改善肺功能,结合牵引下后路松解矫形术可以获得更好的畸形矫正和躯干平衡,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后主侧凸平均矫正46%,14例肺功能减退患者均改善.两组均行一期后路松解三  相似文献   

19.
闫伟强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07,20(4):247-250
目的:评价前路松解联合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的效果,探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34例,男5例,女29例;年龄8~21岁,平均14.7岁。均为右侧凸。均采用经前路松解植骨融合联合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治疗,其中前路经胸入路26例,胸腔镜前路松解植骨融合矫形术8例。随访时均摄全脊柱X线片。术前、术后所摄X线片进行以下各项测量指标比较:Cobb角、顶椎的旋转度、下融合椎旋转度、躯干偏移距离。随访时观察有无脊柱失平衡、假关节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患者Cobb角术后平均矫正率80.62%,其中18例患者出现矫正度数丢失,丢失度数3°~10°,平均4.3°(术后平均14.2°,1年后随访平均18.5°)。所有患者术后胸椎生理性后凸得到重建。术后胸椎融合弯顶椎的旋转改善率62.91%,下融合椎旋转改善率47.60%,躯干偏移平均距离3.3mm,未见脊柱失平衡现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1例,胸腔积液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6个月肺功能检查,未见有明显下降。脊柱胸弯融合段未发现假关节形成。结论: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可明显改善顶椎的旋转度,得到满意的三维矫形效果。术前积极准备、合理手术设计,术中严格操作,术后重视预防并发症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9例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护理。[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肺功能训练轴向翻身及术后体位护理、病情观察、指导饮食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结果]9例患者术前术后疗效满意,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实现了病人的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