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疾病。这种慢性炎性反应导致气道反应性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严重哮喘可威胁生命。我院2年来应用甲强龙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本文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均符合重症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2岁…  相似文献   

2.
<正>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为特征,常在夜间或(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药物治疗缓解[1]。哮喘急性发作的初始治疗包括重复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或全身应用糖皮质  相似文献   

3.
<正>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威胁公共健康最主要的慢性肺部疾病。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全球哮喘发病率为5%~6%,发达国家哮喘总患病率达7%~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管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易感者对此炎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逆气道阻塞症状,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吸吸困难、胸闷、咳嗽、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长期发作可使气道重建,导致气道增厚与狭窄,成为阻塞性肺气肿,严重者呈哮喘持续状态,危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1]。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急诊内科医师经常遇到的急症。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是最常见的一种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出现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伴有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但一般可以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1]。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末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12例,现  相似文献   

7.
<正>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易感者对此类炎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  相似文献   

8.
俞婉珍 《江苏医药》1991,17(3):164-166
人所共知,支气管哮喘是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广泛气道狭窄的疾病。哮喘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支气管高反应性,即气道对刺激物的反应过于敏感,其临床特点为间歇发作,往往经治疗或自行缓解。支气管哮喘的分型方法尚未统一。1931年Rackeman 将支气管哮喘分为外源性(过敏性)和内源性(非过敏性)两大类,沿用至今。目前主张分为五型:(1)吸入性(又称过敏性)哮喘;(2)感染性哮喘;(3)运动性哮喘;(4)药物性哮喘;(5)混合性哮喘(见附表)。一、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典型支气管哮喘具有如下特点:(1)哮喘反复发作史;(2)发作时呈呼气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bronchi al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疾病。这种慢性炎性反应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哮喘治疗目的在于减少发作,改善呼吸功能,防止气道组织增厚与狭窄。现对哮喘近年来药物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玉霞 《黑龙江医药》2002,15(2):152-15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反应性炎症和气管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易感者对此类炎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阻塞症状。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名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咳嗽,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若长期反复发作,使气道重建,导致气道增厚与狭窄,成为阻塞性肺气肿,以往认为气道平滑肌收缩引起气道  相似文献   

11.
1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细胞浸润、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此炎症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其气道对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因素呈高反应性,气道平滑肌处于易激状态,极易引起平滑肌痉挛而导致呼吸道狭窄,这种狭窄是可恢复性的狭窄,以呼气时更为明显,因此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1]。  相似文献   

12.
儿童哮喘的护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持续的炎症反应,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的多因性疾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喘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多见于1~6岁小儿,大多在3岁以内起病,儿童哮喘的频繁发作,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此病虽不能根治,却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方洁  叶晓芬  蔡映云 《上海医药》2009,30(4):166-16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高,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相似文献   

14.
朱红卫 《安徽医药》1997,1(2):22-2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对易感此类炎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式咳嗽,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药物治疗对哮喘病人尤为重要,因此了解各种药物特性以及如何选择药物是治疗哮喘之关键。  相似文献   

15.
陈朱 《中国医药杂志》2004,1(3):141-14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等诱发的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通气障碍的疾病。其特点是发作性胸闷、咳嗽、气喘、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如诱发哮喘的因素未能消除,哮喘反复发作而加重,或呈哮喘持续状态,则病人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甚至心、肺功能不全,有些病人还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和肺不张等。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狭窄为特征的疾病。临床特点为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和哮喘。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地提高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由各种细胞成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而重症哮喘是指哮喘急性发作持续24h或以上,经常规治疗症状无法缓解或哮喘呈爆发性发作,发作开始后短时间进入危重状态。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容易反复发  相似文献   

18.
吴闽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757-1758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BHR),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随着人们对哮喘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治疗的重点已从单纯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转为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疗,尽可能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防止迁延不愈、继发肺气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发病一般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冬末春初,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以阵发而带有哮鸣音的气喘为其主要表现,并经常伴有咳嗽,严重者可持续发作。哮喘严重发作持续24h以上不能缓解者称重症哮喘,是常见的急重症,如不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支气管哮喘为各种细胞、细胞因子参与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该病具有易反复发作、弥漫性特点,临床症状包括:反复发作咳嗽、胸闷、喘息,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缓解,但有部分患者病程延长可引起气道重塑、气道不可逆缩窄~([1])。目前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尚无特效治疗方案,治疗以控制临床症状、预防病情加重为目的。抗炎、β受体阻滞剂和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