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癌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发病原因多而复杂。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层的鳞状细胞癌,而侵犯到黏膜下层的鳞状细胞癌属于浅表性食管癌。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早期和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目前内镜下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切除和非切除治疗,其中内镜下切除治疗主要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相对于手术治疗,内镜下切除治疗具有安全、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对于淋巴结转移风险较大的患者,若行内镜下治疗后,建议术后密切随访。随着针对较大病变的内镜下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等技术的开展,内镜下治疗将会为早期食管肿瘤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男性病人,58岁。5年前因患舌鳞状细胞癌在我院行舌癌根治术。现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余入院。上消化道X线钡餐见食管中段狭窄,胃镜发现除食管中段有长径约5cm肿块外,在贲门部胃小弯侧还有2.5cm×2.0cm大小的黏膜糜烂区,病理检查结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腺癌。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残胃与食管吻合,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同术前。讨论:上消化道3处以上的重复癌极为罕见。重复癌的诊断目前多采用Warren和Gates提出的诊断标准:(1)每个肿瘤必须是恶性,(2)每个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3)必须排除转移性癌。所有肿块在6个月以内获…  相似文献   

3.
Src家族酪氨酸激酶Fyn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yn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1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ESCC)和10例食管正常黏膜上皮组织(UNR),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食管正常黏膜组织Fy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yn蛋白表达水平(9.68±2.31)高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染色指数(3.2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结果亦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Fyn蛋白表达强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结论 Fy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Fyn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鳞状细胞癌抗原在食管癌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粒酶免疫荧光法测定了40例食管癌和7例术后复发病人的血清鳞状细胞癌(SCC)抗原含量,取20例正常人,15例食管良性病人和15例腺癌病人作对照。结果表明,食管癌和术后复发病人的血清SCC抗原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良性病人和腺癌病人(P值分别<0.001、0.01和0.05),SCC抗原与临床病期、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这提示血清SCC抗原是食管癌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对食管癌的诊断、预示术后复发和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盂鳞状细胞癌的术前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IVU检查,13例行B超检查,4例行CT和MRI检查;1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加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行IVU检查者仅提示4例有占位性变病,13例行B超检查者仅显示2例有占位性病变,4例行CT或MRI检查者均提示有肿瘤改变。近50%的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术前诊断肾盂鳞状细胞癌的敏感方法为CT和MRI,其治疗方法首选根治性肾切除术,但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是发生于卵巢组织的恶性肿瘤,病理组织类型复杂,以腺癌多见,笔者所在科室最近收治1例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本例患者因"下腹痛"确诊为"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并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泰素+卡铂"化疗2周期。目前病情稳定。鉴于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低发病率,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诊断及治疗措施,许多研究认为最好的治疗措施是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辅以卡铂或顺铂加紫杉醇化疗。卵巢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比其他类型卵巢上皮癌要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状RNA 0004390(CircRNA_0004390)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食管鳞癌细胞患者为研究对象。食管鳞状细胞癌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构建CircRNA_0004390-shRNA沉默载体转染至ECA-109食管鳞状...  相似文献   

8.
STAT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STAT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食管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TAT3蛋白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胞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阳性率86.7%(平均灰度值为36.05±13.74)明显高于正常组织阳性率17.6%(平均灰度值为16.92±5.43)(P<0.05)。STAT3蛋白在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0%、95%、73.08%,平均灰度值分别是51.22±7.09、42.18±7.21、23.16±6.9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分化程度越高STAT3蛋白表达越低。有淋巴细胞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STAT3表达的阳性率100%(平均灰度值45.36±10.36),明显高于无淋巴细胞转移的食管癌组织阳性率78.38%(平均灰度值30.26±12.41)(P<0.05)。结论STAT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肾盂鳞状细胞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提高对肾盂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效果,报告1980年1月~1995年12月收治的肾盂鳞状细胞癌12例,占同期肾肿瘤的3.4%和肾盂肿瘤的18.7%,平均发病年龄65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疼痛、血尿、包块三联征发生于病程晚期。本病常常与肾结石和肾积水合并存在,诊断时肿瘤常被漏诊。该病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手术治疗以根治性肾切除加局部淋巴结清扫为主,术后可辅以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Omi/HtrA2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nsion system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及13例食管良性病变黏膜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结果 Omi/HtrA2的阳性表达率在食管癌组织中为70.00%,癌旁组织Omi/HtrA2为27.50%,食管良性病组织为23.08% (P <0.05);在中高分化癌中表达阳性率为83.33%,低分化癌中表达阳性率50.00% (P <0.05);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8.23%,有淋巴结转移组为56.52% (P<0.05) Omi/HtrA2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47.8%,阴性表达组为15.0%(P<0.05). 结论 Omi/HtrA2可能作为促癌基因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肾鳞状细胞癌合并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并行文献复习.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的2例肾鳞状细胞癌合并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患者,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者行肾盂癌根治术、膀胱癌根治术加乙状结肠代膀胱术,随访至今,1例健在,1例失访.结论 肾鳞状细胞癌合并膀胱鳞状细胞癌临床罕见,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膀胱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8例患者年龄44~7串岁。行膀胱全切术3例,膀胱部分切除5例。7例患者随访1~10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3%(3/7)和14%(1/7)。结论:膀胱鳞状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膀胱根治性切除仍是目前较好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阴茎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对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 2010年就诊的93例阴茎癌患者资料.计算阴茎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布,以及不同病理类型阴茎癌的术后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 检验进行生存比较. 结果 93例患者年龄23 ~ 82岁,中位年龄为51岁.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为87例(93.5%).61例获随访,随访2~89个月,平均28个月.3例疣状癌分别随访12、19、67个月,均无复发生存.55例侵袭性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中11例死于阴茎癌肿瘤转移,术后生存时间为2~24个月,平均10个月,2年生存率为75.7%(95%CI为63.O%~88.4%).12例淋巴结转移者6例死亡,43例淋巴结阴性患者5例死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阴茎癌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明显较差.疣状癌发病率较低,很少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Tollip对Src家族酪氨酸激酶Fyn表达的负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3例新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ESCC)和食管正常黏膜上皮组织(UNR),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Tolli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转染人Tollip质粒DNA人TE1细胞株中观察其对Fyn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印迹结果 显示食管鳞癌组织Tollip蛋白表达低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转染Tollip质粒DNA可以降低人食管鳞状细胞癌TE1细胞中Fyn的表达.结论 Tollip可能是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rc家族酪氨酸激酶ryn的负调控因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rc family tyrosine kinases Fyn expression and Toll-interacting protein ( Tollip ) in 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ESCC ).Methods The Tollip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3 cases of ESCC and compared to the unremarkable epithelium by Western blotting. Tollip plasmid DNA ( 1 μg) was transfected into TE1 cells and the Fyn/Tollip expression was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The Tollip expression level was lower in ESCC group than in UNR group. Tollip decreased Fyn protein expression in TE1 cells. Conclusion Tollip may act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Fyn in human ESCC,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ESCC progress.  相似文献   

15.
粘膜美蓝染色在膀胱癌手术中的应用: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膀胱肿瘤患者于手术中进行了粘膜美蓝染色检查。30例中,12例(40%)膀胱粘膜出现蓝染。术中共切除蓝染粘膜27块,病理证实为原位癌11块,移行细胞癌7块,鳞状细胞癌4块,不典型增生3块,慢性炎症及正常粘膜各1块,病检正确率96.3%。同时随机切除21块未蓝染粘膜作为对照结果全部正常。单发肿瘤18例,6例(33%)蓝染;多发肿瘤12例,6例(50%)蓝染。术后随访10~26个月,1例术后8个月复发,复发率3.3%。作者认为术中美蓝染色操作简单,可发现肉眼不能辨别的原位癌灶及癌前期病变,提高手术切除率,从而显著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临床诊治要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4例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术前均经CT及MRI诊断肾结石合并肾盂肿瘤,行根治性肾盂癌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结果:除1例失访外,3例患者随访6个月~3年,分别于术后6个月、15个月及3年死于肿瘤多处转移。结论:有长期肾结石病史的患者,需考虑合并肾盂癌的可能,CT及MRI是诊断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重要检查方法;本病预后极差,需重视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漏诊肾盂鳞状细胞癌的原因及诊断对策。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250例,其中2例术后病情反复不愈,最终诊断为肾结石并肾盂鳞状细胞癌,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肾结石并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有结石病史长,伴感染、积水及顽固性疼痛等临床表现,PCNL术后1个月经改开放手术病理诊断为。肾结石并肾盂鳞状细胞癌。结论微创PCNL手术时不能忽视肾结石并发肿瘤的可能性,重视临床症状及术中病理,是防止出现漏诊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多年以来,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主要根据癌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等,主观因素较大。如何从定量病理学上寻找较客观的与病人预后有关因素成为近年来研究的新课题。本实验应用图像分析仪对癌细胞核体积及形状因子变化与病人预后关系加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取我院1985年~1988年食管鳞状细胞癌存档石蜡块21例,男女比例为18比3。年龄48~74岁,6例正常食管组织做对照。病人术后均随访,最低年限5年。1.2 图像分析仪测定癌细胞核形态方法 将每例石蜡包埋组织,按统一标准切厚度4u,HE染色输入图…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0月,我院收治原发性输尿管鳞状细胞癌并对侧移行细胞癌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82例阴茎鳞状细胞癌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阴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5年82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77例病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阴茎部分切除术64例,阴茎全切术13例。阴茎切除加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14例(腹股沟淋巴结均为阳性,髂淋巴结均为阴性)。放疗3例,化疗1例,放化疗联合治疗1例。71例患者随访1~10年,5例1年内死亡,17例2~5年内死亡,49例生存5年以上,占69%,其中34例生存10年,占48%,11例失访。结论:包茎、包皮过长是阴茎鳞状细胞癌的重要诱因;HPV感染可能与阴茎鳞状细胞癌发生有关。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淋巴结清扫范围应采用由浅至深逐级切除的方式;放、化疗及联合治疗疗效尚不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