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伤寒论》第58条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是中医治病之总纲。纵观《伤寒论》全文,可见自愈证遍及各篇,它显示了人体对疾病本来所具有的自然痊愈力的威力。(伤寒论)所述各种自愈证中,有自汗出而愈者,如94条:“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仅停,必先振票,汗出而解。”有自翩血而愈者,47条:“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觑者愈。”有自下血而愈者,如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有下利而愈者,如287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46条云:“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从行文语气看,“阳气重故也”当是对前文的解释。此条是风寒之邪束于肌表的麻黄汤证,为何解释为“阳气重”呢?  相似文献   

3.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剂应用于太阳病延日数久,正气略虚,邪气势减未解,出现营卫不和而复为表邪闭郁,以致面有热色,身体发痒,发热恶寒,热多寒  相似文献   

4.
葛根黄芩黄连汤与猪苓汤均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前者见于《伤寒论》原文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主治外有表邪未解,邪热入里证,症见身热,下利臭秽,肛门灼热,胸脘烦热,口干作渴,汗出而喘,舌红苔黄,脉数等。后者见于《伤寒论》原文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主治伤寒之邪传里化热,与水相搏,遂成水热互结、热伤阴津之证。水热互结,气化不利,热灼阴津,津不上承,故有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等症。  相似文献   

5.
真武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原方主治“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以及“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之证。后世学者发展了仲景此说,将真武汤广泛用于各类属于肾阳不足,水气上泛的病  相似文献   

6.
正0引言真武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方由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五味药组成,《伤寒论》中记载真武汤证有两条,太阳病篇第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1]少阴病篇第316条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1]该方具有温阳利水之功,  相似文献   

7.
真武杨源出《伤寒论》,为温阳利水名方,功用甚广,颇受历代医家重视,后世广为应用。其药物组成为“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皮。”《伤寒论》原文指出:“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第82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水气。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第316条)(以上方药、条文均录自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这两条原文所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指明本方证的始末特征,而其联系则着重暗示本方证的病理概括。由此看来,两条原文的内涵丰富,外延甚广,为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中,“冒”字出现频繁,有“冒”单用,也有“冒”与其它词联用构成词组之例,如“喘冒”、“郁冒”、“眩冒”等。因而,“冒”也因放在不同语言场合而有不同的训解。概括仲景著作中的“冒”字,当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用法。1“冒”通“眊”、“瞀”、“蒙”(昏蒙) 《伤寒论》九十三条曰:“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曰:“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金匮要略·妇  相似文献   

9.
葛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言其“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1],为足阳明胃经药,兼入脾经,功善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生津止渴、升阳止泄。又阳明主肌肉,葛根甘平轻扬,可开发腠理而解肌退热、发表透疹、舒筋解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之葛根汤以葛根为主药,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之太阳伤寒表证兼经舒不利证[2],“恶寒发热、头项强痛、面赤、鼻干、额头作痛、卧而不宁,下利”之太阳阳明合病下利证[3],以及“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之太阳痉病[4]。  相似文献   

10.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经常提到瞑、眠、睡、卧、寐五字。对于这五个字,《伤寒论》在使用时是十分讲究的,虽均与睡觉、闭目有关,但又有所区别,常用以描述不同的临床表现。瞑,《说文》说:“翕目也。”即合目、闭上眼睛的意思。但《伤寒论》原文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条文中“目瞑”是指目眩,目力昏花,“瞑”是“瞑眩”之意。眠,本义也是闭合眼睛,后来引申为睡眠、睡觉。《伤寒论》中“眠”字多用其…  相似文献   

11.
“肺痿”之名,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并治第七”.原文论述如下:“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瘙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块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洙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脉数虚者为肺痿.……”“肺痿吐涎洙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治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相似文献   

12.
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4味药组成 ,见于《伤寒论》34条 ,原文为“太阳病 ,桂枝证 ,医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脉促者 ,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一般认为本方有解表清里之功 ,主治身热下利 ,胸脘烦热 ,口中作渴 ,喘而汗出的病证 ,并认为本方为太阳、阳明经药。如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 ,表证尚在 ,医反误下 ,邪入阳明之腑 ,其汗外越 ,气上奔则喘 ,下陷则利 ,故舍桂枝而用葛根 ,专治阳明之表 (葛根能升阳明清气 ,又为治泻圣药 ) ,加芩连以清里热 ,甘草以调胃气 ,…  相似文献   

13.
对《伤寒论选读》第46、61、104条~注之管见祝大中山东青岛橡胶三厂湖北中医学院主编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试用教材《伤寒论选读》(以下简称《选读》)第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  相似文献   

14.
赵文兰 《中国医刊》1999,34(9):49-50
赵绍琴教授从医从教 60余年 ,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温病、湿温病的临床经验 ,现将其主要临床理论选介如下。1 病邪在表切忌寒凉滋腻湿病初起 ,邪在肺卫 ,病轻邪浅 ,只宜辛凉清解 ,宣郁清热 ,开达肺卫郁闭。郁开热清 ,肺恢复其宣降功能 ,津液得以布散 ,自然微汗出而愈 ,此即“在卫汗之”之意。赵教授认为“在卫的辛凉清解” ,绝不是发汗解表 ,温病忌汗。必须区别于伤寒。并举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为例 ,即无辛凉解表之说 ,亦无解表之意。赵教授说 :“温病卫分证 ,属肺经郁热证 ,火郁当发之。”与治火热证不同 ,治疗…  相似文献   

15.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因其言简意奥,某些篇章多生歧义,此时若联系临床斟字酌句,往往柳暗花明,解决许多问题。1其人短气但坐《伤寒论》48条:“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微自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拂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相似文献   

16.
在祖图医学中,雷公炮制药性赋寒性篇,载有“茵陈主黄疸而利水”,伤寒论第236条载有“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的淤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温疫论云“邪无输泄,经气郁滞,其传力疸,身目如金者;茵陈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氏论茵陈,谓其“凉而能散”。本经谓其善治黄疸,仲景治疸症亦多用之。以其善消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热消郁开,胆汁入肠之路毫无阻隔。本草纲目拾遗上册载有:“红枣甘温无毒,生和脾胃,益血壮神,能补气,功同人参,补虚劳、定神志”等语。根据上述各名医的理论和经验,均记载茵陈确能促迸胆汁分泌旺盛,有利尿作用,“能净化血液,除邪气,能除天行时疾”等语,可说明和传染性疾病有效。多年来,笔者根据民间单方,经系统整理,采用茵陈煮枣洽疗黄疸病人甚多,现仅将河21例传染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 解词(每小题1分,计10分)  ①小促其间 ②恍惚心乱 ③乍有轻时 ④振振欲擗地 ⑤捻衣摸床 ⑥喘冒 ⑦潦水⑧心下支结 ⑨脾家实 ⑩下厥上竭2 填空 改错2.1 填空(每空1分,计15分)  ①太阳病,发汗,,其人恶风,,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③阳明病,发热,汗出者,,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齐颈而还,,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④,,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⑤少阴病,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我认为此条方证不合,实有传抄错漏之嫌。现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浅见。 《伤寒论》一书言简意赅,且成书于战乱时代,难免散失不全,故常须采取上下连贯和前后互参的读法,方不违背仲景本意。我们研究34条,应与32条、33条连贯看,还要与167条合参。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3条:“太阳与  相似文献   

19.
葛根汤是《伤寒论》治二阳合病下利的一张方剂,原文谓:“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合病并病之说,历来争议很大,非本文讨论范围,兹仅就葛根汤治疗下利的有关问题及其临床效应,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葛根汤是桂枝汤加葛根、麻黄组合而成。桂枝汤本身就是和脾胃、调营卫、祛风寒的一个方剂。并能培脾胃以资生营卫,故柯琴曾用之以治虚痢,而“屡获奇效”,加上葛根性味甘平,李东垣说它能“鼓舞胃气上行,”是“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升举有大力,能挽邪出表。合麻黄开表以为先导,  相似文献   

20.
通脉四逆汤     
治少阴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厥阴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主之。组成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