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北京协和医院人工耳蜗小组单道插座式、单道感应式和多道感应式三种类型耳蜗植入装置的设计方案、工作原理和研制概况,并将有关的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以及患者听力康复结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2.
单导感应式电子耳蜗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其失败原因的探讨王锡温,王新华自1987年开展单导感应式电子耳蜗植入手术以来,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监制、瓯海医疗仪器厂生产的PE-A型电子耳蜗,共作7例,2例出现并发症,1例手术失败。为引起同道们的注意,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国内陆续开展了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有关病例选择和手术方法主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听觉评估尚无统一的方法和标准。我科于1996~1998年对5例植入Nucleus多通道人工耳蜗的语后聋成人进行声场测试、言语识别记分和日常听力调查,综合评估听觉效果。全部患者均显示了良好的言语分辨能力,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29~46岁。例1、2为耳毒药物性聋;例3为慢性中耳炎;例4右耳自幼患慢性中耳炎,左耳突发性聋,双耳听力丧失3月余;例5原因不明,双耳聋长达6…  相似文献   

4.
人工耳蜗植入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耳蜗是帮助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改善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一种模拟耳蜗功能的声电换能助听装置。1972年Haose成功地将第一例单道人工耳蜗植入人体,引起国际上的极大关注。1980年由北京协和医院研制成功的单道人工耳蜗装置,使全聋患者恢复了音感,但由于信息处理技术与封装工艺上的缺陷,效果并不理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国内一度陷于停顿。近10年来,国际上人工耳蜗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有越来越多的重  相似文献   

5.
耳蜗骨化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耳蜗骨化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情况与术后效果,探讨耳蜗骨化时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耳蜗骨化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和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1995年5月至2005年7月因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720例,术中诊断耳蜗骨化31例(4.3%),其中男14例,女17例;手术时患者年龄1.4~59.0岁,平均13.2岁。轻度骨化27例,严重骨化4例。全部患者均经乳突一面隐窝进路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术后声场听阈均达30~40dB,与无耳蜗骨化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耳蜗骨化时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难度很大,但耳蜗骨化时经常规乳突一面隐窝进路仍能完成电极植入,且轻度耳蜗骨化时能将电极全部植入蜗内,并且对电极损伤极小,术后听力效果好,因此人工耳蜗植入术对于耳蜗轻度骨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其全面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3~6岁幼儿心理健康测量问卷》对166例3~4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评估,将各项得分与正常儿童合格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相关因素。结果166例3~4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动作发展、认知能力、情感与意志、社会性、生活习惯、语言各领域的得分分别为6.04±1.79、6.88±3.37、4.42±2.17、4.72±2.20、5.87±1.66、5.79±3.30分,随着月龄增加,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动作、认知能力、情感与意志、社会性、生活习惯和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合格率均显示出下降趋势;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增加,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以上各方面的得分均显示出递增的趋势;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相关因素主要与人工耳蜗使用时间和术前居住地有关。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与听力正常儿童有区别,在关注其听力语言康复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心理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7.
1957年Djourno和Eyries首先报道用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CI),通过电刺激残存的听神经引起声音感觉,成为使聋人回到有声世界的里程碑。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学和计算机高技术的进步,入工耳蜗得到很快发展,其装置从插座式改进为感应式,从单道电极发展为多道电极,目前已有22道F0F1F2装置,使CI效果不断提高,为全聋患者提供了有希望的治疗。儿童CI在国外已有10余年历史[1],已有数千例聋儿行CI,国内仅有少数报道[2]。CI的最大益处有可能是在聋儿中被发现。本文就儿童CI的发展现状作一概述。1CI在语前聋儿的应用CI用于…  相似文献   

8.
耳蜗性听力减退合并视神经萎缩一例肖伯奎,王金前,陆尔科我科于1995年5月诊治耳蜗性听力减退合并视神经萎缩1例患儿,曾先后就诊于眼科、内科及我科。因本病例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l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患儿,男性,13岁,自觉听力进行性下降伴视力急骤减...  相似文献   

9.
低供氧对清醒豚鼠耳蜗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圆窗电极保持豚鼠在清醒状态下面罩供应5%氧及95%氮混合气体30例钟,记录耳蜗神经动作电位,总和电位以及微音器电位的改变,以提供低氧状态下清醒豚鼠的全耳蜗电生理反应的模型。实验发现:供5%氧后,16kHz声刺激下,AP振幅急剧下降;8及2kHz声刺激下SP振幅明显增大;CM有所下降;但程度较轻;并可导致0.25-32kHz全频程的15-30dB的AP暂时性阈移;正常供氧后,以上改变逐渐复原。1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听觉植入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听觉植入的现状 一、我国人工耳蜗植入的发展历史 我国大陆的人工耳蜗植入可以追溯到1982年,20世纪8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分别研制了单道人工耳蜗.单道人工耳蜗的植入让聋残人回归到有声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大鼠耳蜗核细胞的定量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别对幼年,成年及老年大鼠耳蜗核的体积,神经元的核仁体积和耳蜗核神经元的数量进行检测。结果示:老年大鼠耳蜗核体积与成年组相关无显著性意义;神经地核仁体积,老年组较其它两组有极显著性缩小;老年组球形细胞和多极细胞无明显减少;梭形细胞与其它两组相差无显著意义,而胶质细胞极明显增多,平均增多48.5%。表明老年性聋的病理变化不仅发生在耳蜗,而且发生在蜗神经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356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1年的语言能力发展趋势,为实施康复效果质量监控与进一步改善安置策略提供指导。方法依照人工耳蜗植入年龄进行分组,以术后不同的安置时段(3、6、9和12个月)为重复测量条件。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利用SPSS16.0软件评估不同年龄段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安置1年内语言能力随时间顺序变量变化的趋势。结果①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聋儿在术后1年安置中语言能力评估平均成绩(语言年龄)属地、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②随着安置时段的延续,语言能力评估平均成绩(语言年龄)总体上呈线性(**p=0.000〈0.01)和二次性(**P=0.000〈0.01)上升变化的趋势③在语言能力(语言年龄)获得方面,2岁组与3岁组、4岁组与5岁组、5岁组与6岁组的变化趋势相近(P〉0.05),而7岁组与其他各组、3岁组与4岁以上组间变化趋势差异显著(*P〈0.05);④比例差异系数(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CV)的比较显示,随着术后安置接受训练时间的延续,各年龄分组的语言能力(语言年龄)平均值的标准差变小,除了7岁组外其他年龄组的CV变异系数仍在20%以上。结论①通过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2~7岁聋儿语言能力的评估认为安置策略总体上是有效的,在语言能力(语言年龄)的获得上不存在属地和性别的差异;②在术后安置策略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人工耳蜗植入聋儿的语言康复效果,主要受到来自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和术后接受康复训练时间长短两个要素的交互影响;③人工耳蜗植入不同年龄组间语言能力的发展速度,随着术后康复训练时间的延续出现非等速均匀发展的特点;④相对于听觉能力的发展,人工耳蜗植入不同年龄组聋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表现出缓慢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人工耳蜗是帮助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改善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一种模拟耳蜗功能的声电换能助听装置。1972年Haose成功地将第一例单道人工耳蜗植入人体,引起国际上的极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耳蜗损伤对中枢听觉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及在改变过程中的意义,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察了5只新生和13只成年豚鼠损伤耳蜗后不同时间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的改变。发现新生豚鼠耳蜗损伤后24小时前腹侧耳蜗核和后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无明显改变,成年豚鼠损伤耳蜗后4、7、60天前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较对侧分别缩小20.93%、25.70%、28.72%,60天组较正常对照组减小51%;后腹侧耳蜗核损伤侧较对照侧分别缩小17.58%、20.30%、38.55%,60天组较正常对照组减小32.75%。证实耳蜗损伤可迅速引起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的改变,提示临床听力损失早期开始听神经刺激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圆窗电极保持豚鼠在清醒状态下面罩供应5%氧及95%氮混合气体30分钟,记录耳蜗神经动作电位(AP)、总和电位(SP)以及微音器电位(CM)的改变,以提供低氧状态下清醒豚鼠的全耳蜗电生理反应的模型。实验发现:供5%氧后,16kHz声刺激下,AP振幅急剧下降;8及2kHz声刺激下SP振幅明显增大;CM有所下降,但程度较轻;并可导致0.25~32kHz全频程的15~30dB的AP暂时性阈移;正常供氧后,以上改变逐渐复原。10只实验豚鼠对5%氧的耳蜗电位反应形式基本一致,但程度有不同。实验发现,低供氧所致AP变化,在高强度声刺激和阈值强度声刺激时的结果有分离现象,认为上述耳蜗电生理变化是由于低供氧导致了耳蜗能量(ATP)减少,蜗内电位降低,并引起了神经传输(传入、传出或交感神经)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以下五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耳蜗电图对Meniere病诊断的临床应用现状.1.Meniere病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听力损失程度和耳蜗电图的关系。2.选择有频率特性的刺激音与短声合用提高诊断效能;3.SP-AP复合滤宽对Meniere病的诊断价值;4.疏,密极性短声诱发的AP潜伏期差的诊断价值;5.SP的极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迷路瘘管可导致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或内耳功能丧失。该作者于1964~1994年间为1284例胆脂瘤性中耳炎行乳突切除术伴鼓室成形术,迷路瘘管95例,其中有听力63例及无听力32例。就有听力而长期随访的年龄5~76岁的63例迷路瘘管进行分析。瘘管位于外半规管49例;前庭窗5例;上半规管4例;中颅窝耳蜗3例;外侧与上半规管2例。胆脂瘤位于上鼓室35例;鼓膜中央性穿孔7例,鼓膜完整10例;以往行改良乳突根治术11例。在高倍显微镜及高速电钻下完成乳突切除术和保留耳道壁的鼓室成形术。在高倍镜下易于区别胆脂瘤…  相似文献   

18.
前庭神经炎是不伴耳蜗症状的末梢前庭系疾患。由于不合并耳聋,通常患者就诊内科较多。有关其病因,至今仍不明。1987年日本平衡神经科学会制定了诊断标准,符合以下5项者,诊断为前庭神经炎。①突发性眩晕发作(大发作仅1次);②自发眼震(ENG记录);③冷热试验一侧高度反应低下;④无眩晕关联的耳蜗症状;⑤无中枢神经损害。确诊前庭神经炎患者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0~73岁,平均48.7岁。治疗采用止吐药和钻宾酸腹内服;植物神经症状明显时增加奋乃静口服。初诊时全部患者均见有自发向健侧眼震,以后多数病例自觉症状、自发眼…  相似文献   

19.
螺旋神经节脂褐素荧光显微镜观察切片制作李玉,方耀云对于从切片观察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中所存在的脂褐素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最近,我们将人颞骨切片中的火棉胶去除,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5例8~84岁的人体耳蜗螺旋神经细胞中脂褐素的含量,取得初步成功。现将其...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时耳蜗血流的变化及其调节作用,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观察了31只豚鼠椎基底动脉部分阻断时耳蜗血流及血压变化。其中5只豚鼠观察了罂粟碱及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内耳缺血的影响,发现惟基底动脉部分阻断时耳蜗血流明显减少(P<0.001),血压升高(P<0.05)。颈上神经节切除5分钟,耳蜗血流及血压无明显变化文P>0.05)。罂粟碱应用后20分钟,耳蜗血流明显改善(P<0.0001)。颈上神经节切除后再次给予罂粟碱,耳蜗血流亦有增加,但较单纯应用罂粟碱时低。耳蜗血流与血压两者间无相关性。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时耳蜗血流减少比较持续而稳定,罂粟碱明显改善豚鼠耳蜗血流说明肌源性调节的作用,而交感神经对内耳血流调节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