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宪斌 《江西中医药》2009,40(12):11-12
中药煎煮的质量优劣,直接与疗效相关。清代名医徐灵胎把煎药方法提到很高的位置。他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医学源流论》)火候、水量和煎煮时间等是中药煎煮方法中很重要的方面,其中煎煮火候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一环。诚如李时珍所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  相似文献   

2.
论汤剂的煎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剂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临床奏效与否不仅取决于医生正确的诊断、准确地处方用药,还取决于采用合理的煎煮方法。对于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明代名医徐洄溪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都指出煎药的方法是极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1中药的煎法 我国历代名医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这讲的就是煎法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药后下药物的分类及其煎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剂的疗效与其煎煮质量密切相关,我国历代名医都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可见,煎药方法对煎药质量及临床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中药汤剂要求用特殊的煎药方法制备,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其中后下是因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如薄荷、  相似文献   

5.
汤剂是临床常用的剂型,历代医家对于汤剂的煎法很为重视.如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可见,中药煎煮的方法是否适当,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和疗效.现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就中药煎煮方法谈一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6.
中药特殊药的煎法刘志辉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侯失度,则药亦无功。”徐洄溪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中药的煎煮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中医治病的临床疗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7.
中药煎药机制备汤剂的操作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煎药之法 ,历代医家较为重视 ,清代医学家徐灵胎曾说过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药之效不效 ,全在乎此。”说明中药的煎煮质量 ,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疗效。中药煎药机自问世以来 ,以煎出率高、药液均匀、包装卫生、保质期长、携带和服用方便等优点 ,被越来越多医院、药店所采用。我院于 2 0 0 0 - 0 1先后从天津东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购得中药煎药机 4台 ,中药包装机 2台。截至 2 0 0 1-12已煎煮中药 1.8万余剂。经过两年多的煎煮实践 ,获得了一些煎煮体会。现将煎煮方法介绍如下 :1 煎煮设备材料煎药机 :韩国产 DHJ- D1 型 (容量 80 0 0 ml)…  相似文献   

8.
刘完素曾说:“方不对证,非方也;剂不蠲疾,非剂也。”要“蠲疾”,不仅辨证论治要准确无误,也要求煎煮得宜,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约必无效。”目前,煎剂仍是中医治病的主要剂型,且中药价格昂贵,要提高中医疗效,必须提高中药煎煮质量。(一)容器目前使用的煎药容器有两种,一种是以陶砂罐为容器,置于火上,直接加热,称为“直火法”;另一种是以夹层不锈钢药罐为容器,以蒸汽为热源的方法进行煎煮,称为“蒸汽法”。蒸汽法虽比直火法操作方便,工作环境改  相似文献   

9.
当前 ,汤剂仍是中医治病的主要剂型。它因适合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 ,具有疗效显著等优点 ,二千多年来 ,久用而不衰。历代医家对中药汤剂煎煮法颇为重视。明·李时珍说 :“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药者卤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力。”清·徐灵胎说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药之效与不效 ,全在乎此。”可见 ,中药煎煮法 ,对疗效影响甚大。目前 ,因煎煮方法不当 ,致使中药治疗效果下降 ,药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 ,应强调煎煮法中先煎、后下及复煎问题。现结合笔者体会 ,分述如下。1先煎法需先煎…  相似文献   

10.
中药汤剂沿用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对发挥中医中药的特点和治疗优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明朝药学家李时珍曾说:"凡服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药者,鲁莽造次,水火失良.火侯失良,则药亦无功."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临床需要,中药煎煮提取加工逐步现代化,中药汤剂加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电脑中药煎煮包装机作为新型煎药工具也应运而生.此机可同时加工10剂中药,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但是,笔者经过长期工作实践,发现有以下问题,现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药煎药机煎药法与传统煎药法利弊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药物剂型 ,可随临床需要加减配伍药物 ,增强疗效或制约毒性 ,具有吸收快 ,发挥疗效迅速 ,制备简便等优点。汤剂煎煮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疗效。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药之效不效 ,全在乎此”。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对汤药的煎煮除传统的煎煮法外 ,出现了不少新式煎煮法 ,如高压灭菌锅煎法、远红外煎法等 ,其中以韩国中药煎药机较为先进。笔者试就传统煎药法与新式煎煮法作以比较。1 传统煎药法的特点传统煎药法是以水为溶媒 ,直火加热的一种煎药方法。传统煎药法历史悠…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药煎煮方法与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的煎煮方法与疗效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令中医界最为头痛的就是“病准方对药不灵”。药为什么不“灵”?这固然与药材质量及有效成分能否合理煎出有关。为确保煎药质量,充分发挥药效,故中药煎煮一定要得法。  相似文献   

13.
中药汤剂是祖国医学使用最早的一种剂型。汤剂具有煎煮方法简单,易于服用,吸收快,适于中医辨证施治等特点;从古至今已应用数千年。汤剂的煎煮方法也是一门科学。历代医学家十分重视煎者人及煎煮药方法的选择。如《伤寒论》95个汤剂及《金匮要略》等方均注明煎煮法。元代名医王好古说:“病人服药必择人煎药,能识煎药制度,须令亲信恭诚至意者;煎药用陶器,除油垢腥秽。必用新净甜水为上,量水大小斟酌,以慢火煎熬,分数用纱布滤去粗,取清汁服之,无不效也”。  相似文献   

14.
1中药的煎法我国历代名医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这讲的就是煎法的重要。1·1忌用热水煎药中药材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份会因受热而糊化或凝固,阻碍有效成份的浸出。所以在煎药时用凉开水为好,加水量至超过药面2~3cm,浸泡30~60min,以药物浸透为度。1·2煎药的器皿用具以陶器、瓷器为佳。陶瓷器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不宜使…  相似文献   

15.
煎煮过程对中药复方汤剂临床效果影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中药的煎煮,不仅是有效成分的溶出过程,而且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分进行化学反应,重新整合的过程。笔者现针对煎煮过程中相关因素对中药复方汤剂临床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汤剂煎煮时间与疗效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药物剂型,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其能随临床需要加减药物,具有易吸收、发挥疗效迅速、制备简单等特点,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现代汤剂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汤剂的疗效与其煎煮质量密切相关,徐灵胎日:“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而李时珍进一步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火度,则药亦无功.“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下面仅从煎煮时间与疗效的关系上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汤剂古代称汤液,早在商时代已开始应用,现在汤剂也是中药应用主要途径之一。而对子如何煎好中药,提高煎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等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明代李时珍说:“凡服汤药需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齿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徐灵胎尝言:“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不有效”。说明从古至今人们对煎法很是看重。现就汤剂的煎煮用具、溶媒,煎煮方法等对疗效的影响谈谈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药煎煮机技术特点与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煎煮质量是关乎药效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煮药者卤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功。”和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煎药之法最宜深究 ,药之效不效 ,全在乎此。”都是关于中药煎制十分重要的精辟论述。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 ,中药煎制也发生了变化。近几年开始普及的“中药煎煮机”就因温度可控、操作简便、使用方便而广泛受到患者和医院的欢迎。但是如果不能正确掌握煎煮机的技术特点 ,在操作使用上难以发挥其特长 ,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汤剂是中国医药史上应用最早的剂型,早在3000年前的商朝已有“伊尹创汤液”之说^[1]。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提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现代医者在临床中也会对患者详述煎药之法。可见,古今医家对正确煎煮汤剂的重要性都有着深刻认识。现将中药汤剂煎药器具、溶媒、火候及时间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药汤剂,是药物加水煎煮,或用沸水浸泡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是我国最古老’在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剂型。汤剂处方是医生根据个体患者的病症及体质辨证施治、灵活用药.其组成多为复方制剂.充分体现药物配伍的综合作用。历代医药学家对汤剂的制备都很重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由此可见,中药汤剂虽制备简单.但煎煮方法正确与否却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