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冲穴的临床应用湖南省新邵县铁炉冲煤矿医务室(422923)陈伟太冲一穴具有得气快、针感强、即时效应、一针治愈率高、治疗范围广泛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作为常用的穴位而加以应用。笔者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曾首先应用于治疗肿满、行步艰难、手足转筋等及本经经过...  相似文献   

2.
笔者多年来宗前人之旨,根据肝经的生理功能及与其它脏腑经络的联系,以独取太冲穴或以该穴为主,行泻法,以疏导肝气,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男性科等诸多病症,取效较满意,现介绍如下:1疏肝解郁,健脾摄血张××,女,36岁,工人,1996.4.20初诊...  相似文献   

3.
历代不少针灸家临证主张“疏针简灸”,处方遣穴“贵在约”、“少而精”,认为“少则得”“多则失”。笔者认为取穴多少,应以切中病机为要,如若用穴庞杂,刺灸频繁,难免耗气伤血,徒增患者皮肉之苦。《玉龙赋》说:“参博以为要,辑简而舍繁”。因此,古代医家总结许多单穴治疗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的经验,常以歌赋体裁记叙之。如《标幽赋》、《肘后歌》、《玉龙歌》、《灵光赋》、《通玄指要赋》、《胜  相似文献   

4.
<正> 支沟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别名飞虎(出自《针灸大成》),为手少阳经的经穴。 1 定位及功能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定位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出自《针灸甲乙经》)。临床取穴时以腕背横纹上三寸、尺、桡骨之间是穴。本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三焦属于相火,支沟为其经脉中之火穴,有清利三焦,通气降逆,舒筋活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5.
6.
小议列缺穴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笔者常运用太冲穴治疗临床急症,收效甚好,现举例如下:1肾绞痛柯××,男,41岁,本院职工,1997年3月15日初诊,因右腰及右下腹突发剧痛3小时就诊,患者素有“结石绞痛”史,于3小时前疼痛又发,少腹拘急,痛引前阴,内科给以注射阿托品、杜冷丁,...  相似文献   

8.
李石良 《中国针灸》1995,15(6):32-34
上天柱穴临床应用体会李石良(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29)上天柱穴是已故针灸名家金舒白教授的经验效穴,原主要用于甲亢性突眼症的治疗。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除将此穴用于治疗甲亢性突眼外,还尝试将这一效穴灵活运用于其它一些疾病,均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  相似文献   

9.
张少珍  丘汉春 《新中医》1996,28(11):28-29
依根结标本理论选穴治疗96例偏头痛张少珍*丘汉春*经络的根结、标本理论着重阐明经气所起和归结、散布于人体上下、内外的原理。“根”和“本”是经气聚汇所起的根源处,为四肢远端腧穴;“结”和“标”是经气所归结、散布之处,在头、胸、腹、背的一定部位。根和本其...  相似文献   

10.
笔者有幸跟随高立山教授临床数月,受益非浅。高教授擅用组方组穴,皆为40余年临床心得,其中“镇静六穴”,可用于治疗头晕、失眠、神志病、各种疼痛及痉挛性疾病。其组成为:耳肺穴脚1、脚2、耳心穴、耳神门、迎香双、神门双、足三里双,临床随证配合它穴,每每得心...  相似文献   

11.
夹脊穴临床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脊穴临床运用初探610081成都铁路分局区院针灸科杨英姿夹脊穴又名华佗夹脊,穴位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间旁开0.5寸,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和静脉丛分布。颈椎夹脊的应用也较普遍,故将颈夹脊穴也归属于夹脊穴。夹脊穴...  相似文献   

12.
"根结"是针灸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人体四肢的"井穴"为根,"头、胸、腹"三部为结。取象比类,以流水喻经气循行,形象地说明了经气活动的上下联系,强调以四肢末端为出发点,着重于经络之气循行的根源与归结。从"体用"的角度解释"根结"流注次序与经脉循行的矛盾之处,强点"根结"理论在"用"这一方面的重要性。并总结其在针灸疾病诊断、临床选穴、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应用及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部穴”最早可见于金·窦汉卿所撰《标幽赋》中:“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据元·王国端在《玉龙经》中解释为:“上中下三部,谓之三要:大包在腋下三寸,主脾之大络,一要也;天枢者脐旁二寸谓之关,二要也;地机者脾舍之郄,在膝下五寸,下部之总,三要也.”可知“三  相似文献   

14.
合穴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翁明 《四川中医》2000,18(1):55-56
笔者在近1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运用天宗穴治疗一些疾病,收效甚好,现总结如下,以供同道情投。1流民解亵天宗穴用手太阳小伍经穴位,小场经经脉“交肩上,会于对脉大推”,分支到“目内欧(四明)”接足太阳防院经,且六经辨证中太阳主表,为一身之藩篱。外闭病首犯太阳,故天宗穴有流风解表的作用,防治疗外患风寒、民热和暑温。风寒任单纯在双天宗大处投笔,田间10分钟,风热证和暑温证,先用三校外在双天完穴上点刺3下,体后投问,因使10分钟,以出血sd左右为好。一般治疗一次外感症状就能明显快轻或痊愈。壬xx,男,对岁。初诊日期:…  相似文献   

16.
单穴临床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相传孙真人十三鬼穴为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及舌下中缝。笔者尝以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例 ,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对双侧穴的针刺顺序为男子先针左侧 ,后针右侧 ,女子则反之。穴位局部常规消毒。人中穴 ,针尖向上斜刺 0 .3寸 ,强刺激 ,捻转行针 1 0秒 ,不留针 ;少商穴浅刺0 .1寸 ,强刺激 ,捻转行针 5秒 ,不留针 ;隐白穴浅刺0 .1寸 ,强刺激 ,捻转行针 5秒 ,不留针 ;大陵穴直刺0 .5寸 ,中等刺激 ,捻转行针 ,留针 3min;申脉穴直刺 0 .3寸 ,中等刺激 ,捻转行针 ,留针 3min;风府穴…  相似文献   

18.
合谷列缺为主穴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常将合谷列缺二穴相伍为用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 ,二穴配伍乃属原络配穴法。笔者运用上述二穴为主穴 ,并配合其它腧穴 ,对多种病证进行治疗 ,取效屡验 ,兹举例如下。1 鼻炎鼻炎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 ,分泌物增多 ,而使鼻窍不利 ,窒塞不通 ,语音重浊 ,不闻香臭或兼见发热恶寒 ,头痛咳嗽等表证。取穴 :合谷、列缺为主穴 ,风池、迎香为配穴 ,针刺得气后 ,行捻转泻法 ,留针2 0分钟 ,期间行针 1次。 1日 1次 ,1 2次为 1疗程。肺开窍于鼻 ,鼻部疾患 ,多从肺脏调治。故取列缺宣通肺气 ,利鼻通窍 ;肺与大肠为表里 ,…  相似文献   

19.
庞俊 《上海针灸杂志》1994,13(3):122-123
足临泣系足少阳胆经之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与带脉相通。此穴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临床运用甚广,疗效较为满意,现择其要者,加以整理,报道如下。例1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洪××,男,34岁,1989年7月26日初诊。患者昨日下楼不慎,右足挫伤,当时不能站立行走,肿痛逐渐加重,在就近卫生所摄片检查,示右足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给予固定。今日上午因局部肿痛较甚,夜不能寐来我院骨伤科就诊。检查见局部压痛明显,测量右足踝前部周径为28.5cm,左足踝前部周径为25.8cm。局部固定后,首选患侧足临泣,配患侧的阳陵泉、三阴交透悬钟,手法取提插捻转泻法,每…  相似文献   

20.
经穴埋藏法,是将多种材料(如羊肠线,磁体,药片等)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埋入穴位,通过这些物质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1种中医外治方法。近年来,国内应用该疗法治疗的病种已达数十种,所取得的临床疗效也颇为令人满意,现根据文献报道的临床应用近况综述如下。1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穴位埋藏法对目前较难治的、反复发作性的、慢性的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穆俊平报道,用三角缝合针埋羊肠线法治疗支气管炎、哮喘100例,取穴分三组:1组,膻中、玉堂;2组,肺俞、风门、大杼;3组,定喘、大椎。三组穴酌情选用,三个月治疗1次,1般经1~6次埋线后,总有效率为87%。如果同时配合服用中药小青龙汤、定喘汤、或西药复方新诺明,必嗽平等,则总有效率上升到99%。陆健治慢性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