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新义青海省大通县人民医院(810100)牛生红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治则以来,注家各抒己见,看法各异,使后学者莫衷一是。隋·杨上善和唐·王冰认为,阳病、阴病指病在阳经和阴经,从病位上对经文作了注释。杨...  相似文献   

2.
<正>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众知本篇主要内容在于阐述阴阳的基本概念,借以说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而此句正是指导临床确定治疗原则的纲领。然而,古今医家对此句的理解却不尽一致,亦不尽完善。细究《内经》本意,个人认为此句意义有三,简而析之。祈诸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3.
争论概况自《内经》提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治则以来,注家蜂起各抒己见,看法各异,使学者莫衷一是。今择其有代表性的几家意见,陈述于下:如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说:“阴经受邪,流入阳经,是为阴经为本,阳经为标,疗其本者,疗于阴经,即阳病疗阴也”。唐·王冰  相似文献   

4.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此经文,先贤及后世多从或治阴,或治阳分开来论述。如王冰注云;“所谓从阴引阳,从阳治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者也。”张介宾注云;“阳胜者,阴必病;阴胜者,阳必病。如《至真要大论》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道也。亦上文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义。”高士宗注云:“阳盛则阴虚,故阳病当治其阴;阴盛则阳虚,故阴病当治其阳。”张志聪注云“治,平治也,如感天之阳邪,则当治人之阴  相似文献   

5.
近阅《医学教育》1989年第6期上“浅谈‘高分低能’”一文,很受启发。然难以苟同于“高分低能”的定义域,对“高分低能”产生之主要原因分析与预防之主要措施的提出亦觉乏欠全面深刻。为此一陈己见,以求争鸣。  相似文献   

6.
7.
言春 《健康之友》2007,(10):180-182
最新鲜有趣的营养学分类是什么?不是碳水、脂肪、蛋白蛋,也不是什么酸性、碱性,而是食物的阴与阳!这一食物分类学从日本开始流行,风靡欧洲与北美。不过呢,追溯源头的话,我国的中医也讲究食物的阴性与阳性,并有一套根据体质选择阴性食物和阳性食物的阴性与阳性,并有一套根据体质选择阴性食物和阳性食物的营养理论。最新鲜也是最古老的营养学说,你不可不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读了《医学教育》1990年第①期上刊载的“刍议县卫校的改革”一文很受启发。然而对文中的某些观点难以苟同,现将本人的浅见谈一谈,以供参考。一、“院校合并”不能完成县卫校的使命文章指出,县卫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较理想办法是县卫校与县医院合并成立医教中心”。这的确比县卫校单独办有很多优点,但本人认为还是欠妥。现仅就师资一事分析如下:目前,县卫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广大农村培养初中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以满足广大农村医疗保健的需要。这不仅要求有医疗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证和对文献的深入分析,否定了徐之才创“十剂”的观点。为论据虽不充分,但结论尚属正确的“十剂”之说出典于陈藏器《本草拾遗》的观点,提供了新论据。又通过分析,认为陈修源同志为“十剂”出典于徐之才之说所提供的论据,不足为凭,并对陈氏的论点和论据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0.
针刺补泻手法存在与否历来是针灸界争论的焦点。近来拜读张桐卿同志三作:“针刺补泻有否”①;“浅论针刺补泻”②;“微针旨在调气”之后③,受益非浅。但对张氏仅强调“气至有效”的重要性,却否认针刺补泻手法存在的观点不敢苟同。为此提出几点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法结构对《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涵义进行了探讨,并对《答陈彝安同志》一文的某些论点,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中医脏象、经络及发病理论,分析《内经》中“背为阳,腹为阴”、“喉主天气,咽主地气”的含义,认为前者并非指人体前后分阴阳,而是指躯体上下分阴阳;后者亦非肺经喉与天气相通、胃经咽与地气相通之义,而是说明阳明经以喉与天气相通,太阴经借咽与地气相通。  相似文献   

13.
读贵刊1990年第3期《狐惑病新识》获益非浅,然对其论点难以苟同,今不揣简陋,略陈管见如下: 1.《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第七条说 :“病有发热恶寒者 ,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 ,七日愈 ;发于阴 ,六日愈 ,以阳数七 ,阴数六故也。”关于“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历代注家有不同的看法 ,大致有如下几种意见。1 认为发于阳是发生阳径 ,发于阴是发于阴径  如钱潢说 :“发于阳者 ,病入阳径而发也 ;发于阴者 ,邪入阴径而发也 ,即《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胜则身热 ,阴胜则身寒’ ,阴阳更胜之变也。”2 认为发于阳是发于太阳 ,发于阴是发于少阴  如张隐庵说 :“此言太阳少阴之标阳标阴为病也 ,以寒邪而病太阳之标阳 ,故发热恶寒而发于太…  相似文献   

15.
郭文友同志所写《肾主生殖汇论》一文(见《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从《内经》、《难经》、张景岳《命门余义》、及陈无择《石室秘录》中引证并阐述,肾主生殖包括藏精、主命门之火、主水、开窍于耳及二阴等内容,并指出“肾主生殖,是《内经》对男性生理特点的总体认识”。如果作者立足于男性论肾主生殖,尚可理解;但作为“汇  相似文献   

16.
"阴中求阳"是在补阳药中佐以滋阴药,目的是补阴生阳,适用于阳损及阴。"阳中求阴"是在补阴药中,佐以温阳药,适用于阴损及阳。  相似文献   

17.
《内经》中提出的“未治病”思想包括: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等5方面内容,既包括健康状态的养生保健,也包括偏离健康还未患病时的及时诊治,还有疾病的防传、防变以及缓解期的救治。“治未病”是我们的先贤为了生存在与外界环境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  相似文献   

18.
"阴中求阳"是在补阳药中佐以滋阴药,目的是补阴生阳,适用于阳损及阴。"阳中求阴"是在补阴药中,佐以温阳药,适用于阴损及阳。  相似文献   

19.
“气”,在中医书籍里,几乎俯拾即是。近年来,中医界对局限于人体的“气”的涵义虽也时有探讨,但没有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目前较为通行的意见有两种。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医术语中的“气”,概括起  相似文献   

20.
赵博同志《(黄帝内经)的整体观模式及其评价》一文,发表于贵刊1990年第四期。(以下简称《赵文》)。《赵文》认为《内经的整体观模式表现为“共宗主性结构”、“同基源性结构”和“阴阳五行结构”三种整体模式”。拜读之后,不敢苟同,现略陈管见,以与赵博同志商榷。 (一) 《赵文》在“共宗主性结构”一节中说: “这种模式的整体观,……系指宇宙万物依据某种原则,或在宇宙本体的统摄和某种力量的支配下而存在变化,从而表征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系统。……最通常的观念是把“宗主”视为道或天道。”并列举了《老子》、《周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