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误诊的原因 ,探讨避免误诊的办法 .方法对 15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免疫组化观察 .结果临床误诊率为 86 7% (13/15).其中误诊为良性病变占 66 7% (10/15),误诊为痔或痔伴有肛周脓肿 7例、息肉 2例及慢性炎症 1例; 3例误诊为肛管直肠癌 .延误诊治时间 3个月至 1年 .活检病理误诊率为 53 3% (8/15),其中误诊为低分化腺癌 6例 ,平滑肌肉瘤、类癌各 1例 . 5例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全部误诊 .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误诊率高 ,病理活检难以准确分型 .临床和病理医生应密切配合 ,作直肠指诊 ,及时活检;对病理标本多作切片 ,仔细寻找黑色素颗粒并对可疑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有助明确诊断 .  相似文献   

2.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误诊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上极易误诊。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7例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5例;年龄32~75岁,平均52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误诊为血栓性外痔2例,直肠息肉2例,直肠癌3例。入院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例。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便频、肛门坠痛,排便时肿物脱出。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为1~26个月,平均6.5个月。此7例入院时直肠指检均触及结节及肿块,其最大直径占肠腔周径1/3~1/2;直肠镜检见肿块均位于肛管与直肠邻近齿状线处,3…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类型痔病的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回顾性分析各种痔病107例,其中内痔52例,外痔29例,混合痔26例,比较3种痔病的误诊率及其误诊的疾病。结果显示,内、外痔及混合痔的误诊率分别是32.7%(17例)、17.2%(5例)和19.2%(5例);3者主要误诊疾病分别是:低位早期直肠癌、直肠息肉、直肠脱垂(内痔);肛裂、直肠肛门炎性病变、肛缘良性肿瘤(外痔);直肠脱垂、肛门性病、低位直肠肿瘤(混合痔)。结果表明,痔病须与7种常见肛门直肠疾病仔细鉴别,痔病中内痔最容易误诊.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临床症状重叠、缺少相关实验室检查和直肠镜检应用率低。  相似文献   

4.
1995年6月至1999年11月收治67例小儿肮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其中误诊37例(包括院外误诊),男21例,女16例、其中1岁以内19例,1~2岁9例,2~3岁7例,3岁以上2例。分析误诊原因及其并发症,从而提高对小儿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认识,防止各种并发症。 临床资料 回顾了自1995年6月至1999年11月所收治的小儿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67例,首诊误诊37例,误诊率为55.2%。1岁以内22例,首诊误诊19例,误诊率为86.4%;1~2岁15例,首诊误诊9例,误诊率为60.0%;2~3岁11例…  相似文献   

5.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80~1998年确诊治疗的AMM病人28例的临床病理情况、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方法,生存分布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本组生存期较短,5年生存率7%(2/28)。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Miles手术)与经肛门局部切除术(LE)比较,尽管差异无显著意义,但生存期较长的3例都为Mi  相似文献   

6.
对经血逆流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经血逆流与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少,近4年来我院收治的250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中,发现15例经血逆流,其中7例误诊,误诊率较高,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6年1月~2000年1月中,共收治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2500例,其中女性1218例,15~45岁年龄组790例,围月经期(月经前2d~月经干净后2d)妇女142例。术中发现经血逆流15例(10.6%),误诊7例,其他误诊4例,围月经期妇女急性阑尾炎误诊率为7.7%;同期女性患者中误诊总数51例。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六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现我们就6例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及病理特点和诊断结合有关文献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患者,3例为我院1973~1995年收治病例,3例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38~70岁,平均54...  相似文献   

8.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RMM)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很高。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原发性ARMM患者8例,占同期收治全部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的0.68%(8/1189),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近21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中7例有不同程度的便,肛周疼痛等肛门症状,术前误诊7例。全组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后平均生存18个月,最长存活39个月。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死亡率高,较早发生淋巴和血行转移,宜 采用根治手术,辅以化疗及生物治疗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对1960~1996年收治的27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中16例行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Mile's术),6例行局部切除术,5例行剖腹探查术。2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2年。结果表明:中位生存时间Mile's术组21.5月、局部切除术组13.5月、剖腹探查术组7.0月。Mile's术效果优于局部切除术。提示:对ARMM应行Mile's术,并对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或可疑者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1.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56岁,病程5.8个月;首发症状以血便为最常见,其次为肛门肿物突出。94.7%的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在距离肛缘5.0cm范围内;肿瘤最大径(3.3±2.1)cm;其中54.5%可活动;有19.1%的肿瘤表面光滑;6.6%的肿瘤质地软;14.0%同期发现转移,肝转移最常见,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次;的病例出现误诊,超过者被误诊为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以Miles术为主,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其次。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极易误诊。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2.
肛管直肠黑色素瘤3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生在肛管直肠部位的黑色素瘤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罕见肿瘤[1],我院自1985~1997年共收治3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1985~1997年间我院共收治肛管直肠恶性肿瘤2986例,其中31例恶性黑色素瘤,占1-0%。男14例,女17例。年龄21~79岁,平均55-5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3年,平均6-8个月。临床表现:肛门坠痛22例,肿物脱出8例,便血27例,便次增多11例,排便不畅12例,里急后重7例,大便干稀交替3例。乏力5例,食欲下降2例,消瘦及体重下降6…  相似文献   

13.
Miles手术腹壁造口术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本组137例,男94例,女43例。年龄21~82岁,平均52岁。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直肠下端或肛管恶性肿瘤,其中低位直肠或肛管癌130例,直肠平滑肌肉瘤6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2手术方法采用下腹部正中切口,按常规方法作腹、会阴联合根治术,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我科收治的9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结果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血(78%)。本组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5例,局部广泛切除术2例,随访发现7例均在术后2年内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最长生存32个月,2例晚期患者存活不到3个月。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漏诊,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无论Miles’术还是局部广泛切除术,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均不理想,提高治疗水平的唯一途径是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发生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1%~45[1],易误诊为消化系其他疾病。1994~1999年我科共收治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12例,均经病理确诊,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0~63岁,平均42.5岁。初发症状至首次入院时间为10d至6个月,多为1~2个月。肿瘤部位:空肠1例.回肠2例,回盲部3例,结肠3例,直肠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1例,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1.2临床表现:腹痛8例(66.7%),消化道出血10例(83.3%),腹胀…  相似文献   

16.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进展,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并对本病病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报告。结果: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恶性肿瘤,发病原因可能与良性黑痔史,HIV感染,太阳光照射有关,主要症有便血,局部肿块,大便习惯改变等,早期诊断主要依赖对45-80岁的高危发病人群进行常规直肠检查,CEA多克隆抗体标记阳性在病理诊断中有一定帮助,治疗方法现存在争议,多主张在手术治疗(腹会阴联合切除或局部广泛切除)的基础上辅以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应提高警惕,最佳治疗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PAMM)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PAMM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该患者术前肠镜提示距肛缘4cm处肿块,肠镜下活检病理提示恶性黑色素瘤,行腹部会阴切除术,术后病理再次证实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患者顺利出院。结论:PAMM是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要病理诊断。预后差,手术切术是治疗原发性肛管直肠黑色素瘤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CA125在恶性及结核性胸水中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A125在恶性及结核性胸水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75例恶性臃生胸水患者的血清、胸水中CA125水平。结果:CA125〉500kU/L者,恶性组血清中为15.9%(7/44例),胸水中为25%(11/44例),结核组血清中9.7%(3/31例),胸水中16.1%(5/31例),经u检验两组中CA125〉500kU/L的阳性率在血清及胸水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CA  相似文献   

19.
努力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魁  何三光 《普外临床》1994,9(6):321-325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1)胰腺癌诊断治疗现状:胰朱癌早期诊断困难,临床患者四分之三为Ⅲ.Ⅳ期者,很少有I期患者。手术切除率约在20%左右,切除后5年生存率约在10%左右,我院437例中手术切除率为9.1%。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7.0%(3/43)。(2)延误诊断和治疗的原因:我院292例胰腺癌中,来院前误诊率为40.4%,在我院术前误诊率仍达12.6%。误诊原因包括与慢性胰腺炎及良性梗阻性黄疸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31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诊原因和疾病。方法:总结1986-1996年所行腰椎间盘摘除手术688例中误诊的31例的临床,放射学检查和手术资料。结果:误诊率为4.5%。以L5/S1间隙为多见,共15例,5.88%。放射学检查则脊髓造影误诊为高,有13例,10.4%,CT扫描15例,3.25%,而误诊的疾病以各种肿瘤为多,12例,38.7%。其次为神经根管狭窄和椎间盘软骨结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