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林  柏小金 《山东医药》2007,47(27):128-129
选择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31例(36髋),年龄3—6岁的21例中,行Salter截骨术13例,行关节囊旁截骨术8例;年龄7-11岁的10例患者在Salter截骨术后配合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截骨。所有病例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后均得到随访,临床功能评定:优13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X线评定:优14例、良1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提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术式选择,应根据年龄、髋臼发育状况、股骨头脱位高度以及前倾角大小综合因素采用联合术式。  相似文献   

2.
李旭  李岩  范广宇  梁庆威 《山东医药》2012,52(23):22-24
目的总结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疗效,从而提高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水平。方法采用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单侧先天性髋脱位40例,门诊复查,拍摄并收集髋关节正位像,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和CE角变化。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10年±13个月的随访。与非手术侧比较,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以及CE角无显著差异。结论 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脱位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治疗方法很多,仅手术治疗方法就有Salter骨盆截骨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髋臼加盖术、Chiari氏手术等。2001年11月至2002年11月,我们对27例2~3岁DDH患儿,一期行臼顶弧形截骨手术,对其术后1年髋关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观察,并与同期以传统术式治疗的35例患儿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孙水  U.Malzer  P.Schuler 《山东医药》2003,43(30):15-17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截骨方法进行了改良,通过截骨厚度的测量和临床随访对改良截骨方法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改良股骨截骨模板,股骨后髁截骨厚度增加3mm。对81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的各项截骨厚度进行测量,分为膝内翻和膝外翻两组,对截骨厚度和假体厚度进行比较分析。术后平均随访27.1个月。结果:81例患者的屈膝间隙和伸膝间隙平均截骨厚度均小于假体厚度。膝内翻和膝外翻组间除股骨后内侧髁截骨厚度外,各项测量值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膝内翻组内侧屈伸膝间隙截骨厚度和假体厚度差异最大;膝外翻组外侧屈伸膝间隙截骨厚度和假体厚度差异最大。术后关节活动度良好,仅7.4%病例存在轻度屈膝不稳,无中、重度不稳。结论:本文对股骨截骨模板的改良是可行的,增加3mm的截骨厚度不会出现过度截骨和屈膝不稳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治疗青少年创伤性膝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 13例青少年创伤性膝外翻畸形患者,均行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术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股胫角、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特殊外科医院(HSS)评分、双下肢长度差、膝关节Stevens分区,评价手术效果。术后12个月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13例患者术后6个月股胫角变大、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变大、膝关节活动度大、膝关节HSS评分高、双下肢长度差小(P均<0.05)。术后12个月13例患者Stevens膝关节分区下肢机械轴均位于±1区。术后12个月13例患者均骨折愈合,其中切口延迟愈合1例、钢板刺激髂胫束1例。骨折愈合率100%,不良事件发生率15.4%。结论 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术治疗青少年创伤性膝外翻畸形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马树杭  谢波 《山东医药》1994,34(4):28-28
自1988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吻合旋髂深血管的骨膜骼骨块移植治疗四肢长粗管状骨骨折不连接29例,均获成功。 1.临床资料:本组年龄27~43岁,病史15个月至3年。原始损伤为开放性骨折18例(其中感染7例),闭合性骨折11例,曾经手术治疗1~3次,或行闭合复位夹板及石膏固定。 2.手术方法: (1)切取带旋髂深血管的骨膜髂骨块:自髂嵴中点经髂前上棘至腹股沟切口,先显露髂前上棘内下方股外侧皮神经,在其内上方2cm处找到旋髂深血管束,再沿腹侧向远端游离结扎终末支,在不损伤进入髂嵴  相似文献   

7.
贾峰泉  李德民 《山东医药》1995,35(12):33-33
1985~1993年,我们采用胫骨下段内踝截骨术治疗6例距骨颈骨折并距骨体后脱位病人,获满意效果。 手术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病人取仰卧位,患侧小腿下垫枕,用气囊止血带止血。切口自内踝尖端上方5cm,越过内踝尖端略前弯,向下稍延伸止于舟骨内侧面。显露内踝及距舟韧带,不游离骨膜,用骨刀凿下内踝长约3cm,连同关节囊和韧带向下翻  相似文献   

8.
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它主要通过改变下肢力线,将应力转移至外侧间室,从而降低内侧间室压力,缓解膝关节疼痛不适,保留膝关节原有结构,临床疗效肯定。本文综述了HTO手术适应证、禁忌证、矫形机制、手术技术、固定方式以及术后康复和生存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燕冰  袁伟  樊洁 《山东医药》2012,(30):61-62
目的观察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母外翻的疗效。方法用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母外翻55例(99足)。截骨用微创高速磨钻,根据术前母外翻角(HVA)、第1跖第2跖间角(IMA)、近侧关节面固有角(PASA)、胫侧籽骨位置(TSP)设计手术方案,确定截骨的方向、角度及截骨外移量,然后行第一跖骨远端截骨矫形、Herbert钉内固定。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截骨处切口在12周内愈合,截骨骨远端未见骨坏死。跖骨远端内侧疼痛消失,第二跖骨头跖侧疼痛1例缓解不明显,余均消失或缓解。未出现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无医源性母内翻发生。术后HVA为4°~20°,平均13.1°;IMA为5°~10°,平均7.1°;PASA为0°~10°,平均4.2°;MPD为-2~3 mm,平均0.2 mm;TSP分级6级72足,5级22足,4级5足,平均5.68级。术后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99足中疗效为优89足,良8足,差2足,优良率98%。结论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母外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及Giebel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性和优势。方法对老年膝内翻患者16例26膝采用上述方法手术。患者术前内翻畸形平均12.5°,膝关节活动度大于90°,不伴有其他关节间室病变,膝关节稳定性无明显异常,膝关节症状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对患膝进行精确的胫骨高位截骨术并应用Giebel系统内固定截骨端。手术前后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大小,进行Lysholm评分。术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未出现钢板螺钉断裂及神经血管损伤;1例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截骨处至术后12~16周均骨性愈合。测量矫正角度平均12.4°。对16例随访平均21个月,随访期间X线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内外侧关节间隙无明显退变加重。至随访终末时,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7.5%,81.3%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变化;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9.1分增至79.4分,内外关节间隙差由术前的4.7 mm减至0.6 mm,内翻角度由术前的12.5°减至0.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Giebel系统固定可有效地治疗老年患者轻中度膝关节内翻畸形,其创伤较小,固定强度大,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坶)外翻的疗效.方法 用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坶)外翻55例(99足).截骨用微创高速磨钻,根据术前(坶)外翻角(HVA)、第1跖第2跖间角(IMA)、近侧关节面固有角(PASA)、胫侧籽骨位置(TSP)设计手术方案,确定截骨的方向、角度及截骨外移量,然后行第一跖骨远端截骨矫形、Herbert钉内固定.结果 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截骨处切口在12周内愈合,截骨骨远端未见骨坏死.跖骨远端内侧疼痛消失,第二跖骨头跖侧疼痛1例缓解不明显,余均消失或缓解.未出现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无医源性(坶)内翻发生.术后HVA为4°~20°,平均13.1°;IMA为5°~10°,平均7.1°;PASA为0°~10°,平均4.2°;MPD为-2~3 mm,平均0.2 mm;TSP分级6级72足,5级22足,4级5足,平均5 68级.术后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99足中疗效为优89足,良8足,差2足,优良率98%.结论 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坶)外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杨胜松  黄雷  滕星  王满宜 《山东医药》2010,50(44):25-27
目的比较Ilizarov外固定架(伊氏架)和截骨融合两种治疗创伤性马蹄足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创伤性马蹄足患者86例,采用截骨融合方法治疗25例,采用伊氏架治疗61例。比较2组术前畸形状态、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的功能状况及并发症和再手术情况。采用AOFAS评分和VASFA评分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伊氏架组的跖屈畸形平均52.5°,截骨融合组的跖屈畸形平均47.6°,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39)。术中出血截骨组为(136.2±110.7)ml,伊氏架组为(26.0±35.6)ml,截骨组出血量多于伊氏架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AOFAS评分、VASF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外架和截骨融合两种方法疗效相似,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相近,且手术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3.
531536 Axer手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骨盆倾斜/姜其为等//中华骨科杂志.-1985,5(2).-89~92 Axer(骨盆悬吊)手术在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髋外展挛缩骨盆倾斜下肢不平衡中是一种有效手术,它解决了髋外展挛缩主要原因——髂胫束挛缩,又同时加强了同侧较软弱的腹壁肌肉,再则骨盆动力性悬吊使骨盆倾斜改善和平衡了两下肢长度。作者用此术式治疗6例,男1,女4,平均年龄21岁,随访半年以上,效果满意。手术方法:病人侧卧患侧向上,切口自股骨远端沿大腿外侧髂胫束向上至大粗隆,再稍向后弧形向上至髂嵴。亦可采用  相似文献   

14.
自1983年以来,我们对40例平足症患者进行了距舟关节植骨融合足弓成形术,同时延长后足。部分跟骨外翻严重者行跟骨内翻截骨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并分析平足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荆立忠  潘登  杨久山 《山东医药》2016,(10):105-106
近年来,膝骨关节炎发病率增加,严重者需行手术治疗。全膝置换术效果确切,但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应用,临床常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下清理术、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这些术式操作相对简单、费用相对低廉、效果较好,但均有各自的局限及适应证,孰优孰劣并无定论,目前主张不同术式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腓骨中上段截骨治疗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手术效果。方法 76例(92膝)明确诊断为胫骨近端不均匀沉降性KOA患者,给予腓骨中上段截骨,切除长度1.5~2 cm。通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X线观察术前术后关节间隙变化情况。结果随访1~13(平均7.3)个月,VAS、KSS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优良86膝(93.5%)。X线测量短期临床影像改善59膝(64.1%)。结论腓骨截骨通过力学原理恢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不干扰膝关节内在稳定性,可以有效缓解KOA所致的疼痛,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了胫骨高位截骨内固定、人工膝关节置换假体植入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腓骨头与内、外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距离,以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胫骨近端截骨厚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50例因单侧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就诊患者,排除骨关节骨折、畸形和病变.行膝关节和小腿中上段核磁共振扫描,用MIMCS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测量腓骨头最高点到内、外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距离.结果 成人腓骨头与外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距离为(12.41±1.72)mm,与内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距离为(7.76±2.02)mm.结论 合适的胫骨近端截骨水平与外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12 mm,与内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8 mm,以减少腓骨头和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辅助跟骨外侧动脉定位方法在跟骨骨折患者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跟骨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两组均行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超声组术前通过多普勒超声确定跟骨外侧动脉体表定位点。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臂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术前及术后3、12个月行跟骨侧位X线片检查并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两组术后1、3、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12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超声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12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均升高(P均<0.05);两组术后3、12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3、12个月VAS及术后3、12个月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相似文献   

19.
对32例下腰椎椎间隙感染患者行彻底病灶清除术,采用带髂腰血管蒂的髂骨瓣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26例获0.5—3.4a随访,患者椎体均融合,无1例病灶复发。认为带髂腰血管蒂的髂骨瓣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操作简便,缩短了骨愈合时间,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下腰椎椎间隙感染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胫骨近端反旋截骨术在严重胫骨外旋畸形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R)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8例严重胫骨外旋畸形的患者(8个膝关节)行初次胫骨近端反旋截骨术和TKR,术前及术后1 a评定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标准( HSS)得分和膝关节功能得分,随访2 a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后膝关节HSS得分分别为(29.25±7.80)、(69.63±15.35)分,膝关节功能得分分别为(43.13±16.86)、(72.38±8.72)分,两两比较P均<0.05。随访2 a,均无明显假体不适感和近远期手术并发症,均无需行关节翻修术。结论胫骨近端反旋截骨术用于严重胫骨外旋畸形患者TKR中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